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剖析

合集下载

下一代通信网NGN以及实际应用

下一代通信网NGN以及实际应用

共有 有 四 种 协 议 。
边缘接入
2 交换技术 的应用
软 交换技 术的 产生是 为 了构件 一 个 “ 全 业 务 网” 即 在 同 一 个 网上 实 现 语 音 、 数 ,
图 1 泉 州 NGN 的 实际 应用
据 、 多媒体视 频流 业务 的融 合 ;由于 目前语 音业 务仍 旧在通信 业务 中 占据 主导地 位 ,也 是各 电信运 营商盈 利的 主要来 源 ,软交换 网 实现 多业务 的融 合 ,应首先 能够提 供至 少与 P T 相 同的语 音业务 。例举 如下 :上 网呼 S N 叫等 待业 务 、点 击拨 号业 务 、W b 0 e 0业 8 务、短消息业 务、个人数据库业务 、唯一信息 业务 、 叫跟随业务 ,网络 交流中增加语音交 呼 流的业 务等 多方语 音 、数 据通信 业务。
在软 交换技术应用时要注意 :一、 软交换 网络 的安全 ,即 保证软 交换 网络 中的媒 体网
关、 交换机 、 软 应用服务器设 备不会受到非法
攻击 。二、 由于软 交换技术选择 了 I 作为 . P网 承载 网,必须在 I P网上采用 合适 的网络安 全 策略 和 认证 策略保 证 用 户签约 信息 的安 全 ; 三 、在 Q S服务 质量保证 ,必须要求软 交换 O 的I P承载网 支持 “ isr ”等必要的服 务质 Dfev f 量保证 策略 。四、软 交换 各网元设备均需要设 备I P地址 ,公有地址 和私有地址 的选用 既要 图 2 与 P TN 网络 的互 通 ( 局 ) S 端
32 0 ) 活地 为用 户 提供 丰 富 的 电信 业 务 ,才能 满 足 用 户 日益 增长 的 对 通 信业 务的 需 求 。作 者 从 网 N G N 介绍 ,软 交换 技术 的应 用 、泉州 N G N 的实 际应 用三 部分来 阐述 。 关键字 :通信 网 交换 技术 中图分类号 : 9 .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7 1 2 0 ) 0 a 一 0 7 0 TN 1 0 5 6 2 3 9 (0 6 1() 0 9 — 2 随着 社会 信息 化程 度的 进一 步加 深 ,通 息 ” 的 需 求 ,只 有构 建 一 个 “ 业 务 网 络 全 信 已经 成 为人们生 活和 工作 中不 可缺 少的 工

第六章 软交换技术

第六章 软交换技术

信令网关(SG)
实现SCN网络与IP网络的信令互通,提供SS7信令点和IP 网内呼叫控制实体(软交换/呼叫服务器/媒体网关控制器) 双向的信令接口,实现SCN信令的中继、转换或终结处理。 信令网关的协议包含两部分: SCN侧信令协议:信令网关必须发送、接收标准的 SCN信令消息,如标准的七号信令协议。 IP网络侧协议:采用IETF的SIGTRAN协议,完成7号 信令在IP网络层的封装,解决7号信令网与IP网实体相 互跨界访问的需要。
4.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AAA 服务器 Radius SS7/IP 业务提供 SG 网络管理 应用服务器 待定
网管系统
SNMP
H.323
H.323 网络 SIP 网络
软交换
No.7 网络
SIP 计费 SSF 呼叫控制 互 通
SIP/BICC 软交换
INAP/IP SG 现有 IN
H.248 媒体网关
SIP SIP 终端
FRAMEWORK
End User
1
2
软交换系统原理
软交换概念 软交换系统组成 软交换系统协议栈 软交换系统网关和接入技术 软交换系统业务技术 软交换控制器原理
3
1.软交换概念
传统电路交换机体系结构
软交换体系结构
应用服务器
网络管理与计费
业务控制层
管理/业务控制 开放的接口协议
信令/呼叫控制 电路交换矩阵
计费功能
5.软交换网关和接入技术
H.323 电话网 核心分组网 SIP电 话网 Ethernet Switch IAD
SG
No.7 信令网 PSTN /PLMN
TG
POTS V5
AG
DSLA网关 SG

第八章 NGN与软交换

第八章 NGN与软交换
WEB800 统一通 信
接入媒体网关
综合接入设备
ONLY
数据协同
对象3
业务管理
呼叫控制
分组交换网
边缘接入
相关技术业已成熟
20世纪末IP应用的爆 炸式增长使人们开始 探索下一代网络的分 组语音交换技术 20 世 纪 70 年 代 程 控数字交换机的出 现将通信成功带入 20世纪初模拟交换 了电路交换时代 机的发明,彻底改 变了人们语音交流 的深度与广度 19世纪贝尔发明电 话,开启了通信时 代的大门
第八章 NGN与软交换
1
NGN概述 软交换组网技术 软交换网络协议
2 3
2013-6-21
《现代交换技术》
1
第八章 NGN与软交换
8.1 NGN概述
2013-6-21
《现代交换技术》
2
NGN概述
问题:
什么是NGN?
NGN概述
什么是NGN?
所谓下一代网是一个定义极其松散的术语,泛指一个不同 于目前一代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融合网络。NGN的出现与发 展不是革命,而是演进。 从业务上看,应支持话音和视频业务及多媒体业务;

从计算机网络的角度 下一代互联网NGI; 移动通信方面 电话网方面

从接入网的角度,NGN是各种宽带接入网
NGN是3G和B3G;
NGN是以软交换为关键技术的电话网络。
NGN概述
什么是NGN?

从技术特征看 希望有传统电话的普遍性和可靠性;有因
特网的灵活性;有以太网的运作简单性;有ATM的低延 时;有光网络的带宽;有蜂窝网的移动性;有线电视网
从网络上看,在垂直方向应包括业务和传送层,在水平方 向应覆盖核心网和边缘网。

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

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

量 l 国


. _
. .

. 一
和 功 能 , 据 武 汉 电 信 现 有 的 实 际 情 况 展 述 了软 交 换 的 应 根 用 . 对 软 交 换 发 展 中 需 要 继 续 研 究 的 问 题 进 行 了探 讨 并 关 键 词 : 交 换 协 议 原 理 应 用 软
令) 入。 接 S ( i a i g Ga e y)信 令 网 关 : G S gn ln t wa 完 成 电路 交 换 网 ( 于 M TP)和 包 交 换 网 ( 于 基 基 I 之 间的S 7 令 的转换功 能。 P) S信 AG ( C s Ac es Ga e y)接 入 网 关 :在 t wa Sofs t h的 控 制 下 ,完 成 媒 体 流 转 换 和 非 t wie
I ~
.1 .
1 分 组
网络相 关 的各 种 接入 网关和 新型 接 入 终端 设 备 , 完 有 各 种 类 型 的 通 信 网 络 的 互 通 并 提 供 各 类 新 旧 通 信 I 核 心 层 的 接 入 。核 心 传 送 层 主 要 指 是 由 I P P路 由 器 ATM 交 换 机 等 骨 干 传 输 设 备 组 成 的 包 交 换 网 络 . 是 网 络 的 承 载 基 础 。控 制 层 指 S fs th 制 单 元 , o twic 控 完 的 处 理 控 制 、接 入 协 议 适 配 、互 连 互 通 等 综 合 控 制
SS 信 令 处 理 等 功 能 。 7
I AD (n e r td Ac e sDe ie I t g a e c s v c )综 合 接 入 设 备 :完 成 用 户 端 数 据 、 音 、图 像 等 多 媒 语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电路交换机按功能分解为不同的层次, 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电路交换机按功能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实现业务 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分离, 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分离,不同的功能层次之间通过开放的接口 连接。因此,其位于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控制层面。 连接。因此,其位于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控制层面。
LOGO
软交换
————NGN的核心技术 ————NGN的核心技术
Related Documents
NGN: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 Network,
代网络。 代网络。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 是以软交换为核心 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基于分组的网络, 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 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
控制层(Control Layer): Layer) 控制层(
实现呼叫控制和连接管理,控制各种媒体网关,完成计费和数据采集、网间互联等 功能。
传送层( Transport Layer): Layer) 传送层(
采用分组技术,提供高可靠、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采用分组技术,提供高可靠、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Your company slogan
Related Documents
(7)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 系统完全不同的、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 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 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 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一代网络(NGN)的实现

下一代网络(NGN)的实现

维普资讯
本 文的 引言 所描述 的商业需 求指 出了构建下一代 网络 的出发点 .从而 回答 了这一 问题 。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 ( U T I — )第 1研究组 T 3
在Y.0 1 建议 书中为下一代 网络 下的定义是 :” 20… 能提 供 电信服 务 .能使 用多宽带 、确保服 务质量 ( S QO ) 的传输技 术的 .基 于分组 的网络 。在 该网络 内 .与服 务相关 的功能不依 赖于 与传 输相关 的基础技术 .它能 使 用户 无约束地 接入网络 .并能促进 服务供货 商的竞 争 .并使其 自主选择服务。它支持广泛的移动性。”
维普资讯

究 0
C o
c D
下一代网络 ( G N N)的实现
S a — u e 等著 heSbLe 宋 笺亭 译 吴雷 校


要 求和 未 来趋 势 的一 些看 法 着重 从 较高 的 角 远 程 广播 和 涉 及2 世纪 通 信各 个 方面 的 完整 的 下一 代 网络 标 准制订 的 1
给 出 了对 下一 代 网络 ( NGN)标准 的 制订 历 程 、定 义 度 介 绍 了实现 固 定与 移 动融 台
战 略方 向
陋 桌定义 : 在宽带接八 系统上根据 需求提供服务 练 台 用 l户对多种 网络 服务 的需求.如数 据 ( b 浏览) We
话 音. 电话 最近十 多年来 多媒体和新 出现的 。 众 大 互联 网服务 计算机和电话 在设 备和网终 方面 l 即时消息、现况和广播类服务等 J 持续 的移动性 (
有的设备也 只是 支持原有的 网络 .但其所 享受的服
不应 受网络 变化或技术变化的影响 。
制 订标准 的活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共9张精选PPT)

新一代信息技术(共9张精选PPT)
相关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在三网融合的各个方面,都涌现出日臻成熟的技术,为三 网融合提供支持,如电信的3G〔查看3G专题〕、多媒体网络与内容业务支撑技术、 广电的双向改造、网络整合与效劳运营支撑体系,以及互联网的内容监管、云信息处 理与可信计算架构,都是合理的出发点和走向渐进融合的可行路径。
近年来兴起的SOA/SaaS,P2P,Web3.0,云计算,播存网络,融合 BOSS,效劳聚合,跨媒体搜索等多种业务,对网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1、 应对新架构的物理融合演进;2、应对新媒体的移动技术演进;3、应对内容 和效劳融合的支撑技术演进。
4、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 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此外,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 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在同一的IP网上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流。是为了 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 带宽的多媒体根底平台。在三网融合前,还有三网合一的提法,但三网融合不是单指物理 层的合一,而是业务层的统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
下一代通信网络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通信网络 。 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 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 ,代表了通信网络开展的方向。NGN是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 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出了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步伐的。
物联网的四大关键领域: 1、RFID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2、传感网〔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NGN的含义和范围

NGN的含义和范围
7
广义的NGN
下一代交换网: 软交换 IMS
下一代接入网: DSL、GPON WiFi,WiMax 家庭网络
下一代传送网: 新一代MSTP ASON
NGN
下一代互联网: NGI IPv6
下一代移动网: 3G B3G/4G
8
SS/IMS为基础的交换网
软交换采用横向组合模式,硬件分散,业务控 制和业务逻辑相对集中。建网成本较低,升级 容易,而且便于加快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 生成和部署,快速实现低成本广域业务覆盖
减少了业务提供者开发和维护用于新技术配置 管理的运行支持系统软件的需要,只需维护一 个动态数据库,减少了人工出错机会
快速业务恢复(数百ms) 快速业务提供和拓展 降低维护管理运营费用 可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级别的区分业务
13
宽带接入的发展趋势
❖ 2004年二季度,全球宽带用户已达1.3亿,仅 DSL达7800万,成为电信史上发展最快的电信 业务之一,比移动还快,例如移动从1000万发 展到1亿花了5.5年,而宽带接入仅用了3.5年
AL
CS Networks
G
(PSTN, CS PLMN)
TrGW
IMS-MGW
UE
RAN
SGSN
PEF
GGSN
PLMN BB
(IP v4/v6)
B G
IPv4 PDN (IPv4 Network)
IPv6 PDN (IPv6 Network)
10
IMS
❖ IP多媒体子系统IMS始于3GPP R5版本,ITU已 接纳
HSS
‘IMS
Data’
SLF
HLR/AuC (‘CS/PS’)
SIP AS
AS IM SS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代网络NGN技术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NGN网络的含义:NGN是一种全新的网络体系架构,它融合了IP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提出了分组、分层、开放的概念;接着具体描述了NGN网络具有的特征:基于分组交换,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采用标准的协议接口和开放的业务接口.最后提出了NGN发展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关于网络演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和各自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IP技术;软交换;媒体网关;业务接口;NGN引言目前,全世界电话用户大约22亿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各占一半,移动电话略多;因特网用户数(包括无线互联网用户数)5亿;预计,电话用户数发展速度:移动通信用户即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预计互联网用户数在4-5年时间后,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历来,网络的发展对于运营商影响极大,因为运营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依靠网络进行的。

这些影响是:原有网络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是运营商能否取得稳定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新的网络的诞生,将从老的网络中抢走大量用户,使得运营商的利润大量转移。

例如移动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得固话用户流失,收入下降。

小灵通对于移动通信也有极大的影响,在老的网络上开展新的业务或者增值业务,将使得运营商增加大量的业务和利润。

网络业务发展停滞,运营商就将“下课”。

1 电信业界期待的新业务和应用需求例如:移动电话、因特网业务、图象通信等;电信业务和技术处于十字路口,电信网期待突破;1.1当前网络的情况:运营支撑系统业务层路由交换层承载层传输层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驻地网图1 网络模型公共视讯交换网VC网 VoIP/FoIP 1791x网CDMA-1X承载电子商务/IP传统业务内部信息网IDC专线用户虚拟专网 VPN专线用户虚拟专网 VPN CES(DDN ATM FR IP网ATM+IP交换长途传输网城域传输网用户接入网165网VoIP承载网第三层交换MPLS图2 数据和固定业务、互联网业务体系1.2网络发展对于运营商的影响目前,全世界电话用户大约22亿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各占一半,移动电话略多;因特网用户数(包括无线互联网用户数)5亿;预计,电话用户数发展速度:移动通信用户即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预计互联网用户数在4-5年时间后,将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网络的发展对于运营商影响极大,因为运营商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依靠网络进行的。

这些影响是:原有网络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是运营商能否取得稳定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新的网络的诞生,将从老的网络中抢走大量用户,使得运营商的利润大量转移。

例如移动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得固话用户流失,收入下降。

小灵通对于移动通信也有极大的影响。

在老的网络上开展新的业务或者增值业务,将使得运营商增加大量的业务和利润。

网络业务发展停滞,运营商就将“下课”。

2下一代网络产生的背景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对于话音的服务,安全并且有很好的质量保证,技术和应用也很成熟,缺点是不能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互联网是数据通信的很好的网络平台,但是其安全和质量均缺乏保证,并且是从免费的午餐开始的,缺乏电信业务所需要的质量指标、计费模式,效益很低;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传输速度加快,通道增加,成本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固话运营商的利润大大下降;IP网络电话将对固定电话产生新的冲击,虽然IP电话的质量不能使人满意,但是IP网络的巨大能力,使得电信工作者和广大用户对于IP网络寄予极大的希望。

目前,IP网络电话已经开始分流了固话业务,特别是利润较高的国际长途,影响很大;电子邮件的发展,形成了免费的午餐,对于电话的话务量打击很大;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固话网络的用户ARPU值呈下降趋势,有较多的分流,但是目前的因特网缺乏在不同的接入网络业务的可携带性,移动的IP能力尚不足;下一代通信网络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图像通信(视频业务)为一身、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多功能通信网络。

能够完成和实现这一需求的网络技术,从目前看来,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技术。

这是由于:在IP技术比较好地解决了各种不同特性的信号在网络上以共性进行传输的技术问题后,IP 技术作为今后通信技术的核心,已经被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公认,并为实践所证明。

因此,全球通信业务和数据联网协议正在快速的向IP汇聚,在整个电信行业,基于IP技术的电信业务在整个电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上升,并且最终将取代电路交换技术成为通信技术的主流。

在这种形势下,底层的传输技术必将向最佳支持IP技术的方向融合,这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光纤上直接传输IP数据包的方法,按照目前的传统作法,仍然是对于IP数据包采取分成若干帧结构的方法。

这需要确定相应的帧结构。

现在已经采用的帧结构有两种:SDH帧结构(IP/SDH/WDM)和以太网帧结构(IP/Ethernet/WDM),这也是当前宽带网网络接入的两种重要形式。

为了实现IP分组SDH上的传输,实现宽带交换,在SDH上又疊加了完成交换功能的A TM 层。

尽管目前电信行业力推的宽带网接入是ADSL这样一种在传统的双绞线上进行改造的技术,但是建立在主干网络上的、与网络的发展方向趋同的SDH和以太网这样两种在光纤上直接传输IP数据包的方法,无疑是最具发展前途的。

尤其是采用以太网帧结构的技术,由于网络的主干传输和接入技术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这就使得其分组所需要的网络状态信息比较少,对于落地或者再生的分组通常不必使用再生设备,成本相应较低,加上使用的是异步协议,对于分组的延时和抖动不太敏感,是有很大的前途的。

从长远看,用于交换的A TM层和用于传输的SDH层将会消失,其功能将逐渐并入IP层和WDM/OTN层;从水平的视点来看:下一代电信网络的初步结构考虑网络将是以数据,特别是IP业务为中心的数据传输网络,电话网络则通过电信级网关与网络相连。

整个网络可以分为边缘层和核心层。

边缘层面向用户,负责提供各种中低速接口,汇集业务,提供服务,增加效益。

核心层面向边缘层,为边缘层产生的业务流量提供高效可用的信号复用、传送、交换和选路,使网络的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提高效率,但是核心层对于业务是透明的。

核心层的骨干业务接点目前多采用ATM交叉连接设备,或太比特路由器,并且将逐步向以路由器为主过渡。

太比特路由器成为网络的骨干接点。

从而是网络的结构变得简单。

网络的结构将变为太比特路由器和太比特传输链路组成所谓的“双T网络”。

ATM交换机将从核心网转移至边缘网,以网络的形式来支撑IP网。

由于IP业务成为网络的主要业务和应用协议,ATM和SDH的作用将逐步削弱,更高效率的IP over WDM将逐步成为网络的主导形式,在核心网络中取代ATM交换机甚至路由器(IP over SDH)。

可以预见的未来,电路交换、A TM交换和IP路由技术将共存,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多样化,支持各种业务。

演化的条件是能够支持基于A TM/IP分组网和电路交换网间的无缝连接,保证各自的用户的应用/业务的互操作性。

所以由于IP技术(internet protocal)广泛采用—目前数据联网的协议主要是IP协议。

支持IP传输的技术,目前主要是三种:(P11)IP over ATM:IP负责承载信息,以ATM为宽带交换网络平台进行传输。

最适于各种需要交换的业务通信网络的进行;IP over SDH :省去A TM层的IP传输网络,IP分组通过点到点的PPP协议或LAPS协议,直接影射到SDH的帧,省去了中间的A TM层,好处是提提高了效率,保留了网络的无连接特性,简化了网络的体系结构。

特别在容量大的时候,其性能价格比明显高于IP over ATM,但是缺点是不适合目前的多业务平台。

在IP over SDH中,SDH是以链路方式来支持IP网络,不参与IP网络的寻址,这种IP网络本质上是一个以路由器提供地址的网络,当前路由器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吉比特和太不同时,已经具有比较大的优越性。

特别MPLS技术基础上,性能进一步加强,应用也进一步扩大。

缺点是网络边缘的路由器的性能将制约网络的性能。

IP over WDM:IP直接在光路上传播,是最简单直接的体系结构。

可以简化层次和设备,减少功能的重叠,减轻网管和网络配置的复杂性。

由于额外的开销最低,所以传输的效率也最高。

不过,需要开发一个新的适配层来代替SDH层,目的是提供一个帧结构,以便进行必要的在线传输性能的检测和监视,并且可以保证传输质量。

这一个新的适配层,目前在短距离应用时,GbE以太网的帧可以作为这个新的适配层,在长距离应用时,因为GbE的帧结构的功能过于简单,难以保证,目前正在开发之中。

具体如IEEE 在开发10GbE(万兆以太网)长距离的应用标准时,采用了类似SDH的帧结构,只是不提供某些开销的功能。

目前ITU-T已经提出了用于IP over WDMD 数字的包封方案综合考虑了包括:误码纠错功能(例如FEC)。

此外IP over WDM进一步的发展,与IP的不对称业务量相匹配,可以进一步采用不同的波长承载不同的协议与业务,取代ATM的业务汇集平台。

加上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ATM交换机和SDH 传输设备,简化网管,节省光纤和再生器,总成本可以比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降低一、二个数量级,最大的好处是IP over WDM可以在IP网络上实现电联网,也可以在WDM的光传送网络上实现光另外,提供完全的电信级的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3什么是下一代网络有各种回答,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答案可以说是不同的。

从通信网络的发展来看,下一代网络是更加简单,组网更加灵活,网络的构架更加方便,可以提供更加宽带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更加安全的网络;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代网络应该是基于IP技术的,从业务开展的角度来看,下一代网络是适宜开展多业务(包括话音,数据、特别是高速数据,视频)有利于各种业务的,即多业务的平台,适宜网络和行业的网络(例如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融合,甚至是直接完成三网融合的网络;从运营者的角度来看,在电信业务由于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取得高速度、高利润之后,由于用户的ARPU值增加缓慢,甚至降低的情况,导致运营商的利润下降,也就是说,运营商仅仅靠提供简单的业务已经不能产生足够的效益情况下,运营商寄希望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希望获取更大的利润。

因此下一代网络时能够提供范围更加广泛的,对于用户更加有用的,更加方便的业务的,成本更低,因而效益更好的网络。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于NGN有不同的理解:计算机网络: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宽带,IPv6的NGI(INTERNET);传输网络:TDM为基础,SDH+WDM-ASOM(自动光交换网络),GFP(通用帧协议);移动通信:GSM,CDMA(CDMA1X)-3G,WCDMA,CDMA2000;电话网:TDM(时隙交换)-分组交换、软交换;电信网络的核心技术:TDM电路交换-分组交换;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NGN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通过使用分层、分面和开放接口的方式,给业务提供者和运营商提供一个平台,借助这一平台,逐步演进以生成、部署和管理新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