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C数据广播系统概述

合集下载

DVB-C数字电视机的信道编码与解码

DVB-C数字电视机的信道编码与解码

数字有线电视DVB-C信道编码器与解码器摘要数字电视是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它克服了模拟电视许多无法避免的不足与缺陷,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引领着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潮流,它的出现及完善被誉为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数字电视不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声音悦耳等基本特征,而且观众可进行视频、音频节目点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字电视节目源,实现了用户与电视台的双向交互功能,这使用户收看电视节目的主动性得到大大的增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视用户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按照DVB-C接收数字电缆电视的技术标准设计并实现“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机顶盒”中的信道编码器与解码器,并对其原理进行相关介绍。

关键词:DVB-C、数字电视机顶盒、编码器、解码器1.绪论 (1)1.1引言 (1)1.2数字电视的概述 (1)1.2.1数字电视的定义 (1)1.2.2数字电视工作过程简述 (2)1.2.3数字电视接收机的优点与需求 (2)1.2.4数字电视的分类及本课程设计的任务 (3)2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5)2.1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 (5)2.2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5)2.3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编码 (5)2.4有线传输系统中的解码 (8)3基于DVB-C的数字机顶盒及其软件 (10)3.1数字机顶盒的用途 (10)3.2数字机顶盒的硬件结构 (10)3.2.1控制子系统 (12)3.2.2信号获取子系统 (12)3.2.3信号处理子系统 (13)3.2.4用户和扩展接口子系统 (13)3.2.5网络接口子系统 (13)3.3软件结构 (14)3.3.1设备驱动层 (14)3.3.2实时操作系统 (14)3.3.3中间件层 (15)3.3.4机顶盒的发展前景 (17)总结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1.绪论1.1引言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正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过程,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数字化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dvb介绍

dvb介绍

DVB介绍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数字视频广播的缩写,包括卫星、电缆(有线)电视、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未来高清晰度电视在内多种格式数字电视的广播与传输。

作为一套技术上比较完善、明确、易于遵循的标准,DVB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DVB信源编码和系统复用都遵循Mpeg2标准,信道编码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DVB-S、DVB-C、DVB-T三类,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于1994年、1995年分别通过了适合于DVB-S、DVB-C、DVB-T的3个DVB标准,特点如下:DVB-S:卫星数字电视。

用于11/12GHz频段的卫星系统,技术难度小,传输业务量最大,覆盖面广,接收不灵活。

DVB-C:有线数字电视。

通常用于8MHz有线频道,能客纳38.5Mbit/s的有效载荷容量,传输8--10个电视频道,并没有邻频干扰,技术难度中等,传输业务量较小,可有交互功能。

DVB-T:地面数字广播电视。

用于地面7-8MHz频段的数字式地面电视系统,技术难度高,传输业务量小,接收灵活。

比较上述3类,卫星是最直接的途径,实现的技术难度较小,地面传输的难度最大。

因此,卫星广播最容易实现,而且可传输的业务量几乎是无限的。

但是,卫星接收必需有一个合适的天线和接收机,要想作到随处的灵活接收是极困难的;地面传输情况正相反,有限的频谱只能提供有限的业务量,但在其覆盖的范围内,接收则灵活得多。

有线电视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它有较高的业务容量,但受限于电缆的铺设范围。

DVB标准的主要部分1、DVB信源编码DVB信源编码采用Mpeg2标准。

2、DVB信道编码。

目的是为保证正确接收。

3种传输条件下的信道编码基本相似,分外码和内码两级,外码采用RS(Reed-Solomon)码,内码采用卷积码。

为避免突发干扰所引起的连续误码,采用码流交织技术处理。

3、DVB信号调制调制方法在不同传输情况下是不同的。

DVB简介

DVB简介

什么是数字电视? 所谓数字电视,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也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监测和控制。

采用数字技术不仅使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式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还具有模拟技术不能达到的新功能,使电视技术进入崭新时 代。

 数字电视技术与原有的模拟电视技术相比有那些优点? 1, 信号杂波比和连续处理的次数无关。

 2,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3,数字设备输出信号稳定可靠。

 4,易于实现信号的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

 5,由于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

 6,数字技术可实现时分多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利用数字电视信号中行、场消隐时间,可实现文字多工广播(Teletext) 7,压缩后的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调制后,可进行开路广播,在设计的服务区内(地面广播),观众将以极大的概率实现"无差错接收"(发"0"收"0",发" l"收"l"),收看到的电视图像及声音质量非常接近演播室质量。

 8,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

 9,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信网络中,可实现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dynamic combination)。

 10,很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技术,便于专业应用(包括军用)以及广播应用(特别是开展各类收费业务)。

 11,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和互操作性,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特别是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网络中传输,也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联通。

 12,可以与计算机"融合"而构成一类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传输的常用调制方式? 正交振幅调制(QAM):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高,适合有线电视电缆传输。

键控移相调制(QPSK):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低,适合卫星广播。

残留边带调制(VSB):抗多径传播效应好(即消除重影效果好),适合地面广播。

DVB系统简单介绍

DVB系统简单介绍
➢ 3.1.3 参数介绍
► 极化方式:
► 极化方式是卫星转发器下行的时候载波的偏振方向,作用是提高同 频载波的利用率。常见的QPSK计划方式有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椭圆极化基本上不用于民用了。
► 其他参数:
► LNB本振频率——LNB出厂时候的本振频率设定,跟使用波段和具 体LNB有关
► 22K开关——控制天线切换,应用在使用了22K切换开关的场合 ► 13/18V切换——控制天线LNB的极化切换,应用在双极化方式的天
► DVB-T
COFDM调制器,采用多载波(2000多个或者8000多个)正交复 合调制方式,在一个COFDM数据帧中,所有载波上使用一样的 格雷码映射的QPSK、16QAM或64QAM调制,调制方式最复杂 。
2.DVB系统的框架结构
➢ 2.3 DVB的应用系统
➢ 2.3.4 终端系统
►一般视频用户终端 机顶盒(STB)、接收卡、数字电视机、移动终端等
►DVB-C采用带宽窄、频带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较强 的调制方式。同时,由于信道信噪比高,误码率较低,纠 错能力要求不很高。因此,DVB-C的信道部分采用RS 码和卷积码交织技术,正交幅度调制(QAM)。
►QAM可以说是QPSK的复杂化模型,当调制信号的相 位和幅度都产生变化时候,就形成了相位星座图。
3.DVB常见的传送方式介绍
➢ 3.2 DVB-C应用系统
➢ 3.2.1 应用例子





复用器


QAM调制器 频道分配器
有线电视网
C解码器
家用电视
3.DVB常见的传送方式介绍
➢ 3.2 DVB-C应用系统
➢ 3.2.2 简单原理 ►有线信道的特点是:信噪比高、频带资源窄、存在回波

DVB基础知识与测试项目

DVB基础知识与测试项目

DVB基础知识与测试项目目录1. DVB基础知识 (2)1.1 DVB系统简介 (2)1.1.1 DVB的发展历程 (3)1.1.2 DVB系统的组成 (4)1.1.3 DVB标准体系 (5)1.2 DVB传输方式 (6)1.3 DVB信号处理 (7)1.3.1 调制与解调 (8)1.3.2 前向纠错 (9)1.3.3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10)1.4 DVB接收机原理 (11)1.4.1 接收机组成 (12)1.4.2 接收流程 (13)1.4.3 接收机性能指标 (14)2. DVB测试项目 (16)2.1 测试设备与工具 (17)2.1.1 测试设备概述 (19)2.1.2 测试工具选择 (20)2.2 DVB调制解调测试 (21)2.2.1 测试方法与步骤 (22)2.2.2 测试指标与标准 (22)2.3 前向纠错性能测试 (23)2.3.1 测试方法与步骤 (24)2.3.2 测试指标与标准 (25)2.4 物理层性能测试 (25)2.4.1 测试方法与步骤 (27)2.4.2 测试指标与标准 (27)2.5 接收机性能测试 (28)2.5.1 测试方法与步骤 (28)2.5.2 测试指标与标准 (29)2.6 信号完整性测试 (30)2.6.1 测试方法与步骤 (31)2.6.2 测试指标与标准 (33)2.7 DVB系统兼容性测试 (34)2.7.1 测试方法与步骤 (35)2.7.2 测试指标与标准 (35)1. DVB基础知识DVB技术标准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制定,旨在统一欧洲范围内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

DVB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为了确保DVB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传输,需要进行一系列测试项目。

这些测试项目主要包括:1.1 DVB系统简介高质量图像与声音:DVB系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和高质量的音频,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相比模拟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接收效果。

DTV简介

DTV简介

DVB介绍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数字视频广播的缩写,包括卫星、电缆(有线)电视、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未来高清晰度电视在内多种格式数字电视的广播与传输。

作为一套技术上比较完善、明确、易于遵循的标准,DVB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DVB信源编码和系统复用都遵循Mpeg2标准,信道编码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DVB-S、DVB-C、DVB-T三类,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于1994年、1995年分别通过了适合于DVB-S、DVB-C、DVB-T的3个DVB标准,特点如下:DVB-S:卫星数字电视。

用于11/12GHz频段的卫星系统,技术难度小,传输业务量最大,覆盖面广,接收不灵活。

DVB-C:有线数字电视。

通常用于8MHz有线频道,能客纳38.5Mbit/s的有效载荷容量,传输8--10个电视频道,并没有邻频干扰,技术难度中等,传输业务量较小,可有交互功能。

DVB-T:地面数字广播电视。

用于地面7-8MHz频段的数字式地面电视系统,技术难度高,传输业务量小,接收灵活。

比较上述3类,卫星是最直接的途径,实现的技术难度较小,地面传输的难度最大。

因此,卫星广播最容易实现,而且可传输的业务量几乎是无限的。

但是,卫星接收必需有一个合适的天线和接收机,要想作到随处的灵活接收是极困难的;地面传输情况正相反,有限的频谱只能提供有限的业务量,但在其覆盖的范围内,接收则灵活得多。

有线电视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它有较高的业务容量,但受限于电缆的铺设范围。

DVB标准的主要部分1、DVB信源编码DVB信源编码采用Mpeg2标准。

2、DVB信道编码。

目的是为保证正确接收。

3种传输条件下的信道编码基本相似,分外码和内码两级,外码采用RS(Reed-Solomon)码,内码采用卷积码。

为避免突发干扰所引起的连续误码,采用码流交织技术处理。

3、DVB信号调制调制方法在不同传输情况下是不同的。

DVB-C数据广播系统在宽带网络中的应用

DVB-C数据广播系统在宽带网络中的应用

DVB-C数据广播系统在宽带网络中的应用
王超;刘丽敏;王欣
【期刊名称】《网络新媒体技术》
【年(卷),期】2003(024)002
【摘要】介绍DVB数据广播系统的特性及相关知识,对于DVB系统组成以及在当前宽带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总页数】5页(P116-120)
【作者】王超;刘丽敏;王欣
【作者单位】北京北视英特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清华大学电气11B班,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9
【相关文献】
1.网络下载软件在数据广播系统中的应用 [J], 王晶
2.网络管理技术在数据广播系统中的应用 [J], 杨芳南;刘峰;李红辉;周华春
3.通信技术在宽带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J], 梁能
4.面临挑战的电信网络──宽带IP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 [J], 叶军;尚晓群
5.分析核心交换机在中、小型宽带运营商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J], 邱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DVB-C的数据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DVB-C的数据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DVB-C的数据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时向东;冯振明;彭勇
【期刊名称】《广播与电视技术》
【年(卷),期】2001(28)4
【摘要】针对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DVB-C协议的数据单向广播系统.本文详细讨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协议体系,并简要介绍了前端和用户端的实现.本系统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可靠的性能为广大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内容丰富的数据广播服务.
【总页数】4页(P113-116)
【作者】时向东;冯振明;彭勇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师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数据传送带协议的DVB-C数据广播系统计与实现 [J], 郭跃;王宏远
2.基于IP/DVB-C的HFC网高速数据广播系统 [J], 朱广信;石旭刚;陈彪
3.浅议基于DVB-C标准的数据广播系统 [J], 徐俭
4.浅析基于DVB-C的数据广播系统实现 [J], 张晓波;刘卫忠;黄骁飞
5.浅议基于DVB-C标准的数据广播系统 [J], 徐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VB-C 数据广播系统概述 提 要: 本文介绍 DVB 中有关数据广播的标准,讨论了如何通过 IP OVER DVB 的方式将丰富

的互联网资源通过 DVB -C 信道广播到用户家中, 并对多协议封装 MPE 的实现方式进 行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 DVB-C DATA BROADCASTING( 数据广播 ) IP OVER DVB MPE( 多协议封装 )

1 数据广播简介 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以及压缩技术、 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在传送原有 的模拟节目之外, 还有较大的余力传送数据业务, 这就为基于有线网络的数据广播的发展提供了 空间。数据广播是一种能够以很高的速度将文本、图形、视频、音频、数据等传输到诸如 PC、 机顶盒等智能设备的一项技术。 数据广播服务商可以从因特网或其他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 通过 数字广播信道,将丰富的多媒体信息送到用户家中,通过镜像存储,由用户按照需求取用。 这种 数据传播方式不仅信源丰富,传播广泛,而且还避免了信道拥堵, 不能保存等短处, 继广播电视 和互联网之后称为第五媒体。

现在利用HFC网络开展数据业务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通过Cable Modem接入实现双 向业务。另一种是通过数据广播提供单向业务,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回传信道(例如电话线等) 实现准双向的接入。目前我国大多数有线网是单向的,如果采用 Cable Modem接入则需要对有线 网进行双向改造。而采用数据广播的方式则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 HFC网络,有较大的可行性。

MPEG-2是的对运动图像及其伴音进行压缩的通用标准,在此基础上美国和欧洲都提岀了自 己的数字电视的标准,即 ATSC和DVB在ATSC和DVB中都有各自的关于数据广播的标准。由于 DVB具有价格低廉、节约频率资源等优点, 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DVB主要有三种传输标准 ――DVB-S,DVB-T,DVB-C。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基于 DVB-C的数据广播。 2 DVB数据广播标准 图1给岀了 DVB数据广播规范的协议结构: 数据的传输是基于 MPEG-2 TS流的,针对不同的应用类型, DVB定义了以下六种方式: 数据管道 数据流 多协议封装 数据传送带 对象传送带 用户自定义的服务

图1 DVB数据广播协议结构 如图1所示,数据广播标准针对不同的应用类型规定了不同的服务级别。 数据管道标准对如 何从MPEG-2TS流中恢复数据并没有给岀具体的细节 ,它只是简要描述了如何将数据放入 MPEG-2 TS流的分组中去。数据流标准增加了更多的功能,特别是定时。这使得进行异步的数据广播、 被同步的数据广播以及同步的数据广播变得可能。 多协议圭寸装、数据传送带、对象传送带标准都

应曲层 _ 是建立在使用 MPEG-2的DSM-CO帧结构的基础上。它是基于 MPEG-2 ISO/IEC 13818-1 中定义的 MPEG-2中的私有部分。DVB增加的一些特定的信息以使该帧结构在 DVB环境中工作,特别是同业 务信息( SI )的结合。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这几种数据广播的方式: ( 1 )数据管道

数据广播规范中规定数据管道方式支持在 DVB兼容的广播网络中传送简单的、 异步的、端到 端的数据。数据管道规定直接将需要广播的数据插入 MPEG2-TS流的净荷中。 数据管道没有规定数据报分割和重组的方式。如果需要可以在应用部分规定,例如 payload_unit_start_indicator 可用于标志数据报的开始, 而 transport_priority 可用于标志 数据报结束,同时 contin uity_cou nter 字段应符合MPEG-2标准。

(2)数据流 数据广播规范中规定数据流方式支持在 DVB兼容的广播网络中传送面向流的、端到端的、 异步的或同步的数据。 需要广播的数据插入 MPEG中的PES分组中。对于异步数据流,如RS-232 数据, 没有任何定时的要求。 同步数据流和被同步的数据流均是要求定时的数据流。 同步数据流 在接收端可以恢复其时钟和数据, 如 E1,T1 ;被同步的数据流可以实现与其他数据流的同步回放, 如视频流、音频流。

( 3)多协议封装 多协议封装方式支持使用通信协议传输数据报的数据广播业务。传输的数据报要按照 DSM-CC方式封装。

多协议封装提供了在 MPEG-2 TS流之上传送使用其他通信协议数据的一种机制。对传送 IP 协议的数据做了优化,但是也可以通过 LLC/SNAP(Logical Link Control/Sub-Network Attachment Point 逻辑链路控制层 /子网附着点)封装方式传送使用其他协议的数据。它包括单 址分配给接收机。由于DVB网络的广播性质,数据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封装协议支持对数据包 的加密以及动态变换 MAC地址以确保传送数据的安全。

(4)数据传送带

数据传送带方式支持周期性的传输数据模块的数据广播业务。数据模块的长度已知并且可 以从数据传送带中及时的更新、 添加或者删除内容。 模块可以分割为一组更小的模块, 也可将多 个模块组成一个超级模块。 在接收端,如果想要获得特定模块中的内容, 仅仅只需要等待该模块 再次被广播。

数据被装入称作模块的结构中。 这些数据可能仅仅只是一系列文件的内容, 如图2中的“文 件1”, “文件2”,“文件3 ”。每个模块被分为一个或者多个按照 DSM-CCDownload Data Block 语法定义的download data message净荷。图2中,每个下载信息仅被插入一次,且同一模块的 多个下载数据块是按照顺序依次插入数据传送带的循环中的 但是并没有限制一个特定的信息是

图2数据传送带实例 如何插入的, 对插入的先后顺序以及插入的位置也未作规定 创建数据传送带,插入的次数和顺序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动态的变化。

数据要按照MPEG-2 DSM-CC中定义的DSM-CC数据传送带的方式进行传送。 ( 5)对象传送带 对象传送带方式支持需要周期性广播 DSM-CC用户到用户数据对象的数据广播业务。 DSM-CC寸象 传送带使用目录对象、 文件对象和流对象。 对象传送带方式将一组结构化的对象进行广播。 实际 的目录和内容都存放在服务器中。服务器只需要周期性的将需要广播的对象放入 DVB兼容的 MPEG-2 TS流中即可。

发送的目录对象和文件对象包含对象的内容,发送的流对象参考广播中的其他流对象。流对 象中也可以包含在特定流中广播的 DSM-CC事件的信息。DSM-CC事件可以广播规范的流数据也可 以用于DSM-CC勺申请触发。

多个客户端可以通过周期的读取传送的循环数据恢复对象实现, 从而在客户端模拟服务器端。 循环对象提供客户端获取应用及这些应用内容的方式,从而好像与服务器端有交互式的连接。

3 IP OVER DVB 3.1 系统结构 IP OVER DVB系统融合了 DVB和IP两种技术的优势,其系统结构如图 3所示:

因此可以按照某一应用的最佳方式 图3 IP OVER DVB — C系统结构 前端各种信源服务器与 DVB网关通过局域网的方式(例如以太网)相连, DVB网关的源可以 是磁盘中的文件,也可以是动态的 IP数据包和动态的证券信息。 DVB网关的基本流程是侦听网 上的IP数据报,根据设置滤岀需要发送到用户端的 IP数据包;按照 DVB的标准将IP数据包封 装成MPEG-2传输流,接着通过复用器同其他 TS流(包括从编码器或者卫星转发器等得到的 TS 流)进行复用。再将复用后的 TS流调制到某个模拟频道并同其他模拟节目混合在一起通过有线 网络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用户通过安装在个人电脑上的 DVB数据接收卡将从有线电视网中传来的符合 DVB-C标准的有线电视信号并进行解调、纠错、解扰、解复用等处理,最后将数据存储到 PC上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不同的节目,让 DVB数据接收卡有选择的进行接收。

在系统中,还可以加入 CA模块,实现有条件接收。传统的模拟的电视节目采用的是广播的 方式,只要用户端有接收设备就可以收看, 对用户的管理和收费都比较困难。 而数据广播系统中 加入了用户管理系统和 CA,在前端就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接收端的控制, 而且还拥有分级控制的能 力,让普通的用户只能看到一般的节目, 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收到相应的信息。 这种方式满足了用 户个性化的需求,也为提供增值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2在MPEG-2 TS流上传送IP数据业务 MPEG-2标准的系统部分描述了如何将视频、音频和数据流复用成一个或者多个适用于存储 或传输的流。其中,传输流作为一种流, 是专门针对在那些可能会出现显著错误的环境进行节目 存储和传输而定义的。

V --------------------- --------------------- ?

TS头

\ \ \A\ \ \ ----------- 自趨应城■搜剧

\ '——pin ' ----------- 传输忧笹挖制

\ \y -- 传输代先顷

\ y -- 再右蚪婚棉示

\\ ' ---- 传聃強煲措丽

传输流的包长为固定的 188个字节,包含TS头、适配域和净荷数据。 TS头是由同步字节、 标志比特、指示比特、 PID加上其他诸如纠错的定时的信息组成的。其中 PID用于区别不同的流 和不同的节目特定信息 (PSI)。一共有五种不同的 PSI :节目关联表(PAT,节目映射表(PMT , 网络信息表(NIT),条件接收表(CAT ,数字存储媒体命令与控制( DSM-CC

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