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细胞对结肠癌SW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观察
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长时间细胞毒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长时间细胞毒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由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PBMCs)经过体外活化和扩增而获得。
CIK细胞可识别并消灭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广泛的杀伤范围和较长的细胞毒性持续时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长时间的细胞毒性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深入探究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长时间细胞毒性的机制,对于优化临床应用方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长时间细胞毒性的机制,揭示CIK细胞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和杀伤细胞数量的关系,并为优化CI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3.1 CIK细胞的制备使用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PBMCs)经过体外活化和扩增得到CIK 细胞。
3.2 肿瘤细胞的培养选择常见的肿瘤细胞株进行培养,包括HepG2、MCF-7和HCT116等。
3.3 细胞毒性实验将CIK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肿瘤细胞共同培养,并进行时间依赖的细胞毒性实验,观察杀伤作用和持续时间。
3.4 细胞周期和凋亡分析利用细胞周期分析和流式细胞术,确定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如细胞周期的阻滞和凋亡的诱导等。
4.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为探索CI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提高CIK细胞在长时间细胞毒性作用方面的效果。
预期结果包括:a)研究肿瘤细胞和CIK细胞的时间依赖性杀伤作用关系;b)确定CIK细胞的杀伤机制、活性和杀伤作用持续时间;c)为深入研究CIK细胞杀伤肿瘤的机制和促进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5.研究的可行性和风险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法,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并易于控制。
同时,肿瘤细胞和CIK细胞均为体外培养,不存在对人体的伤害和风险。
CIK细胞实验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CIK细胞实验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施玲燕;刘继斌;刘晓玲;徐鸣【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09(22)2【摘要】目的研究CIK细胞体外增殖特性及对CIK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提取外周血的PBMC,第0天加入IFN-γ,第1天加入IL-2、抗CD3单抗和IL-1培养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测定,并与LAK细胞进行比较;静脉输注CIK细胞对43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体外培养5 d后,CIK扩增倍数明显高于LAK细胞,表型分析发现CIK细胞中杀伤作用细胞CD8和CD3+CD56+的比例分别为70.9%和36.9%,LAK细胞为50.6%和1.63%,CIK细胞治疗肿瘤的总有效率为32.6%;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毒副反应是发热,占治疗总人数的20.9%.体温37.5~38.5℃,发热在2 h内自动缓解.结论 CIK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总页数】3页(P141-143)【作者】施玲燕;刘继斌;刘晓玲;徐鸣【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江苏,南通,2263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4【相关文献】1.CIK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 [J], 朱寿兴;朱建平;徐鸣;汝美华2.CIK细胞免疫治疗肿瘤患者对其血清LDH、ADA水平的影响分析 [J], 王萌;许晓群;3.CIK细胞免疫治疗肿瘤患者对其血清LDH、ADA水平的影响分析 [J], 王萌;许晓群4.CIK细胞免疫治疗肿瘤患者对其血清LDH、ADA水平的影响分析 [J], 王萌;许晓群;5.CIK细胞联合益气养血汤治疗肿瘤晚期气虚证疗效观察 [J], 王巍;何春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IK细胞免疫疗法是怎么杀死肺癌细胞的

CIK细胞免疫疗法是怎么杀死肺癌细胞的?CIK细胞免疫疗法是目前较为尖端的生物技术,CIK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也就是说可以杀灭癌细胞,但是CIK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可是表现在多方面的,那么,究竟CIK细胞免疫疗法是怎么杀死肺癌细胞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CIK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机制吧。
CIK细胞免疫疗法是怎么杀死肺癌细胞的?在肺癌的治疗方法中,肺癌的CIK免疫细胞生物治疗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四模式。
其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优势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CIK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达到:1、自然杀伤。
通过释放颗粒酶、穿孔素裂解靶细胞,这是CIK 细胞杀伤靶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2、炎性细胞因子作用。
体内活化的CIK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2等,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杀伤作用,而且还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间接杀伤瘤细胞;3、 CIK细胞表达FasL(Ⅱ型跨膜糖蛋白)通过与肿瘤细胞膜表达的Fas(Ⅰ型跨膜糖蛋白)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CIK细胞回输后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增强T细胞功能起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所知的杀伤活性最强的免疫效应细胞。
北京治疗癌症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解放军261医院是癌症患者的放心之选。
解放军261医院采用以细胞免疫疗法为核心对癌症患者采取综合征治疗。
这一综合疗法避免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及手术的创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北京解放军261医院拥有的先进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及优质的医护服务能够切实的使癌症患者受益。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_CIK_细胞的大容量扩增与杀伤活性观察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的大容量扩增与杀伤活性观察石永进 虞积仁 岑溪南 朱 平 马明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学研究室,北京 100034) 摘要 建立大容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 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培养方法,观察CIK细胞回输后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采用1000ml培养袋大量扩增患者自体CIK细胞,用M T T法检测CIK细胞杀伤活性,比较回输前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N C)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其毒副作用。
结果表明:大容量培养法使自体CIK细胞扩增总量达1.6×1010以上,回输CIK细胞使患者PBM N C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加,未出现毒副作用。
因此CIK细胞大容量扩增方法在治疗肿瘤微小残留病变上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大容量扩增 自体回输Large-Capacity Expanded Cytoline-induced KillerCells and Its Cytotoxic ActivityShi Yongjin Yu Jiren Cen Xinan Zhu Ping Ma Mingxin(Deartment of H ematology,Fir st H osital,Beij ing Univ ersity,B eij ing 100034) Abstract T his st udy w as conducted to estabilish t he larg e-capacity culture methd o f cy tokine-induced killer (CIK)cells for clinical therapy and assess its effect on the fuction o f cell-mediat ed immunity follow ing autolog ous CIK cells r einfusion.A utolog us CIK cells w er e ex panded in1000ml cluture-bag and r einfused back.T he M T T metho d w as used to t est the cy to tox ic activ ity of CIK cells bef or e a nd after reinfusio n.T he results sho wed that the to tal amount of autolog ous CI K cells r einfusion ex ceeded1.6×1010w it h the use of the cult ur e met ho d of larg e-capac-ity.T he P BM NC fr om patients tr eated by CIK cells sho wed significa nt incr ease in cy toto x ic act ivity,no side effects w ere o bser ved,and therefo re t he lar ge-capacity cultur e method of CIK cells is a simle and safe ther apy fo r tr eating the minim um r esidue o f diseases. Key words Cy 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L ar ge-ca pacit y ex panded A uto lo go us r einfusion1 引 言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体内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LAK细胞[1],接种CIK细胞的荷瘤小鼠生存期均获延长,其中30%长期存活,而对照组及接种LAK细胞的荷瘤小鼠无长期存活[2],提示CIK细胞可能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CIK细胞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HIF-1a、T细胞亚群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CIK细胞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HIF-1a、T细胞亚群
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
相关,包括环境、基因、生活习惯等。
虽然目前结肠癌的治疗手段有所
进步,但其预后仍然不佳。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结肠癌的治疗至
关重要。
CIK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因此,CIK 细胞在肿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为了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对肿
瘤微环境影响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CIK细胞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HIF-1a、T细胞亚群
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制备结肠癌移植瘤小鼠模型。
2. 分离CIK细胞,实现体外扩增。
3. 将CIK细胞移植入结肠癌移植瘤小鼠体内,观察其对肿瘤的影响。
4. 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a的表达情况以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
5. 分析CIK细胞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索CIK细胞在治疗结肠癌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
为研究CIK细胞对肿瘤微环境影响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本研究
还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生长发展以及免疫治疗的影响,为
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基础。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妇科肿瘤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妇科肿瘤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施玲燕;刘继斌【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0(034)008【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妇科肿瘤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4 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32例接受CIK细胞治疗的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中,总缓解率为87.5%,随访1年生存率为90.6%,2年生存率为81.3%,3年生存率为75.0%.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卡氏评分增高率为78.1%;肿瘤标志物CA199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95,P<0.05);体重多数有增加;少数有发热反应,大多在38.5℃以下.结论 CIK细胞治疗为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继续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的途径.合理的护理工作是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总页数】3页(P636-638)【作者】施玲燕;刘继斌【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中心,江苏,南通,22636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中心,江苏,南通,2263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相关文献】1.Retronectin诱导自体CIK细胞联合IFN-α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 [J], 范瑞华;杨茂君;徐本玲;张旭华;高全立2.重组纤维蛋白诱导自体CIK细胞联合干扰素-α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 [J], 李春梅3.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妇科肿瘤的临床观察 [J], 刘晓玲;施玲燕;刘继斌4.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曹宇华;邱想英;冯国生;林辉;谭祥干5.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妇科肿瘤临床疗效察与护理 [J], 陈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体CIK细胞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自体CIK细胞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芦兰;艾立清;师幸伟;谢君【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IK cells influence on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37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n cancer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 and 40 non-cancer patients ( control group ) CIK immune phenotype and T lymphocyte rDNA transcription activity were tested. Results CD3 + , CD4 + , CD4 + /CD8 + , CD19 , NK and T lymphocyte rDNA transcription activity before CIK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 05 ); the above phenotype and T lymphocyte rDNA transcription activity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 <0.05 );CD8+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 Conclusion The immune function is low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he CIK cells can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7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和4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CIK免疫表型及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CD3 +、CD4 +、CD4 +/CD8 +、CD19、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免疫表型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高于治疗前(P<0.05);三组间CD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CIK细胞能改善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6【总页数】3页(P1136-1138)【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晚期结肠癌;T细胞亚群【作者】芦兰;艾立清;师幸伟;谢君【作者单位】长江航运总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4;R735.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胃肠道肿瘤第3 位,Ⅳ期结肠癌患者5 年生存率仅为8. 1%,针对Ⅳ期结肠癌患者放化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一种非MHC限制的高效细胞毒性T细胞。
1986年,拉尼尔首次发现了这种细胞(CD3+CD56+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56+细胞的比例为1%~5%。
经过大量扩增,具有肿瘤杀伤活性。
它是最新最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
现将近年来CIK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cik的来源1.1cik亚型早在1986年,Lanier等人就观察到CD3+T细胞同时表达CD56,即CD3+CD56+T细胞群。
根据细胞受体(TCR)+αβT细胞和CD3+CD56+γδT细胞的不同,这些双阳性T细胞进一步分为CD3+CD56两个亚群。
人cik在肝脏中最多[占肝内t细胞的(23.6±4.1%)],其次为外周血(<5%),但在人的骨髓细胞中至今未发现cik存在,说明人体具有天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的t细胞在肝脏与骨髓是不同的细胞系。
关于人cik的起源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从一些健康供者的去单核细胞的外周血淋巴细胞[m(-)pbl]中加入il.2与il.12,可诱导出cd4+cd56+αβt细胞,提示cik可以被归入原始t细胞。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简称白细胞介素,是指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属于同一种细胞因子。
它们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的功能。
白细胞介素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immune细胞介导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炎症反应,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IK细胞对结肠癌SW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观察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张 灿,王海东(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 K细胞)对结肠癌S W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方法 无菌采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制备C I K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细胞表型。
将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 K细胞分别以20∶1、10∶1的效靶比作用于结肠癌S W620、LOVO细胞株,测算杀伤活性。
结果 用健康人来源的C I K细胞处理S W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0.86%±6.08%,10∶1时为78.00%±7.63%;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6.13%±6.97%,10∶1时为82.15%±6.60%。
用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 K细胞处理S W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3.36%±5.26%,10∶1时为65.35%±6.28%;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0.33%±4.09%,10∶1时为55.16%±5.82%。
相同靶细胞和相同效靶比下健康人来源的C I 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结肠癌来源的C I K细胞(P均<0.05)。
结论 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 K细胞对结肠癌S W620、LOVO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健康人来源的C I K细胞对结肠癌S W620、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更强。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疗法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266X(2011)062007420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 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1,2],其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的特点。
与其他疗法相比,C I K细胞可以在不损伤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可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适用于那些已无手术、放疗、化疗适应证的患者[3,4]。
2006年12月~2010年8月,我们分别制备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 K细胞,观察其细胞表型并将其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株S W620、LOVO,观察其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C I K细胞的制备 无菌采集15例健康人和15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各20m l,肝素钠(20U/m l)抗凝。
用P BS液1∶1稀释,吸管吹打均匀,以2∶1的比例加到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离心(400g,20m in)。
取中间白膜层,置50m l离心管中,用P BS液悬浮细胞,离心(450g,10m in)。
洗涤1次,低速离心(80 g,10m in)洗涤2次。
接种1×106/m l上述细胞于培养瓶中,用加入3%人血浆的P AA淋巴细胞培养基培养,加入1000U/m l I F N2γ,24h后加入1000 U/m l I L22、300U/m l I L21和50ng/m l CD3mAb。
每2~3d半量换液并补加I L22、CD3mAb。
收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P BMC和培养2周的C I K细胞,用P BS调细胞浓度为5×106/m l,加入离心管,100μl/管;分别加入CD3+CD56+双标记荧光抗体及阴性对照各10μl,置暗处,4℃标记20m in,P BS洗涤2次,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和F ACS cant oⅡ软件检测细胞表型。
1.2 C I K细胞对S W620和LOVO的杀伤作用检测 将S W620和LOVO(靶细胞)加入96孔板,调细胞浓度为5×104/m l,常规培养。
次日待靶细胞贴壁后再加入C I K细胞(效应细胞)1.0×106/m l,效靶比分别为10∶1和20∶1。
另设靶细胞对照组和单独效应细胞对照组,每组均设3个复孔,37℃、5% CO2孵箱中培养48h后离心(1000r/m in,10m in),弃上清,每孔加二甲基亚砜150μl,振荡溶解10m in 后,用酶标仪570nm处测OD值,计算C I K细胞对S W620和LOVO的杀伤活性。
杀伤活性=[(靶细胞对照组OD值+效应细胞对照组OD值-实验组OD值)/靶细胞对照组OD值]×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14d诱导后,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 K细胞表型中CD3+CD56+比例分别为40.01%±0.69%、21.32%±0.26%(P<0.01)。
用健康人来源的C I K细胞处理S W620,效靶比47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6期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0.86%±6.08%,效靶比为10∶1时为78.00%±7.63%;处理LOVO,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6.13%±6.97%,效靶比为10∶1时为82.15%±6.60%。
用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 K 细胞处理S W 620,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3.36%±5.26%,效靶比为10∶1时为65.35%±6.28%;处理LOVO,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0.33%±4.09%,效靶比为10∶1时为55.16%±5.82%。
相同靶细胞和相同效靶比下健康人来源的C I K 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结肠癌来源的C I K 细胞(P 均<0.05)。
3 讨论结肠癌具有起病隐匿、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等特点,发现时多属晚期,故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C I K 细胞是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以CD 3+CD 56+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兼具有T 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和NK 细胞非MHC 限制性杀瘤活性,且体内外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强,杀瘤谱广[7]。
输注C I K 细胞对促进患者免疫系统重建、净化骨髓、清楚微小残留病灶以及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8,9],不同来源的C I K 细胞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有效的。
C I K 细胞疗法的疗效取决于是否获得足够数量并且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人来源的C I K 与诱导前相比胞体和胞核均增大,胞质增多,胞核密度较大,胞质内可见分泌颗粒,胞膜光滑,未见突起,且细胞体积及集落均较肿瘤患者C I K 大,CD 3+CD 56+细胞百分比较高,对肿瘤细胞株S W 620、LOVO 的杀伤活性亦较强。
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源于健康人C I K 细胞和源于癌患者C I K 细胞具有相似的增殖活性,均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种差异说明C I K 细胞适用于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对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意义。
另外,C I K 细胞的抗瘤效应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不产生影响,在当前对肿瘤特异性抗原了解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用C I K 细胞作为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秦福丽,张绍林,孙慧.C I K 细胞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1):8242826.[2]陈复兴,刘军权,张南征,等.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 ].癌症,2002,21(7):7972801.[3]J iang J,Xu N,W u C,et al .Treat m 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ut ol ogous cyt okine 2induced killer cells [J ].Anticancer Res,2006,26(38):223722242.[4]L inn YC .Hui K M.Cyt 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NK 2like T cellswith cyt olytic s pecificity against leuke m ia [J ].Leuk Ly mphoma,2003,44(3):145721462.[5]朱建平,徐鸣,汝美华.C I K 细胞临床应用中的制度建设探讨[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3):2262227.[6]鲍锋,徐岩,尹富华,等.C I K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4):1872188.[7]Mehta BA,Schm idt 2Wolf I G,W eiss man I L ,et al .T wo pathways ofexocyt osis of cyt op las m ic granule contents and target cell killing bycyt okine 2induced CD 3+CD 56+killer cells[J ].B l ood,1995,86(9):349323499.[8]L inn YC,Hui K M.Cyt 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NK 2like T cellswith cyt olytic s pecificity against leuke m ia [J ].Leuk Ly mphoma,2003,44(4):145721462.[9]赵明,吴沛宏,曾益新,等.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序贯联合射频消融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随机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6):182321828.(收稿日期:2010211219)・告读者・《山东医药》关于摘要与关键词的说明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
中文摘要300~500字,英文摘要400~500个实词。
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
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需标引关键词2~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 ndex M edicus 》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 )所列的词。
英文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 还原为全称。
57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