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1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

3.1.1排水区域划分

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管线布置

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具体如图3所示。3.2雨水流量计算

图3 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

3.2.1 雨量分析要素

a) 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

b) 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 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H

(3-1) i

t

式中,i——暴雨强度(mm/min);

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t——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 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

表7 汇水面积计算表:

管道编

管道长

度(m)

本段汇水面积

编号

本段汇水面

积(ha)

传输汇水面积

(ha)

总汇水面积

(ha)

5~4230.7656 6.670 6.67 4~3153.84578 6.6714.67 3~2230.7658、5918.6814.6733.35 2~1153.8466、691233.3545.35 6~7192.36511.86011.86 9~8230.76538.1508.15 8~7153.84549.788.1517.93 16~10230.7660(3)、61(3)8.1508.15 10~11115.3861(4) 5.938.1514.08 11~12153.8460(4)、6222.9714.0837.05 12~13192.350(2)、52(2)10.6237.0547.67 13~14230.7650(1)、50(2)10.6247.6758.29 14~15230.7646(2)21.3458.2979.63 17~18115.3861(1)、(2)11.86011.86 18~19269.2260(1)、(2) 4.4411.8616.3 19~20230.7647 5.1916.321.49 20~21230.7648、4914.2321.4935.72 21~22230.7645(2)10.2335.7245.95 23~24192.331(2)、329.4909.49

25~26153.8426、2719.3420.6139.95 26~27153.846(2.2)、7(2.2)9.6739.9549.62 27~28173.076(2.1)、7(2.1)9.6749.6259.29 28~29173.076(1.2)、7(1.2)9.6759.2968.96 30~31192.324(2)、31(1)13.34013.34 31~32230.7624(1)、2814.8213.3428.16 32~33153.8422、2517.0428.1645.2 33~34153.844(4.2)、5(4)12.0645.257.26 34~35153.844(4.1)、5(3)12.0657.2669.32 35~36153.844(2.2)、5(2)12.0669.3281.38 37~38230.7620、2331.42031.42 38~39153.8418(2)、2128.2331.4259.65 39~40153.843(2)、4(3.2)13.6459.6573.29 40~41153.843(1)、4(3.1)13.6473.2986.93 41~42153.842(2)、4(1.2)12.5386.9399.46 43~44153.8418(1)12.45012.45 44~45153.841(3)8.8612.4521.31 45~4230.761(2)8.8621.3130.17 47~48269.2237 1.480 1.48 48~49192.335、3611.12 1.4812.6 49~50153.8433、347.4212.620.02

51~52 192.3 9(1.1) 2.97 25.95 28.92 52~53 134.61 9(2.1) 2.97 28.92 31.89 53~54 134.61 8(2) 4.67 31.89 36.56 55~56 153.84

38、39

48.91 0 48.91 56~57 153.84 11(2)、13(2) 11.78 48.91 60.69 57~58 134.61 11(1)、13(1) 11.78 60.69 72.47 58~59 134.61 10(2)、12(2) 12.67 72.47 85.14 60~61 230.76 40 22.23 0 22.23 61~62 203.838 41、42 31.13 22.23 53.36 62~63 203.838 15(3) 6.72 53.36 60.08 63~64 203.838 15(2) 6.72 60.08 66.8 65~66 203.838

43、44

49.06 0 49.06 66~67 203.838 16(3)、17(3) 16.85 49.06 65.91 67~68 203.838 16(2)、17(2)

16.85

65.91

82.76

e) 暴雨强度频率和重现期 指定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一般不是预知的。但它出现的次数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通过对以往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某个特定的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发生频率。

暴雨强度频率是指等于或超过某指定暴雨强度值出现的次数m 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 之比,即:

100%n

m

P n

(3-2) 3.2.2 雨量基本公式

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

qF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