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组播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IPv6组播技术及其在IPTV中的应用

IPv6组播技术及其在IPTV中的应用
现给组 播技 术 的广泛 应 用带来 了~ 个新 的契 机 。
Iv P 6组 播技 术有 以下 优势 :
别 是高带 宽需 求 的多媒 体应 用 。 为了缓解 网络“ 颈 ” 瓶
问题 , 播技 术 应运 而生 。组 播 是一 种多 点传 输 和多 组
() v 1 I 6强调 了组 播 的必要 性 , F 7 2中明确 P R C 15 要 求 Iv 备必须 支持 组播 , P 6设 这样 , Iv 在 P 6网络 中网 络 设 备将普 遍 支持 组播 应 用 , 同时 由于部 分 路 由器 不
支持 组播 而带来 的组 播 隧道 问题也 将不 存在 。 ( )P 6的 组播 地址 格 式 相 对 于 Iv 2 Iv P 4更 具优 越
性 ,P 6具有 更 大 的组 播地 址空 间 。I v Iv P 4所定 义 的地
方 协作 应用 的组 通信 模 型 , 既能 降低 发送 方 的计算 负
识 符 。此外 , v i 6在地 址格 式 中 的范 围字段 可 以方 便 P
划 分 组播域 , 据组 播域 控制 组播应 用 的传播 范 围 。 根
下 面从 Iv P 6组 播 地 址 、 D ( he s Ls n r ML Mu i t i e e a t
Iv P 6组 播 技 术 成 为 Itre 组 通 信 的 一 种 高 效 解 决 nen t 方 案 , 下 一 代 网络 应 用 的重 要 支撑 技 术 , 是 有着 广 阔
I 电视与移动电视 P
有线 电视技 术

} 1 }


 ̄x r i
: v组 术 在IV 的 6 播技 及其 中 应 I P P T
; 鍪 j鬈 i ; 露 =

IPv6环境下组播技术与网络构建的研究

IPv6环境下组播技术与网络构建的研究
7 7 生 . 群 算 法 在 T P问题 中的 应 用 [ . 蚁 S J 电脑 ]
网 络 技 术
N ] OR r { NI E E W K EH Q!
团回 口AM ̄PT R曰圈RLI AYP圃I{ I(UAC) l OIPA W ' N
V卷N玎 0 1 j 0 1 . O . 1 9 其 1 0 9
文章身l : 0 58 5 2 1 ) 1 —0 00 1 0 —4 1( 0 0 00 4 —4
Iv 环境 下 组播 技术 与 网络 构 建 的研 究 P6
王 锋 ,杨 志 军
( 京 交通 大 学 信 息 中心 ,北 京 1 0 4 ) 北 0 0 4
摘 要 :由 于 组播 技 术 的 优 越 性 ,下 一 代 互 联 网很 好 地 继承 组 播 。 为 更好 地 使 用和 管 理 组播 应 用 ,Iv P6
应 用 。在 增 强 I v 组 播 技 术后 ,利 用 I v 组 播 技 P6 P6
术 和 流 媒 体 技 术 构 建 视 频 组 播 系 统 ,能 充 分 发 挥
Iv P 6组 播 技 术 特 点 和 优 势 ,在 下 一 代 互联 网上 更 好 地 传 输 图形 和 图像 等 流 媒 体 业 务 。
络 带 宽 不 需 要 随 之 成 倍 增 加 ,而 成 为热 点 网 络技 持 组 播 ,使 I v P 6网络 中网络 设 备 将 普 遍 支持 组 播
术之一。
收 稿 日期 :2 1 — 7 2 0 00 . 1
基 金项 目:北 京 交通大 学教 改项 目 《 下一 代互联 网环境 中的 网上 教学视
St d n v de u tc s t o k un e G iI 6e v r nm e u y o i o m li a t new r d rN Pv n io nt

IPv6组播在校园网的部署与应用中期报告

IPv6组播在校园网的部署与应用中期报告

IPv6组播在校园网的部署与应用中期报告
一、选题背景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解决了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IPv6组播技术则是IPv6协议中最具有优势和前瞻性的技术之一,其可以实现高效的多播数据分发和传输。

在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中,IPv6组播技术有许多优势,比如高效快速地
传播信息、降低网络延迟、减轻网络拥塞等等。

因此,本次选题旨在深
入研究IPv6组播在校园网的部署和应用,并探索其技术优势以及发展前景。

二、研究内容
1. IPv6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2. IPv6组播的部署和应用案例分析
3. IPv6组播在校园网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4. IPv6组播在校园网应用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三、预期成果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全面了解IPv6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对其在校园网中的部署和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我们将探究IPv6
组播在校园网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并通过前瞻性的思考,探索IPv6组
播在校园网应用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最后,我们将撰写完整的中
期报告,用于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面向组播业务的IPv6网络性能测量和预报的开题报告

面向组播业务的IPv6网络性能测量和预报的开题报告

面向组播业务的IPv6网络性能测量和预报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传输中的组播业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其广域网组播能力已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正逐渐成为组播业务的主要应用协议。

然而,在IPv6网络中,由于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与网络环境的不稳定,面向组播业务的IPv6网络性能表现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网络性能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如何对IPv6网络的组播服务进行有效的性能测量和预报,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IPv6网络组播性能测量方法的研究:通过分析IPv6组播服务的特性,结合网络性能表现,研究相应的IPv6组播性能测量方法,提出针对IPv6组播的性能测量指标,构建相应的性能测试系统。

(2)IPv6网络组播性能预报模型的研究:基于性能测量数据,研究IPv6网络组播性能预报的相关算法和模型,预测网络组播服务的性能表现和瓶颈问题。

(3)IPv6网络组播业务优化方法的研究:根据性能测量和预报结果,研究优化IPv6网络组播服务的方法,提高组播服务的性能与可靠性。

3.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IPv6网络组播服务的性能测量与预报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帮助网络运营人员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和瓶颈问题,提高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深入研究IPv6网络组播服务的性能表现和影响因素,探索优化网络组播服务的方法和思路,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3)为IPv6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推广的参考和依据。

4.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调研:对IPv6网络组播性能测量与预报方法、算法和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网络测试与数据收集:通过搭建IPv6网络测试环境,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进行组播性能测试,收集测试数据,为后续的性能预报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IPV6组播技术的远程教育应用探究

基于IPV6组播技术的远程教育应用探究
播 成员稀疏地 分 布在 整 个 网络 , 且 未必 有充 裕 并
的带 宽可用 的情况 .
2 组播实现 的关键技术
组播 技术 是适用 于一点 到多点或 多点 到多点
利用 ML D协议 发现 直 接 相连 的链路 上 是 否
的数据传 输业 务. 组播 实现 的基 本原则 是 : 托于 依
基 于 IV P 6组 播 技 术 的 远 程 教 育 应 用 探 究
耿 才 华
( 青海民族学 院 电信系 , 青海 西宁 摘 8 00 ) 107
要: 随着教育方法和模式 的不断变化 , 基于组播技术 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也进入 了新的发展阶段. lv 而 p6组播技术 以其
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应用 于现代远程教育 , 加强和完善 了现有的网络教学 中的不足, 为现代远 程教育 的发展提供 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 V 组播 ; I 6; P 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P 6 IV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1— 52(08 0 0 3 0 10 74 20 ) 3— 0 2— 3
第 3期
耿才 华 : 于 IV 基 P 6组播 技术 的远 程教 育应 用探 究

协议根 据这些 信 息 , 保证 组 播 报 文 发送 给正 确 的
接收者 .
Ro e utr> e a i n be Ro e # c n g r em i a utr o f u e tr n l i
I 议完成 组播 ; P协 I P组播 强制 网络 在数 据 分发 树
收 稿 日期 :0 8— 3— 5 20 0 0
有组 播组 的成 员 , 以及 相 邻 的路 由器利 用 正在 监
唰 些组 播地 址 , V 路 由器上 运行 的组播 路 由 I 6 P

基于IPv6的校园网视频组播系统实现

基于IPv6的校园网视频组播系统实现

基于IPv6的校园网视频组播系统实现校园网覆盖范围广、用户数量众多,视频组播系统已成为提供校内音视频服务的重要手段,对于视频教学、体育比赛等活动都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IPv4地址资源短缺、组播受限等问题制约了IPv4组播的应用。

IPv6技术的发展,为校园网视频组播提供了改进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基于IPv6技术的校园网视频组播系统的实现过程。

IPv6技术中,组播地址范围由FF00::/8开始,可以使用的组播地址有约93亿个,基本消除了IPv4组播中地址短缺的问题。

因此,IPv6技术可以更方便地支持广播、组播等任务。

基于IPv6的校园网视频组播系统的实现,需要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构建IPv6组播地址池。

IPv6组播地址池是该系统的关键,缺少合适的地址池将严重制约系统的应用。

IPv6组播地址池的构建可以依据校园网络的拓扑结构、子网划分等进行设计。

该地址池需要显式指定组播路由器和组播管理员,校园网络的组播路由器及其地址需要预先配置。

第二步:配置组播路由器。

该步骤需要在校园网内的所有组播路由器中进行。

为了让各个路由器能够识别IPv6组播地址,需要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组播路由协议,如PIMv6(协议独立组播)或MLDv2(组播监听协议)。

同时,还需要配置组播路由器的相关参数,如组播地址池、优先级、出口端口等。

第三步:配置组播主机。

IPv6组播主机需要支持MLDv2协议,以实现组播的监听和传输。

在主机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相关参数之后,还需要使用MLD命令配置组播地址池、组播接口等。

同时,还需要在组播服务器端同步建立与组播客户端的连接。

第四步:测试组播系统。

测试组播系统的目的是检查系统部署是否成功,包括组播地址分配、组播流量传输、网络延迟等方面。

测试可以采用ping 命令、traceroute命令等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完成基于IPv6的校园网视频组播系统还需要关注如何控制组播流量的有效性,以避免产生网络拥塞等问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IPv6技术实验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IPv6技术实验2

实验7 IPv6技术实验1. 3.5节步骤2中,请思考下面问题:主机加入到组播组中的过程是什么?答:1.通过地址自动配置,主机获得了多播组地址。

2.主机发送MLD多播侦听报告报文给本地链路的路由器。

3.路由器根据报文中的信息,向多播转发表中添加表项,以记录多播组的成员身份。

2. 3.5节步骤3中,仔细观察PC1与RT1之间的交互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为什么报文中的“next header”采用hop-by-hop的选项?答:因为hop-by-hop选项规定该报文的传送路径上每台中间节点都要读取并处理该拓展报头,起到提醒路由器对MLD报文进行深入检查的作用。

2)为什么跳数被限制为1?答:为了将此报文限制在链路本地上。

3)在“Hop-by-Hop”选项中,有一个“Padn”,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插入两个或多个填充字节,使字段符合对齐要求。

3. 3.5节步骤4中,仔细观察Router Solicitation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在前面的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报文中,报文的跳数限制为1,而在这里,同样是主机发给路由器的报文,为什么跳数却采用255?答:接收节点只认为跳数限值是255的报文有效,防止非本链路的设备通过发送路由器宣告来试图干扰通信流。

2)报文中的ICMP选项中的“source link-layer address”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表示发送者的mac地址。

4. 3.5节步骤6中,仔细观察Router Advertisement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Cur hop limit”的含义是什么?答:本网段发出普通报文时的默认跳数限制。

2)报文中“life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发送该报文的路由器作为缺省路由器的生存周期。

3)“reachable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本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可达”状态保持时间。

4)“retransmit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重传NS报文的时间间隔,用于邻居不可达检测和地址解析。

IPv6组播在有线网络上的研究综述

IPv6组播在有线网络上的研究综述
组播技术的研究难点, 并比较各种方法、 分析其优缺点 , 最后提出下一步Iv 组播研究的思路。 P6 中田分类号 :  ̄9 T33 文献标识码 : A .
S r e ft eI v u tc s ie t r s t u v y o P 6 M l a t n W r d Newo k h i i
S UN Ta - n W ANG Hu o mi , a
( ol e f o ue S a d n ies y J a 50 1 C ia C l g C mp t , hu o g v ri ,i n 0 6 , h ) e o * Un t n 2 n

Ab ta t M utc s e h o o y s n t b e pu n a tc n a g c l ic tw a o s d mo e a 2 e r g sr c : lia ttc n lg ha o en ti prc ie i lr e sa e sn e i s prpoe r n 0 y as a o. Al n f og 蛹 。
优势 ,使得网络 仅在必要 时于分支处复制数据报 ,在 网络负载和
下 I e e 议 I 6 网 地 扩 到1 位, 支 一代 n I t 一 P 把 络 址 展 2 当 持 tn 协 V 8
新组播服务及应用的网络设备不断繁殖增长时 , 增加的地址空闻 就显得 非常有 用。
表 l I v 与 Iv P 4 P 6组播功能的比较 功 能
因此有必要研究 I v 下的组播及其相关技术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 P6
路 由

协议无关
变体
协议无关
协议无关组播 ( i )变体 Pg
组播路 由协 协议无关组播 ( I ) P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特定组播路由协议 P IM - SSM[ 4 ]保留了传统 组播路由协议 P IM - SM 模式中的主机显示加入组 播组的高效性 , 但是跳过了 P IM - SM 模式中的共 享树和集合点 RP规程 。在传统 P IM - SM 模式中 , 共享树和 RP规程使用 ( 3 , G) 来表示一个组播 会话 , 其中 G表示一个特定的 IP组播组 , 而 3 表 示发向组播组 G的任何一个源 。 SSM 直接建立由 ( S, G) 标识的一个组播最短路径树 SPT。
与 ASM 相比 , SSM 避免了流量交叉 , 从而提 高了组播的可靠性 ; 避免了组播地址的协商 ; 简化 了路由协议的复杂度 , 提高了路由器工作效率 。 SSM 凭借其更加实用的特性 , 已经成为当前组播中 的典型应用 。
3 实施 IPv6组播的相关协议
IPv6组播根据协议分两部分 : ( 1 ) 主机 —路 由器协议 : 主要功能是管理组成员的加入和离开
主机到路由器之间运行组管理协议 。组管理协 议的作用是当主机运行的进程加入到某个组播组中 时 , 主机向子网中的所有组播路由器发送组成员报 告消息 , 告诉路由器凡是发送到这个组播组的组播 报文都必须发送到本地的子网中 , 这样主机的进程 就可以接收到报文了 。同时 , 子网中的组播路由器 还要定期向其子网中所有主机发送组成员查询消 息 , 查询是否有组成员存在于该子网中 。
IPv6 环 境 下 的 组 管 理 协 议 包 括 MLD v1[ 6 ] 和 MLD v2[ 7 ]协议 。其中 , MLD v2 协议是对 MLDv1 协 议的扩展 , 主要增加了 SSM / SFM 的功能 。
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 MLD 专门用于 IPv6组播 组的管理 。其主要功能为 : IPv6 路由器利用 MLD 协议发现直接相连的链路上是否有组播组成员 , 以 及相邻的路由器正在监听哪些组播地址 。 IPv6 路 由器上运行的组播路由协议根据这些信息 , 保证组 播报文能发送给正确的接收者 。为此组播路由器和 接收主机必须进行组成员关系的交互 , 这种功能是 通过 MLD 来实现的 。
0 引言
1 IPv6组播地址
1988年 , Deering提出了组播 (M ulticast) 的 基本概念 [ 1 ] , 从此 , 组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 组播的基础是组播组 。一个组播组就是一组希望接 收特定数据流的接收者 。这个组播组没有物理或者 地理的边界 , 组内的主机可以位于互联网或者专用 网络的任何地方 。希望接收特定流向的组数据的所 有主机都必须通过组播成员管理协议后加入该组 。
组播标识 (112位 )
图 1 IPv4、 IPv6地址格式
与 IPv4 相比 , IPv6 提供了更大的地址空间 , 改进了 IP报文头部的结构以提高转发节点的处理 速度 , 支持 QoS, 提供主机的自动配置功能 , 方便 部署和管理 , 对组播提供更好的支持 , 对移动节点 的支持也大大增强了 。除此之外 , IPv6 也增强了 安全性能 , IPSec成为 IPv6 必需具备的安全协议 , IPv6协议中的其他模块都可以利用 IPSec提供的安 全功能 。 IPv6对组播作了进一步的增强 , 并对各 组播地址使用范围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
·75·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韩 华 蒋占卿 冯朝晖 : IPv6组播技术研究
等 ; (2) 组播路由协议 : 主要功能是网络如何将 组播信息从发送端转发到接收端 [ 5 ] 。 311 主机 —路由器协议
G) 来接收该报文 。 源过滤组播 SFM: 是 ASM 服务模型的一个变
种 , 使用与 ASM 相同的地址空间 。它对 ASM 服务 模型作了如下修改 : 每一个上层协议模块现在都可 以请求来自特定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数据 , 或者可以 请求除了某些特定组播源之外的所有组播源发送的 数据 。MLDv2作为 IPv6 组播环境下的成员管理协 议 , 具有源过滤功能 。虽然从接收者的角度而言 SFM 和 ASM 是两个不同的模型 , 但对于发送者来 说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
韩 华 蒋占卿 冯朝晖 : IPv6组播技术研究
(1) 标志字段 ( Flags) : 长度为 4比特 。目前 只指定了第 4位 , 用来表示组播地址是永久的 , 还 是临时的 。如果该比特为 0, 那么对应组播地址是 由因特网 IP 地址编号分配机构 IANA 指定的永久 组播地址 ; 如果该比特为 1, 那么对应组播地址是 临时组播地址 。
组播通信 IP数据包只需要发送一次 , 路由器 会根据组播分发树自动地分发到位于不同网段上的 每一位接收者 , 由于在同一链路上只有一个同样的 组播报文 , 从而可以使在网络中传输的组播报文的 拷贝数最小 。组播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一个主机向特 定的多个接收者发送信息的问题 。采用组播技术可 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发送 , 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 。 这虽然增加了路由器对组播相关协议的处理过程 , 但相对于多次相同的点到点的传输来说 , 减少了大 量路由器和主机对数据包的处理时间 。组播技术减 少了带宽占用 ,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传输延迟 , 同时 还可以节省发送者的处理时间 、存储容量和网络的 带宽资源 , 改善通信性能 。组播凭借出色的性能 , 在 IPv6中已经取代了广播 , 成为必不可少的协议 。
(1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 北京 100038; 2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系 , 北京 100038)
摘 要 组播技术随着高带宽一对多多媒体应用的普及而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技术 。 IPv6 中通 过组播代替了 IPv4中的广播 , 更加坚定了组播技术的地位 。研究 IPv6 下组播技术的有关问题 , 主要包括组播地址 , 组播管理协议 , 组播路由协议 , 以及有关组播安全等 , 从而为 IPv6环境下 实施组播技术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 关键词 IPv6; 组播 ; 组管理协议 ; 组播路由协议 ; 组播安全 中图分类号 TN915
(2) 范围字段 ( Scope) : 长度为 4 比特 , 用 来表示组播范围 。
(3) 组标识符字段 ( Group ID ) : 长度为 112 比特 , 用于标识组播组 。根据组播地址的标志位 (是临时的还是指定的 ) 以及其地址范围 , 同一组 播标识符可以表示不同的组 。组播地址既依赖于组 标识符 , 又依赖于组播的地址范围 。
MLDv1消息类型分为三种 : (1) 组 播 监 听 查 询 (MLDv1 消 息 类 型 值 为 130) : 包括一般查询 ( General Query) 和特定组播 地址查询 (M ulticast - Address - Specific Query) ; (2) 组 播 监 听 报 告 (MLDv1 消 息 类 型 值 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年第 4期 No14 2007 Journal of Chinese Peop leπ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总第 54期 Sum54
I Pv6组播技术研究
韩 华 1 , 蒋占卿1 , 冯朝晖 2
根据 IPv6的组播地址结构可知 , 可能有 2112 个组 ID。然而由于 IPv6 组播地址映射到以太网组 播 MAC地址的方式 , RFC3513[ 2 ]推荐从 IPv6 组播 地址的低 32比特分配 Group ID , 将余下的组 ID 比 特设置 为 0; 通 过 只 使 用 低 端 的 32 比 特 , 每 个 Group ID 映射到一个唯一的以太网组播 MAC地址 。
111 组播地址格式
IP组播地址即指定的一个 IP主机的集合 , 集
合内的主机都加入了一个指定的组播组并希望接收发向该组的组播信息 。IPv4组播地址结构 :
1110
组播组 (28位 )
IPv6组播地址结构 :
1 1 1 1 1 1 1 1 标志 (4位 ) 范围 (4位 )
IPv6组播地址中 , 除了第 1字节之外的剩余部 分包括三个字段 , 见图 1。
作者简介 韩华 (1977— ) , 男 , 河北人 , 系统分析师 。 ·74·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ASM 组播体系的部署有很多问题 , 因为 ASM 组播体系并没有提供一种可部署的解决方案来防止 多个应用之间地址冲突 。另外 , 由于缺乏访问控制 和难以管理等原因 , 使得 ASM 的部署很难得以广 泛的商业应用 。同时 , 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多媒体业 务都是确定组播源的 , 而且当存在多个发送者时也 可以采取几个一对多模型来实现 。于是 IETF提出 了源特定组播模型 。它采用一到多的业务模式 , 能 较好地解决任意源组播中的问题 。
从 IPv6 的 组播 地址 格式 定义 可 见 其 相 对 于 IPv4所具有的优越性 : 具有足够的地址空间 ; 范 围字段的应用使 IPv6 组播很方便划分组播域 , 从 而减少范围重叠的情况 。 112 IPv6组播地址到数据链路层地址的映射
当前由 IPv6组播地址映射到以太网 MAC地址 的方 法 是 , MAC 组 播 地 址 的 高 16 位 规 定 为 0x3333, 取 IPv6组播地址的低 32比特 , 并用它来 创建 MAC组播地址 。小于或等于 32比特的 Group ID 将会产生唯一的 MAC地址 。
路由器周期性地发送通用请求 ( General Que2 ry) 报文 , 以查询该链路上是否存在某组播地址的 组成员 。节点收到路由器发送的通用请求报文后 , 经过随机时延后发出组播监听报告 。这样是为了防 止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时间发出报告报文 , 从而造 成网络的突发性阻塞 。当路由器收到链路上的报告 报文时 , 如果报告地址不在路由器的列表上 , 则加 入该项 , 否则计时器重新置位 。如果某个地址的计 时器过期 , 则从地址列表中删除 。 ·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