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白车身接头静刚度分析规范

合集下载

白车身结构弯曲静刚度有限元与试验分析

白车身结构弯曲静刚度有限元与试验分析
= — —
( 2 )
1 白车身弯 曲刚度理论模型
对 于 白车 身 , 为 了模 拟 轿 车 在行 驶 过 程 中 的
轿 车轴距 , mm;
真实加载变形状态 , 相关 的约束载荷施加在前后 悬 的安装孔 上。测试静刚度 时 , 必须保证约束装 置 的刚度不影 响白车身 自身 的刚度 ; 且 白车身受 载后 , 约束装置不能影响 白车身在空 间上 的 自由
现在 许 多现 有 的轿 车 白车身 试验 都 假定 车身
整体是一具有弯曲刚度 的简支梁 , 但是 由于在实
际受 载 中 白车 身在 空 间上 存 在 自由 的伸 缩 变形 ,
法: 1 ) 在座 椅 固定处 加 载荷 ; 2 ) 在左 右 车 门门槛 上
所 以采用图 1 所示 的约束方案 , 在梁上施加力 F 。 按照材料力学的公式计算 , 此时 白车的弯 曲 刚度用车身载荷 ( ,) 与最大弯曲挠度( ) 的比 值来求 , 即: 弯曲刚度 K b = F / t o 。 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如下 :
40 0 m mX 40 0 mm。
根据 空间 自由度计算 公式 进 行计算 , 可得 :

S = 6 n 一 ‘ ∑( i P . I ) 一 5 I + L s v
i =l
( 3 )
式 中: s为空 间机 构 的 自由度 , n为活 动构 件 的数 量, P 为分 别 对 应 各类 的运 动 副数 量 , 5 代 表 虚 约束 , S , . 代表 局部 自由度 的数 量 。 分 析 可得 : : 3 , P = 5 , P , =l 。此 外 支撑 和 支撑 绕 自己轴线 的转 动 为局 部 自由度 S , , = 2, 而

白车身弯曲刚度分析规范(参考Word)

白车身弯曲刚度分析规范(参考Word)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弯曲刚度分析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乘用车白车身弯曲刚度分析。

2、输入条件2.1 BIW 几何模型数据要求如下:1)模型完整,数据无明显的穿透或干涉;2)各个零件的厚度齐全;3)几何焊点数据齐全;4)各个零件的明细表完整齐全。

2.2 BIW有限元模型1)各个零件网格模型完整,数据中无穿透;2)焊点数据齐全;3)各个零件厚度数据齐全;4)各个零件材料数据齐全。

3、输出物BIW刚度分析输出物为PDF文档格式的分析报告,正对不同车型统一命名为《XX车型BIW 刚度CAE分析报告》4、分析方法4.1 分析模型分析模型包括BIW有限元模型,钣金件均采用壳单元模拟,点焊采用CWELD单元模拟,线焊和螺栓连接采用RBE2模拟,减震胶采用SOLID模拟。

4.2分析模型建立建立有限元模型,应符合以下要求:1)BIW网格质量符合求解器要求;2)BIW材料须与明细表规定的明细表相对应;3)BIW的厚度须与明细表规定的厚度相对应;4)焊点几何坐标须与3D焊点坐标一致,焊点连接的层数须明确,点焊采用CWELD模拟,线焊和螺栓采用RBE2模拟,减震胶采用SOLID模拟。

4.3刚度分析1)定义刚度分析约束条件2)定义防毒分析求解工况3)定义刚度分析载荷条件4)求解器设置4.4分析工况约束条件:在前后悬架与车身连接处,约束XYZ移动自由度;载荷条件:在前排左右座椅质心处各施加1000N的吹响李,后排座椅质心处施加2000N的垂向力。

5分析数据处理5.1在车身纵梁下部和门槛梁下部分布了一系列考核点,通过考核点的X坐标值和Z向变形量绘制弯曲刚度曲线。

5.2绘制白车身弯曲刚度变形曲线5.3刚度计算刚度计算公式k=F/δ(F为加载力,δ为位移)。

5.4刚度云图6 BIW弯曲刚度分析评价标准1)弯曲变形曲线要求计算的弯曲变形曲线应连续变化,无突变。

2)各车型弯曲刚度要求按照车型级别分类,同时参靠标杆车。

包括:A级车弯曲刚度不小于10000N/mm;B、C级车弯曲刚度不小于14000 N/mm。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Ab t a t T p l gc s r lg r m i a id f mp r n sr c : o o o ia o t l a o i h t s k n o i o t t a l o i m n a p i t n o g a h t oy, s a e x ai e t ag r h i p l a o r p e r t i p p re p t t e t ci f h h a h
某些有 向环 的消 除并无 现成 规则 可供 遵 循 .需要装 配工 艺人员 的介入 或者 对装 配顺 序 推理 规则集 进行
(nvr t o h g a fr c n e& T c nl y U iesyf S a h io i c i n Se eh o g , o S a ga 20 9 ,hn) h nh 0 0 3 C ia i
手减少 实际 参与排 序 的节点 数 、消 除初 始装 配信 息
模 型 图 中 的 有 向 环 的 途 径 来 建 立 车 身 装 配 体 的 A V模型 。 配体 中一 些典 型子 装配 的识 别与装 配 O 装
Th e Aut -Bo y As e bl qu n e Pl n o d s m y Se e c a Ba e o p l g c lSo ti s d n To o o i a r n Die t d Gr p r ce a h
维普资讯
轿车白 车身静刚度分 , 林 析 夏国
设 计 -硼 究

夏 国林
( 龙 联 合 汽车 工 业 ( 金 苏州 ) 限公 司 , 州 2 5 2 ) 有 苏 10 6
摘 要 : 用HyeMeh A S S 件 建 立 了 某 国 产 中 高级 轿 车 白车 身 的 有 限 元 模 型 。通 过 对 其 进 行 刚度 分 析 和对 国 采 pr s和 N Y 软 内 外 同级 别 的车 型 进 行 比较 来 判 断 该 轿 车 的 刚 度 情 况 .针 对 分 析 结 果 和 相 关 车 型 的 比较 后 对 该 车 刚度 情 况 做 了一

SAE-C2009C168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SAE-C2009C168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1郾 25m, 所以 该 车 的 最 大 扭 转 载 荷 为 M = 0郾 5 伊 1025 伊 9郾 8 伊
1郾 565N·m = 7835N·m。
摇 摇 采取逐步加载的方式进行加载, 得到相应转矩下该车的
转角和扭转刚度见表 3。
表 3摇 各载荷工况下轴间扭转角和抗扭刚度
转矩 / N·m
转角 / ( 忆)
1562
SAE鄄C2009C168
2009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摇
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张雷摇 陶其铭摇 丁锡幸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摇 摇 揖 摘要铱 摇 本文采用 UG 和 ANSYS 软件建立了某国产中高级轿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通过对其刚度的分析和对国内外同 级别的车型进行比较来判断该轿车的刚度情况。 针对分析结果和相关车型的比较后对该车刚度情况做了一定的分析, 通过相 关实验进行验证, 为后续相关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摇 摇 揖 关键词铱 摇 轿车摇 白车身摇 ANSYS摇 刚度分析
1564
SAE鄄C2009C168
2009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摇
源的限制, 单元的基本大小要有一定的限度。 本文将车身结 性, 而单元的质量是模型质量的有力保证。 本文网格划分采
构单元的基本尺寸定为 25mm, 对于比较平整的部位单元尺 取手动控制的划分方法, 即控制单元长度, 进行整体划分,
图 4摇 整车焊点情况
2郾 2摇 单元的选取及单元特性
摇 摇 本文选用 ANSYS 提供的三维板单元 Shell63。 Shell63 既 具有弯曲能力又具有膜力, 可以承受平面内载荷和法向载 荷。 本单元每个节点具有 6 个自由度, 即: 沿节点坐标系 X、 Y、 Z 方向的平动和绕节点坐标系 X、 Y、 Z 轴的转动。 应力刚化和大变形能力已经考虑在其中。 在大变形分析( 有 限转动)中可以采用不变的切向刚度矩阵[3] 。 三维板壳单元 示意图如图 5 所示。

白车身灵敏度分析规范

白车身灵敏度分析规范

1
1
DESVAR
1 gc10.75 0.6 0.9
$HMNAME DVPRELS 1
~gc1 1
DVPREL1 1
PSHELL
1
4
1
1.0
5. 选择 SOL200 求解器
关键字:SOL 200
6. 设置分析类型
变量的初始值、下限和上限
变量和板件属性关联
0.0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白车身灵敏度分析规范1of10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1标题摘要目录11标题标题部件子系统名上一级系统版本号白车身灵敏度分析规范白车身na目的相关的试验规范分析白车身性能对板件厚度的灵敏度na撰写人撰写日期黄石华2011032612摘要白车身灵敏度分析就是确定白车身特性响应对板件厚度变化的灵敏度白车身特性响应主要包括扭转模态频率和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工况下的关注点位移
白车身灵敏度分析规范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 of 10
1 标题/摘要/目录
1.1 标题
标题
白车身灵敏度分析规范
目的
部件/子系统名 上一级系统
白车身
N/A
相关的试验规范
分析白车身性能对板件厚度的灵敏度
S
i r
=
0.01M 0
S
i m
P0
×
S
i p
× 100%
(1)
式中,
S
i r
为第
i
个部件的相对灵敏度;
M 0 为白车身初始状态总重量;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_夏国林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_夏国林
表2 轿车白车身扭转角 测量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扭转角/' 22.5 21 15 11.5 8.7 7.8 6.5 6.2 4.4 2.5 - 0.5 - 0.85
图5 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扭转角计算值结果图
3.3 弯曲刚度计算 车身结构的弯曲刚度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处理
关键问题是边界条件的处理。本文通过在车身的前、 后悬架安装处利用MPC184单元建立塔形支撑, 约束 后塔形塔尖处的6个自由度及前塔形两塔尖中点处的 6个自由度, 在前塔形两塔尖处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的竖直方向的集中力, 如图3所示。白车身的扭转变 形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以得到前部两塔尖处的变形 分别为±3.976 6 mm, 由式( 2) 可以求出车身的扭转角 度 为 0.367°, 其 中 U1 =3.976mm, U2=- 3.976 mm, B= 620×2 mm 。由式( 1) 可以求出在5 400 N·m的扭转工 况下, 该模型的扭转刚度为14 714.3 N·m/deg。
图3 扭转刚度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
( a)
( b)
图4 白车身扭转刚度变形图
最 大 扭 转 载 荷 根 据 下 式 确 定 [ 5] :
M=0.5×前 轴 最 大 负 荷 ×轮 距
本 文 所 研 究 的 样 车 前 轴 最 大 负 荷 为 1 025
kg, 轮 距 为 1.25 m, 所 以 该 车 的 最 大 扭 转 载 荷 M=
detection in assembly planning [ J] .Annals of the CIRP,
Key wor ds:directed graph; topological sort; assembly sequence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白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接附点动刚度是指车辆受力后在车身车轮接触点产生的位移值与施加的受力的比值,通常也叫做车辆的高速稳定性。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

1、轻质化设计将白车身轻量化是提高接附点动刚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来替换传统材料。

轻质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提高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

2、前后轴重分配设计这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通过将车辆的前后轴荷载比例调整,使得车辆在行驶时的重心更加稳定,同时减小了车辆的滚动摆动。

前后轴重分配设计需要将引擎舱、乘员室等设备布置合理,实现前后轴重量分配的最佳状态,从而使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得到优化。

3、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车辆接收路面振动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影响车辆接附点动刚度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悬挂系统时,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弹簧、避震器的硬度和减震器参数来优化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合理设计的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行驶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4、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白车身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例如,在车辆的底盘结构设计中,合理设计受力部位的加强筋和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另外,在车辆前后桥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连接点的数量和降低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等措施来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总之,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对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运用以上设计方法,对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为汽车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汽车产品,同时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优化车辆的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nent 中, 这为后期处理带来了方便。在修改模型 或焊点处 理方式时, 只需 要进行 相关 的 co mponent 的修改, 而不需要调 出整个模型, 处理方便 简捷。
第6期
段 伟, 等: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845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图 1 所示, 有限元模型 具 有 194 000 个 单 元, 196 000 个 节 点, 6 100 个连接点。
( 3) 前围板的最大垂直变形。 由仿真分析可知, 弯曲工况下门槛最大垂直变 形为- 0 53 mm, 该车门坎处的弯曲变形如图 5 所 示。相对弯曲刚度为 13 646 03 N/ mm, 国际一般 使用的设计参考值为 12 200 N/ mm, 因此该样车的 弯曲刚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底部变形测量点分
关键词: 轿车; 白车身; 刚度分析; 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 U 27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060( 2008) 06- 0843- 05
Analysis of rigidity of the body- in-white of a car
DU A N Wei1 , SH I Q in1 , ZH A N G L ei2 , L IU Z hao1
Vol. 31 No . 6 Jun. 2008
轿车白车身静刚度分析
段 伟1 , 石 琴1 , 张 雷2 , 刘 钊1
( 1.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20)
摘 要: 文章在 U nig r aphics 软件中建立了白车身的几何三维 模型, 用自行编制 的接口程 序生成命令 流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