椎管肿瘤的MR诊断

合集下载

常见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

常见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
? 髓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 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 异常。
髓外硬膜下肿瘤
? 占椎管内肿瘤 53.0%-68.6% ,多为良性肿 瘤,以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多见,脊膜 瘤次之,其次为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肠源性囊肿、脂肪瘤、颅内生殖细胞瘤、 室管膜瘤的种植转移等。
? MRI能清楚显示肿块, T1W等或稍高信号,边缘 光滑清楚,脊髓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增宽, 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发生在腰段椎管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病
? 脊膜瘤好发于胸段,其次为颈段,腰骶段少见, 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并出现脊膜增厚;有 时见钙化或邻近骨质增生为特征
? MRI:T1W等或低信号, T2W轻度高信号,钙化 均为低信号
髓内肿瘤引起 局部脊髓梭形 肿胀膨大,梗 阻面呈大的杯 口状;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 髓外硬模下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 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 觉减退。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 能障碍。
? 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 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 压迫症。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 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 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MRI表现
? 不同的肿瘤信号不一样,一般T1W低等稍 高信号 ,T2W高信号,均匀
? C+明显强化 ? 肿瘤有完整包膜与椎管内结构分界清楚,
脊髓受压窄
定性诊断
?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颈胸段,起源于神 经根的神经外膜,肿瘤呈球形或“哑铃状”(椎 管外扩展),其中神经纤维瘤有多发的倾向,肿 瘤易引起骨质的改变,椎管椎间孔压迫扩大变形

常见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32页PPT

常见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32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见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庄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明苏仲生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椎管内肿瘤的第一位[1]。

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为脊膜瘤,少见的有脂肪瘤,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

本文收集26例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并对其它髓外硬膜下肿瘤作以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岁。

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临床症状为颈部或腰背部疼痛,伴双侧或单侧肩臂部麻木及两侧或一侧下肢肌力减退。

所有病人均经GE OPTIM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

扫描方式:平扫采用矢状位SE脉冲序列T1WI TR/TE 360/10.8ms,T2WI TR/TE 2925/102ms;横轴位T1WI TR/TE 580/12ms,T2WI TR/TE ,2800/105ms;冠状位T1WI TR/TE 110/5.4ms;层厚4mm,层距1mm。

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为0.1mmol/kg体质量。

2 结果神经鞘瘤共19例,均为单发,1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5例硬膜内外联合受累,3例位于硬膜外。

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者12例,等T1长T2 5例,混合T2 2例;其中6例伴有囊变。

共同特点为病变均呈椭圆形,轮廓清楚,边界光滑,多偏于一侧,脊髓受压变形;有13例肿瘤侧蛛网膜下隙增宽,对侧变窄;有9例可见肿瘤穿过椎间孔向外生长,呈哑铃状。

15例做增强扫描,其中呈环状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4例。

单发神经纤维瘤7例,有1例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硬膜内外受累2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类似,以长T1、长T2信号改变多见;同时伴有囊变3例;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3 讨论3.1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2],目前被认为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中年人,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胸段常见;大多数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属良性病变,发生恶变的机率较低。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56页PPT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56页PPT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21、没有人陪你走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

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

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摘要目的:研究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

方法:对比60例(66个肿瘤)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与病理改变。

结果: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信号高于脊髓、增强为均匀强化31个肿瘤,病理证实为实质性肿瘤;T1、T2WI整个信号强度与CSF相似、增强为环状强化13个肿瘤,病理为囊性肿瘤;T1、T2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呈环状和肿块状强化21个肿瘤。

病理为囊、实性肿瘤。

结论: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分为3型能客观地反映其病理特征,更有助于与很少囊变、多数表现为与脊髓呈等信号的脊膜瘤鉴别。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鞘瘤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已有文献报告,但对其分型的研究尚未见报告。

本文研究我院1995.01~1998.10资料完整的椎管神经鞘瘤60例(66个瘤灶),探讨其MR表现及分型。

1材料与方法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岁。

66个神经鞘瘤均为病理证实,其中提示神经鞘瘤囊变、坏死、液化或黄色瘤变35例。

所有病人均用Elscint公司的GYREXVDLX0.5T超导MR扫描机检查。

60例均作了矢状位T1WI和T2WI、横轴位T1WI 扫描。

43例作了Gd—DTPA增强后的矢状、横轴和冠状位T1WI扫描。

2结果2.1肿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颈段肿瘤23个,胸段26个、腹段17个。

47个位于髓外硬膜下呈椭圆形或短棒状的肿块,19个位于硬膜内外呈哑铃状。

颈段肿瘤最小2.5cmX1.5cmX1.0cm,腰段肿瘤最大8.0cmX2.5cmX1.5cm。

2.2肿瘤的信号改变与病理改变关系66个肿瘤信号改变与病理诊断加附表。

附表66个肿瘤信号改变与病理诊肿瘤数信号改变病理诊断T1与脊髓相等或稍低,T2高于脊髓,信号均匀。

1131个肿瘤作增强检查均强神经鞘瘤化为肿块.信号不均匀,T1等或稍低信号中小片更低信号,T2神经鞘瘤,多发局灶21小片更高位号。

13个肿瘤性囊变、坏死、液化不均匀强化,8个多囊状或黄色瘤变强化。

椎管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椎管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神经鞘瘤
女,40岁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鉴别诊断
脊膜瘤:信号类似于神经鞘瘤,但前者 容易钙化,向椎间孔侵犯少。 纵隔肿瘤:与胸段神经鞘瘤鉴别。 终丝室管膜瘤:类似单发神经鞘瘤,区 别困难。 椎间盘突出:增强有助于鉴别。 其它:淋巴瘤、神经鞘袖囊肿、转移等。
脊髓星形细胞瘤
临床:成人第二位、儿童最常见的髓内
肿瘤,平均发病年龄21岁,无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为疼痛,多为局限性,有时为 反复发作的腹痛。晚期可引起神经脊髓 功能不全症状和体征。
脊髓星形细胞瘤
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脊 髓不规则增粗,钙化少见。椎管可扩大。增 强后不均匀强化。CTM可见脊髓增粗,周围 蛛网膜下腔增宽。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合并 出血囊变时信号不均匀,范围广泛,边界不 清;常位于脊髓后部,偏心不对称,两端常 见非肿瘤性囊变区;增强后实质区明显强化, 一些恶性度低的肿瘤早期不强化,延迟 30~60分钟后出现大范围强化。
神经鞘瘤
临床:好发于20~40岁,无性别差异。
主要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 麻木、酸胀或感觉减退。可出现运动障 碍、瘫痪及脊髓压迫症状。
神经鞘瘤
平片:可见椎弓根侵蚀破坏和椎间孔扩大;
椎旁软组织肿块及压迹。 CT:肿块密度略高于脊髓,圆形或卵圆形, 相应脊髓受压移位。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 MRI:T1WI等或略高于脊髓信号,少数稍 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可见囊变坏死出 血的信号改变。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脊髓星形细胞瘤
女,41岁,双下肢乏力 两天入院。
脊髓星形细胞瘤
脊髓星形细胞瘤
脊髓星形细胞瘤
脊髓室管膜瘤

椎管肿瘤的MRI表现剖析

椎管肿瘤的MRI表现剖析
• 受累脊髓弥漫增粗,病灶边界欠清,肿瘤 在T1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上呈高信号, 发生出血、坏死、囊变时,肿瘤信号不均 匀,急性脊髓出血在T1上呈高信号,坏死、 囊变的信号表现与脊髓空洞类似,增强扫 描肿瘤实性部分强化,并可清楚显示肿瘤 边界。
室管膜瘤VS星形细胞瘤
• 室管膜瘤多位于圆锥及马尾神经,而75% 的星形细胞瘤位于颈、胸段脊髓;室管膜 瘤累及范围一般较小,而星形细胞瘤累及 范围广泛;室管膜瘤占据整个脊髓横径, 且肿瘤边界较清楚,髓内囊变不易发现, 肿瘤两端囊变常见,而星形细胞瘤多呈偏 心性生长,常位于脊髓偏侧和后部,肿瘤 边界不清楚,囊变、出血的机会较室管膜 瘤少。
血母VS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
• 后两种肿瘤瘤体的囊变区均较小,而结节 较大,增强扫描实性部分的强化不均匀, 而且强化程度不及血母明显,瘤体内看不 到流空血管。
髓外硬膜下肿瘤
• 一. 神经源性肿瘤 • 1.神经鞘瘤(雪旺细胞瘤)1429350 邵桂 林 1343737 冯云 • 好发于20-60岁,男性略多;腰段略多,颈 胸段次之,肿瘤多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 包膜,常与1~2个脊神经根相连,与脊髓无 明显相连,多伴有脊髓水肿软化,肿瘤内 可有囊变、坏死和脂肪变性,肿瘤可从硬 模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椎间孔扩 大,延及硬模内外的肿瘤常呈哑铃状。
神经纤维瘤的MRI表现
• T1:低或中等信号,T2:中或高等信号, 增强:显著强化,平扫T2可见“靶征”, 即病灶中心胶原纤维组织呈低信号,周边 粘液基质成分呈环形高信号-----特征性表现。
• 3.脊膜瘤 (1448496 张存芬) • 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单发多见,肿瘤基底 较宽,与硬脊膜粘连较紧,好发于中上胸 段脊髓(占80%),其次为颈段(占 15%),而腰段少见。

椎管内肿瘤影像诊断

椎管内肿瘤影像诊断

第2章椎管内肿瘤及瘤样病变椎管内肿瘤,它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脊髓、血管、神经根、脊膜以及脂肪组织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人群发病率一般为0.9~2.5/10万/年。

椎管内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最多见。

男性略多于女性,约为1.6:1。

根据肿瘤的部位,可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肿瘤和髓外硬膜下、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内肿瘤主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等。

在椎管内肿瘤中,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约占整个椎管内肿瘤的60%,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纤维瘤以及脑肿瘤在椎管内的种植性肿瘤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中以恶性肿瘤居多,包括转移瘤、淋巴瘤、脊索瘤和黑色素瘤等。

常规的X线平片及脊髓造影由于密度分辩率所限,所以当肿瘤较小时,一般多无阳性发现;当肿瘤较大而压迫硬膜囊或骨结构时,这些常规方法则仅仅能提示有椎管内或髓内占位。

MR由于具有多方位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全貌及与脊髓的毗邻关系,因而目前已成为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应作为检查常规。

没有MR时,可以做CT或CT脊髓造影检查[王忠诚(1998)]。

第1节髓内肿瘤1.1星形细胞瘤一、概述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占全部髓内肿瘤的20~30%,但其构成比与年龄有关。

小儿星形细胞瘤约占髓内肿瘤的50-60%;成年人星形细胞瘤约占全部髓内肿瘤的30-40%。

一般讲,脊髓内星形细胞瘤比脑内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低。

肿瘤可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

大约75%的肿瘤位于颈胸段脊髓,20%位于腰段脊髓,5%发生于终丝。

二、肿瘤病理和生物学行为星形细胞瘤起源于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常常呈浸润性生长,因此肿瘤往往无确切边界。

肿瘤内部坏死较常见,约20~30%合并有继发性脊髓空洞。

少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脊髓分界较清楚。

肿瘤的上下端多在2-3个椎体范围内。

1 岁以下小儿肿瘤可侵及整个脊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