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

摘要: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培养儿童社会化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探讨了家庭、幼儿园和同伴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给予指导。

关键词:儿童社会化家庭幼儿园同伴群体

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对儿童社会化的培养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一些儿童、青少年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他们不会关心他人,社会生活能力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缺乏社会适应性。这样的儿童在目前就会出现各种人际关系困难,如果不积极地培养教育,这些人在其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将遇到更多的困难。学前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已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学前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界定

学前儿童社会化是指学前儿童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人们所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过程。即使每个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①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儿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形成个性,不但成为社会作用的客体,而且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主体。儿童掌握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包括多方面内容,如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自我调节、交往技能等。

20世纪60年代以前,社会学、心理学界普遍将社会化看作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即社会(父母、学校等)影响儿童的过程,儿童则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随着研究的进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此过程看作是一个个体与社会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将个体视为其社会化进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与影响者。就个体而言,首先,社会知识和价值规范在社会化过程中决非从社会向个体原封不动地转移,个体也并非机械、被动地接受它们,而是要经由主体的主动思考、理解来接受它注:①李幼穗.儿童社会化与非智力因素.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1998(2).23

们、掌握它们。也就是说“社会期许学前儿童掌握的”与“学前儿童实际形成的”两者之间的不一致现象会尤为突出①。其次,个体主动地选择交往对象、选择影响源,以此主动地参与自身的社会化。因此,社会化过程并非社会(包括父母、教师等)对个体的单向影响过程,而是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前儿童社会化为儿童在学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学前儿童社会化过程,能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个性的形成。同时,学前儿童社会化奠定了其一生的社会化基础,如果人的早期社会化失败,就会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出现。

二、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

(一)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之日起,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社会化影响代理人的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把一定社会规范、社会生活技能以及价值体系施加给儿童,使其接受影响。“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②因此,家庭便成为儿童最早和最直接的社会化场所,家庭因素也成为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1. 家庭结构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1)核心家庭和非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或未婚配子女组成的家庭。与非核心家庭相比,核心家庭的成员少,人际关系简单,父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上,家庭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也更为规律。子女在家庭中独享父母之爱,家庭也有能力创造比多子女家庭更优越的条件去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因此,核心家庭的儿童兴趣、爱好一般表现比较广泛,认知发展较好,思维敏捷,自信,也易形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有强烈的安全和归属感等优点。但是,因为家庭中子女是父母关注的重点对象,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一人身上,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都归他一人拥有,甚至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子女百般呵护。所以,孩子容易养成任性、刁蛮、自私、缺乏同情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注:①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

②卫根泉.论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4).48~50.

(2)单亲家庭和非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又称缺损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丧偶、离婚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家庭破裂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是明显的、多角度的、长期存在的。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远比正常家庭的儿童大,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包括情绪与性格不良、品德障碍、学习障碍、社会适应等。因此,离婚问题不能不引起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2.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方式较多,这里采用我国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分类,即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①

(1)溺爱

父母之爱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极大地推动孩子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如果这种爱和保护毫无节制地泛滥,就变成了溺爱,对孩子过分的爱反而变成了对孩子的伤害,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过分地疼爱孩子,有求必应,时时照顾保护,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原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主动性会逐渐被磨灭,他们的依赖思想越严重,动手能力越差,自信心越差,独立意识越弱,社会适应能力也越差。

(2)专制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是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附属物,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管”与“被管”的不平等关系,亲子之间的沟通十分有限。父母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预,过分保护,注:①周宗奎.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教育评论.1998(2).44~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