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 、前言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剧,同时淡水资源短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在迅速发展,正在积极探索水环境污染全球效应问题,各种水处理污染的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投资,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10----1/2),维护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同时创造城市生态景观等特点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
2、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分类2.1 人工湿地的定义用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来处理城市污水是发达国家近十年来才兴起的生态处理法,它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体系。
(1)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 , P , SS , 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
(2)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及 CO2 , H2O。
人工湿地面积可视情况而言,可在市郊结合部,也可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的附近建造。
一些人工湿地属预处理型,在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城乡结合部建造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还有些湿地属于加强型,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造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引入,再经过人工湿地的加强处理,提高其水质,然后排入自然水系,作为其补充水源。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人工湿地是指人为修建、管理和保护的具有湿地生态功能的水域,由于其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物组成,具有较高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能够提供水生和湿生植物的栖息地。
湿地植物对湿地水质有着很好的净化作用,能够吸附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净化水质。
湿地植物还能吸收和稳定营养物质,阻止营养物质进一步进入水体,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降低水土流失,减少水库淤积和湖泊浑浊度,为生态城市的水源保护和灾害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世界上最富饶的生物栖息地之一,能够提供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资源和栖息地。
湿地为许多珍稀物种和迁徙鸟类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和食物源,有利于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人工湿地的建设能够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数量和质量,有利于生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工湿地还能够提供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
湿地具有天然的景观价值和观赏性,能够丰富城市的绿地资源,提升城市景观质量。
人工湿地的建设还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自然教育基地,增加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湿地还能够给城市带来自然氧吧的效果,提供空气和水的净化功能,改善城市的室外环境质量,促进公众健康。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还能够提供水资源管理和调节功能。
湿地通过蓄水和间接蒸散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湿地还能够起到雨水滞留和缓释的作用,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人工湿地还能够降低城市暴雨流量峰值,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提高城市水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能够提供水生和湿生植物的栖息地、提供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以及提供水资源管理和调节功能。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方式构建的具有湿地特征的生态系统,能够模拟自然湿地的水文、生态和景观功能,同时也能够为城市提供一系列的生态服务。
以下将从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景观美化等方面探讨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人工湿地能够起到水资源调节的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人工湿地能够通过吸收降雨水、蓄水、渗入地下水等途径,实现雨水的调蓄和补给地下水的功能,有效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缓解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减轻城市的水环境压力。
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城市化过程中,水污染成为一大难题,造成了许多水环境问题。
人工湿地能够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生物、化学、物理净化机制,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重金属、营养物等污染物质,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还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的清洁度。
人工湿地能够保护和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的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生存栖息的环境。
人工湿地的建设可以创造适宜的湿地生境,提供食物、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吸引和滋养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
人工湿地还可以提供生态廊道,连接不同的生态系统,促进物种的迁移和扩散,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人工湿地能够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工湿地的绿色植被和多样的生态景观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人造湿地的湿地草皮和湿地花园等景观元素以及湖泊、水道等水体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的气候、减少噪音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和发展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前言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剧,同时淡水资源短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近来几年来,环境科学研究在迅速发展,正在积极研究水环境污染全球效应问题,各种水办理污染的方法层见迭出,其中生态办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投资,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建筑和运转花销低( 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办理厂的1/10----1/2),保护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时可使污水办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办理污水同时创立城市生态景观等特色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
2、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分类人工湿地的定义用人工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 来办理城市污水是发达国家近十年来才流行的生态办理法 , 它是为办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必然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 ( 如砾石等) 混杂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拥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雅观及拥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 如芦苇,蒲草等 ) 形成一个独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1)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 , P , SS ,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
有关研究结果表示,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 BOD5的去除率可达 85%―― 95%, COD去除率可达 80%以上,办理出水中 BOD5的浓度在10mg/l 左右, SS小于 20mg/l 。
(2) 废水中大多数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后被转变成微生物体及 CO2 , H2O 。
人工湿地面积可视情况而言,可在市郊结合部,也可在污水办理厂出水的周边建造。
一些人工湿地属预办理型,在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建筑污水办理厂的城乡结合部建筑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办理,尔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还有些湿地属于加强型,在污水办理厂周边建筑人工湿地,将污水办理厂办理过的水引入,再经过人工湿地的加强办理,提高其水质,尔后排入自然水系,作为其补充水源。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手段对自然湿地进行模拟和再现,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
市生态品质的目的。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人工湿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质净化、防洪排涝、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效果以及社区教育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人工湿地在生态
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人工湿地在防洪排涝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地表的水破坏了城市生活和安全,
特别是在强降雨的情况下,城市往往会发生洪水。
人工湿地通过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降雨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市排水的压力,提高了城市抗洪排涝的能力。
湿地植被和湿地底泥
的存在可以增加水体的滞留时间,减少了洪水的冲击力,降低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人工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
统之一,拥有独特的植被和动物群落。
人工湿地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境条件,吸
引和滋养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湿地植被不仅可以为栖息于其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还可以起到过滤和拦截有害物质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工湿地还能提高城市的景观效果。
人工湿地中的湖泊、河流、湿地植被等景观元素,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景观可观赏性。
湿地植物的色彩和形态变化丰富多样,为城市增
添了独特的美丽,提高了人员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人工湿地还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提升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人工湿地作为城
市的“绿肺”和“大自然的教室”,可以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开展生
态文化宣传和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人工湿地及海绵城市工艺治理介绍篇

AFM活性过滤滤料
AFM是一种新型滤料,可直接替代任何过滤 器中的石英砂滤料, 以下为AFM与石英砂滤料对 比:
1、AFM滤料具有生物抗性、不易板结 石英砂:1 m ³ 的石英砂表面积为3000m² ,是 微生物附着的理想温床。当生物膜附着到一定 程度,颗粒粘合在一起,形成板结块,并形成 过滤虫洞,降低过滤性能。 AFM : 当 与 流 经 过 滤 器 的 水 接 触 时 , 在 滤 料 颗粒表面上形成少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将 保护AFM滤料免于被细菌定殖。
戴思乐产业园的“海绵园区”设计规划蓝图
收集
一、雨水收集
园区绿化区下面都预埋着PP雨水模块; 1、屋面雨水通过雨水总管进入到PP雨水模块; 2、绿化区雨水则通过渗透的方式进入到PP雨水模块; 雨水经截污、弃流后进入到PP雨水模块,雨水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大颗粒的 悬浮物(SS)等,水质较为浑浊。浑浊的雨水在进入PP雨水模块后,会经历一个泥 水分离的过程,大颗粒悬浮物(SS)被拦截,上层清水则等待提升到一体化MBR处理 装置进行深度处理。
“海绵城市戴思”乐介新绍型“海绵园区”建设 戴思乐科技集团 DSL TECH.GROUP
戴思乐“海绵园区”理念
戴思乐“海绵园区”介绍
戴思乐的“海绵园区”设计理念是在国家“海绵城市”的定义上的升华。
我们不仅仅局限于雨水的收集、处理,而且把其他的水体纳入到整个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的 循环体系之内。
戴思乐“海绵园区”优点
水泵
楼 顶 储 水 罐
楼 顶 储 水 池
… …
一体化MBR处理装置
三、无土栽培(未来规划)
生活污水占了污水处理很大一个比例,污水经一体化MBR处理装置处理后,出水清澈,同时仍保持 着一定的肥力。而这恰恰给植物提供足够了养分,对植物的生长百利而不一害,故而我们未来将规划采用 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无土栽培,为产业园带来一片红情绿意。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论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实现城市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提升等多重功能。
人工湿地还可以提供自然体验和教育功能,满足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通过详细分析人工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揭示其对生态城市的影响机制,总结人工湿地建设的原则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强调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突出未来人工湿地建设的重要性,推动人工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人工湿地可以起到净化水质、调节水文、改善生境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2.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效益明显,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水资源浪费和土地资源浪费,增加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人工湿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倡导环保理念,加强公众参与,培养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推动社会全面参与生态城市建设,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4.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2. 正文2.1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净化城市的水体,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的适宜度。
人工湿地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人工湿地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人工湿地系统之所以受到国际上广泛的关注,这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费用少和操作简便等优势.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的设想以及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植物;生态景观;营造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研究意义:对人工湿地的研究,国内大部分都停留在其净化污水的研究领域,本文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其景观植物构成和特性,进一步认识人工湿地及其所展现的景观美,进而更好地认识自然及自然景观美。
一、相关基本概念1.1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
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
2018-05-17T14:47:03.3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 作者: 牛跃华 马卉鹏 邹瑶
[导读] 相关技术越来越完善,将其应用到生态河道建设中去,能使城市环境更加生态,促进人与水环境直接的和谐。
四川源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海绵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城市和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标志,城市河道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才能
健康运行,生态河道建设可以促进和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本文研究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生态混凝土、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技
术手段,将其应用在生态河道建设中去,以期为城市生态河道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河道;生态混凝土;人工湿地
前言: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步伐地加快,湿地景观旅游业发展迅速,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湿地生态资源不断被
开采来建设湿地观光区,人们的湿地生态意识逐渐深化,对湿地生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关注。针对如何有效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来设计人
工湿地景观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环境,设计人工湿地景观时应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努力做到
人工湿地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考虑生态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1人工湿地景观概述
人工湿地景观不同于普通纯粹的人工水景观,它不仅包含了美学、人文等理论,具有特殊的观赏特性,也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休闲
娱乐的场所,在含有花草树木、水流的环境下,不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也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另外人工湿地景观还对生态环境
以及水资源净化方面有着促进调节作用。在城市中建设人工湿地景观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景观的渴望,而且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
环境,顺应了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主旨。总体而言,人工湿地景观可以定义成:为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构建和谐的
生态环境,集成了美学、文学、生态等方面的科学理论,创建出与自然景观相贴近的人工湿地景观。
2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可以看到一些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景观,湿地景观的人流量也相对较多,可谓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针对目
前已经完成的人工湿地景观仍有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于:设计人工湿地景观时更加侧重了景观的观赏性,而忽略了湿地景观在生态方面
的调节与水资源净化作用,如今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问题的严重恶化,倘若这些负荷超出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范围,生态环境遭
到破坏,最终还是我们人类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在设计人工湿地景观时应充分考虑湿地景观对生态系统的协助作用,利用起湿地景观对
水资源的净化作用,同时也应该减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3人工湿地景观的设计原则
3.1地址的选择
人工湿地景观应具备的要素需有湿地植被、湿地水文以及湿地土壤,因此在选择地址来建造人工湿地景观时应充分考虑是否满足以上
三个要素,倘若没有合适的场地同时满足上述三个要素,那么就选择原有的湿地区域作为人工湿地景观的建造地址。
3.2形态设计
人工湿地景观在形态设计上应更多注重与环境自然的和谐,避免所设计的形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的自然形
态。当然人工湿地景观还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可以适当结合美学的科学理论与自然景观设计相结合,争取实现美学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统一。
3.3植被配置
人工湿地景观的属性就具有净化水资源的作用,其中植物就是主要的净化体,应保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尽量选用适宜当地气候生存
的植被,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从而提高净化污水的能力。另外,在不同区域应选用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例如在靠近水源的岸边区域,
应选用耐水性强的植物种植,做到植物分配层次分明,搭配协调,错落有致。
3.4水岸空间的设计
设计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的原则是生态和谐,环境优美,以水而建,因此为达到生态和谐,应考虑动植物生存的优良生态环境,采用遵
从自然的设计方法来设计与其他环境区分的岸边环境,在狭长自然过渡地岸边区域内种植植物,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岸边环境是水岸空间
与其他环境的界限,在设计时应与水岸空间的自然设计手法有所不同。
3.5湿地景观构筑物的设计
人工湿地景观通常有较大的面积,为了便于来此休闲娱乐的人们休息,应当建造些亭子、楼阁等供人们憩息,而且还能起到避雨或者
乘凉的作用。而且在水岸边区域应建造栈道栏杆,防止人们游玩过程中落入水中,从客观上提高安全防范作用。设计构筑物时也应考虑成
本经济性原则,倘若能够就地选材来建造上述构筑物,不仅节约了建造成本,而且使构筑物与湿地景观融为一体,增加了和谐的景观。设
计人工湿地景观,形成以湿地公园为基础的观光旅游业能够提高人民的收入,与此同时,我们在开采湿地资源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与
自然的因素,在设计人工湿地景观时应充分结合生态理念,集合美学、文学、生态等科学理论来建造人工湿地景观,在设计以及整个建造
过程中始终坚持经济,文化以及生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满足生态系统和谐,净化水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人工湿地景观的娱乐价值和
观赏价值,美化我们城市的市容市貌,改善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我们的城市建设朝着环保、宜居的方向发展。
4人工湿地在生态河道建设中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设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输送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
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人工湿地的蓄水性和较强的水净化能力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
作用。在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可选择河滩地或面积较大的沿河低洼区域来营造人工湿地,并结合湿地公园或滨水湿地景观建设,来取得
生态和景观兼顾。城市生态河道不仅要具有生态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开放性、观赏性的景观功能,在构造方面,河道人工湿地建设应具备
以下特点:①具有生态系统功能特点。人工湿地模拟自然式的构造和形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系统,为水生
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②做到生态和景观兼顾。在城市生态河道中,人工湿地还要作为水景元素存
在,它不同于废水处理型的人工湿地,其功能兼有生态和景观的作用,旨在营造湿地景观,调节局部小气候和物质循环,因此要做到美学
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③具有净化系统功能特点。它模拟了自然湿地系统,利用系
统中的各种载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实现水体和环境的净化功能。
人工湿地以其较强的污水处理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能直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吸附和富集部分
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水生植物具有庞大的根系,空气中的氧通过叶片被输送到植物根区,为根区附近微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氧,
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常见的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有芦苇、菖蒲、灯心草、莎草、美人蕉等,在植物配置时
切忌品种单一,以避免出现季节性的功能下降或功能单一。作为滨河景观带的人工湿地,则要考虑尽可能减少人的活动对湿地生态和景观
带来的破坏,可设计临水栈桥来解决人们的亲水需求,栈桥随水位呈错落叠置变化,使人们在亲水的同时,不会对湿地系统造成破坏。
结语:目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相关技术越来越完善,将其应用到生态河道建设中去,能使城市环境更加生态,
促进人与水环境直接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过江洋, 吴慧芳. 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 市政技术, 2017, 35(6):143-145.
[2] 郭鹏, 李浩通, 王鑫. 基于人工湿地资源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