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取水》阅读理解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身边的土壤》练一.填空题1.种植一盆西红柿我们需要准备。

西红柿种子、花盆等。

2.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种植植物必须把种子埋在它的里面。

3.陆地表面部分覆盖着土壤。

4.大树的根是扎在中的,汲取养分和水分,生长。

5.我们生活的。

等都离不开土壤,它是非常重要的。

二.判断题1.土壤无处不在,我们脚下踩的都是土壤。

()2.植物的生长必须有土壤才行。

()3.土壤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资源,土壤中的养分可以供小麦生活生长。

()4.我们的煤炭是从土中挖出来的,所以煤炭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5.土壤是蔬菜生长的必须条件。

()三.选择题1.下列不能找到土壤的做法是()A.在小河边B.去商场里C.去田野里2.土壤在我们身旁到处存在,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我们的校园的绿化带里有土壤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壤C.我们的教学楼底下是没有土壤的四.实验观察题——观察土壤1.你从收罗到了一捧土壤。

2.你从土壤中看到了什么?写一写)3.观察结论。

答案:一.1.小铲子土壤水2.土壤3.大4.土壤5.衣食住行二.1.×2.×3.√4.×5.√三.1.B。

2.C四.1.校园树底下2.腐烂的树叶虫子虫子卵树根等3.观察土壤能发觉除有植物生长的痕迹,有的还能发觉别的生物的存在。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土壤的组成》操演一.填空题1.土壤中主要有。

腐殖质。

沙砾等成分。

2.土壤主要有三种类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请写出下图中土壤对应的名称:3.沙粒含量较多的是。

4.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

5.黏粒含量较多的是。

6.粗糙,细腻;握成团,发现不能,可以。

二.判断题1.土壤里面是没有石块的,小石块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

()2.所有的土壤中的颗粒都是一样的的。

()3.黏质土的黏粒最多,用手握一握不能成团。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说明文阅读【2023年天津】阅读《如何给山峰测高》一文,回答下题。

如何给山峰测高于先文①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

怎样测量山峰的准确高度呢?主要有三种方法。

②目前,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

一般来说,是从山脚下一个已知海拔高的点出发,利用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测量相距不远两点间的高差。

水准测量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

但水准测量进度慢,例如,200米左右高度的山,沿上山路测量也需要1天;如果碰到草木丛生没有路的山,测量进度就更加缓慢。

因此,该方法只适合测量较低的山峰。

③相比之下,三角高程测量法要简单快捷得多。

我们测量448.9米的南京紫金山主峰,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在山脚下,利用安置在海拔高已知点上的全站仪,瞄准安置在山顶的棱镜,可测得视线的高度角和距离,利用数学方法就能算出一个垂直高差。

这个垂直高差加上已知点海拔高和全站仪高,再减去山顶棱镜高,就得到了山的海拔高。

这个方法虽然“多快好省”,但仅仅适合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山峰。

④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工作更加简便且测量精度高。

2020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穆朗玛峰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但这个方法测得的是大地高,大地高需要减去一个叫作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值,才能得到海拔高。

要想得到精确的大地水准面差距,需要有严密的数学模型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等数据,这也是2020年在珠峰测量中开展重力测量的重要原因。

目前,北斗卫星测高误差已可控制在5厘米之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达到毫米级精度,进而全面替代水准和三角高程测量法。

⑤掌握山峰高度,对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准确的山峰高度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重要地理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山峰及周边区域的高程监测,也可用于地壳形变、板块运动等演变机理研究,以及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报。

此外,准确了解山峰的高度,还有利于科学家开展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分析沧海桑田的变化趋势,探索人类家园的未知奥秘。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共1小题)1.下列关于“怎样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如读到“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要容易得多”一句时,可以把自己当成句中的孩子,感受捉知了的乐趣。

B.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如“几千年来……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是外祖父对“我”的教育,朗读时要读得铿锵有力、语重心长,读出外祖父对后辈的期望。

C.抓住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关键句,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这句话直接写出了舒适、悠然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D.通过具体的描述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如《祖父的园子》中,从描写蜜蜂、蝴蝶、黄瓜等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作者的自由开心,感受到作者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二.填空题(共7小题)2.默写《稚子弄冰》,并回答问题。

稚子弄冰,。

,。

(1)这首诗写的是季,从“”中可以看出。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4.看拼音写汉字。

zhòu yègēng yún tígōngyòu zhìlián yīsāng shùchén xiǎo duǎn dí5.写出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6.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祖父的园子里,yīng táo树不大结果子,太阳下榆树的叶子闪烁得像沙滩上的蚌壳,húdié随意地飞,鸟儿自由地guàng。

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必刷卷20 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必刷卷20 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必刷卷(二十)一、语段阅读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远处流淌着一条美丽的小河,它像一条蓝色的绸带,环绕着那朴素静(寂静)的小山村。

②春天,小河刚刚解冻,“”,鸭子们争先恐后地跳到河里。

③夏天,小河很早就穿上了荷叶与荷花编织成的衣裳。

④河里美丽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甲】□有的已经张开所有的花瓣怒放着【乙】□还有一些花儿早已diāo 谢【丙】□却留下了青绿青绿的莲蓬。

⑤秋天,小河两岸开满了金色的菊花,铺天盖地,香飘千里。

⑥田野中的收割机忙碌起来了,将那早已笑弯腰的稻子收入怀中。

⑦冬天,小河没了春天的生机,也没了夏天的美丽,它安静地睡下了。

⑧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河底的卵石、水中的鱼儿,还有人们淘米时留下的米粒。

(1)根据词语解释或拼音,将横线处应填写的汉字用正楷字书写在相对应的田字格中。

A.静 B.谢(2)根据语境,填入文段第②句划波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几处早莺争暖树C. 沾衣欲湿杏花雨D. 草色遥看近却无(3)在【甲】【乙】【丙】三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甲】分号【乙】分号【丙】分号B. 【甲】分号【乙】分号【丙】逗号C. 【甲】逗号【乙】逗号【丙】逗号D. 【甲】逗号【乙】逗号【丙】分号(4)对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中把“小河”比喻成“绸带”,写出小河的湍急,表达“我”对小山村的怀念之情。

B.第③句用“穿”一词赋予“荷叶与荷花”以人的行为,生动描写了夏天小河的美丽。

C.第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秋天小河因为开满菊花而芳香四溢。

D.第⑦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冬天小河的安静。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精品解析: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一、基础·运用(24分)学校拟开展"讲好黄河故事"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小明同学为活动准备的开场白。

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世界众多民族孕育生长、融合发展的象征。

从黄河出发;她书写的不仅是一部中华史;更是一部世界史【甲】世界上没有第二条河流;能够如黄河一样;将梯次分明形态众多的高原、草原、平原连接起来;将异彩纷(chéng)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沟通起来【乙】将上百万年至今的人类活动历史完整地、不间断地贯通起来......她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证明;人类终将(shū)途同归;百虑一致;她的奔流更是一种宣告;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生的实践。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异彩纷(chéng)______ (shū)______途同归(2)参考方框内句子中"虑"的含义;解释"百虑一致"在文段中的意思。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三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百虑一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

;B. !;C. !;D. 。

【答案】(1)①. 呈②. 殊(2)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3)B【解析】【小问1详解】异彩纷呈: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过;今后也不会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奇特事物。

呈:呈现。

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殊:不同。

【小问2详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在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

虑:思虑;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课文标题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B.《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诗人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其中的“铭”和《木兰诗》的“诗”,《竹溪记》的“记"及《诗词曲三首》的“首”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C.《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讲演稿,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任,清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由果到因、从现象说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答案:D解析:分析:A项应为事理说明文;B项“首”不是古代的一种文体;C项梁启超号冰室主人。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玄奘岛欤蓄养B.弋壁蔚蓝干燥C.原故魔鬼倒映D.吹拂磨蹭抽搐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中的“欤”应为“岛屿”,B项中的“弋”应为“戈壁”,C项中的“原”应为“缘故”。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写错的汉字的掌握情况.3.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僧.侣(shēn) 玄奘.(zàng) 蓄.养(xù)B.戈.壁(gē)蔚.蓝(wēi)戳.穿(chuō)C.折.光(zhé)岛屿.(yǔ)凹.形(āo)D.遵循.(xún)骆驼.(tuó)海市蜃.楼(shēn)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中的“僧”应为sēng,B项中的“蔚”应为wèi,D项中的“蜃”应为shèn。

故答案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下列句子表达妥当的一项是()A.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顺着山坡纷纷滚落下来。

2023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化学含答案

2023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化学含答案

【解释与结论】 (1)依据资料可知,硼酸锌阻燃剂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种)。 (2)实验1中,x、y 分别为_______。 (3)实验 2 中,低于 200 ℃时,两份木材粉末质量均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 2 中,图中曲线_______(填“a”或“b”)对应的木材粉末是用硼酸锌阻燃剂处理的,判断的理由
A.O2
B.CO2
C.NaOH
D.Na2CO3
22.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 Ti
B.原子序数为 22
C.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 g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22
23.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15.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2
C.H2SO4
D.NO2
16.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
17.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H2
D.2H2
A.H2SO4 + 2NaOH====Na2SO4 + 2H2O C.2KClO3M==△n=O=2 2KCl + 3O2↑
B.Mg +2HCl ====MgCl2 + H2↑
①冷凝可用于保持沙漠化地区的土壤水分。______ ②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______ (4)过氧化氢常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分析图中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对湿度为 55%时,将水蒸气在硅材料表面冷凝,
学科网( 北京) 股份有 限公司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 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2)______________,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3)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诗经·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关雎》中,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叫声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欣赏右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书法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篆书(2)请用简化楷体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确、工整、规范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3)作品中“城阙”指的是__________(地名)。

3.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芒种为五月季。

“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为始熟,田野里开始弥漫着新麦的清香。

水稻此时则不可种。

稻田里也已一片新绿,令人_ (心旷神怡心猿意马)。

此时草厚螳螂生,螳螂飞捷如马,故又称“飞马”。

它是捕蝉高手,却总意识不到黄雀在后。

螳螂两足如斧,故又称“斧虫”。

这斧令它自以为螳臂能挡车,这实在是有些可笑。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弥.漫( ) ②飞捷.如马( )(2)语段中横线处应选择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____(3)根据语段内容概括出一个与螳螂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4)“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下面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一项是()A.清明B.春分C.端午D.国庆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C.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空气中取水
(三)阅读弗雷 德? 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尺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
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 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
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
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
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
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 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
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
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
流定期从太平洋 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
网有 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
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
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
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 ① 英亩尺: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12.不能去掉(1分)。“据说”一词表明“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的情形并不确定(1分);
如果去掉,说法就显得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具体形象地突出在温室中制造露水的巨大效果,说
明了从空气中取水有很大的可行性(2分)。
14.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在温室中用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制造露水;通过塑料帆网(捕
雾幕帐)收集雾水。(每点1分,共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