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易瑞沙服药须知

问题一:如何判断服用印度易瑞沙是否有效1.印度易瑞沙(吉非替尼片)有效率是多少?印度易瑞沙(吉非替尼片)客观缓解率为27.0%,95%可信区间为20.3-34.7%。
表皮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在欧洲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为10%至15%;表皮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在亚洲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30%至40%。
说明易瑞沙的有效率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
2.如何判断服用印度易瑞沙是否有效?用药最初的第一个月初步判断使用印度易瑞沙是否有效的标准:①,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在使用印度易瑞沙过程中,自身症状较用药前减轻或消失,若有锁骨上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在用药后由大变小甚至消失、由硬变软,都可以作为是否有效的判断依据。
肺癌原发和转移症状如下:A.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咳嗽,咯血,喘鸣,胸闷、气急、气促,体重下降,发热等。
B.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C.由肺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1)肺癌转移至脑、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例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柱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脏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
4)肺癌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
②,用药的毒副反应:可以通过服用印度易瑞沙后出现皮肤及附件的副反应来初步判断是否有效。
使用印度易瑞沙后出现皮肤及附件的副反应,不作为判断是否有效的绝对依据,从询证医学角度,目前绝大部分服用印度易瑞沙有效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都会在1月内出现皮肤及附件的副反应,平均出现的时间是10天~20天,最迟在第二月出现。
临床报道,少数有效病例自始至终未出现皮肤及附件的副反应。
易瑞沙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的相关性机理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
人肺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株H1975细胞与敏感株PC9细胞miRNA谱表达差异

人肺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株 H1975细胞与敏感株 PC9细胞 miRNA谱表达差异【摘要】目的对人肺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株H1975细胞和敏感株PC9细胞miRNA谱在表达上的不同进行对比。
方法使用特定芯片先对H1975细胞进行检测,再检测PC9细胞miRNA表达谱,经特定软件筛选表达差异超出5倍的miRNA,对存在差异者可能靶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芯片检测结果予以验证。
结果 22个H1975细胞株miRNA表达上调超出5倍,24个表达下调在5倍以上;表达异常的33个miRNA有潜在靶基因。
结论 H1975对吉非替尼耐药,可能受miRNA谱异常表达影响,后者可能在调控靶基因的过程中参与获得性耐药。
【关键词】肺腺癌;获得性耐药;敏感株;微小RNA;基因芯片肺癌在恶性肿瘤中较为多见,其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一旦患有此病,5年生存率不到20%。
在各种肺癌病变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总数的85%以上,早期病变患者多行外科收治,发展至晚期者需予以放化疗方案。
现阶段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使得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目标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在恶性肿瘤的病变中得到应用[1]。
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部分患者化疗失败后可转向选择靶向治疗方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研究认为,吉非替尼对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改善作用与一线含铂药物比较更为明显,二者合用,可进一步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但用吉非替尼治疗者,在进行1年或更长时间的治疗后,原有疾病会进一步发展,即为获得性耐药。
T790M突变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20外显子790密码子错义突变,该机制占耐药机制总数的一半。
miRNA即为微小RNA,可对人体1/3的基因起到调控作用,在肿瘤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miRNA可使得肿瘤耐药[2]。
本文对单突变个和双突变细胞株miRNA在表达上的不同,分析miRNA是否是获得性耐药的调控者,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剂DMEM培养基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新鲜小牛血清由广州素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RNA提纯和纯化试剂盒由北京博奥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蛋白定量试剂购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iRNA芯片由重庆威斯腾生物医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研究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大部分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1]。
根据病理学类型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目前可选择一线含铂化疗或一线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治疗方案,EGFR 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选择吉非替尼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及生存时间,而其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尚无标准方案[2]。
为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该研究选择对腺癌疗效较好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作为二线治疗方案,能改善无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现对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进行治疗的60例一线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一线经吉非替尼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的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8例,中位年龄55岁。
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19例。
TNM 分期:IIIB 期12例,IV 期48例。
KPS 评分均在60分以上,ECOG 评分0~2。
化疗前全部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正常,具有可测量病灶。
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的抗肿瘤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培美曲塞500mg/m 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mg/m 2,静脉滴注,分3~5d,3周为1个周期。
每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未出现进展的患者继续进行治疗直至6个周期。
在首次使用培美曲塞前7d 开始,口服叶酸400μg/d,连续服用直至化疗结束21d;肌肉注射VB 121000μg 每3周1次,用药的前1d、当天以及第2天口服地塞米松8mg/d,并在化疗前使用托烷司琼止吐。
1.3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后每经过2个周期后进行胸部CT 检查,疗效评价参照WHO 实体瘤疗效标准对,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 计算有效率,以CR+PR+SD 计算疾病控制率。
吉西他滨的副作用有哪些

吉西他滨的副作用有哪些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胰腺癌、膀胱癌等。
虽然吉西他滨有很好的抗肿瘤效果,但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吉西他滨的一些常见副作用。
1.骨髓抑制:吉西他滨可影响造血功能,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和贫血(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
这些副作用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出血倾向和疲劳等症状。
2.恶心和呕吐:吉西他滨可造成恶心和呕吐,主要发生在治疗后的一至两天。
这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摄入,并且对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在接受吉西他滨治疗期间,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饮食调整和药物预防以减轻恶心和呕吐的副作用。
3.口腔炎症:吉西他滨可以引起口腔黏膜炎症,表现为口腔疼痛、口腔糜烂、口干等症状。
这可能影响患者的进食和口腔卫生,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在吉西他滨治疗期间,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治疗任何口腔炎症,以减轻症状。
4.皮肤反应:吉西他滨可引起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掌纹脱皮、干燥和瘙痒等。
这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质量。
在接受吉西他滨治疗期间,患者应加强皮肤保湿和日常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药物。
5.肝功能异常:吉西他滨的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酶升高和胆红素升高等。
这可能增加肝脏疾病的风险,并进一步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在吉西他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神经系统反应:吉西他滨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包括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变、头痛和肌肉痛等。
这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在接受吉西他滨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观察这些症状,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7.肾功能异常:吉西他滨的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血尿素氮升高和肌酐升高等。
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肾脏的排泄和代谢功能。
在吉西他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吉西他滨和奈达铂方案

吉西他滨和奈达铂方案吉西他滨(JXGB)和奈达铂(NDB)是两种常用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化疗治疗中。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吉西他滨和奈达铂的药理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抗癌药物。
一、吉西他滨吉西他滨,又称为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抗癌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生长,阻断DNA合成过程,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吉西他滨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以及乳腺癌等女性肿瘤。
临床研究表明,吉西他滨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吉西他滨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乏力、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
此外,吉西他滨还可能引起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指标。
二、奈达铂奈达铂是一种静脉注射的抗癌药物,属于铂类药物。
它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奈达铂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发现,奈达铂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加肿瘤缓解率。
奈达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等。
由于奈达铂对肾脏的毒副作用较大,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肾损伤。
此外,奈达铂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
三、吉西他滨和奈达铂的使用注意事项1. 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肿瘤类型确定,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2. 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如血常规、肾功能等,及时调整剂量和方案。
3.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4. 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需及时停药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通过了解吉西他滨和奈达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抗癌药物。
肺腺癌二线化疗方案

引言肺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
对于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由于肺腺癌存在着细胞异质性和耐药性的问题,一线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二线化疗方案成为了肺腺癌治疗中的重要选择。
1. 肺腺癌二线化疗方案的选择在选择肺腺癌二线化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耐药性以及合并症等因素。
常用的肺腺癌二线化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种:1.1 EGFR 靶向药物治疗对于EGFR阳性的肺腺癌患者,EGFR 靶向药物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二线化疗手段。
常用的EGFR 靶向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的 EGFR,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1.2 化疗药物组合化疗药物组合是常用的肺腺癌二线化疗方案之一。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顺铂、培美曲塞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使肿瘤细胞受到更广泛的攻击。
1.3 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肺腺癌治疗手段。
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中常用的药物。
它们能够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肺腺癌的效果。
2. 肺腺癌二线化疗的疗效评估肺腺癌二线化疗的疗效评估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调整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常用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2.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观察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等,通过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血供情况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2.2 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判断化疗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肺腺癌标志物包括CEA、NSE、CYFRA21-1等,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2.3 生存质量评估生存质量评估是评估肺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之一。
包括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和心理状态改善等方面的评估。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具有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肿瘤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在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主要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标签: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干细胞;肿瘤抑制基因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80%以上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目前,肿瘤化疗已经处于治疗瓶颈,毒副反应大,有效率低,5年生存率不足15%。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靶向治疗,具备高效、低副反应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其作用靶点包括细胞内信号转导通道中重要的蛋白质、酶、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而广义的分子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迁移、浸润、淋巴结转移、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到蛋白酶水平的任何亚细胞分子。
1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VEGF是一种细胞因子,它能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蛋白酶的表达、抗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重组,最终形成毛细血管。
在病理血管生成方面,它还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形成不成熟的血管网络。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大大高于其他正常组织[1]。
研究证实贝伐单抗以VEGF作为靶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2]。
VEGF家族包含6个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以及胎盘生长因子)和3个受体(VEGFR-1、VEGFR-2(KDR/FIk.1)和VEGFR-3)。
VEGF 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目前针对VEGF途径的治疗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和VEGFR-TKI两大类。
1.1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acizumab即重组人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与VEGFR结合,阻断肿瘤血管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抑制肿瘤细胞。
阿法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联合培美曲塞对人肺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阿法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联合培美曲塞对人肺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边劲;王琳;寻琛;黄伟【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nti-proliferative and pro-apoptotic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pemetrexed andafatinib(BIBW2992) or gefitinib respectively on gefitinib-sensitive cells (PC-9) and gefitinib-re-sistant cells with the T790M mutation of EGFR(H1975) and explore its possible anti-cancer mechanism. Methods MTT assay was performed to reveal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cell proliferation. Flow cytometry using annexin V-FITC/PI staining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Western blot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thymidylate synthase ( TS) after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 of BIBW2992 and gefitinib re-spectively . Results The PC-9 and H1975 cells were inhibi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treatment with BIBW2992 , gefitinib and pemetrexed alone and had apparent apoptotic feature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BIBW2992 and pemetrexed resulted in a synergistic effect in inducing apoptosis and inhibiting cell proliferation compared with BIBW2992 and pemetrexed alone both on the PC-9 and H1975 cells(P<0. 05).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ge-fitinib and pemetrexed resulted in a synergistic effect only on the PC-9 cells(P<0.05), whereas had no such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H1975 cells. The BIBW2992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s of TS apparently both on the PC-9 cells and H1975 cells, whereas gefitinib had no such effect on the H1975cells. Conclusion The BIBW2992 can overcom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cells with the T790M mutation of EGFR. The combination of BIBW2992 and peme-trexed has an enhanced antitumor effect on both PC-9 cells andH1975 cells, whereas the combination of gefitinib and pemetrexed has an enhanced antitumor effect only on PC-9 cells, with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bility to sup-press the expression of TS.%目的:探讨阿法替尼(BIBW2992)和吉非替尼分别与培美曲塞联合对肺腺癌细胞 PC-9(突变敏感型)、H1975(T790M耐药型)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摘 要: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
55 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的 Ⅳ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 250 mg/ d ,至病情进展或
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55 例患者中无 CR患者 ,PR 21 例 %) ,SD 15 例 %) ,
疾病控制率(DCR = CR + PR +SD) %,PD19 例 %)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月 ,1 年生存
率为 %。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28 例 %) ,皮肤干燥19 例 %) ,腹泻14
例 %) , 恶心7 例 %) ,肝功能异常(ALT,AST 升高)1 例 %) 。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
肺腺癌有效 ,毒副反应轻微 ,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好。
引言
约 60 % 非小细胞肺癌 ( non2smallcell lungcancer , NSCLC)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 失
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1]合治疗 。尽管晚期肺癌的化疗
取得一些进展 ,但对于提高晚期 NSCLC 的生存期十分有限。化学治疗的疗效似已达到平台 ,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进入晚期 NSCLC临床试验新的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带来希
望。吉非替尼(Gefitinib)是第一个获准上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多中心
的研究显示了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特点:东方人群、女性、非吸烟者、腺
癌尤其[2]是细支气管肺泡癌对吉非替尼有特别的疗效 。现将我院从 2006 年 3 月~2006
年 9 月应用吉非替尼治疗 55 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 55 例肺腺癌均为 Ⅳ期患者 ,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 ,男性 25 例 ,女性 30 例。
年龄 34~77岁 ,中位年龄 56 岁。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 一般状况评分标准:PS 0~1 分 52 例 ,占 %;PS 2 分3 例 ,占 %。
除 3 例因不适合或不愿接受放化疗的初治病例外 ,其余均为放化疗失败的复治病例 ,既往
接受化疗方案为 1 ~4 个 , ≥2 个方案的占 %。均有可测量病灶或可评价的指标。 给
药方法单药吉非替尼250 mg ,口服 ,每日 1 次 ,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
应。以治疗前 2周内的各项检查为基线评价 ,治疗 1 月、3 月及以后每隔 2 月进行肿瘤
评价。
疗效及毒副反应标准
根据 WHO 关于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稳定(SD)
和进展(PD) ,以CR + PR 为有效(RR) ,CR + PR + SD 为疾病控制(临床获益) 。毒副反应
根据 NCI 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版)评价 ,分为 0~ Ⅳ度。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软件。
2 结果
近期疗效
本组 55 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无 CR 患者 ,疾病控制率(DCR = CR + PR + SD) %, 见表1、
2其中有3 例初治患者 ,PR、SD、PD 各 1 例。3 例 PS为 2 分的患者中 PR 2 例 ,PD 1 例 ,
体重减轻 10 %以上病人的症状改善较明显。
2
生存率和肿瘤进展时间
全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 TTP) 为 7. 2 月 ,其中随诊 > 12 月患者 38 例 ,1、2 年生存率
分别为 %和 %。55 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曲线。
不良反应
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痤疮样皮疹 28例 %) ,皮肤干燥 19 例 %) ,腹泻 14 例 %) ,
恶心 7 例 %) ,肝功能异常(ALT ,AST 升高)1 例 %) 。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通常无症状 ,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预后很差 ,化疗为主要治
疗手段之一。多个 Ⅲ期随机试验结果均显示 ,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在 20 %~
40 %,1 年生存率为[1]35 %~45 %,中位生存期也仅为 8~10 月 。以铂类为基础的第 3 代
新药联合化疗方案成为当今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 ,这些方案疗效近似 ,中位生存期为8~
11 月 1 年生存率约 35 %。虽然细胞毒药物的, 新药研发不断进步 ,但对于提高晚期
NSCLC 的生存期十分有限。随着肿瘤生物学等基础研究的进展 ,以及对肺癌的发生发展、特
有的受体和关键酶及基因变化的逐步了解 ,靶向治疗开始引入晚期NSCLC的治疗。
吉非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是一种小分子苯胺喹啉类化合
物 ,通过进入细胞内 ,与 ATP 竞争 EGFR 的特定结合位点 ,抑制酪氨酸激酶(TK)活性 ,影
响细胞传导通路 ,抑制肿瘤生长 是非细胞毒药物。两项随机双盲 Ⅱ期临床研究(IDEAL1 和
IDEAL2 ) 结果显示 ,吉非替尼对晚期 NSCLC 经铂类化疗失败后的二、三线单药治疗的两个
剂量组 250 mg/ d 和 500 mg/ d都有效 ,但疗效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两项试验的客观有
效率分别为 %和 %;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和 %; 症状缓解率分别为 %和 %;即使对化疗耐药
患者中位生存期也达到月和月。在250 mg/ d 组中的1 年生存率分别为35 %和27 %。在亚
裔人群中的有效率更高。上述研究显示吉非替尼二线或三线治疗 NSCLC 优于常规二线化疗
药物的 7 %~10 %的有效率 2 。研究发现吉非替尼对经多种治疗失败的晚期 NSCLC 疗效肯
定 ,尤其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另外靶向治疗如果有效 ,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有
效 ,较化疗有效时间持久 ,IDEAL1 的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13 月 ,IDEAL2 为 7 月。ISEL
研究比较了吉非替尼与最佳支持治疗二线治疗晚期 NSCLC,虽然总体上吉非替尼未能较最佳
支持治疗进一步改善总体生存 ,但亚组分析显示 ,该药明显延长亚洲患者总体生存。2005
年吉非替尼在我国的注册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吉非替尼在东方人群中的疗效。因此2006
年 NCCN 指南(中国版)已推荐吉非替尼用于
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 NSCLC。
研究显示, EGFR2TKI的效果和 EGFR 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EGFR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过量表
达,阳性率40 %~80 %,而腺癌的 EGFR基因的突变率是最高的 。Miller 等 临床试验资料
的分析发现:吉非替尼对于腺癌、不吸烟的晚期 NSCLC患者疗效明显高于非腺癌、吸烟患者。
本组 55 例患者口服单药吉非替尼 250 mg/ d,有效率达 %,疾病控制率(CR+ PR+ NC) %,中
位肿瘤进展时间月1、2 年生存率分别为 %和 %。其中女性、不吸烟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男
性、吸烟患者,与国外报道结果相类似。Suzuki 等 报道,吉非替尼一线治疗34 例Ⅳ期
NSCLC 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客观有效率为 %,毒副反应轻微,主要包括皮疹、肝功能损伤,未发
现肺毒性。本组患者中有 3 例初治病人,获PR、SD、PD各1 例,提示了吉非替尼在初治患
者中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提示, 吉非替尼是一种对治疗肺腺癌疗效较好的药物,虽在不吸烟、
女性患者中似乎疗效更突出;但本组对吸烟的和男性患者同样有效与国内外其他报道类似。
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无需处理 ,可自行缓解 ,一部分病人经对症治疗后可继续
服药 ,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服药者。Herbst 等 报道吉非替尼的主要毒副作用是 Ⅱ
度以下的腹泻、皮疹 , 发生率分别为 55 %和 46 %。本组结果显示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 28
例 %) ,皮肤干燥 19 例 %) ,腹泻 14 例 %) ,恶心 7 例 %)肝功能异常(ALT ,AST 升高)1
例 %) ,与国外研究结果相近。
目前晚期 NSCLC 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 ,在评价新的治疗和制定治疗措施时 ,生存期和生活
质量应该较肿瘤治疗的有效率更为重要。肺癌个体化治疗一直是肺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对于高选择的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已成为临床应用的趋势。相信随着对晚期 NSCLC 的深入研
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靶向治疗将会成为治疗晚期 NSCLC 最有前途的策略之一。基于
INTEREST 和 IPASS 的研究结果 ,吉非替尼的疗效不低于标准化疗 ,对肺腺癌的疗效更佳 ,
而且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和耐受性更好 ,药物毒副作用更低 ,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