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10种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Hcy、SCF、c_Kit及AngⅡ的变化及其意义

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Hcy、SCF、c_Kit及AngⅡ的变化及其意义叶剑辉;宋清海;练维斌;卢喜金【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外周血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_Ki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高血压伴抑郁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cy、SCF、c_Kit及AngⅡ水平,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观察组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三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cy、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56、12.65,P<0.05),观察组患者SCF、c_Ki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79、-6.36,P<0.05);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的Hcy水平呈组间升高的趋势(t=11.63,P<0.05),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的SCF、c_Kit水平呈组间降低的趋势(F=8.75、12.06,P<0.05),不同抑郁程度的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5,P>0.05);高血压伴抑郁患者的Hcy与HAMD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48,P<0.05),SCF、c_Kit测定值与HAMD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9、-0.41,P<0.05),AngⅡ 水平与HAMD评分无相关性(r=0.16,P>0.05).结论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Hcy、AngⅡ水平升高,SCF、c_Kit水平降低,Hcy、SCF、c_Kit水平与患者的抑郁病情程度有关.【期刊名称】《心脑血管病防治》【年(卷),期】2019(019)004【总页数】3页(P360-362)【关键词】高血压;抑郁症;同型半胱氨酸;干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受体;血管紧张素Ⅱ【作者】叶剑辉;宋清海;练维斌;卢喜金【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临床上对于高血压伴抑郁症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在指导疾病的诊疗及预后方面发挥一定的参考价值[1]。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患者对其抑郁及血清bdnf、5-ht的影响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3] 中抑郁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3] 通过 HAMD
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治愈:症状消失,HAMD 评分为 0~7 分;
症相关诊断标准者,且临床确诊为抑郁症者;近 1 个月未 显效:症状显著改善,HAMD 评分为 8~20 分;有效:症状有
摘要:目的 探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患者对其抑郁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 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于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 84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2 例。对照组给
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8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
年龄 31~59 岁,平均年龄(40.86±0.37)岁;病程 3~24 个月, 述计分法反向计分,20~80 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平均病程(10.58±2.14)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 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失眠、便秘、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 乏力、恶心、嗜睡、头晕和口干。
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9.52% 与对照组 14.29% 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调节 BDNF、5-HT 水平,改善抑郁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性。
关键词:丁螺环酮;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 羟色胺
小剂量奥氮平辅助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递质和神经

膜修复,进而对肝细胞进行保护,促使形成可溶性质粒据使患 者脂肪分解,从而减少脂肪在患者体内的堆积;乳酸菌是通过 自身乳酸发挥起到抑菌活性的作用,对酪酸菌有协同作用,能 够有效促进酪酸菌增殖,提高酪酸菌活性;糖化菌是人体体内 多种益生菌营养供给的物质基础,能协助乳酸菌、酪酸梭菌等 共同完成机体微生态系统修复以及重建过程,增进消化功能, 减少脂肪吸收。同时益生菌利用肠肝轴的相互影响,能够有 效减少从肠道来的内毒素、炎症因子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 降低患者内毒素,从而减少肝脏炎症发生〔7〕。
StraitPharmaceuticalJournalVol31No102019
3 讨论 NAFLD通常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的症状,初期
主要表现为高血脂症,肝功能出现紊乱,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 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死亡〔2〕。肝脏在人体中主要起着 维持脂质代谢平衡的作用,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 脂质代谢平衡出现紊乱,使得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从而引起肝 细胞脂肪变性,形 成 脂 肪 肝。 临 床 研 究 发 现,NAFLD在 发 展 过程中会对患者肝功能造成影响,同时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心 血管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肥胖、脂肪肝代谢综合征是心 脑血管疾病的 重 要 危 险 因 素,属 于 不 良 习 惯 性 疾 病,是 可 逆 的,会随着体重指数的下降而下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 NAFLD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3,4〕
因此,综上所 述,将 酪 酸 梭 菌 肠 球 菌 三 联 活 菌 片 应 用 于 NAFLD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液生 化指标恢复、增进消化功能,减少脂肪吸收从而促进肝功能恢 复,提供治疗效果,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邓日远 非诺贝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论著•临床研究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和25-g维生素D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翟华丽"赵芝荣2韩双"程庆妮"(1陕西省长安医院检验科,西安市710016,电子邮箱:****************;2陕西省西安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西安市710086)【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及25-F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8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及8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再将病例组随机分为病例观察组和病例对照组,每组41例。
病例组均常规给予抗抑郁治疗,病例观察组加服维生素D3。
比较治疗前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病情程度抑郁症患者之间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3(F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25-(OH)D3水平。
分析病例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25-(OH)D3的相关性。
比较治疗前后病例观察组和病例对照组HAMD评分。
结果治疗前病例组血清TSH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FT4#TT4#25-(OH)D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重度抑郁患者TT4#FT4#25-(OH)D3水平低于轻中度抑郁患者,TSH水平高于轻中度患者(均P<0.05)。
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与TT4#FT4#25-(OH)D3水平呈负相关,与TSH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
治疗后病例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病例对照组及治疗前水平(P<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TT4#FT4# 25-(OH)D3水平降低,三者均与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且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抑郁症;甲状腺功能&25-F维生素D3;病情程度【中图分类号】R74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20)16-2066-04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0.16.03Levels of thyroid hormone and25-h ydroxyvitamin D3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ZHAI Hua-Il,ZHAA Zhi-rong1,HAN Shuang,CHENG Qing-ni(1Department+Clinical Laboratoo/,Chang'an Hospital,Xi'an710016,Chfna;2Xi'an Dean Medical Laboratoro,Xi'an71008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Ue/v I s of thyroiO hormone and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and thSe clinical signincance in patientt with d epression.Methods Eighty-two patientt with depression(ccse goup)and82 healtUy individuals(healthy control goup)were selected,then the case goup was randomly diviOed into case obseoation geoup and cateconieo/geoup,wnih41catetnn each geoup.Thecategeoup watgneen coneeninona/anin-depee t non iheeapy, and the case obseoation goup was gven additional vitamin D3.Serum total t/iodotUyronine(TT3),fee tuiodothyronine (FT3),total tetraiodothyronine(TT4),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thyroin-stimulating hormone(TSH)and25-(OH)D3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healthy conWcO group before treatment,o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nferent seve/ties of depression.The cocelation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scores with serum thyroxine and25-(OH)D3was analyzed.HAMD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as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ase conWcO group before and aftee treat w ent.Results Before treatwent,the case group had highee serum TSH/el and/wee serum FT4,TT4and25-(OH)D3levels than the healthy conwcO goup;patients with severe depression6X91104lowee /vets of TT4,FT4and25-(OH)D3but highee TSH/vet a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mil/to moderate dep^esion (t P<0.05).HAMD scores neaatively coce/ted with TT4,FT4or25-(OH)D3level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but positively cocelated with TSH/vet(11P<0.05).Aftee Oreatwent,HAMD scores in the cas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wee than those in the case conWcO group oe before treatwent(P<0.05).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depossion exhigit▲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12-7-3)作者简介:翟华丽(1982〜)女,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免疫学&通信作者:赵芝荣(1982〜)女,硕士,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电子邮箱:****************&decreased levels of serum TT 4, FT 4 and 25-( OH) D 3, and the three indices St closely correl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depression ,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depression.(Key words ] Depression , Thyroid function , 25-hydroxyvitamin D 3, Disease severity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发作性,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认知功能迟缓等症 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
抑郁症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持续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探讨抑郁症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本实验选取了50名自愿参与的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抑郁症相关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率。
2. 探讨抑郁症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3. 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名自愿参与的成年人,其中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
2. 实验分组:将5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7人。
3. 实验材料:抑郁症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认知行为疗法手册、药物治疗方案。
4. 实验步骤:- 第一月: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抑郁症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了解其症状和病情程度。
- 第二月:对实验对象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认知重建、行为训练等。
- 第三月:再次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抑郁症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了解其症状和病情变化。
- 第四月:对实验对象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 第五月: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最终测评,了解其症状和病情变化。
四、实验结果1. 症状和发病率:实验结果显示,50名实验对象中有35名被诊断为抑郁症,发病率为70%。
2. 病因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抑郁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心理压力、社会环境等因素。
3. 治疗方法疗效:- 认知行为疗法:经过一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35名抑郁症患者中有25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10名症状完全消失。
- 药物治疗:经过一个月的药物治疗,35名抑郁症患者中有30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0名症状完全消失。
五、讨论1. 抑郁症的病因:本研究发现,抑郁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心理压力、社会环境等因素。
其中,心理压力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些吃出来的抑郁和焦虑

那些吃出来的抑郁和焦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焦虑、失眠的人越来越多。
医学专家认为,许多人都会出现焦虑情绪,这并非坏事,相反地,能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自身进行行为改善和能力提升。
但是,焦虑情绪不能积累太久、太多,否则就会演变成焦虑症。
一旦发展成为焦虑症,会出现急躁、担心、害怕、头晕头痛等情况,从心理到生理对人体产生影响,从而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
焦虑和抑郁情绪多在春季发生,大家注意身心健康很重要。
然而,很多“焦虑”和“抑郁”都是我们平时吃出来的!识别那些“吃”出来的抑郁和焦虑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与我们的饮食有微妙的联系。
它们与神经递质的产生密切相关,而神经递质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包括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酰胺)、矿物质(锌、铜、铁和镁)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长期不平衡的饮食习惯会造成机体某些营养素缺乏,进而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产生。
各类营养素如何影响人的抑郁情绪?镁与抑郁:研究表明,抑郁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镁可以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指标,很多人为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几乎不食用主食,是非常不可取的。
维生素B12与抑郁:维生素B12的缺乏可以通过活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引发高尿酸血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以上均可导致神经毒性,从而导致精神抑郁。
锌与抑郁:锌元素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它有助于保持内分泌功能的平衡,在调节大脑回路和认知功能方面发挥了多重作用。
因此,锌元素也是情绪的调节剂。
锌元素浓度的下降会危及神经的可塑性,长期会加重神经心理和精神功能的衰退。
锌元素的补充能够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
抗氧化维生素与抑郁:抗氧化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其中维生素C与维生素E在内皮信号级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的氧化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叶酸与神经递质合成有关,叶酸缺乏会导致甲基丙二酸与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会加剧抑郁的发生。
黄精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及其抗抑郁机理探讨

2015年12月第22卷第12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27·黄精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及其抗抑郁机理探讨黄世敬,潘菊华,王彦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北京 100053摘要:黄精治疗抑郁症具有养血补心、滋阴柔肝、健脾补中、润肺生津、补肾益精功效,以调气机之升降,解气血之郁滞。
其抗抑郁作用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其受体表达、调节突触可塑性及促进神经再生、调节机体微量元素等密切相关,并涉及抗疲劳、调节免疫、抗炎、调节血糖血脂及改善心脑循环等。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结合抑郁症病机,总结其配伍应用规律及抗抑郁机理。
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思路。
关键词:黄精;抗抑郁;机理;综述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2.040中图分类号:R277.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12-0127-03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and Anti-depression Mechanism of Polygonati Rhizoma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HUANG Shi-jing, PAN Ju-hua, WANG Yan-yun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Polygonati Rhizoma has the effects of nourishing blood and tonifying heart, nourishing yin liver, tonifying spleen and strengthening the middle warmer, moistening lung and producing body liquid, nourishing kidney and strengthening the essence, with a purpose to regulate the rising and falling of qi function and treat qi-blood st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ts anti-depression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monoamines neurotransmitter level in brain and the receptor expression,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promotion of nerve regeneration, and body microelement. It is also involved with resisting fatigue, immune regulation, anti inflammation, regulating blood fat and blood glucose, and improving cardio cerebral circulation. Based on depression pathogenes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ompatibility application laws and anti-depression mechanism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believed that in-depth study on the anti-depression effect of Polygonati Rhizoma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CM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clinic.Key words:Polygonati Rhizoma;anti-depression;mechanism;review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与五脏虚损、气血不足有关[1]。
302例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变化规律研究

302例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变化规律研究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其关系。
方法2008年5月-2011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门诊和病房就诊的302例抑郁症患者入组,通过中枢神经递质分析系统(SET),分析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规律。
结果302例抑郁症患者脑内各神经递质水平的低下、正常、亢进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羟色胺(5-HT)与多巴胺(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0,P<0.01),乙酰胆碱(Ach)与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76,P<0.01),抑制介质(INH)与兴奋介质(EX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39,P<0.01)。
结论抑郁症患者脑内任一种神经递质水平可以是低下、正常或者亢进,提示抑郁症存在不同的类型。
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5-HT与DA、Ach与NE、INH与EXC的平衡关系发生了变化。
标签:抑郁症;中枢神经递质分析系统;脑神经递质;平衡关系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其中以脑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最为深入,但就这一假说而言,其内部也存在着诸多不一致的观点。
基于中医学“亢则害,承乃制”的亢害承制平衡思想,笔者尝试从中医学角度思考西医抗抑郁治疗的理论基础和药理基础。
本研究利用中枢神经递质分析系统(SET)脑功能仪观察抑郁症患者脑内强抑制介质(INH)、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强兴奋介质(EXC)6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探索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之间的变化及其平衡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作为诊断标准[1]。
(1)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观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