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度带

合集下载

中国气温带划分表

中国气温带划分表

中国气温带划分中国的温度带: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

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

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亚热带是地球上的一种气候地带。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

最冷月在0摄氏度以上。

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

竺可桢先生认为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月微寒,足使喜温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

其另一特点为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8个月以上,使农作物一年可有两造的收获”。

亚热带有冷、热两季,冷季种喜凉作物,热季种喜温作物,喜凉和喜温不同生态型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亚热带农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横断山脉以东(22~34°N,98°E以东)的广大地区。

涉及16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约2.4×10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或“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我国亚热带属东岸湿润季风区,位置比西岸气候型偏南5~8个纬度,比大陆气候型偏北6~7个纬度。

与世界同纬度比,除沙漠地区外,是最暖热的地区,雨量远比同纬度的充沛,生物资源丰富,四季长青,土壤肥沃,生物生产力高,农作物高产优质,是我国主要的农林产区。

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地雨热基本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

年总辐射量多在38×108~54×108焦耳/米2,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4250~8000℃之间,大于10℃持续天数,在220~350天左右。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温度带
>=10度积温
生长期
范围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热带
>8000
全年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水稻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天然橡胶
亚热带
4500-8000
8~12个月
秦岭淮河以南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冬麦、棉花、油菜
暖温带
3400-4500
5~8个月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麦、玉米、棉花、花生
中温带
1600-3400
4~7个月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一年一熟
春麦、玉米、大豆、甜菜、亚麻
寒温带
<1600
3个月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
春麦、马铃薯
青藏高原区
<2000
0-100天
青藏高原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中国温度带熟制

中国温度带熟制
中国温度带范围、积温、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温度带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端
<16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梁等
暖温带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等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三熟。水稻等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
一年三熟。水稻等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2000℃
青稞等
骏卡充值中心x55414W1KjZ5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
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中国温度带中国采取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

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

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

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附近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长城、天山
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大兴安岭。

中国地理中的气候带分布

中国地理中的气候带分布

动物:种类丰富,包括许多 珍稀物种
温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温和少雨
自然灾害:台风、暴雨、干 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热带的气候特征
温度:全年高温,平均温度在 20℃以上
降水:全年多雨,降水量在 1500毫米以上
湿度: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 一般在80%以上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不明显, 只有干湿季之分
高原气候区的气候特征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地 的 你
阐的
带 述 正
观文
理 点 , 文 分 字 中 是 您 布 思 想 的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XXX



中 国 类气 型候 带 的

中 国 特气 征候 带 的

中 国 影气 响候 带 的
目 肆录
中 国 分气 布候 带 的来自 带中 第 一的国 章 类气 型候
海拔高:高原 气候区海拔一 般在3000米以

气温低:高原 气候区气温较 低,昼夜温差

降水少:高原 气候区降水较 少,空气干燥
光照强:高原 气候区光照强 烈,紫外线辐
射强
带中 第 三
的国 章 影气 响候
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带: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
周期和产量
雨带:影响农 作物的生长环 境和灌溉条件
气候带:影响 农作物的种类
温带的气候特征
温度:四季分明,夏季温 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全年降水量适中, 季节分配均匀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 为主,植物种类丰富
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 生长
自然灾害:较少发生极端 天气和自然灾害,有利于 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高中地理PPT课件中国气候

高中地理PPT课件中国气候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1、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 _____ 武汉 、_____ 广州 、_____ 北京 、 _______ 哈尔滨 。 2、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_______________ 4、5、6、7、8、9 月,武汉为 __________________ 3、4、5、 6、7、8 月,北京为______ 7、8 月。 7、8 月,哈尔滨为_____
湿润地区
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分布原因 是: 受来自大西洋气流影响
黑龙江西北也有湿润区原因 是 : 纬度高,蒸发小
干湿地 区 湿润地 区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植被
森林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年降水量>400mm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 降水量>蒸发量 高原东南部 年降水量<400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降水量<蒸发量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年降水量<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降水量<蒸发量 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作物熟制
东北和内蒙古大 部分、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等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 荞麦,后冬小麦复种 玉米、谷子、甘薯
暖温 带
亚热 带 热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地区和新疆南部
3200— 4500℃
4500— 7500℃ >7500℃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中国的气候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特征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影响因素:

我国积温带的划分[整理版]

我国积温带的划分[整理版]

作物生育期内某种指标温度持续期的逐日平均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在各种积温(0℃、3℃、5℃、10℃、15℃)中,用得最广泛的是日平均气温≥10℃稳定期的积温和活动积温。

我国采用积温和积温持续日数,参照自然景观和作物分布情况,把全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区。

赤道带位于北纬10°以南的中国南海岛屿地区,在冬季平均极锋的南限以南。

积温大致在10000℃以上,≥10℃的天数为365天,1月平均气温超过26℃,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比热带的热量与水分多些,但气温年变率很小,四季雨量较均匀,岛上可生长各种热带植物。

热带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全部及台湾岛,滇南少数地方,积温≥8000℃,≥10℃的持续期350~365天,1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无霜。

低地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椰子、槟榔、咖啡等都能生长,水稻可一年三熟,甘薯可以冬季播种,冬小麦生长不适宜。

亚热带包括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绝大部分地区。

积温4500~8000℃,≥10℃的持续期218~365天,1月平均气温0~15℃,无霜期8~12个月。

天然植被有亚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混生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为我国柑桔、茶、棕榈、油桐、毛竹主要产区,南部还有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橄榄等多种经济作物。

水稻可一年两熟,小麦则各地都有栽培。

暖温带大致包括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积温3400~4500℃,≥10℃的持续期171~218天,1月平均气温-12~-6℃至0℃,生长期5.5~7.5个月。

天然植被东部为落叶阔叶林,西部为干旱荒漠。

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个别地方一年一熟。

小麦以冬播为主,苹果、梨、柿、葡萄等水果品质都很好。

中温带包括寒温带以南,长城以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

积温1600~3400℃,≥10℃的持续期100~171天,1月平均气温-30℃~-12℃至-6℃,生长期3.5~5.5个月。

中国气候之气温与温度带

中国气候之气温与温度带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课件【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

具体步骤如下:[展示图片] 1.2月份黑龙江省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的景观照片。

2.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

[提问] 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讲述] 2月份,黑龙江省漠河冰天雪地,而海南省的海口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了;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

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

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

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

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

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

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之夜。

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

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承转] 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1.我国南北气温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吗?2.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呢?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北气温的差异呢?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板书]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气温的分布[板书]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PPT展示] 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P32图2-2)。

[读图回答] 1.在图2-2中找出0℃等温线,在图上用彩笔描出(教师向学生说明,等温线就是在地图上把地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结起来的圆滑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 中国温度带 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是研究温度 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 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 响。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 日表示。 通常使用的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①活动积 温(一般简称积温 )。为大于某一临界温度值的日平均 气温的总和,如日平均气温≥0℃的活动积温和日平均气 温≥10℃的活动积温等。某种作物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 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积温为一相对固定值。 ② 积温作用: 在农业气象中一般应用于下列3个方面:①反映生物 体对热量的要求,为地区间作物引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 依据;②在农业气候研究中作为分析地区热量资源、编 制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③在农业气象预报、情报 服务中根据作物各发育时期的积温指标,预报作物的发 育时期。 积
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 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 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 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 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 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 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 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 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中国地理七大区
青稞等
中国行政区 三十四个行政区的名称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渝蒙台海福吉安 香港澳门已回归 中华一统盼团圆 (五江:黑、浙、苏、赣、新;二 宁:辽宁、宁夏)
中国20世纪50年代划分6大区
东北三省纬度高,从北向南黑吉辽。 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两市河北包。 华东七省连上海,三江鲁皖闽台岛。 中南五省和一区,两广两湖琼和豫。 西北三省又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西南三省二市区,藏川渝云贵势高。 三江(赣、浙、苏)
温度带: 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 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 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 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中国大 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 的多少不等。根据各地≥10°C积温大小的不同, 我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 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各 地的热量条件差异很大。
中国气温带划分
温度带 ≥10℃ 积 温 生长期 (天) 分布范 围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区 <2000℃ 0— 8000℃ 220~350
3400°— 4500℃ 171—218
1600°— 3400℃ 100—171
<1600℃
365
<100
海南全省 黄河中下游 东北、 黑龙江省北 秦—淮以南, 和滇、粤、 大部分 内蒙古大部 部 青藏高原以 台三省 地区 分 及内蒙古东 东 南部 及南疆 及北疆 北部
水稻一年三 一年二至三 熟 熟 一年一熟至 两年三 熟
青藏高原
耕作制 度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部分地区一 年一熟
春麦、玉米、 主要农 水稻、甘蔗、水稻、冬麦、冬麦、玉米、 亚麻、 春麦、马铃 作 天然橡 棉花、 棉花、 大豆、 薯等 物 胶等 油菜等 花生等 甜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