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裸藻可在养鱼池大量生殖是肥水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1 名词解释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
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
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7.甲、裸藻门07

5、赤潮;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 对渔业危害很大。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 类不同,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夜光 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 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而有些甲 藻可分泌毒素,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 裸甲藻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海水中, 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
第八章 裸藻门
无色种类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有袋鞭藻属, 变胞藻属等,对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复习思考题
1.裸藻门有何特征? 2.裸藻门有哪些常见种类? 3.裸藻的饵料意义如何?
案例1;广东虾塘夜光藻危害
裸甲藻属:细胞椭圆侧扁, 横沟在细胞中部略下旋,环绕 一周,具薄壁,由许多相同的 多角形小板片组成,色素体多 个,金褐色、黄绿色,有的种 类无色素体。
本属海产种类居多,不少种 类是形成赤潮的重要生物。淡 水中的裸甲藻,在肥水鱼池内 大量生殖可形成云彩状水华, 使池水呈蓝绿色,是鲢鳙的天 然好饵料。
薄甲藻属(光甲藻p86 ) 球形、长卵形,细胞壁明显。横沟位于中部或略偏下,
环状围绕。纵沟明显。色素体盘状,金黄色至暗褐色。 有的种类具一红色眼点。本属种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 强的适应能力,在北方是鱼类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 成分。
多甲藻属:(p87)种类多,约200多种,是多 甲藻目最大的一类。绝大多数海产。常见有锥多 甲藻,五边多甲藻,及扁多甲藻。
裸藻主要分布淡水水体,多喜欢生活在有机 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中,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 常大量生殖,形成绿色膜状、血红膜状或褐色云 彩状水华。裸藻、囊裸藻、血红裸藻可在养鱼池 大量生殖,是淡水中极为常见的种类,为滤食鱼 类易消化的食物。是肥水、好水的标志。
有些种类可在冰下形成优势种群。
双鞭藻分布半咸水、海水中,为海产属。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复习题(课程代码322070)一、名词解释水产饵料生物:指与增养殖和渔场形成有关的饵料生物。
主要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经济动物摄食的水生动植物,包括光合细菌、藻类、高等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蚯蚓和陆生昆虫。
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的,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生物。
冬卵: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与雄虫交配,混交卵与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的厚壳卵。
可抵抗干燥、低温等不良环境,需经一定的休眠期才能发育,且总是发育为非混交雌体。
夏卵:又称非混交卵。
指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非混交雌体产出的卵。
卵形,壳薄而光滑。
纯培养: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半连续培养:又称间收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采收一部分,收获量根据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而定,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
相对生长下降期:细胞生长繁殖的速度与指数生长期比较,逐步下降,但细胞数目仍在增加。
指数生长期:指单细胞藻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
桡足幼体:桡足类的一个幼体期,身体明显分节。
经第1-5桡足幼体阶段后发育为成体。
无节幼体:节肢动物甲壳纲(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发育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不分节,具3对附肢。
又称六肢幼体。
赤潮:某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并且分泌毒素的这一现象叫赤潮。
轮虫:轮虫是一群小性的多细胞动物,通常体长只有100-200微米。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
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为焰茎球。
接种:就是把含藻种的藻液接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
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
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湖北地区常见15种水华颜色和藻类组成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系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点,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很浓,有时还出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保持强烈的是水华。
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类可以分为15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
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
全年都可出现。
(2)膝口藻水华这是湖北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
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
(3)裸甲藻水华这是由蓝绿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湖北、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夏秋季出现较多。
夏季常与扁型膝口藻共存。
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4)角藻水华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的浓褐色斑块。
(5)颤藻或席藻水华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
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水华呈红褐色。
多在夏季出现。
(6)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由螺旋鱼腥藻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
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
夏季出现。
(7)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状微囊藻,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
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8)尖头藻水华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由蓝球藻目一些极微型种类引起的水华。
优势种常为蓝球藻、棒条藻、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10)团藻目水华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和其它鞭毛类的数量也较多。
裸藻门

一 裸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繁殖 裸藻以细胞纵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胞分裂可以在运 动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胶质状态下进行。分裂开始, 着生鞭毛一端发生凹陷,同时细胞核开始有丝分裂,鞭 毛器和眼点也分裂,这些过程结束后,细胞本身发生缢 裂。缢裂的结果,叶绿体和裸藻淀粉粒在每个子细胞中 各保留一半,一个子细胞保留原有的鞭毛,另一个子细 胞长出一条新的鞭毛(图1-15)。在胶质状态下,细胞 分裂时首先失去鞭毛,并分泌厚的胶被,细胞在胶被内 反复分裂,形成许多细胞的胶群体(palmella),环境 适宜时,每个细胞发育成1个新的个体。有时细胞停止 运动,分泌一层厚壁,变成胞囊(cyst)。胞囊可渡过 恶劣环境。环境好转时原生质从厚壁中脱出,萌发成新 个体。裸藻没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尚不能确定。
四 裸藻门的生态意义
无色种类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有袋鞭藻属, 变胞藻属等,对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血红裸藻可在养鱼池大量生殖,是肥水、 好水的标志,可作为某些滤食性鱼类的饵 料。 裸藻既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 活,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体内含 有叶绿体。将它放在黑暗条件下,在含有 葡萄糖的培养液中也可繁殖。
裸藻门
本节纲要
一 二 三 四
裸藻门的主要特征 裸藻门的代表植物 裸藻门的分类地位 裸藻门的生态意义
裸藻门的主要特征
(一)形态与构造 裸藻门大多无细胞壁,有鞭毛,能自由游动 的单细胞植物。裸藻细胞的最外层是原生质膜, 在质膜内,由蛋白质构成周质体。有些属如囊 裸藻属,能分泌一种带孔的囊壳,鞭毛由囊壳 孔伸出。藻体前端有胞口和狭长的胞咽,胞咽 下部的膨大部分叫储蓄泡。储蓄泡周围有一至 多个伸缩泡。鞭毛1—3根,由中央轴丝和外部 的鞭毛鞘组成。轴丝是由微管构成的,鞭毛鞘 是原生质膜构成的。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 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故称此种鞭毛为茸鞭型。
水生生物学

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囊壳: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囊壳中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蛋白核: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又称之为造粉核。
藻类: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它同花草树木一样具有叶绿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充满气体,使植物体漂浮。
异形胞: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无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细胞内缺乏或很少有藻胆素,没有假空泡和贮存物质,细胞壁较厚,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厚壁孢子:丝状蓝藻常在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
厚壁孢子是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营养,细胞壁增厚而成。
湖靛:微囊藻大量繁殖形成沙絮状水华,呈铜绿色,渔民称之为湖靛。
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又称藻殖段。
动胞子:又称游泳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静孢子:又称不动孢子。
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似亲孢子:在形态构造上与母细胞相似的静孢子称为似亲孢子。
壳套:硅藻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
相连带:硅藻细胞中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
间生带:又称节间带、间插带。
数目一条两条或多条、花纹的形状。
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假隔片:隔片一端是游离的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假壳缝:细胞壳面仅有横纹构成的假壳缝,而无真正的壳缝。
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的大小时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叫复大孢子。
裸藻门特征与主要种类 (1)

裸藻门特征与主要种类【摘要】本文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介绍裸藻形态构造,其中详细介绍裸藻的运动方式、细胞形状、细胞表质、囊壳、鞭毛、色素体及其形状、眼点、贮存物质及其形状;然后介绍裸藻的繁殖方式、生殖过程和繁殖特征;接着是介绍裸藻的生物学分类,详细介绍仅有的裸藻目下的裸藻科、柄裸藻科、变胞藻科和袋鞭藻科,分别介绍各个属(裸藻属、扁裸藻属、囊裸藻属等)的形态特征;最后是介绍裸藻的生态分布情况,说明裸藻在渔业生产上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裸藻特征种类裸藻门是浮游藻类的一种,于此同类的还有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绿藻门七个藻种类,而浮游藻类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饵料基础,同时也是水域中初级生产者,是水体生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体环境。
本文重点对裸藻门的形态结构、生殖特征和主要种类进行详细归纳和介绍。
另外裸藻在渔业生产中是饵料,其次也是肥水的标志,大量迅速繁殖形成水华,裸藻可以作为环境污染检测的标志,还有裸藻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在污水处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对裸藻的研究学习,有非常的必要和意义。
1裸藻门Euglenophyta 的主要特征1.1裸藻的形态构造特征裸藻又称眼虫藻,具有鞭毛,属于鞭毛藻类。
裸藻大多数为单细胞藻类,依靠鞭毛能够运动,极少数的种类具有胶质柄,营固着生活。
裸藻门细胞形态结构图 11.1.1裸藻细胞形态裸藻细胞形态多样,有呈纺锤形、圆柱形、圆形、卵形、球形、椭圆形、卵圆形等形状。
细胞裸露,没有细胞壁,但是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质,有的种类的表质比较硬,所以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然而表质叫柔软的种类,细胞能够变形(见图1)。
1.1.2裸藻细胞表质表质表面多样,不同藻种的表质不同,有纵行、螺旋行的线纹、肋纹、点纹或光滑。
1.1.3裸藻细胞囊壳裸藻的部分细胞外具有囊壳,囊壳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点光滑,有点据各种纹饰。
夏季池塘中几种常见藻类对鱼类的危害及防治_朱灵峰

《中国水产》2007年第8期 57 责任编辑 叶佳林朱灵峰 陈志冉 雷庆铎河南省郑州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环境工程实验中心 450011度计算好应放养苗种数量,待退潮后将苗种均匀撒播于低坝顶面和两侧斜面上,正常情况下2小时 ̄3小时后星虫苗自行钻入泥中。
苗种放养宜在晴天进行,同时注意养殖地水体的盐度要与苗种采集区的盐度相近,以利可口革囊星虫快速潜钻入泥。
四、养殖管理1.补苗检查 可口革囊星虫苗种放养后2天 ̄3天后出现“洞眼”,即养殖面上有许多星虫摄食活动的洞穴,表明放养的星虫已适应环境,开始正常摄食生长。
放苗后15天内,须以“洞眼”多寡为标准检查苗种放养的成活率,发现成活率低应及时补苗。
2.护坝整修 经常检查堤坝的养殖表面,受潮水冲刷严重的应及时整修,保持涂面平整成“马路形”,不使顶面积水,保持堤坝结实而形成稳定的生活环境。
3.利用底泥培藻 进入夏季,日照长、气温高,涂面缺少底栖藻类,涂质变硬,会影响生长,应经常将坝底含底栖藻类的淤泥及有机沉积物推到养殖涂面上,一方面直接增加可口革囊星虫的营养源,另一方面加速底栖藻类繁殖再生。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养殖密度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到了夏季,水体藻类大量繁殖,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养殖水体中藻毒素增加,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影响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现将精养池塘几种主要有害藻类的综合去除技术总结如下:一、水网藻1.形成与危害 水网藻是一种绿藻,在我国分布很广,多发于水质较肥的浅水处或鱼塘里,春末夏初,在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速度很快。
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如网带,鱼苗误入网带常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
2.防除方法 ①放养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杀死藻体。
干法清塘用量为50kg/亩 ̄75kg/亩,湿法清塘用量为100kg/亩 ̄150kg/亩。
②未放鱼的池塘可用干草木灰按50kg/亩的比例全池泼洒,使水网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形态特征
1.体质:多数为单细胞,具鞭毛,仅少数具胶质柄, 营固着生活。细胞呈纺锤形、圆柱形、卵圆形等。 2.表质:细胞裸露,无细胞壁,外层特化为表质。细 胞能变形,表质表面常具纵行、螺旋行的线纹、肋纹、 点纹或光滑。有的种类外具囊壳,囊壳因铁质沉淀多 少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3.色素和色素体:植物体大多呈绿色,少数种类 具特殊的裸藻红素而呈血红色。色素体形状一般 为盘状、片状或星芒状,蛋白核有或无。
柄裸藻属Colacium
多呈卵圆形、纺锤形或椭圆形。色素体圆盘形。
(三)变胞藻科Astasiaceae
具1~2条鞭毛。鞭毛基部无颗粒体。 无色素体和杆状器。大多种类无眼点。
1.变胞藻属(素裸藻属)Astasia
具1条鞭毛,细胞形态易变,常为纺 锤形或圆柱形,表质具线纹。
2.弦月藻属Menoidium
4.贮存物质:为副淀粉(裸藻淀粉),有些种类 也有脂肪。副淀粉是一种遇碘不变色的非水溶性 多糖类,反光性很强,具同心层理结构,有球形、 盘形、环形、杆形或其它形状。
5.鞭毛:大多具一条鞭毛,从储蓄泡基部经胞口 伸出体外。
鞭毛
胞口 胞咽
眼点 储蓄泡
伸缩泡
裸
藻
色素体
形
副淀粉
态
构
杆状器
造
裸 藻 形 态 构 造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裸藻当中的某些分子伴随 着基因组的变化加强了运动、摄食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逐步“丢失”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功能, 最终生活方式转变成为完全的异养;另外一些分 子则伴随着基因组的其它方式的变化向着完全自 养的方式转变。前一种方式代表着最早的动物的 产生,后一种方式代表着最早的植物的出现。
裸藻干燥重量中百分之五十是蛋白质,其质 量优于植物产生的蛋白质,内含20多种氨基酸, 其中有异亮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比小球藻更 适合作为食品。目前正在进行作为牛饲料的试验。
在某些裸藻中,如纤细裸藻和血红裸藻等, 维生素E的含量比较丰富,可做药用。
•主要是淡水种类
•囊裸藻属常在北方冰下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 在冰下生物增氧起重要作用。
•血红裸藻可在养鱼池大量生殖,是肥水、好 水的标志,可作为某些滤食性鱼类的饵料。
•无色种类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有袋鞭藻属, 变胞藻属等,对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分布:多生活于淡水水体和喜欢生活在含有机
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中,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 常大量生殖,形成绿色膜状、血红膜状或褐色云 彩状水华。也有种类生长在河流、河湾、湖泊、 沼泽或潮湿土壤表面。
裸藻的生殖
裸藻的生殖方式主要是细胞 纵分裂,细胞核先分裂,然 后原生质体自前向后分裂, 有些种类可形成孢囊,孢囊 有保护孢囊、体眠孢囊及生 殖孢囊之分,前二者当外界 条件不良时形成,等环境好 转再行分裂。后者具弹性和 渗透作用的外膜,可分裂成 32或64个子细胞。
裸 藻 细 胞 纵 分 裂
裸藻科
5.陀螺藻属Strombomonas
细胞具囊壳,囊壳较薄呈陀螺形。囊壳后端渐尖, 具一长尾刺。无色或黄褐色,囊壳光滑或具皱纹。
6.双鞭藻属Eutreptia
细胞纺锤形。具2条等长鞭毛, 其基部各有一颗粒体。副淀 粉常呈球形或杆形的小颗粒。
(二)裸柄藻科Colaciaceae
细胞前端具一胶柄, 起附着作用。
其中一些种类,如壳裸藻、绿裸藻等对温度有广 泛的适应性,在肥水鱼池中可周年出现,并常在 北方冰下水体形成优势种。
意义:裸藻在渔业水体中,既是生物环境,
又是某些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如血红裸藻 在养鱼池中大量出现,是肥水、好水的标志。 双鞭藻分布于半咸水和海水中,为重要的海产 属。无色种类如袋鞭藻属和变胞藻属在污水处 理中有重要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裸藻纲 裸藻目
柄裸藻科 变胞藻科
袋鞭藻科
1(4)具色素体和眼点 2(3)细胞具鞭毛,能自由游动。 …………………柄裸藻科 4(1)无色素体和眼点。 5(6)营养方式以腐生为主。无杆状器。……………变胞藻科 6(5)营养方式以动物性摄食为主。具杆状器。……袋鞭藻科
(一)裸藻科Euglenaceae
多数具1条鞭毛。眼点明显, 无杆状器。以自养为主。
1.裸藻属Euglena
绿色单细胞,以纺锤形为主。 眼点橘红色。
尾裸藻
尖尾裸藻
2.扁裸藻属Phacu
扁平,有的螺旋形扭转。顶端具纵沟,后端多呈 尾状。表质具纵向或螺旋形线纹、点纹或颗粒。
扁裸藻属Phacu
细胞月牙形或豆荚形。具明显的纵线纹。1条鞭毛。
(四)袋鞭藻科Peranemaceae
具1-2条鞭毛。基部无颗粒体。无色素体和眼点。 大多数具杆状器。
袋鞭藻属Peranema
表质具螺旋形线纹。具2条 不等长鞭毛。游泳鞭毛壮而 长;拖曳鞭毛较短,紧贴体 表,不易看到。
血红裸藻形成的水华
裸藻水华
裸藻生态分布及意义
裸藻是古代原生动物眼虫的植物学名称,因为 眼虫同时具有动物与植物两种特性,它是一种 “原生动物”,但是同时,眼虫的细胞却又有 含叶绿素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 制造营养。因此,植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种 “原生植物”;由于它的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 植物学家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裸藻。
裸藻的这种“动物植物双重性”使许多科学家相 信,动物与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它很可能就是与 眼 虫类似的、某种生活在远古水域中的单细胞原生 生物。
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时对养鱼有不利影响。
日本发现,裸藻能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快速转 化成粮食资源。裸藻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目前农 业生产率较高的美国谷物生产的50倍。当二氧化碳 浓度较过去增加百分之十时,培养基上的裸藻以一 千万个的高密度繁殖。裸藻若按这种速度繁殖的话, 既可削减二氧化碳,又可增产粮食。
3.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
细胞外具囊壳。囊壳表明光滑或具花纹,呈黄色、橙 色或褐色。分布广。鱼池中常可大量生殖形成优势种 群,可形成黄褐色至黑褐色云彩状水华。本属也是鱼 池冰下水层中常见的鞭毛藻类。
4.鳞孔藻属Lepocinclis
细胞表质硬,副淀粉常为 2个,大而环形侧生。本 属种类不很常见,也很少 大量生殖成为优势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