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一、自我剖析

通过这次研修诊断测评,使我对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有极大的提高。认识如下:

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能做到以下几点: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应用信息技术我能处理简单的电脑文字信息。环境分析:我们学校现在给每个教师配备了触摸式电子白板,信息化在资源库正在建设。

二、发展目标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1.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

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走进家庭》教学设计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丁贤珠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二)目标5“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理解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与传承文明的主体”中的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这一二级目标编写的。本节课讲述学生生活方面家庭、服饰等的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概念:身边的一切都有历史,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本节课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事物的变化及变化的轨迹,叙述事物的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不同种类的图片和资料的描述,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和感受家庭、服饰的变化。

(2)能选择自己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描述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

(3)能设想未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描述身边熟悉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家庭、服饰等的变化;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理性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有变化的轨迹。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口头调查父母或祖父母小时候的衣食住行状况。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所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教师可作简明的解释,学生理解教材即可,不必深入挖掘,更不必让学生记忆。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点滴事物出发,感受变化,感受历史,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学生能否关注身边的历史,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和小组活动,能否通过收集、处理历史资料,描述一个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歌曲欣赏:《母亲》。

老师:听着这首亲切的歌,使我们更爱我们的家。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家庭来看看自己的家,好吗?

提问:(1)你了解自己的家吗?(2)你有没有想过你爸爸(妈妈)像你这样大的时候,他(她)的家是怎样的?(3)你爷爷(奶奶)像你这样大的时候,他(她)的家是怎样的?

学生:从很多方面回答,比如人口数量、服装式样、头发、家具、摆设、房屋。

老师:把学生说的都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课件展示:一起探究:请同学们比较:“图5—1420世纪初期的一个家庭”与“现代的一家三口”。(小组讨论)

提问:现在的家庭与20世纪初期家庭相比有哪些变化?

老师:在学生讨论、回答以后,作出归纳:图片反映的表面信息是20世纪初期家庭成员的构成是四世同堂、聚族而居,今天大多数的家庭是三口之家。我们仔细观察、挖掘还会发现好多变化。这就是说百年来家庭在家庭成员、家庭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老师:从古到今家庭有了好多变化,那么,我们的服饰又有哪些变化呢?

课件展示:亲近服饰:图5—15、图5—16、图5—17。(分别为书本中的图片)

提问:(1)这三张图片上的衣服各有什么特色?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服装特色?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再出示问题:(1)服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什么关系?(2)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改革中原传统服饰,采用北方少数民族的短衣紧袖的胡服?(胡服骑射)(3)从唐代妇女衣裙的飘逸、低领薄衫、雍容华贵的风貌能看出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老师: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归纳:战国时期赵国国王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前299年),是我国古代社会初期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国势衰微、面对强敌的情况下,他推行了“胡服骑射”政策,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族军事上的优点,一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以适应骑战的需要。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胡服的优越性日益被中原人民所接受。着窄衣小袖的楚国木俑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雍容的贵妇穿着宽袍大袖的华服,反映了开放的盛唐气象;身穿旗袍的妇女形象反映出满族的生活习俗对清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从三张图片中可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服饰(衣)变迁的轨迹。通过图片,可让学生直观感受服饰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课件展示:插曲:话说旗袍。

提问:从旗袍的被接受到流行,再到成为中华民族服装的象征,这一曲折过程说明了什么?

老师:清代满族妇女服饰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以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开始在达官贵妇中流行。自20世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无不穿著,甚至成了女性在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中的礼服。对于课件中的提问老师提供参考答案:民族融合,文化交融与文化改造,创新不断作用的结果。

课件展示: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碗、鞋子、头发、交通工具、住房等从古到今有何变化?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完毕派代表相互交流。

课件展示:碗、鞋子、头发、交通工具、住房等从古到今的变化情况。

课件展示:图5—18“席地而坐”、图5—19“坐榻盛行”、图5—20“坐高椅子”。

提问:你能看出这三幅图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哪个方面的变化吗?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老师:不仅服饰有它的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都如此,图5-18、5-19、5-20系列图片即是一例(此三幅为书本中的插图)。《汉代陶俑》中两人为席地而坐,魏晋时期《洛神赋图》中人物坐榻盛行,为低坐,而到五代十国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人们普遍高坐椅子。从不同时代的文物中可以发现日常生活(坐)的历史,看出人们生活习俗、方式的演变的过程。

课件展示: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和分析问题了解了家庭、服饰、座椅以及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住房、饮食等的大致发展过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追踪一下从你出生记事到现在身边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分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确定某一个方面或事物谈变化;每组确定召集人、组织人、代表发言人;讨论时要联系自己从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包括课前对长辈的调查结果;尽量提供具体事例;时间在5分钟左右。教师巡视观察小组讨论的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