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羊疥癣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由疥螨引起,可以引起羊的皮肤瘙痒、脱毛和炎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羊的死亡。

在全球范围内,羊疥癣病都是一种重要的动物传染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对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一、流行病学羊疥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为常见。

这与当地的养殖方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疥螨是引起羊疥癣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的羊在潜伏期后会出现皮肤瘙痒、脱毛等症状,这些症状会诱发搔抓行为,进而促进疥螨的传播。

羊疥癣病还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等间接途径传播,密集饲养条件下的群体性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方式。

二、临床特点1. 皮肤瘙痒感染羊疥癣病的羊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导致他们不断搔抓。

2. 皮肤脱毛疥螨的寄生会导致羊的皮肤出现脱毛的情况,严重影响羊的外观与整体健康。

3. 皮肤炎症羊疥癣病也可能引起羊的皮肤炎症,甚至引起溃烂感染。

4. 行为异常受到疥螨感染的羊可能会出现行为异常,如不愿进食、精神萎靡等情况。

5. 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的羊疥癣病感染会导致羊的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生产性能。

以上临床特点是羊疥癣病常见的表现,但在不同的感染程度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三、防治措施1. 环境管理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疥螨在环境中的存活,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

2. 饲养管理加强羊舍通风、排水,保持舒适的饲养环境,有助于减少疥螨寄生。

3. 防治药物对于已经感染的羊群,应及时进行药物防治。

可以选择外用杀疥螨的药剂,如乳酸戊酸乳脂膏、草酸硫黄软膏等。

4. 预防接种羊疥癣病也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5. 个体隔离对于已经感染的个体,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情向其他羊传播。

对于羊疥癣病的防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药物防治,并且定期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个体。

羊疥癣病的综合防治

羊疥癣病的综合防治

羊疥癣病的综合防治羊疥癣病是由各种螨(俗称疥癣虫)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病原有3种,即:疥螨、痒螨和足螨,其中以疥螨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

一、发病特点1.病羊初期多在无毛或稀毛处的皮肤发病,后期可波及全身。

表现为奇痒、皮肤炎、脱毛、消瘦。

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因气候和光照强度不同,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多发且可呈现流行;而炎热干燥的夏秋季节则个别散发,大多羊只为隐性感染的带虫者,成为冬春发病的隐患。

3.该病为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防治措施不当,会造成地方性流行,且危害性极大,表现在羊只因奇痒搔蹭引起食欲减退;而脱毛皮肤的损坏不能抵御外邪,虫体侵入还会带入大量致病菌进入机体。

二、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①1年两次预防性投药时间分别是在每年的6月中旬~7月中旬和12月份进行。

要求做到全群投药,只只不漏,且驱虫药物首选阿维或伊维菌素制剂等高效广谱药。

②1年1次杀螨药浴每年的9月中旬~10月中旬1个月内实施完成。

要求每只羊在药浴前饮足水,药液温度保持在36~38℃,羊只必须保证在药液中停留1分钟以上,且要把羊头按入药液中,以达到彻底杀死羊体螨虫的目的。

③1年3次环境灭螨第1次6月中旬~7月上旬;第2次9月下旬~10月中旬;第3次在12月中旬前后进行。

清理并发酵圈舍的羊粪,在圈舍喷洒杀螨药液以杀灭残存的虫体。

2.治疗方法①隔离将发病羊只分出大群关小圈治疗,以免再造成大量羊感染。

②药物治疗注射治疗:采用阿维或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剂量按每千克体重300毫克使用,每次注后7~10日再补注1次,以杀灭第1次注射时是虫卵而经7日已成熟的螨虫。

配合疗法:在注射治疗的同时,采用局部涂抹除癞灵或5%敌百虫溶液,以加强疗效。

3.监测与预测在预防和治疗双管齐下的情况下,每年再采用临床检查,定点、定群跟踪记录,特别是冬春季节要每15天检查1次;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必须坚持每只羊都要检查,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

山羊疥螨病的防治技术

山羊疥螨病的防治技术

我有意的提到三国的历史,于是父亲便开始论起了天下。我知道父亲最喜欢的就是
疱、脓疱、脱毛,形成痂皮,进而龟裂、皮肤常 见有白色的皮屑,严重者全身脱毛。由于病羊终 日啃咬自身、摩擦患部、瘙痒烦燥不安,影响采 食和休息,最后逐渐消瘦,贫血,极度衰竭而死 亡,或继发其他病而死亡。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检疫和观察。对新购的山羊,要隔 离 1 周检查,健康者方可合群。平时要注意观察 羊群动态,发现病羊要及时隔离。
山羊疥螨病俗称疥癣病或癞,是危害山羊最 严重的疾病之一,春季是该病的多发季节。如不 及时做好防治,往往引起山羊大批死亡,造成很 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山羊疥螨病的防治技术介绍 如下:
1 临床症状
山羊初发病时只是引起剧痒,山羊擦石头、 墙、树,栏柱等物。山羊的嘴边、眼睛周围、四 肢等毛少皮薄的地方首先出现脱毛等症状,严重 危及到全身。患部皮肤变厚,有丘疹、结节、水
2. 2 做好羊舍卫生、消毒。羊舍要通风良好、
我有意的提到三国的历史,于是父亲便开始论起了天下。我知道父亲最喜欢的就是
保持干燥、经常剂消毒灭菌。
2.3 定期做好驱虫。每年的 3--4 月,9--10 月对羊群逐只进行体内外驱虫。可选用“虫克 星”、“驱虫王”等。1 次用药可同时驱除体内外
寄生虫,特别对疥螨效果更好。 3 方法 首先剪去羊只患部及周围的毛,用 0.10%
高锰酸钾水洗刷,刮去污物,皮屑和痂皮后再选 用药物进行。
我有意的提到三国的历史,于是父亲便开始论起了天下。我知道父亲最喜欢的就是
3.1 菌毒敌与水按 1:100 配制溶液,涂擦 患部,1 日 2 次,隔 2 日再用 1 次。症状轻微者 效果佳,严重者要选用全身药物。
135100 吉林省辉南县计委李长林

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影响
山羊痘病可导致山羊皮肤出现疱疹、 结痂,严重影响其毛皮质量和生长发 育。同时,患病山羊免疫力下降,易 感染其他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山羊痘病的病原与传播途径
病原
山羊痘病由痘病毒引起,病毒主 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呼吸道分 泌物和排泄物中。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病羊的皮肤疱 疹、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 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途径 间接传播。
农户在山羊痘病防治中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分享
一些成功防治山羊痘病的农户表示,他们注重观察山羊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 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他们也会定期清理羊舍、保持干 燥通风,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教训总结
部分农户在防治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是防治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 他们表示,今后将更加重视疫苗接种和养殖环境管理,加强与专家的沟通和交 流。
综合治疗与护理
对病羊进行全面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防止继发感染等。同时,提供良好的护理, 如保持羊舍干燥清洁,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等,以促进病羊康复。
畜牧业发展中的山羊痘病防治挑战
疫苗研发与应用
现有的疫苗在保护率、免疫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 步改进和优化。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继发感染预防
保持山羊生活环境卫生,避免病原体滋生和传播,及时发现并处 理皮肤破损,防止继发感染。
营养支持
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维持山羊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 力,预防并发症发生。
呼吸系统并发症治疗
针对呼吸困难、肺炎等并发症,采用氧疗、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防疫消毒
定期对山羊圈舍、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体, 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同时,保持圈舍通风干燥,降低环境 湿度,不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

黑山羊癞病的防治

黑山羊癞病的防治
畜 禽 防治
黑 山羊癞病 的防治
李 惠 / 都 匀 市绿 茵湖 办事 处农 业技术 综合 服务 中心 贵 州 都 匀 5 5 8 0 0 0

要: 山羊癞病是 由疥螨或痒螨寄生于羊体表和表皮 内而引起 的接触性 , 慢性消耗性 , 寄生性皮肤病 , 是山
羊的一种常见体外寄生虫病 , 具有 高度传染性 , 在短期 内可导致羊群 的严重感染, 主要表现是剧痒 , 烦躁 不
原。
3 . 2 治疗 : 4 小结
山羊癞病是 危害山羊最 严重
的疾 病 之 一 ,往 往 引起 山 羊大 批
3 . 2 . 1 涂药疗法, 涂擦之 前 死 亡 , 造 成很 大 的经济 损 失。本病 先用肥皂水或 2 % 的来苏儿,也 可 应 坚 持“ 预 防 为主 " 的方 针 , 有 计 用0 . 1 % 的高猛酸钾水彻底洗刷患 划地进行药浴或涂擦驱虫 ,保持
增强羊的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坚 持按免疫 程序进行预 防接种 , 防 止传染病 的发生 , 改善环境条件,
避 免刺 激 , 减少应激, 同 时不 要 在 低洼 潮 湿 和有 螺 丝 的 地方 放 牧 或
饮水,对羔羊和母羊进行寄生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 防性 驱 虫 ,将 羔 羊和 成 羊 分开 饲养 , 以减 少 寄生 虫传 播 的机 会 。 为防 止 寄生 虫 产 生耐 药 性 , 要定 灭 蚊子 , 苍 蝇。
2 诊 断
3 . 1 . 1 在 春季 天 气暖 和 时 对 羊 群 进 行 一 次 药 浴 , 可 用
本病分布广,全 国各地均有 0 . 0 2 5 % 螨净水乳液按药物用法与
疗, 病羊痊愈, 没有扩散现象。现 流行, 贵州各地普遍存在, 温暖潮 剂量配成一 比例进行药浴,或用 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又称疥癣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

本文将对羊疥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分
析和介绍。

一、流行病学特点
羊疥癣病主要是由寄生在羊毛皮肤上的疥虫引起,经过直接接触或间接传播而感染。

传染源主要为已感染的动物,包括绵羊、山羊、牛等。

疾病具有季节性,冬季流行较为普遍。

此外,病犬虫媒传播的可能性也存在。

二、临床特点
羊疥癣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发和皮肤炎症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皮肤
结节、皮质增厚和皮肤溃疡等。

由于疥虫寄生在皮肤的角质层内,因此皮肤病变通常在毛
发根部和毛孔周围出现,特别是在头部、颈部、臀部、尾巴和腿部等部位。

三、防治措施
1.消杀灭虫。

对病畜进行彻底的消毒和灭虫处理,以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可以采
用杀虫剂、熏蒸剂等消杀方法。

2.良好的养殖管理。

加强对羊群的养殖管理,确保饲养场环境卫生和体检制度的落实。

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疑似感染疑似病畜。

3.提高免疫力。

对羊群进行定期的预防注射,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保持卫生。

加强养殖场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对养殖场内的污染进行清理,减少疾
病传播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针对羊疥癣病,我们应该加强羊群的养殖管理,提高卫生意识并加强消杀
灭虫工作,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加强免疫力,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羊疥螨病的防治

羊疥螨病的防治

羊疥螨病的防治疥癣又叫螨病,俗称“癞病”“羊癞”,是指由疥螨科或痒螨科的螨寄生在羊的体表面引起的慢性、寄生性、接触性皮肤病。

可以分为疥螨病和痒螨病两类。

以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消瘦、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张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本病特征,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特别是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时最容易发生,所以圈舍、运动场、饲料槽等要经常打扫清理和消毒。

病原体痒螨虫体呈椭圆形,大小为0.5~0.8mm。

可寄生于羊、兔、牛、马等许多动物的体表,各种动物体上的痒螨形态很相似,但彼此互不传染。

疥螨成虫的身体大致呈圆形,大小为0.2~0.5mm,寄生于羊等动物的表皮深层(图1~图3)。

痒螨寄生于表皮表面,吸取渗出液为食。

疥螨和痒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寄主动物体上度过。

疥螨在宿主表皮挖凿隧道,寄生于皮肤深层隧道内,以角质层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虫体在隧道内进行发育和繁殖,疥癣虫在干燥处只能活20d。

痒螨生活在羊的皮肤上,离开皮肤后容易死亡,雌虫在皮肤上产卵,卵经过10~15d发育为成虫。

疥螨整个发育过程8~22d,痒螨为10~20d,因此螨病除主要由于病畜直接接触外,还可通过螨及其卵污染的羊舍、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

2.诊断要点【临床特征】①痒螨病:山羊多发于毛长而且稠密的地方。

如唇、口角、鼻孔周围,暖、耳根、乳房、阴囊、四肢内侧等部位,然后波及全身,在羊群中首先引起注意的是羊毛结成束和体躯下部泥泞不洁,而后可以看到零散的毛丛悬垂于羊体,好像披着破棉絮一样,甚至全身被毛脱光。

绵羊多发于毛长而且调密的部位,如背部、臀部、尾根等部位。

②疥螨病:主要在头部明显,嘴唇周围、口角两侧、鼻子边缘和耳根下面也有,奇痒,病羊极度不安,用嘴啃咬或蹄子踢患部,常在墙壁上摩擦患部。

患部被毛脱落,脱毛地方可以触摸到颗粒(图4)。

皮肤发红肥厚继而出现丘疹、水泡火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物,干燥以后形成痂皮,皮肤增厚。

龟裂多发生于嘴唇、口角、耳根和四肢弯曲面。

波尔山羊痘诊断与防治

波尔山羊痘诊断与防治

波尔山羊痘的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传播方式
波尔山羊痘主要通过直接 接触感染,病毒可存在于 病羊的皮肤、呼吸道分泌 物和排泄物中。
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品种的山羊均 可感染波尔山羊痘,但幼 龄山羊更易感。
发病季节
波尔山羊痘的发病具有一 定的季节性,通常在潮湿 、多雨的季节高发。
波尔山羊痘的经济与生态影响
波尔山羊痘的诊断
02
方法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
波尔山羊痘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水泡、结痂等。观察山羊是否有 这些症状,并注意其分布部位和病变程度。
病史了解
详细了解患病山羊的病史,包括疫苗接种情况、接触史等,有助于判断病情和病 因。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
采集病变组织或水泡液样本,通过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病毒 分离,进一步确认病原体。
隔离治疗
将病羊隔离治疗,以防病 毒传播给健康山羊。同时 ,对病羊的排泄物、用具 等进行消毒处理。
控制措施
疫情报告
发现波尔山羊痘疑似病例时,应 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
情扩散。
封锁疫区
对疫区进行封锁,禁止山羊及其产 品调出疫区,以防病毒传播扩散。
扑杀病羊
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根据畜牧兽 医部门的建议,可能需要对病羊进 行扑杀,以迅速控制疫情。
血清学检测
利用血清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和试验 等,检测山羊血清中的抗体,以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如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皮肤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 。通过病原检测、病变特点观察等方式进行鉴别。
与疫苗接种反应的鉴别: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反应,如红肿、硬结等。需注意 区分疫苗接种反应与波尔山羊痘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一、疥癣病

本病是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病羊患部出现秃块,
灰白色,病羊因发痒而发生羊啃咬和擦痒现象。羊患部背毛脱
落。此病往往先在头部发现,眼圈,颊及耳部是经常侵袭的部
位,逐渐发展至躯干两侧等。皮肤碎屑镜检,很容易找到疥螨,
特别是耳部刮皮中。

圈舍要保持干燥、卫生,让羊多晒太阳,防潮湿、拥挤。
对新引入的羊要隔离检疫。对病羊要进行隔离治疗,用杀螨肤
200—300倍稀释涂擦患部。伊维菌素按0.2毫克/千克皮下注
射,疗效良好。每年春、秋两季对大群进行药浴。浴液可选用
1%敌百虫溶液等。

二、皮肤霉菌病
本病是由霉菌引起的一种皮肤传染病。山羊感染后,一种
表现为单纯的圆形脱屑,只带少数几根断毛;另一种为起初皮
肤上好象撒了一层面粉,后来羊毛脱落,在鳞屑相互粘结之后,
形成一厚层灰色干痂。患病时,羊只不表现瘙痒,有时蔓延至
全身,但并不侵足端,传染性并不大。

对圈舍和用具要定期消毒。患部先剪掉周围的被毛,用温
肥皂水洗涤患部以软化皮肤,然后涂擦10%水杨酸酒精溶液,
每天1次直至痊愈。

三、溃疡性口炎
本病一般是由坏死梭状杆菌通过伤口感染引起。病羊主要
表现为流涎、口臭、呼吸粗厉,口腔、舌面和喉发生溃疡。

注意环境卫生,特别是要经常保持饲喂和饮水器具的清
洁。先用1%—2%硫酸铜液涂擦溃疡面,然后涂抹磺碘甘油。
再肌注磺胺类药物可获良效。

四、羊虱
羊虱主要寄生于角、耳根基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
羊虱可引起皮肤瘙痒,羊只通过啃咬或磨擦而损伤皮肤。当大
量羊虱聚集时,可使皮肤发生炎症,脱皮或脱毛。严重感染则
造成羊只逐渐消瘦、贫血。一旦发现,可用菜子油、煤油混合
涂在患处,每天3—5次,连续3—4天,也可取生猪油100克、
生姜150克混合捣烂涂擦羊体患处,1—2次即可消除羊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