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论述题(参考答案)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简答论述题:

1、何为自然地域分域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006)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个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公认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分别简称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后者又包括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干湿分异和因山地海拔增加而形成的垂直带性分异两个方面。

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能随纬度而变化;二是地球内能导致的海陆分布与地表起伏。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二者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深刻作用,便决定了地域分异具有地带性。这些地理现象及其成因、特性、表现形式以及彼此间的关系,是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简述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2006)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使影响我国气候的环流系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面通过不同的季节来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

冬季:冬季环流主要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蒙古高压是由于大陆降温迅速,大量冷空气聚集形成的。它是我国冬季风的策源地。阿留申低压是由于海洋上气温相对大陆较高而形成的。它吸引陆上冷空气,影响冷空气在我国的南下。受这两个气压系统的影响,使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即为我国的冬季风。另外在高空,西风气流通过扰动产生槽脊,可以加强地面的天气过程。夏季:夏季环流主要受太平洋副高和印度低压的影响。在它们的影响下,使我国夏季风明显。主要表现为东南季风及西南季风。在高空为复杂的行星风系,北纬40度以北,为西风气流控制区;中部为副高控制区;东南部为信风控制区。春季:由于大陆开始升温,此时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气压系统都开始减弱,并往北偏移。而且影响我国夏季气候的气压系统开始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西风槽经常入侵,给我国北方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秋季:此时蒙古高压迅速建立,冷空气顺着我国大陆开始蔓延,一旦扰动,迅速南下。在西南季风回撤慢,仍会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从上面可以看出,虽然一年中影响我国气候的环流形式很复杂,但总的可以说我国气候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3、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2006)

中国水资源受降水、大气环流、地理位置、地势复杂等因素影响,其时空分布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及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北相差悬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是导致一年内短期集中的径流形成洪水及北方和西北许多地区资源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在空间上,总的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地表径流的分布趋势,基本上与降水量相似,但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比降水量更为严重。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总量的1/5;南方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3。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19%,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很可能发生水危机。而淮河、黄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0%,属于严重开发过度。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由水循环可知,自然界的水循环在时间上的变化很不稳定,因此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不均匀性。尤其是我国位于世界著名的东亚季风区,属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都相当大,而且贫水地区的变化一般大于丰水地区。据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华北、东北的一些地区可达全年径流量的80%以上。年降水量的最大与最小比值,在南方为2~4倍,在北方为3~6倍。

4、论述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以及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006)

A.动力作用

(1)对西风气流的扰流分支作用(冬半年):分别在高原南北两侧形成两只西风流

分支现象: 北脊弱高压,南槽弱低压

影响:①.扩大了西风气流的影响作用,南支扰流使西风带范围可达到北纬15度。

②.北支弱高压形成塔里木盆地的倒灌东风和兰州高压,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

③.南支弱低压加深时带来孟加拉湾水汽可给我国东南部冬季带来降水,另外地形原因,转向时甩出很多小气旋,其中西南涡(四川贵州上空),加剧了当地多云多雾的天气,东移过程中,条件适合时增大,给经过地冬季带来丰沛降水

④.形成高原东部气候上的“死水区”,即空气运动弱,风速小。

(2)屏障作用

对气温的屏障(冬半年):以北地区,可大量堆积冷空气,冬季风形成冷空气弧,因此气温更低。东侧冷空气弧沿河西走廊急速南下加强冬季风。

对水汽的屏障(夏半年):南侧对西南季风的屏障,使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囤积在高原南侧,降水较多。并阻挡了孟加拉湾的热带风暴、气旋在我国的登陆。东侧可成为部分年份西南季风我国中部的途径,带来丰沛的降水。北侧由于高原的阻挡,极干旱少雨。

B,热力作用

(1)高原季风形成

影响:加强了我国冬夏气压场和冬夏季风

冬季:与蒙古高压叠加,加强冷高压系统,高原吹出的风在地转影响力的作用下形成偏北风;

夏季:与印度低压叠至,加强了我国西南部低压系统,低压地区吸引风吹向高原,与南亚夏季风同时加强了夏季流场

(2)青藏高压(主要表现在夏半年)

形成

影响: ①.对东部降水有影响。当青藏高压脊线移至100°E以西时,西风槽可能插入,给长江地区带来丰沛降水。当脊线移至100°E以东时,与副高叠加,会引起长江地区长时间的伏旱。

②.青藏高压在其北部有一下沉支,加强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程度

③.如果青藏高压向东和向南蔓延,会加强我国夏季风的强度

5、简述冰川发育的条件,与气候变化的主要关系?

冰川发育的地形条件:冰川发育最基本的地形条件是山脉或山峰的海拔是否深入到雪线即平衡线高度以上,因此,山脉或山峰的绝对高度及其在雪线以上的相对高差,是决定山地冰川数量多少和其规模大小的主要地形因素。研究表明,山脉雪线以上海拔越高,冰川形成的积累空间就越大,同时也为冰川发育提供了更多的冷储和拦截更多的降水,因而在中国西部许多海拔7000m以上的山峰周围,放射状地分布着复式或树枝状山谷冰川,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在冰川资源总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地形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和切割程度不同,也会造成冰川发育不同。如青藏高原边缘山地,绝对高度大,与其周围的山麓或平原相对高度也大,并且坡陡谷深,切割侵蚀严重,是巨大的深嵌型山谷冰川的发源地。其内部山地绝对高度一般较小,很少超过7000m,地形也较为和缓,从而有利于冰川在横的,大体水平方向上扩展。此外,坡向也可以通过影响降水量和热量条件来影响冰川的发育。如我国西部大多数山地,按其冰川数量以北坡居多,冰川规模也较大。这是因为该坡向所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但是当南坡处于有利于接受水汽来源的格局时,并且降水量的增大能客服热量的不利影响时,南坡就能发育数量和规模比北坡大的冰川。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水、热及其组合是影响冰川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决定冰川积累,气温决定消融,因此降水的多寡及其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影响冰川的补给和活动性,而气温的高低影响成冰作用和冰川融水,和降水共同决定冰川的性质、发育和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