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法考试复习资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

1.法律基础

2.信息安全法概述(法律体系)

3.针对或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犯罪

4.利用计算机进行的民事侵权

5.政府信息公开和热点问题

什么是法

1.由国家认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规范人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国家构成元素:地域人口有效统治的政府国际公认的外交主权

为什么需要法

1.人有保存与发展自己的天然原始动力, 人有各种欲望,其内在原因是因为要

满足其活的机体需要和被别人的看中。

2.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产品和服务)总是有一定量的。

3.资源的分配是所有法律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4.智力高度发达有良好认知能力复杂交流工具(语言)善于总结过去有相对稳定

的理性思维能力。

法的本质

1.是人与人(群体组织阶层)妥协博弈的结局,其本身并不必然代表公平正义,

其公平尺度的衡量在于制定法律群体范围的大小。

2.法律执行的一视同仁是一种执行公平正义。

3.反应现实,不能脱离现实

4.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是对于资源的掌控和分配

⏹法律制度良性发展的基础就是制定法律的人是否代表民意,其胜出的程序,博弈的

过程是否公开能在阳光下运行。

法律渊源

⏹通俗的讲,法律渊源就是法院据以审理案件的依据,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总称。

⏹我国法的渊源主要由各种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所组成。包括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第二章

⏹信息活动包括各种法律主体从事的、与信息的生产、采集、获取、加工处理、传播、

利用、保存等事务相关的一切活动。

从应然角度看信息法法律渊源

1.包括宪法(现在是空白)

2.法律(现在没有一部法律层面的信息法)

3.行政法规

4.部门(委)规章

5.地方性法规

6.地方政府规章

7.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8.特别行政区法(港澳台地区)

现行立法不足

(1)缺乏系统思路和总体指导原则

(2)相关领域多头管理,利益冲突,缺乏协调

(3)内容上声明性条款过多,程序上缺乏可操作性

(4)重管理、轻保护,公权益与私权益的对比失衡,重公权保护,轻私权保护。

(5)信息权属法制不健全,安全信息共享法制建设严重缺位

信息立法应该参照的原则

1中立(掌握)技术媒介(重点) 实施同等保护

2自律

3安全

4系统化

5开放和共享(掌握)

6协调

现在有效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没有一部综合性的涉及信息安全或传媒的法律

2.相关(非直接)法律有四部人大《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人大《治安管理处罚法》

概括: 4部相关法律8部行政法规和15部部委规章

犯罪构成四要素理论

四要件说是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从苏联学习过来的,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法系

的产物。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犯罪客体犯罪客观

1.犯罪主体。说明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要件,在司法实践中,各种具体犯

罪的主体情况尽管千差万别,但作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处都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单位犯罪,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分为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中年龄和智力状态具体分析)

**犯罪主体的概念

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或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

1、无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

2、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年龄:14以上,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9种犯罪

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故意伤害致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因不满16周岁(或14周岁)而不处罚的,应当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予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犯罪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的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两种形式,即故意和过失。每种犯罪都必须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观要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和过失,则不构成犯罪。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过失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犯罪对象有严格区分)

犯罪客观

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

犯罪构成三要件理论

1、构成要件符合性(该当性):实践中就是一个已发生的案件和一个法律规定的

某个罪名的构成要素(罪状描述)达到了一致。

2、违法性:并且这个案件中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被排除)

3、有责性: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含年龄和智力等情形。)

⏹主刑分为以下五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针对外国人或无国籍

人士)

本罪注意事项

对侵入其他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不以本罪论。(本罪注意事项)

如侵入后又窃取了系统存储的绝密材料和数据,或者输入计算机病毒,则又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按牵连犯原则,从一重罪处罚。

非法侵入控制(一般)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二百八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