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 论文 3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理论在我国当今经济形势中的运用

摘要:基于《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研究,根据当前我国当今经济形势所呈现的特点,详细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型特征,提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所面临问题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应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学理论

经济形势千变万化,但是每一项经济形势都可以在经济学理论中找到合适的案例和解决措施。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多的新问题和新考验,包括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走弱、美国及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等,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影响,在国内较强的经济内在发展潜力的支撑下,在宏观调控和其他政策的作用下,总体看,我国经济表现了较强的抗冲击力,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整体运行态势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趋势放缓的特征。面对当前形势,我认为,当我们在不断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如何不好,经济如何膨胀时,千万不能忘记从整个经济形势去看待问题,不可以盲目地跟随,应站在公正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经济现象。

一、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当前我国经济在总体稳定的同时出现新态势,宏观经济表现出“稳中有变”的特征。

首先,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不乐观。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居民消费

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7%。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第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倒闭,很多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企业裁员自然是缓解压力的首选,劳动者就业难度将日趋增强。

最后,国际收支格局出现分化,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贸易顺差显著回落,2008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11.8%。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发达国家消费信心指数严重下降影响,我国贸易顺差呈现继续回落态势。

二、保持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经济法基础理论,目前我国宏观调控最有效途径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在实行稳健性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可按照”分类指导,结构调整”原则,提升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力。从保增长的角度看,20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达到

3.48万亿,同比增长33%,近年来财政收入远高于GDP增长速度,适当提高政府的支出水平及降低税率正当时,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能再优柔寡断,错过良好的时机。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应采取以下措施提振中国经济:

(1)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特别是对铁路,桥梁,公路等的建设投入应加大,这是拉动内需的有效途径。

(2)增加工资性收入水平。老百姓手里要有钱,一方面可以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另一方面可提高消费水平,刺激经济增长。

(3)继续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和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对冲物价上涨对这些地区和人群的财富再分配效应。

(4)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贴,促进农业发展,使中国最大的消费大军的消费能力提高,有效拉动内需水平。

(5)实行大规模的减税政策

①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减税力度。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减轻企业压力,使其轻装上阵,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②调高个税起征点。课征对象由个人为单位过渡为以家庭为单位,充分体现税收的整体公平。

③降低或取消利息税。

通过以上措施,中国经济应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将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

三、用到的经济法基础理论

1、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是对价格的干预,包括通过制定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两种方式进行。

支持价格是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制定的高与均衡价格的价格,如对农产品实行支出价格的政策;

限制价格是为了防止价格过高而制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如对某些原材料或关键产品实行限价价格;为了限制某一行业的发展,也会对该行业的产品实行价格限制;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对于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产品或服务,政府实行限制价格;在战争期间或出现饥荒时候,为了稳定市场,也要限制价格等。

2、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在现实生活中,衡量一国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即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常住居民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它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得。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GDP的核算方法

(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

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这种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产出;也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

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概念: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抑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基本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正好相反。

4、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既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财政的构成:财政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构成。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的表现形式:

(1)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也称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失业会增加,经济呈现衰退特征。财政政策主要是以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或减税的措施,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有效需求因而增加,国民收入得到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