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843

游离脂肪酸1. 游离脂肪酸的概述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简称FFA)是一类在人体内以游离态存在的脂肪酸。
它们是由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分解产生的。
游离脂肪酸在人体内具有多重功能,不仅是能量的来源,还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和炎症调节等。
2. 游离脂肪酸的来源2.1 脂肪组织分解游离脂肪酸是由脂肪组织中的三酸甘油脂分解而来。
在饥饿、运动或能量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脂肪组织中的三酸甘油脂会被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2.2 饮食摄入游离脂肪酸也可以通过饮食摄入获得。
脂肪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脂肪,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后,游离脂肪酸会进入循环系统。
2.3 脂肪酸的种类游离脂肪酸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
饱和脂肪酸在化学结构上没有双键,不饱和脂肪酸则包含一个或多个双键。
3. 游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3.1 能量代谢游离脂肪酸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通过氧化代谢产生丰富的能量,供给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
3.2 细胞结构和功能游离脂肪酸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
它们可以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物质交换过程。
3.3 信号传导游离脂肪酸可以作为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它们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
3.4 炎症调节游离脂肪酸在炎症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影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来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4. 游离脂肪酸的生理与病理关联4.1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与游离脂肪酸密切相关的疾病。
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肥大和三酸甘油脂分解增加,进而导致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升高。
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对胰岛素信号传导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损害胰岛素敏感性,诱发代谢综合征。
4.2 心血管疾病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清游离脂肪酸_课件模板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别名: 非脂化脂肪酸。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简介:
游离脂肪酸又称非酯化脂肪酸 (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 NEF方法,并要避免脂肪水解 产生的脂肪酸的干扰。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正常值: 酶法(37℃):400~900μmol/L。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相关检查: 长碳链脂肪酸。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相关症状: 脂肪痢、血清酶学改变、内脏性肥胖。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相关疾病: 心肌梗死、糖原贮积病Ⅰ型、小儿遗传性 果糖不耐受、血色病、肝硬化、肢端肥大 症、肝炎、库欣综合征、巨人症。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游离脂肪酸 >>>
临床意义:
(1)升高: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症、褐色细胞瘤、肢端肥大 症、巨人症、库欣综合征、重症肝损害、 心肌梗死、妊娠后期、阻塞性黄疸、肝炎、 肝硬化、血色病等。 (2)降低:甲状腺功 能减低症、艾迪生病、胰岛细胞瘤、脑垂 体功能减退症、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 等。
谢谢!
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铜试剂比色法

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铜试剂比色法)
标准曲线:
2000umol/L、1500umol/L、1000umol/L、500umol/L 棕榈酸溶液(FFA提取液配)空白管:100uL生理盐水+900uL生理盐水
标准管:标准品100uL+900uL生理盐水
测定管:待测血清100uL+900uL生理盐水
各管加入FFA提取液5毫升,剧烈震摇约20秒,3000rpm离心5min,取下清液4ml,加入铜试剂1.6mL,剧烈震摇约20秒,3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2毫升,加入0.4毫升显色剂,显色15min后,在30min内,550nm测OD值。
预实验结果显示,标准品在500umol/L至1500u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2000umol/l范围内线性尚可。
测量结果超过1500umol/l的血清,建议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后测定。
附:标准曲线参考图(詹炳汇,方玲玲于2010年8月17日测定)
附:参考文献。
游离脂肪酸与肿瘤

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疾病和癌症中的应用游离脂肪酸定义:游离脂肪酸(NEFA)是指血清中未与甘油、胆固醇等酯化的脂肪酸,又称非酯化脂肪酸或未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含量极少,仅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10%,在血浆中半衰期2~3分钟,主要与血清蛋白结合转运到全身组织利用。
游离脂肪酸(NEFA)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损害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等,引起细胞内微器损害,而且能增强细胞因子毒性,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疾病和癌症中的应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重要临床表现,从简单的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直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表现就是三酰基甘油(TAG)在肝脏的堆积。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其堆积于肝脏的三酰基甘油60%是游离脂肪酸(NEFA),来源于血浆游离脂肪酸池,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浓度直接决定了进入肝脏的游离脂肪酸的绝对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据相关文献,在禁食状态,80%的脂肪酸由脂肪组织生成并释放到血浆游离脂肪酸池中,哪怕在进食状态下,此数值仍达到60%,因此由脂肪组织过度生成的脂肪酸将经由血浆游离脂肪酸池流入肝脏,从而造成三酰基甘油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肝脏中形成堆积[1]。
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作用于肝细胞可致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
即使极低浓度的游离脂肪酸也可改变粘膜的通透性,导致粘膜受损,损伤内皮细胞。
因此,血清或肝脏中NEFA浓度略有增加即可损伤肝细胞。
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可作为癌症死亡率的独立相关指标(相对风险可达1.66,95%置信区间1.25,2.21,根据年龄,吸烟史,心率和体质指数调整)[2]。
高浓度血浆游离脂肪酸可作为癌症死亡的预示,尤其是在最高浓度的20%患者中,如果是与吸烟或酒精相关癌症中,则其预示性将更为强烈。
众所周知,过多饱和脂肪饮食,将导致某些癌症的发生。
游离脂肪酸(NEFA)的形成和累积

游离脂肪酸(NEFA)的形成和累积游离脂肪酸又称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 NEFA),血清中含量很少,如用小量血清标本测定必须采用灵敏的方法,并要避免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的干扰。
NEFA是由油酸,软脂酸,亚油酸等组成,大部分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存在于血液中。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与脂类代谢、糖代谢、内分泌功能有关,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会因为糖尿病、重症肝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而上升。
一、游离脂肪酸形成过程人体内供应能量主要是靠糖类及脂肪,然而燃烧1克脂肪所需的时间是燃烧1克糖类的7倍,因1克脂肪可提供9大卡的热量,1克糖类可提供4大卡的热量,因此就供应能量的效果而言,糖类是脂肪的3倍。
因脂肪的燃烧速率远慢于糖类,所以在刺激运动时,脂肪供应能量的速度完全不敷所需,完全要靠糖类有氧燃烧甚至无氧燃烧供应能量,在正常情形下,脂肪分解速度等于脂肪燃烧速度,血液里的脂肪中间产物游离脂肪酸含量不会太高,但是如果饥饿、肥胖、熬夜、紧张等因素,造成脂肪长期大量动员,大量分解成游离脂肪酸,进入人的血液里,而身体燃烧游离脂肪酸的速度,又无法迅速提升,就会使游离脂肪酸累积在体内。
二、游离脂肪酸累积事实上脂肪所提供的热能占3—4成,因此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共身体能量利用是正常且必需的,如果浓度太低,也会造成供应的能量不足因此游离脂肪酸的产生与消耗,本来就有一个稳定的平衡浓度,但因脂肪的代谢紊乱,出现游离脂肪酸的产生远大于消耗,才会造成累积问题。
游离脂肪酸是酸性的,长期累积当然会使体质偏酸,游离脂肪酸会抑制胰岛素的活性,造成糖尿病,游离脂肪酸也会消耗血液里的金属离子,使血液颜色变暗、变浓稠,血液流速也会缓慢下来,容易使动脉硬化并形成血栓,进一步造成血管的阻塞。
因此如果能避免脂肪大量动员,减缓游离脂肪酸大量分解的因数,并迅速消耗血液里的游离脂泛酸,就能避免游离脂肪酸累积,导致一系列的酸性体质问题。
游离脂肪酸 0.53

游离脂肪酸 0.53
游离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
要的生理功能。
游离脂肪酸0.53是指在人体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浓
度为0.53mmol/L。
游离脂肪酸是脂肪组织分解产生的产物,也可以
通过饮食摄入。
它是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同时也参与调节血糖、
脂质代谢和激素分泌等生理过程。
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游
离脂肪酸浓度都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过高的游离脂肪
酸浓度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而过低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则可能影响细胞能量供应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保持适当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从而维护身体的健康。
同时,对于一些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等手段来调节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减少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总之,游离脂肪酸0.53作为一个生理参数,提醒我们要关注自
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游离脂肪酸浓度,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游离脂肪酸(NEFA)是指血清中未与甘油、胆固醇等酯化的脂肪酸,又称非酯化脂肪酸或未酯化脂肪酸。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含量极少,仅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10%,在血浆中半衰期2~3分钟,主要与血清蛋白结合转运到全身组织利用。
游离脂肪酸(NEFA)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损害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等,引起细胞内微器损害,而且能增强细胞因子毒性,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游离脂肪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一、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浓度NEFA能引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粘度升高,血管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壁纤维蛋白原沉积,对肝素有拮抗作用。
高纤维蛋白原常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凝集,纤溶活性降低,使动脉向着粥样硬化方向发展,原有的粥样硬化加重。
2.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明显增加,并可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浆游离Ca2+浓度降低,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发心率失常。
3.与缺血心肌收缩力的关系高浓度NEFA可加重缺血心脏泵功能的损害。
有氧条件下NEFA不改变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低氧、缺氧条件下则可降低其收缩力,增加其静息张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挛缩。
二、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也称X综合征(X Syndrome)、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它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
NEFA是人体最活跃的代谢脂质,半衰期仅2~3分钟,是一项能比TG、LDL、HDL和APOA1/B更早、更灵敏反应血脂代谢紊乱的指标。
三、游离脂肪酸与Ⅱ型糖尿病血清中的NEFA在生理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有加强作用,但是长期的NEFA浓度升高有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和转运、抑制糖原的合成、促进糖异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信号转导、影响β细胞的凋亡等作用。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游离脂肪酸,简称FFA,其组成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以及软脂酸等,属于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
游离脂肪酸存在于血液中,且与血清白蛋白结合。
对人体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能够尽早发现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异常情况,最终起到预防及尽早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
临床中对人体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酶法等。
临床最常用也最简单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而使用酶法进行血清游离脂肪酸检测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临床进行血清游离脂肪酸检测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血清游离脂肪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035-02本文将探讨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检测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正确率,现结果如下。
1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概述游离脂肪酸,简称FFA,其组成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以及软脂酸等,属于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
游离脂肪酸存在于血液中,且与血清白蛋白结合。
脂肪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物体的某些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参与前列腺素或类固醇的合成过程,对某些蛋白质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2]。
是生物体脂类代谢情况出现异常的重要标识无,能够影响基因表达,导致生物体内细胞生长、分化、代谢等发生变化。
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各种脂肪酸对人体中脂代谢以及糖代谢具有不同影响。
近年研究发现,人体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脂类代谢、内分泌功能以及糖代谢等,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可导致人体中胰岛素抵抗情况增加,且大部分肥胖且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反之,人体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发生胰岛素抵抗,则患有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是脂肪水解的产物,测定血清脂肪酸可以了解脂肪代谢的情况,升高代表脂肪分解增加。
[别名]血清非酯化脂肪酸[英文缩写]NEFA
[参考值]400--900utmn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升高:饥饿、运动、情绪激动时升高。
2.病理性升高:甲亢;未经治疗的糖尿病人(可高达1.5mmol/L);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及生长激素后;任何能使体内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药物如咖啡因、磺胺丁脲、乙醇、肝素、烟酸、避孕药等。
3.病理性降低:用胰岛素或葡萄糖后的短时间内;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安妥明、尼克酸和心得安等。
[要求]抽血前不喝咖啡、不饮酒,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目的探讨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其在代谢综合征(MS)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100例老年MS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n=50,A组)和血脂正常组(n=50,B组),另选非老年MS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C组)。
分别测定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L)和常规血脂、血糖、尿酸(UA)、血胰岛素、胰岛素作用指数(IAI)。
结果A、B两组患者血FFA、oxiDL水平均高于C组(P<0.01);FFA与oxLDL正相关(P<0.01);FFA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餐后血糖(PPG)、臀腰比值(WHR)正相关(P<0.05);FFA与IAI负相关(P<0.05)。
结论FFA、ox-LDL可能与高血糖、高胰岛素有关,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对临床诊断及治疗MS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指导意义。
目的了解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在肥胖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肥胖症发病的关系。
方法检测19例肥胖症[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和29例非肥胖症(BMI%25kg/m^2)患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清瘦素、TNF—α、FFA等指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人群间的水平差异,以及瘦素、TNF—α、游离脂肪酸与肥胖相关指标,如BMI、腰臀比、血脂间的相关性。
结果肥胖者的血浆甘油三酯(1.93±1.06)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0.72±0.38)mmol/L、FINS(20.48±4.81)mmol/L、瘦素(15.09±13,20)μg/L、TNF-α(43,61±31.18)ng/L、FFA(0.12±0.08)mmol/L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5);肥胖者的FFA与血浆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FIN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2、0.610、0.632和0.612,均P<0.05),瘦素与BMI、FIN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3和0.831,P<0.01和<0.001)。
结论肥胖人群的血清瘦素、TNF-α、FF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血清瘦素、FFA与肥胖等项指标之间有相关性;血清瘦素、FFA是衡量肥胖很好的指标,并为肥胖症的防治开拓了新的思路。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怯:采用氧化酶法测定GDM组、正常妊娠组和健康非妊娠组各30例妇女的空腹血清中的FFA浓度,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IR.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FFA浓度,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健康非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血清FFA浓度升高;高FFA血症是妊娠期糖尿病发展进程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