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转型: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经济学1班 130152193 陈亚军

摘要: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并经完善的比较优势原理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基本依据,但是在国际贸易形态丰富多元的今天,比较优势理论显然无法结识当今贸易形态,为了让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中国国际贸易必需面临转型,但是要如何发现自己的竞争力,这需要一个理论体系,所以中国贸易必需拜脱传统思维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关键词:贸易转型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对于比较优势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这两个阶段。

1.大卫.李嘉图的早期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该按地域、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一观点,得出了“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结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各生产酒和毛呢的比较优势形成的分工,来说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但是李嘉图着重考虑了劳动这一要素,但是忽略了技术是会进步的,这一现实。

1.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

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出现,第一,深化了李嘉图比较成本的来源;第二,从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第三,为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产业范畴。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前提是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商品从低价格的国家出口到价格高的国家,当两国间的价格差额大于运输费用时,国际贸易能带来利益。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说,凡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必然发生。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生产要素价格不同是由生产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生产要素供

给比例不同,是由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数量所决定的。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高。它们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才能成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流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实行自由贸易等等,显然这些前提假设与现实经济有严重背离。这就使得它无法解释当代世界贸易格局。

二、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开展的对外贸易的实践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在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发展出口产业的政策中,基本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具有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一方面,我国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发展进料加工产业,并且利用我国资源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在其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直到今天,我国还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知道了大量生活用品,并且成为了世界工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形态开始变得多元且丰富。李嘉图和奥林的理论开始无法解释当代贸易格局。主要原因在于当今的国际市场和贸易特征不能满足比较优势理论的严格假定。

1.世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政府干预。古典经济学家,都倡导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而不倡导政府干预和垄断的完全自由的市场竞争。但是事实证明在当今社会更本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这一假设显然不成立。

2.不存在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的前提包括规模效益不变、两国消费偏好相同、无运输成本、没有技术创新等。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国家将出口的商品是那些需要密集的使用该国相对丰饶和便宜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商品是那些需要密集的使用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的产品。但是,规模经济的存在使一个国家不断扩大产业生产规模而使生产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各国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进步中。

四、为什么要以竞争优势理论代替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理论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危害

当今产业发展中,比较优势非但无法解释贸易形态,其的一些原则还会为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危害。

首先,通过比较优势理论,贸易的直接原因在于商品的价格差异,而价格差异来源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生产要素为决定性因素,但是当今社会中,生产要素被加速替代,其价值在快速消退中。更低成本的生产环境的不断出现,使得以原本拥有竞争优势的国家瞬间失去竞争力。今天以廉价劳动力看好的国家,明天会被廉价劳动力国家替代。由于科技的发展,不经济资源会异军突起,比如黄沙遍地的以色列会变成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国家,这就使得以传统资源见长的国家瞬间失去竞争力。

其次,劳动力和资源的竞争力正在衰退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慢慢的失去竞争力,同时新能源开发,以及世界经济的转型,使得传统的能源产业日益失去竞争力,同时以劳动力或天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往往是资金周转率低的产业,容易引来很多的竞争者进行生产成本或价格的竞争,并时时处于失去竞争力的威胁中。

最后,按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生产并出口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一国际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无法赢得长远的经济发展优势。我国长期以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使得我国一直处在国际贸易的末端,产品的竞争力低。

以上内容说明比较优势理论不再适合我国的贸易现状,必须有竞争优势理论接替。

2.什么是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以及它对我国贸易发展的提示

波特教授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波特提出了“国家钻石体系”,说明了,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因素、需求条件、企业策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援产业的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