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小学基本运算公式总结(优选11篇)

小学基本运算公式总结第1篇一、我们通常都是通过打勾、画圆、划“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
三、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五、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各部分和总数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中位数、众数、平均数计算方法中位数一组数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和÷2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平均数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水平的数据。
平均数=总数÷份数小学基本运算公式总结第2篇(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公式:小学基本运算公式总结第3篇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直径=半径×2 公式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公式: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公式:S=πr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公式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 b=b 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 +b+c=a +(b +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 +93 +35=93 +(165 +35)根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 +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 +b)×c=a×c +b×c(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 + b)×c (a - b) ×c= a× c + b×c = a× c - b×c②类型二: a × c + b × c a × c – b × c=(a + b)× c =(a - b) × c③类型三: a × 99 + a a × b - a= a ×(99 + 1) = a ×(b - 1)④类型四:a × 99 a × 102= a ×(100 - 1) = a ×(100 + 2)= a × 100 – a × 1 = a × 100 +a × 2三、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1-6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目录第一部分:(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三)常用单位换算第二部分: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概念(一)整数(二)小数(三)分数(四)百分数运算的意义(一)整数四则运算(二)小数四则运算(三)分数四则运算(四)运算定律(五)运算法则应用(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第二章度量衡(一)长度、(二)面积、(三)体积和容积、(四)质量、(五)时间第三章代数初步知识(一)用字母表示数、(二)简易方程、(三)解方程、(四)列方程解应用题(五)比和比例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一)线和角、(二)平面图形、(三)立体图形第五章简单的统计(一)统计表、(二)统计图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5、加数+加数=和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6、被减数一减数=差被减数一差=减数差十减数=被减数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X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XaX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S:面积C:周长n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n=2×n×半径C=nd=2nr(2)面积=半径×半径×n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nr或nd)(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一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一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一20%)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请同学们妥善保管):1升(L)=1000毫升(mL)=1000立方厘米(cm³)1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日常生活中,厘米通常叫做公分。
Δ:a×a=aa×a×a=a500克(g)=1斤,1千克(kg)=2斤,1000克=1千克,1吨(t)=1000千克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里=500米,1公里=1000米,1千米(km)=1000米1元=10角,1角=10分1年=365天(平年)或366天(闰年),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数学运算法则: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b+b×c乘法的结合律:(a-b)×c=a×c-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除法的基本法则: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正方体:表面积=棱长×XXX×6,体积=棱长×棱长×XXX 长方形: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体积=长×宽×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面积公式:对于梯形,其面积可以通过上底、下底和高来计算,公式为S=(a+b)×h÷2.圆形的周长公式为C=2∏r,面积公式为S=∏r²。
(完整)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推荐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 1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同学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厘米”通常叫“公分”。
〔1厘米≈1公分〕Δ:a×a=a2a×a×a=a3500g=1斤1kg=2斤1000g=1kg1吨〔t〕=1000kg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里=500米1公里=1000米1km=1000m1元=10角1角=10分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1小时〔时〕=60分钟1天=24小时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旳分配律:〔a+b〕×c=a×b+b×c乘法旳结合律:〔a-b〕×c=a×c-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刻=路程路程÷速度=时刻路程÷时刻=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刻=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刻工作总量÷工作时刻=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子×因子=积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积 C:周长∏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V=S 底面积×h×1/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旳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倍数和因数0 是自然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姓名一、常用的数目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速度×时间=行程行程÷速度=时间行程÷时间=速度3.单价×数目=总价总价÷单价=数目总价÷数目=单价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 4C=4a面积 =边长×边长S=a ×a2、正方体(V:体积a: 棱长)表面积 =棱长×棱长× 6S 表 =a× a× 6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V=a × a× a3、长方形( C :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 =( 长 +宽 ) × 2C=2(a+b)面积 =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 面积a: 长b:宽h: 高)(1) 表面积 ( 长×宽 +长×高 +宽×高 ) ×2S=2(ab+ah+bh)(2) 体积 =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 =底×高÷ 2s=ah ÷ 2三角形高 =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 =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 =( 上底 +下底 ) ×高÷ 2s=(a+b) × h ÷ 2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 半径)(1) 周长 =直径×л =2×л×半径C= л d=2л r (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c: 底面周长)(1) 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ch(2 л r 或л 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2 (3)体积 =底面积×高10、圆锥体(v: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均匀数14、相遇问题相遇行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行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行程÷相遇时间15. 收益与折扣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三、常用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换算1 千米 =1000 米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 =10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3、体 ( 容 ) 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 立方米 =1000 升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1 千克 =1 公斤5、时间单位换算1 世纪 =100 年 1 年 =12 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 (30 天 ) 的有 :4\6\9\11月1日=24小时1时=60分1 分=60 秒 1 时 =3600 秒2)一年有 4 个季度1 、 2、3 月是第一季度(平年90 天,闰年91 天)4、 5、6 月是第二季度( 91 天)7、 8、9 月是第三季度( 92 天)10、 11、 12 月是第四时度( 92 天)3)平年整年 365 天, 平年 2 月 28 天, 闰年整年 366 天, 闰年 2 月 29 天平年一年有 52 个礼拜,还余 1 天; 365÷7=52 1闰年一年也有52 个礼拜,余 2 天。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性质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性质篇一: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c)+b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a(bc)=(ac)b乘法分配律: a(b+c)=ab+acab+ac= a(b+c)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a÷(b×c)= a÷b÷c= a÷c÷b a÷b×c=a÷(b÷c)a÷(b÷c)= a÷b×c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 S=лr2小学数学常用单位和进率质量(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地积单位1亩=10分,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 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升=1000毫升时间单位: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1年=12月1月=3旬(上旬、中旬都是10天,剩下的天数为下旬)篇二:小学数学运算规律基本性质小学数学中一些概念、运算规律、基本性质乘法:1、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相应的乘或除以几。
小学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公式数量关系式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比较量÷标准量=分率标准量×分率=比较量比较量÷分率=标准量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8折扣=现价÷原价原价=折扣÷现价现价=原价×折扣9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10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11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12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3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7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 圆形周长C=2πr或C=πd圆的面积S=πr²9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πdh=2πrh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2πrh+πr²×2 体积=底面积×高V=Sh 或V=πr²h10 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Sh÷3或V=πr²h÷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a+(b+c)=(a+c)+b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a(bc)=(ac)b乘法分配律a(b+c)=ab+ac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商不变的性质a÷b=(a×x)÷(b×x)=(a÷x)÷(b÷x)(x≠0)比的基本性质a:b=(a×x):(b×x)=(a÷x):(b÷x)(x≠0)比例的基本性质:因为a:b=c:d所以ad=bc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分数除法部分量/部分量所占分率=单位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1分=60秒 1小时=3600秒运算法则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1 正方形
知道边长求周长: 周长=边长×4
C=4a
知道边长求面积: 面积=边长×边长
S= a×a= a
2
2 正方体
知道棱长求表面积: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知道棱长求体积: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S底×h
3 长方形
知道长与宽求周长: 周长=(长+宽)×2
C=2(a+b)
知道长与宽求面积: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知道长、宽、高求表面积: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知道长、 宽 、高 求体积:
体积=长×宽×高
V=abh= S底×h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5 三角形
知道底、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2
s=ah÷2
知道三角形的面积与底,求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 ×2÷底
知道三角形的面积与高,求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底 =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知道底与高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求高:
高=面积÷底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求底:
底=面积÷高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1) 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知道周长求直径,直径=周长÷π
知道周长求半径,半径=周长÷π÷2
(2) 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由上面的公式推导出来)
知道圆柱体的体积与底面积求高:
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知道圆柱体的体积与高求底面积:
底面积=圆柱体的体积÷高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1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与底面积求高:
高=圆锥体的体积×3÷底面积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与高求底面积:
底面积=圆锥体的体积×3÷高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与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与不变,即
(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
(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与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
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
的与,差不变,即a-b-c=a-(b+c) 。
7、除法的运算性质: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
即a÷(b×c) = a÷b÷c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 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l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l厘米=10毫米
(2) 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l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l立方分米=l升 1立方厘米=l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1小时=60分 1分=60秒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如何突破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难点
乘法计算:
要分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就是瞧单位“1”
的量已知与未知,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
算,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单位
“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或用解方程的方法计
算。
除法计算:
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用方程计
算,设单位“1”的量为ⅹ,用ⅹ×分率=分率的对
应量,列方程解答
如何突破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难点
1.抓住关键句
分数应用题中都有说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这些
句子就是应用题的题眼、解题的突破点、就是关键句,
所以在分数应用题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找准关键句的
能力,如分数乘法应用题例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
小华储蓄的钱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钱就是小华
的2/3,小新储蓄了多少元?”题中“小华储蓄的钱就是小
亮的5/6,小新储蓄的钱就是小华的2/3,”第一句把小华
的存钱与小亮的存钱关系交待清楚了,第二句有说明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了小新与小华存钱的关系,这两句在题中缺一不可,所
以它们就是本题的关键句。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要培
养找出关键句,还要在关键句下面画上线,让她们在动
脑、动手的同时能进一步理解题意。
但在实际问题中,会遇到关键句不完整叙述简单的情
况,如 “六(1)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
人?”关键句“女生占4/9”中只有一个量女生,另一个量
省略了,具体省略的就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多读、熟读
到快读的方法去理解,应该就是“女生占全班学生(45
人)的4/9、”再如十一册练习十七第7题关键句“现降
价2/7”叙述更加简单,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题意,
让学生明确“现在比原来降价2/7”。这样培养了学生抓
住关键句的能力,也能将不完整的关键句补充完整,为
下一步正确找准单位“1”的量打了好基础。
2.找准单位“1”的量
不管就是简单分数应用题还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题中都有关键句,关键句中都有单位“1”的量,准确找出
单位“1”的量就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条件。我在教
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两条找单位“1”的规律,经运用于课
堂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容易掌握,且适用于各种分数、
百分数应用题。
(1) 关键句中,分数前面有个“的”,“的”字前面的量就
就是单位“1”的量。如十一册练习十第1题“甲的6/7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就是乙,”单位“1”的量就是6/7前面的“甲”;“乙就是甲的
4/5”单位“1”的量“甲”,“乙的9/10相当于甲,”单位“1”的
量就是“乙”。
(2) 关键句中“比”字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分
数应用题关键句“篮球比足球多1/4”,单位“1”的量就是
比字后面的量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5”单位“1”的量就
是篮球。掌握了找单位“1”的方法与规律,学生在实际做
题中就避免了无从下手或猜测。
3.突破难点,理清步骤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抓住关键句,并能准确地从关键句
中找出单位“1”的量,再通过大量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学
习与练习,引导与讨论,学生们会发现分数乘法应用题
的共同特点就是单位“1”的量已知,知道单位“1”的量已
知的分数应用题用乘法计算。反之,单位“1”量未知的分
数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大
多数学生会回答“用除法计算”。可见,要分清分数乘除
法应用题的关键就是瞧单位“1”的量已知与未知,单
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即:单位“1”的量×分
率=分率的对应量;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或
用解方程的方法计算。除法计算:对应数量÷对应分率
=单位“1”的量;用方程计算,设单位“1”的量为ⅹ,
用ⅹ×分率=分率的对应量列方程解答 学生明确了
规律,掌握了步骤,分清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前提条件,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做题时不再为用乘、除法而苦恼那,突破了分数乘除法
应用题的难点,从而学生学习的积极兴得到极大的调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