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幅反映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思想的历史长卷

——读《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有感

中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又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细读彭明、程 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一八四○至一九四九》一书,在自己思想上触动很深,甚至于颠覆了自己以前所学的历史常识,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更是之前所闻所未闻,更未曾有过深入思考的。两位教授通过援引详实史料深入探讨了近代中国思潮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以及各种思潮兴衰更迭的过程和规律,从思潮变迁的角度阐释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无论是立论角度、研究方法,还是史料利用都十分新颖,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加以学习运用。

作为研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学术专著,该书首先对它的含义作出如下的界定:“所谓中国近代思潮,就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那些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及其理论意识形态的总和。”与以往同类界定相比,它的特色在于将思潮看作是由从低到高的认识序列互相联结而成的精神体系,特别关注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和思想家们创构的理论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的构成和变动,对于意识形态所起的复杂作用。基于这种认识,该书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把思想史研究的主轴从人物分析转向更为广阔的群体意识分析,力求使研究趋于全面、深入。

该书在百年思潮的演进过程问题上,提出了具有新意的划分阶段的见解,认为随着时代主导意识的变化和发展,中国近代思潮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多种改革思潮的萌动时期。(二)从甲午战争到戊戌维新运动,是对传统思想的否定时期。(三)从五四运动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是思想界重新调整思考方向和发生深刻的分化组合的年代。(四)从三十年代中期到新中国建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开花结果的时期。该书对于百年思潮的如上述阶段性把握是否恰当,当然还可以研究,但此前还不曾有人作过这样明确的叙述,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

为了讲清楚近代思潮的来源和特质,两位教授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常见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模式,超越传统的近代史从一八四○年开始的观点,花费了相当多的笔墨,探讨了康乾盛世以来中国业已出现的若干历史新趋势,考察了当时士大夫群体的日益活跃的心态和他们的各种经世论说,使中国近代前的情况,作为一种连贯的历史和思想脉络被近代承接下来。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该书提出中国近代思潮史的主题不是“中国向西方学习”这一句话所能概括的,各种思潮的发生发展,是中国外部和内部多种历史过程错综交织的反映,“一部中国近代思潮史,本质上是中国人自我发现、自我觉醒和自我选择民族生存方式的认识史”。应该说,这种分析是符合历史实际也是颇有新意的。

综观全书,作者叙述了百年思潮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从而为我们揭示出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变动期所发生的思潮更迭过程和演变规律。中国自近代受欺凌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而学习西方,其过程就是经历了先器物、次制度,最后才觉悟到必须从思想入手的。陈独秀正是把它列为“吾人最后之觉悟”,而发动了一场震古铄今、振聋发聩的启蒙运动。可以看出作者们是密切关注国内外各种学术动向的。他们既认真鉴别和努力借鉴学术界关于这段历史研究的许多新成果,又对近年来学术界许多有争论的话题,诸如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历史作用,中国近代救亡和启蒙的关系,洋务思潮和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的关系,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儒学文化的评价等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于读者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道路,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