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传感器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分析
传感器的在生活中,工业中和军事中的应用

一、请列出生活中见到的传感器的应用。
答:1.自动门,利用人体的红外微波来开关门2.烟雾报警器,利用烟敏电阻来测量烟雾浓度,从而达到报警目的3.手机,数码相机的照相机,利用光学传感器来捕获图象4.电子称,利用力学传感器(导体应变片技术)来测量物体对应变片的压力,从而达到测量重量目的5.水位报警,温度报警,湿度报警,光学报警6.电饭锅:功能:到达沸腾温度(居里点)即停止加热。
在某种材料的硬件支持下,使得具有这种功能。
7.电子温度计:功能:简单快捷精确测量人体体温。
在电子温度计内部加入红外传感器,由于人体在不同温度下发射红外线的强度等因素皆有不同,利用此特点即可使用红外传感器。
二、请列出工业中见到的传感器的应用。
答:1. 差压传感器在医药方面的应用2. 光纤传感器在智能复合材料中和热加工生产中的应用3. 红外传感器在皮带运输机安全警示系统中应用4. 电涡流传感器在印刷品厚度检测中的应用5. 距离传感器在判断车辆运动速度方面6. 湿度传感器在纺织印染生产中的应用很广。
在纺织印染生产中,因为对湿度的要求非常高,常常需要对生产环境的湿度进行准确测量。
起先是采用湿度计来进行,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湿度测量本身比较复杂,这种仅靠湿度计来测量湿度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胜任。
湿度传感器是通过湿敏元件,把空气中水蒸气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湿度传感器具有反应迅速、测量准确等优点,被大量地应用到纺织印染生产中,提高了生产的质量。
三、请列出航空航天领域中的传感器的应用。
1. 陀螺仪:是一种用来传感与维持方向的装置,基于角动量守恒的螺仪主要是由一个位于轴心且可旋转的轮子构成。
陀螺仪一旦开始旋转,由于轮子的角动量,陀螺仪有抗拒方向改变的趋向。
陀螺仪多用于导航、定位等系统。
2. 加速度传感器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3. 高度传感器:在重力场中,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故可通过测量大气压强间接地检测高度。
利用这种方法检测高度的传感器可称气压式高度传感器。
浅析我国红外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论文

浅析我国红外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物联网工程班级: 15xx班学号:**********xx姓名:gllh摘要: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应红外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学输出信号的传感器,由红外传感器组成的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核心器件。
[5]随着红外传感器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在对红外传感器的利用方向也有着不断的进步,红外传感器由于诸多特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红外探测、红外成像、红外制导等方面,但还是与世界水平有所差距,本文简述国内外红外传感器的应用,围绕红外传感器测量的意义、目前红外传感器测量的原理、红外传感测量的现状、不同红外传感器的对比和结论展开讨论。
关键字:红外传感器、应用、原理、对比、现状目录:一.摘要 (2)二.目录 (3)三.红外传感器测量的意义 (4)四.目前红外传感器种类及测量方法 (4)1.被动红外传感器 (4)2.红外点传感器 (4)3.不分光红外传感器 (4)五.红外传感器应用现状 (5)1.热成像相机 (5)2.红外制导 (6)3.红外运动探测 (7)六.红外传感器原理与方法对比 (8)七.结论 (12)八.参考文献 (14)一.红外传感器测量的意义利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具有测量速度快、灵敏高的特点,红外传感器可以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而进行测量工作,对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无损探伤以及分析气体成分等方面的检测工作而言,其常需要用红外线传感器来进行操作,比如测量体温、测量物体运动等,任何自身具有一定的温度的物质都能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红外线的反射与折射等物理性能即可进行测量工作。
红外传感技术是近几十年来新兴的一门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它己在科技、军事、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主体现在以下方面:(1)红外福射计:用于福射和光谱福射测量;(2)査找与跟踪系统:运用红外原理查找和跟踪目标物,并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其动作进行跟踪;(3)热成像系统:呈现所有的分布图像;(4)红外测距系统:实现物体间距离的测量;(5)通讯系统:建立无线通信方式;(6)混合系统: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

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摘要:红外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与科技的方方面面,不过红外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发现到应用,都是一点一丁的积累的。
在这个过程中,红外技术也慢慢改变,极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红外探测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一、引言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辐射,人眼察觉不到。
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必须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
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
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
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红外探测技术是利用目标辐射的红外线来搜索、探测和跟踪目标的一门高技术。
由于红外探测器环境适应性好、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伪装目标,且具有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所以在军事,医疗,工程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红外探测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1800 年, 英国人赫婿尔用水银温度计发现红外辐射。
1821 年, 塞贝克发现温差电效应, 之后把热电偶、热电堆用于红外探测器。
1859 年, 基尔霍夫提出有关物体热辐射吸收与发射关系的定律。
1879~1884年, 斯特番•玻尔兹曼提出了有关绝对黑体总辐射能量与其绝对温度之间关系的定律。
1893 年, 维恩推出黑体分布的峰值与其温度之间关系的位移定律。
1900 年, 普朗克发表能量子模型和黑体辐射定律, 导出黑体光谱辐射出射度随温度和波长变化的关系式。
上述这些工作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1910~1920 年的10 年中, 出现了探测舰船、飞机、炮兵阵地和冰山等目标的红外装置, 发展了通信、保安、红外测温等设备。
二战期间, 出现了红外变像管、光子探测器等, 开创了夜视技术。
1952~1953 年, 美国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热像仪,1956 年长波热像仪问世, 随后, 1964 年美国TI 公司研制的热像仪成功地用在越南战场上。
探讨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军事应用

探讨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军事应用作者:罗秀艳刘立伟蒋积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进步,红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红外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出、传输、转换探测及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其在军事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些年,由于红外技术的独特功能,军用红外技术已逐步实现了向民用部门的转化。
红外成像、红外测试、红外检测、红外报警、红外侦查、红外夜视等已是各行各业争相选用的先进技术。
基于此,本文对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军事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红外技术物理基础原理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红外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出、传输、转换探测及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其在军事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些年,由于红外技术的独特功能,军用红外技术已逐步实现了向民用部门的转化,这也使红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红外技术的应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波长在770纳米至1毫米之间,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外侧。
红外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出、传输、转换探测及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
产生红外辐射的物体就是红外辐射源。
物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或-273℃)的物体都在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也越大。
热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储存在一切物体中,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一个物体只有达到绝对零度(0K或-273℃),它将不带有热量,热能绝对值是零,我们称其为最冷的物体。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或-273℃)的物体,热能均不为零。
热能是通过分子和原子(亚原子的微粒)的运动储存在物体内的。
当物体处于绝对零度时,分子和原子也不运动,热能为零。
一旦加热,物体温度开始上升,原子和分子(亚原子的微粒)开始振动,振动越剧烈,储存在物体内的热能总量越高。
超导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超导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无论是利用较早出现的低温超导材料还是利用新出现的高温超导材料, 超导技术在军用和民用产品上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被应用到许多重要的电子装置和大功率装置上。
在军事方面, 超导技术将用于弹道导弹潜艇、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反装甲作战武器、先进空面导弹和反潜武器等许多重要的军事系统上。
下面介绍这项技术在电子技术和大功率装置领域的应用。
电子技术军事和空间系统对电子装置、器件和系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在这样一个领域里, 超导电子技术会对传感器、信号处理及数据处理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这是因为超导体有几个独特的特性, 从而使以下几项技术的实现有了可能:——超低损失/耗散传输线和滤波器技术;——高速、低噪声、低功率约瑟夫逊隧道结有源装置;——用于磁及电磁感应的超导量子干扰器件(SQUID);——用于模拟(微波和毫米波)和数字式器件的单片集成电路。
更为独特的是, 对于超导体来说, 超高速、低噪声和低功率可以同时实现。
1.红外传感器超导对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影响是降低了冷却大型焦面阵内的信号处理和数据提取器件所需的功率。
这样, 灵敏度和探测范围更大的大型凝视焦面阵就可以实现。
超导体还可以改善较长波长下的探测能力、空间分辨率大型焦面阵的工艺性。
未来的天基红外焦面阵传感器将采用大型探测器阵、电子多路传输线路和一条连接低温恒温器和环境温度电子装置的数据线。
由于对探测器的需求数量很大, 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互补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模/数转换器要消耗几千瓦的功率。
性能相同的低温超导模/数转换器在被冷却到10K的红外探测器工作温度时可把所需功率降低90%。
低温超导模/数转换器可显著地降低冷却功耗, 并使系统的重量和尺寸大大减小。
开发利用高温超导模/数转换器技术需要解决这种新材料系统中的有源装置的研制间题。
这种装置对于在较高温度下工作的、半导体的或超导的红外探测器来说都是重要的(如对于工作温度为77K的啼锅汞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1 红外探测器应用发展红外探测器由于诸多特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红外探测器在红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述国内外红外探测器部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关于红外成像技术发展,讨论红红外探测器应用中的一些新技术、发展重点和难点,对以后一段时期内的红外探测器发展及其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2 红外探测器应用背景红外探测器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上,包括对军事目标的搜索、观瞄、侦察、探测、识别与跟踪;对远、中、近程军事目标的监视、告警、预警与跟踪;红外探测器的精确制导;武器平台的驾驶、导航;探测隐身武器系统,进行光电对抗等。
在民用领域,在工业、遥感、医学、消费电子、测试计量和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红外成像器件已发展到了智能灵巧型的第四代,在光电材料、生产工艺及系统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国内红外相关技术研究与生产起步较晚,并且受工业基础制约,发展远滞后于国外,而市场需求却持续强劲,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 红外探测器现状分析从第一代红外探测器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按照其特点可分为四代:第一代(1970s-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第二代(1990s-2000s)是以4×288为代表的扫描型焦平面;第三代是凝视型焦平面;目前正在发展的可称为第四代,以大面阵、高分辨率、多波段、智能灵巧型系统级芯片为主要特点,具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甚至具备单片多波段融合探测与识别能力。
在红外探测器发展过程中,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方法不断涌现,按工作环境可分为致冷型和非致冷型两大类。
3.1 高性能致冷型红外探测器此类器件需要在低温下(77K)工作,相比非致冷器件成像质量优异、探测灵敏度高,通常又可分为传统型和量子阱焦平面探测器。
红外探测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探测的原理和应用一、红外探测的原理红外探测是一种利用红外光谱区域的电磁辐射的技术,其原理基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产生不同的红外辐射。
•红外光谱区域:红外光谱区域一般包括近红外光谱区(750-2500纳米)和远红外光谱区(2500纳米-1毫米)。
近红外光谱主要用于气体分析和食品质量检测等领域,而远红外光谱则主要用于红外加热、红外成像和红外探测等方面。
•红外辐射的特点:红外辐射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穿透一些物体,如云雾、玻璃、塑料等;红外辐射还具有热能性质,可以感知物体的温度。
•红外探测技术:主要有热电偶、焦平面阵列和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等。
二、红外探测的应用红外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军事安防: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安防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红外摄像机,可以实现夜视、目标追踪和隐蔽目标的侦测等功能。
同时,红外辐射具有热能性质,能够探测到活动的敌方目标,提高军事安防的效果。
2.火灾报警:红外探测技术在火灾报警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红外探测器检测房间内的温度变化和烟雾等火灾信号,及时发出警报并启动灭火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工业生产:红外探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用于监测工业生产中的温度变化和异常情况。
红外成像技术还被应用于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和设备检测中。
4.医疗诊断:红外探测技术在医疗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红外辐射,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红外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无创测量体温和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5.环境监测:红外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可以检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浓度和组成,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和大气质量评估。
此外,红外辐射也可以用于监测地理环境的变化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红外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1.多功能化:红外探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对探测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红外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的原理和应用一、红外的原理红外(Infrared Radiation)是指光谱中波长较长而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0.74微米至1000微米。
红外辐射是由物体的热量产生的,并具有热辐射的特点。
红外辐射主要是通过物体的分子和原子之间的振动和旋转来传播的。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越剧烈,产生的红外辐射能量也越大。
红外辐射的主要特点是不可见、穿透性强、热量生成大、热量传递快。
二、红外的应用红外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医疗、通信等领域,以下是红外应用的一些常见领域:1.红外测温技术红外测温技术利用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热量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该技术在工业生产、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工业生产中的高温检测、医疗中测量人体温度等。
2.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红外辐射的传感器,可用于人体检测、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
通过感知人体的红外辐射,可以实现自动开关门窗、自动灯光等智能控制。
3.红外摄像机红外摄像机是一种能够拍摄红外光线的摄像机,可以在低光环境下拍摄清晰的黑白影像。
红外摄像机广泛应用于夜视监控、防盗系统等领域。
4.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遥控器是一种使用红外辐射进行传输指令的遥控设备,如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等。
通过红外线遥控器,可以实现对各种家电设备的操控。
5.红外通信红外通信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常被应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
红外通信的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且不受干扰。
常见的红外通信应用有红外耳机、红外数据传输等。
6.红外天文观测红外天文观测是指利用红外辐射来观测宇宙中的天体。
由于红外辐射能够穿透尘埃和大气层,因此可以观测到隐藏在尘云中的天体,如星云、星际物质等。
7.红外热成像红外热成像是一种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热量来生成热图的技术。
通过红外热成像,可以非接触地检测物体的温度分布,广泛应用于建筑检测、电力设备检修等领域。
以上仅是红外技术在一些常见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红外技术在更多领域将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用途。
红外遥感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遥感的原理及应用1. 红外遥感的原理红外遥感是一种通过探测和测量物体反射或辐射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信息的技术。
它利用物体在红外波段的辐射能量,通过不同的波长和强度来获取 target 对象的特征和状态。
红外辐射主要包括热辐射和反射辐射两种形式。
在红外遥感中,热红外辐射主要指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而反射红外辐射则是指物体对外部热源的反射红外辐射。
根据电磁辐射波长的不同,红外辐射又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常用于红外遥感的技术包括热像仪、红外传感器和红外光谱仪等。
热像仪利用测量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来生成热图像,可用于检测目标的表面温度和热分布。
红外传感器则通过检测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来获得目标物体的信息。
而红外光谱仪则可以通过红外光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特性来分析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2. 红外遥感的应用2.1 军事与安全领域红外遥感在军事和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来实现目标的探测、识别和跟踪。
在夜间和复杂天气条件下,红外遥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军事人员进行侦察、目标定位和战术决策。
同时,红外遥感还可以应用于边境监控、防火预警和恐怖袭击预防等安全领域。
2.2 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红外遥感在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成分、气候变化和海洋温度等环境参数,为环境保护和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红外遥感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植被监测和农作物遥感等领域,帮助进行资源调查和管理。
2.3 电力和能源领域红外遥感在电力和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温度、故障和负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此外,红外遥感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2.4 医疗与健康领域红外遥感在医疗和健康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体温分布和热损失情况,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红外告警设备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2 红 外 告 警 技 术 的 发 展 历 程
红外技 术从起 源到现在 已经有 了 2 0多 年的历 0 史 。10 80年 ,英 国人赫 婿尔 f H rce)用水 银 W・ esh 1 温度计 发现 了红外 辐射 。12 年 ,热
红外告警设备 的应用现状 与发展趋势
陈 兆兵 郭 劲 姜 伟 伟 ,
(. 1中国科 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 与物理研 究所 ,长春 10 3 ; 30 3 2 - .q国科 学院研 究生 院,北京 10 3 ) 0 0 9
摘
要 :红外技 术拓展 了人们的视 界 ,在军事领域获得 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 了红 外技 术的发展历程 ,分
C N Z a — igt GUO Jn ,I G e- i HE h o bn iIJAN W iwe 。
(C agh nIstto p c, ie eh n s n hs sC i s A a e y f cecsC agh n10 3 ,h a 1 hn cu tue f tsFn cai d yi hn e cdm i e h ncu 30 3 i ; . ni O i M ca P c , e oS n , C n
引 言
从过去 几十年 的经 验来看 ,精确 打击 已成为现
妻 鐾
、 ) I
Sp 20 e. 0 8
嘉 篓
o en oc m.n m if ,o c 3 7
备 的支持 ,在敌方 的精确打击下 几乎没 有 生存 的空
维普资讯
又称为红外雷达 ,其主要特点如下 : 1 探测 低空 、超低 空 目标 ,在 雷达盲 区可发 旨
挥其独特作用 : 2被动工作 ,不易被敌方发现 ,隐蔽性好 ; . 3 有多 目标处 理能 力 ,能 给 出威胁判 断 ,具 . 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澌年9月V bl.36Suppl em em I nf r ar ed aIl d Las er Engi nee血g S印.200r7红外传感器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分析刘宗新,王丹伟,张迪超,徐世录(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辽宁锦州121000)摘要:介绍了红外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红外传感器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分析了红外传感器的军事应用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红外传感器;军事应用中圈分类号:TN976文献标识码l A文章编号:1007—2276(2007)增(探测与制导)一0600.06A ppl i c at i on i n t he m i l i t ar y and anal ysi s of t hei nf.r ar ed s ns or chnol ogyI nI r a r en S e nS0r t e C nnol ogVL I U Z ong—xi n,W A N G D a n-w e i,2r H A N GD i-chao,X U Stl i—lu(N or t h e鹪t R es ear ch m st i n I tc of El∞吮碰c做hnol o罢∞Ji nzIl ou121000,Q I i na)A bst r躯t:胁ces s of t l le deV el opm即t蛆d m odi f i cat i on of t he I nf}a r ed s e n s or t c cl l l l ol ogy ar edescr i bed.nl e i nf}a re d s e n s or t echn ol ogy has l l i gh adV aI l t age aI l d i m port al l ce i nⅡl e m od咖bat t l es.The pe d.om anc e aI l d prope r t i es of m e I n f r ar ed s e n s or t ec l l n0109y ar e di s cuss ed,觚d apphcat i on iI l tt l e Ini h乜呵肋d t11e de V el叩m ent a na l ys i s of t11e i nf r暑睇d s e nsof tecl lll ol o盱K ey w or ds:hl纳r ed s饥s or;A ppl i cat i on i n吐l e I I l i h t ar yO引言随着C C D、CM oS和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已广泛地用作全景、多光谱、超光谱图像传感器【l】。
全景扫描摄像机采用高分辨率的线阵列或r I D I 阵列图像传感器,在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宽光谱区内产生高分辨率的黑白图像。
多光谱摄像机采用高分辨率的多光谱线阵列图像传感器用于红、绿、蓝,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光谱区的分离波段产生可见光至红外区的彩色图像,多光谱成像仪一般能观测几个到十几个光谱波段。
超光谱摄像机则采用光机扫描线阵列和面阵列图像传感器,光谱更窄(10砌),产生的是高光谱分辨的光谱图像信息,一般具有100~400个谱段的探测能力。
可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光谱图像及光谱图像的变化,进行军事装备的识别和侦察,评估作战效果。
超光谱成像仪可探测谱段数多达400~1000个左右,而谱带宽更窄。
1应用红外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预警机、预警卫星等圆。
1.1战斗机2006年11月27日,美国洛马公司称,装备金收一日期l200r7.06-26作者■介刘宗新(1973.),男,辽宁锦州人,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工程的研究。
Em al l:舱i ct@m m j zpt t Jn .∞增刊刘宗新等:红外传感器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分析60l套任务系统的F.35“闪电”u联合攻击战斗机的首飞暂时定在2008年第四季度。
在B F一4飞行之前,“我们将对任务系统进行两年的实验室和飞行试验。
”从而受益于成熟的技术和降低技术风险,F-35“闪电”Ⅱ任务系统副总裁Edc BraI l van说。
“闪电”Ⅱ的传感器比之前其他战斗机的多。
由诺.格公司提供的A N/A PG一81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将具备实施远程空对空和空对地搜索的能力,并且“正在快速成熟”,B r anyaI l说。
初始版本的硬件和软件正在进行广泛的地面试验,并已在诺.格公司的B A C1—11机载平台上飞行了85h。
不久将得到改进的雷达软件,他说。
计划要求2007年第三季度在洛.马公司的协同航电试验台上安装该雷达。
c A TB i r d是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退役的波音737.300改装成的航空实验室,用于试验F.35的所有任务系统并使之成熟。
在B F-4或A F-3首飞前,它将对所有传感器系统进行一整年的评估。
计划要求737—300今年年末到达For t w or m开始安装系统原型机。
B r anvan说飞机计划飞行约600h 以试验系统的综合和融合,并在装备传感器的生产型飞机首飞前使全部系统成熟。
他强调C A TB i r d试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如何最佳地“将所有传感器系统融合在一起汇集数据以使飞行员能成为战术家,而不是系统操作员,”和确定“与目标交战的最佳方式。
”Br aI l yan说洛.马公司正在应用实验室和其他仿真数据以及在F协一18与F-22方面获得的教训“努力工作”于原型机的融合软件。
至于“闪电”Ⅱ的A A/A A S.37光电分布孔径传感器系统(Eodas),B m van说它将于明年7月安装在一个杆上安装F-35的模型里做开放天空测试。
计划要求在一个Q F_4目标靶机上飞行该系统,并向该飞机发射导弹以校准所用算法。
Eodas采用安装在F一35机身特殊点上的多个红外(艰)传感器为飞行员提供态势感知、导弹告警和瓜搜索与跟踪功能。
最后该系统将安装于C A TB硼前机身的根段翼上进行飞行试验。
E odas正由洛马公司导弹和火控部和诺一格公司电子系统部联合开发。
此外,由诺.格公司空间技术无线电系统部提供的通信,导航/识别(C N I)系统正在试验之中。
当前的计划要求最初的5架生产型F-35飞机仅装备雷达、电子战和C N I系统。
首套光电瞄准系统(E O T S)将于一年之后安装在第一批次(B l ock O ne)飞机上。
诺.格公司和洛.马公司导弹与火控部正在开发该系统,并已生产了5套。
其中一套正在奥兰多附近的东部试验场61m高的塔上跟踪空中目标。
B r anyan说第二套EoTS已安装在一辆大型厢式货车上,货车在试验场绕行以进一步评估跟踪和算法性能。
EO T s将安装在F-35机头段下方,.为飞行员提供空对空和空对地目标探测信息和精确瞄准功能。
它基于最初为F.16开发的“狙击手”xR吊舱,采用第三代中波前视红外(F1i r)提供高分辨率图像。
B啪yan说夜视传感器已“在红外中波谱段工作得很好",能在无光下工作。
2007年1月10日,SE I.E X传感器与机载系统(S&A S)公司被授予合同研发下一代定向红外对抗(D瓜C M)系统。
D瓜cM系统先探测导弹发射的时间,并判断导弹是否会给飞机带来威胁,然后对可能受攻击飞机进行告警并起动高功率对抗系统来进行追踪和打击。
SEL Ex传感器与机载系统公司与诺.格公司合作为军事部门研发了第一代D I R C M系统,公司位于爱丁堡的工厂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工程将会帮助公司为商业飞机和军队用户成功研发更先进的系统,同时也将加固苏格兰新技术研发的世界级地位。
2007年3月8日,芬兰空军宣布选用诺.格公司的第三代LⅡ'删G先进瞄准(A T)系统,为F-18飞机进行第二次升级。
诺.格公司的Lrr删G A T系统是独立的多传感器武器瞄准系统,能够为飞行员提供探测、捕获、自动追踪和识别目标的能力。
LI T EN I N G A T具有先进目标识别图像处理和G PS武器坐标生成技术,并带有640×512像素昼夜用前视红外传感器、新型1024×1024像素C C D电视传感器、新型双波段红外激光指示和测距机、激光点追踪器、红外激光同步器和可选择的空一地数据传输和数字视频记录器。
I.ⅡEM时G吊舱的总飞行时间已超过600000h。
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空军和联盟国家已经定购了500多部L nE M N G吊舱,其中已经装备的有370部,是目前列装数量最多的高级瞄准和传感器系统。
L I r I EⅫ时G A T现配置于A V.8B、A一10、B一52、F-15E、F-16和F/A一18等飞机。
红外与激光工程: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36卷1.2直升机攻击直升机用的瞄准和视觉增强系统正在发展成为第二代,洛.马公司开始生产用于“阿帕奇”直升机的“箭头”(现代化目标捕获指示瞄准具,驾驶员夜视传感器,M.T A D S/】)N V S)系统,而该公司用于A H一1z“超级眼睛蛇”直升机的A N从A Q.30“鹰眼”目标瞄准系统(T SS)也即将投产。
有了上述两个项目,洛.马公司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全世界的攻击直升机前视红外市场都将占据主导地位。
在今后几年,美国海军237架M H.60S“海鹰”直升机提供新传感器。
正在制造的M H一60s直升机根据规定装备雷声公司的A N,A A S一44转塔。
计划中的武装型M H。
60S于2006年的B l ock3A中引入FL m。
B l oc k3C将使用改进型FL墩和其他部件,签订合同的时间将不会早于2013财年。
土耳其也在计划大量采购“海鹰”直升机,但是它们可能采用本国生产的FL瓜。
该国的飞艇传感器公司已经赢得了相当多的新的I SR传感器订单,并且这种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美国陆军的武装侦察直升机(A R H)是一个新出现的项目。
陆军计划购买368架A R H,以取代O H一58D“基奥瓦勇士”侦察直升机。
预计首批A R H 在2008财年装备部队。
这些直升机肯定会安装瞄准/I SR光电/红外系统,并且可能是相对复杂而昂贵的系统。
2005年8月,贝尔公司的407型直升机赢得了朋瑚平台合同,而这将给前视红外系统公司的B ri t e st arⅡFL瓜转塔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一种新的I SR技术——超光谱成像的开发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该技术利用100多个不同频段的数据对生化战剂或传统坦克和舰艇进行探测。
除了美国空军“全球鹰”和u一2飞机的s P球I T T项目外,B A E 系统公司近期通过收购ST I工业公司介入沿海机载传感器,超光谱项目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