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论衡》东汉前期王充哲学著作(1)

《论衡》东汉前期王充哲学著作(1)《论衡》东汉前期王充哲学著作前言《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和帝永元中(公元89~104年)病卒于家,终年70岁左右。
王充的一生是在忧患中度过的。
他出生于“细族孤门”,8岁进学馆学书法,十五六岁时赴洛阳太学求学,从著名史学家、古文经学家班彪学习。
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
大约在32岁左右,观天子临辟雍,作《六儒论》。
后王充返归家乡,先后担任上虞县功曹,会稽郡都尉府掾功曹,郡太守五官功曹从事(五官椽),因与长官、权贵不合,遂“废退穷居”,作《讥俗节义》、《政务》之书。
后归乡里,以教书为业。
王充于宅内门户墙柱,各置笔砚简牍,见事而作,著《论衡》。
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年届花甲的王充到扬州部的丹阳、九江、庐江等郡避难,应刺史董勤之召,到州里任从事,后入为治中(州刺史的助理)。
材大任小,职在刺割,笔札之思,历年寝废。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王充罢州家居,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朝廷推荐王充,章帝“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乃作《养性》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
王充晚年“贫无供养,志不娱快”(《自纪篇》),处境凄苦。
王充生活在东汉前期,历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四朝。
这一时期,豪族门阀把持了东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权,在思想上则以谶纬儒学作为统治工具。
他们全盘继承了从汉武帝以来,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官方神学思想体系和西汉后期大肆泛滥的谶纬迷信。
光武帝刘秀“尤信谶言”(《后汉书·方术列传》),他以谶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后汉书·光武帝纪》)宣布做皇帝,并提倡以图谶来决疑。
光武末年,初起灵台、明堂、辟雍,又宣布图谶于天下。
强化练习26昔者楚欲攻宋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文言文强化练习26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注释】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8.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负:蒙受B.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C. 亡.其母也亡:丢失D. 赍物具千数谢.之谢:感谢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B. 设以.攻宋C.安能飞而.不集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不赂者以.赂者丧箕踞而.坐D. 遂失其.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3分)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②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③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④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⑥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因”“于”的用法含解析1

“因”“于”的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
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因”“于”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因”“于”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一、“因”字的用法(一)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依照,根据。
变法者因时而化。
(《吕氏春秋·察今》)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3.趁机,趁此。
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5.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书》)(二)副词于是,就;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名词原因,缘由,机会。
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五蠹》)2.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二、“于”字的用法1.介词,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到)(《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旁宫赋》)2.介词,“在……方面”“从……中”。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3.介词,由于,在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4.介词,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介词,被。
①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介词,与,跟,同,或者不译。
①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1 兼爱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墨子》选读一、兼爱一、基础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强必执.弱( )(2)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3)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4)韦.以带剑( )(5)是以仁者非.之( )参考答案:(1)控制,驾驭(2)互相使对方得利(3)事、事情(4)去毛熟治的皮革(5)反对2.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A.胁息然后带.B.富.必侮贫C.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D.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B项,“富”指富足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项,“野”指在野外,名词作状语。
D项,“说”通“悦”,喜好。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B.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C.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D.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解析:A项,虽然:古义,两个词,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
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D项,左右:古义,身边的人。
今义,方位名词,表示大致范围;有时也可作动词,“控制”的意思。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B项,其:代词,自己。
A项,前一个“然”为“是的”,后一个“然”为“这样”。
C项,前一个“恶”为“憎恨”,后一个“恶”为“不好的”。
D项,前一个“相”,为“相互”,后一个“相”为“我”,偏指一方。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论衡》量知篇

《论衡》量知篇【题解】本篇是对儒生与文吏在学问和知识方面的衡量,故篇名称之为“量知”。
王充认为儒生身怀节义有学问,懂经学,通先王之道,知晓政治,敢于直谏,有文采;而文吏“好为奸”,“贪爵禄”,没有学问,腹中空空,不晓政治,不能言事,一尸一位素餐。
因而他们为官,在朝廷里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其于朝廷,有益不钧”。
【原文】35·1《程材》所论,论材能行操,未言学知之殊奇也。
夫儒生之所以过文吏者,学问日多,简练其性(1),雕琢其材也。
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2),尽材成德也。
材尽德成,其比于文吏亦雕琢者,程量多矣。
贫人与富人,俱赍钱百,并为赙礼死哀之家(3)。
知之者,知贫人劣能共百(4),以为富人饶羡有奇余也;不知之者,见钱俱百,以为财货贫富皆若一也。
文吏、儒生皆有似于此(5)。
皆为掾吏(6),并典一曹,将知之者,知文吏、儒生笔同,而儒生胸中之藏(7),尚多奇余;不知之者,以为皆吏,深浅多少同一量,失实甚矣。
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如地种葵、韭,山树枣、栗,名曰美园茂林,不复与一恒地庸山比矣。
文吏、儒生,有似于此。
俱有材能,并用笔墨,而儒生奇有先王之道。
先王之道,非徒葵、韭、枣、栗之谓也。
恒女之手,纺绩织经(8),如或奇能,织锦刺绣,名曰卓殊,不复与恒女科矣。
夫儒生与文吏程材,而儒生侈有经传之学,犹女工织锦刺绣之奇也。
【注释】(1)简练:这里是磨炼的意思。
简练其性:这里指通过培养和引导,使先天具有的善性逐渐滋长。
(2)治:治理。
这里是改变,改造的意思。
(3)赙(fù富):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的钱财。
(4)共(gōng供):通“供”。
(5)皆:疑是衍文。
下文有“文吏、儒生,有似于此。
俱有材能,并用笔墨”,可证。
(6)吏:“掾吏”疑作“掾史。
”《后汉书·百官志》:“掾史,属,二十四人。
”又:“郡置诸曹掾史。
县置诸曹掾史。
”可一证。
本书《程材篇》:“一县佐史之材,任郡掾史”。
又:“列曹掾史,皆能教授。
《鲁班三则》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飞之三日而.不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于凉州造浮图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1.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天津市2020年高考语文压轴卷(含解析)

天津市2020年高考语文压轴卷(含解析)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150分钟。
第Ⅰ卷一、(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 )。
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潜心读书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体味偏废相反相成B。
体会偏颇相反相成C。
体味偏颇相辅相成D。
体会偏废相辅相成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阅读既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B.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C。
阅读不但是对作品的再现,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D.阅读不是对作品的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我们要利用好现有津蓟、津唐两个合作项目公司,建立互动协调机制,并全方位拓宽两地港口企业战略合作领域和机制。
B。
春节期间,越来越多人选择到故宫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故宫电子门票在网络平台开售将近两个多小时,预约人数就突破千万,再次刷新在线预约纪录.C。
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它可以增强牙齿中钙的抗酸性预防龋齿不再发生,但出于高氟地区,长期喝浓茶的居民不适宜使用含氟牙膏。
D。
高三语文第二次测试8月23日【刘希国】

高三语文小张化测试(二)一、文言文阅读(5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19分)【重庆卷】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从夏、商、周三代都这样,现在就更厉害了。
凡是有病不管时间长短病情轻重,药一入口不见效,就排斥掉。
至于巫师,反复十数次不见效,不后悔,而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痛加责备自己,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始终不责怪巫师一句。
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失败永远归于医生。
见效不见效,巫师总是受上等赏赐而医生总置于他们的后面。
所以医生想急于求利,被人信任,又必定假借邪魅的姿容以为容貌,即使上等智慧的人很少不迷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甚至沅湘之间用活人来祭祀邪魅,谋求利益,被施以重刑厚罚不怨恨,巫师的祸害盘根错结深固不解。
从医之道既然长久不能胜过巫师,及时有优秀的医生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以成就自己的名声,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所以或者间隔几个郡求一个好医生都找不到。
呜呼,先王之道不明白吗?为何巫师的祸害到这种地步!人能终享天年,不是侥幸嘛。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 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昔者(从前,以前。者: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表示“从前”的文言词语还有:向者,曩者,往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dào,悲伤,这里活用为为动用法,“为„„哀伤”)之。自鲁趍(qū,古同“趋”,快走)而十日十夜,足重茧(chóng jiǎn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而不休息,裂(撕裂,撕开)衣裳(yī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裹足,至于(到达。古今异义词,至:动词,到达。于,介词,引出地点)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一定)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wáng qí 连词。抑或,还是)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受苦”)众劳(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民,顿兵挫锐(指损兵折将。顿:困顿,劳累,疲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困顿”。兵:军队。挫:挫伤,折伤。锐:精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精良的部队”),负(辜负,背离)天下以不义之名(名声),而不得咫尺(zhǐ chǐ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也指微小)之地,犹且(仍然)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为何,为什么,宾语前置。曷:hã,何,什么)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大王”和谓语“必伤义而不得宋”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设如,假如)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布置,安排)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设备)。九攻而墨子九却(击退)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yǎnbīng,息兵,罢兵。偃:停止),辍(chuò,中止,停止)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yuān,老鹰),飞之三日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不集(群鸟栖止于树上。这里是“落下”的意思。)。”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加,这里可通俗地译为“夸大”)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疑问词,怎么,哪里)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确实。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有机关(指能活动运转的器械),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wáng,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驾驶车马的人,车夫),机关备具(齐备,完备),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作为,起作用)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应该,应当)三日止于道路,无为(这里是“能”“会”的意思)径(直接,径直)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不符合真实情况)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qiǎo móu zào huà, 犹“巧夺天工”。侔:同,等。造化:指自然界。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于凉州造浮图(亦作浮屠,休屠。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作木鸢,每击(敲击)楔(xiē,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即上粗下锐的小木橛)三下,乘之以归。无何(不久,很短时间之后。《聊斋志异·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不久,县令因为政绩卓越而闻名),其妻有妊(rân,怀孕),父母诘(jiã,追问)之,妻具(古同“俱”,都,完全)说其故。父后伺(伺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国的都城。会: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物具千数谢(谢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之。般为(介词,“替”,后边省略了宾语“他们”)断(砍断,后边省略了“木头仙人”)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酉阳杂俎》为唐代小说,故这里的“国初”指唐代初期),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 C.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 D.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悼”在文中是“为„„哀伤”的意思。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飞之三日而.不集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于.凉州造浮图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A. B. C. D. 子的独立性。B项两个“而”虽然都是连词,但用法不同,前者为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修饰关系。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给”的意思。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11.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文言文信息筛选题时,首先要审题干,抓关键词“鲁般技艺高超”,然后结合文章分析各选项,对人物、事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个人对该题的分类,再运用排除法来最终确立答案。②说的是墨子防御能力强;⑤是对鲁班制作的机械的评价,认为它在天上飞行不过三天,和技艺高超无关。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错,鲁班完败说明墨子守城技高一筹!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译文: 【答案】(1)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注意反问句式及关键词“义”“曷”的翻译。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分) 译文: 【答案】(2)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注意关键词“备具”“遂”的翻译。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分) 译文: 【答案】(3)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注意省略成分(介词“为”和动词“断”后面都有省略)及关键词“大雨”(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翻译。
【参考译文】 淮南子·修务训 从前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为这件事哀伤不已。从鲁国启程赶路十天十夜,脚打起一层层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裳包裹一下脚(又继续往前走),到达楚国都城郢。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将要兴兵攻打宋国,你是计划着一定能占领宋国,才决定攻打呢?还是灭亡宋国劳民伤财,损兵折将,拿承担不义的名声来背离天下,结果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要进攻呢?” 楚王说:“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料定大王一定损害正义而又得不到宋国。”楚王说:“公输是天下的巧匠,制造了云梯这种攻城器械,假如用它攻打宋国,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说:“请让公输假设攻城,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摆开攻打宋城器械的模型,墨子也摆出守护宋城的模拟阵势,公输般进攻了九次,被墨子打退了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这样楚王才息兵,停止攻宋。 论衡·儒增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班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也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就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班技艺高超,失去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班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他母亲坐在那上面,车一跑就没有回来,鲁班于是就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一样,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等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鲁班的母亲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看来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酉阳杂俎·贬误 鲁班,是肃州敦煌县人,具体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曾经在凉州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每次只要敲击三下木楔子,木鹰就会飞起来,鲁班就坐上它回家。不久之后,他的妻子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