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的目的:一、根治性放射治疗;二、姑息性放射治疗;三、综合治疗。

姑息性放疗分高度姑息和低度姑息两种。

前者是为了延长生命,经治疗后可能带瘤存活多年甚至正常工作。

后者主要是为了减轻痛苦,往往达不到延长生命的目的,用于消除或缓解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压迫症、脊髓压迫等)、梗阻(如食管癌)、出血(如宫颈癌出血)、骨转移性疼痛以及脑转移的定位症状等。

术前放疗:因此需掌握放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一般以2---4周为宜。

辐射剂量以根治量的2/3左右(约40 ~50 Gy/ 4 ~5周)为好。

放射线的基本特性:一、物理效应:(一)穿透作用;(二)荧光作用;(三)电离作用;二、化学效应:(一)感光作用;(二)脱水作用;三、生物效应。

放射诊断学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及使胶片感光的特性,而肿瘤放疗则主要利用放射线的穿透性和使生物细胞电离的特性。

X线是由特征辐射(作用于内层电子)和韧致辐射(作用于原子核)产生的。

光电效应:光子与被照射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相遇,并把能量全部传递给该电子,电子从轨道上飞出,外层电子向内补充,产生特征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飞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而该原子本身变为正离子。

康普顿效应:光子将其部分能量转移给外层电子,电子被击出,击出的电子称反冲电子或康普顿电子,光子本身以其残余能量向另一个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当光子能量>1.02MeV,在其通过原子核附近是,收到原子核电场影响,突然消失而变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的电子对。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对效应。

一般认为电离辐射对细胞杀伤的基本机制是破坏DNA,而细胞膜和微管等其他损伤是放射细胞毒作用的辅助机制。

(一)直接作用;(二)间接作用。

.低能时(单能50 kV以下——相当于X线管电压峰值150 keV)以光电效应为主,在单能10 kV时,骨吸收比肌肉吸收多6倍能量。

光子能量升高时,逐渐出现康普顿效应,在单能达60~90 kV(即管电压180 ~300 keV)时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同等重要。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放疗是治疗的重要方式。

本文通过比较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剂量学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探讨了两种放疗技术的优劣势。

三维调强放疗技术具有更精准的剂量分布和更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三维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需谨慎选择适用人群并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放疗技术的优化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三维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不良反应、治疗方法、应用前景、研究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放疗技术、乳腺癌治疗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这两种放疗技术的研究,可以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放疗技术的改进和进步提供参考,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术后的放疗治疗对于预防局部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在放疗技术中,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效果和剂量分布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选择最佳放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希望揭示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优劣势,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本研究还将探讨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治疗提供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和生存质量带来积极影响,推动放射治疗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宫颈癌前期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比较

宫颈癌前期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比较

宫颈癌前期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比较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宫颈癌的治疗方式逐渐向非手术治疗方向发展。

目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放疗和化疗两种,其中放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常规体外照射和调强放疗。

常规体外照射常规体外照射是指采用一定的放疗剂量,在一定的治疗时期内,利用线性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对宫颈癌进行治疗。

常规体外照射疗程通常为5周,每周治疗5次,一次治疗剂量在1.8-2.0Gy之间。

该疗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控制宫颈癌的病情,但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腹泻、尿频、尿急等。

调强放疗调强放疗是指在常规体外照射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个性化剂量计算,将患者个体差异纳入放疗计划中,通过调整单次治疗剂量和治疗次数的方式,精确控制肿瘤的放射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调强放疗疗程与常规体外照射相同,但是由于治疗计划的个性化,调强放疗对肿瘤控制效果更优,且副作用较少。

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比较已有多项研究比较了调强放疗和常规体外照射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例如,一项对206例宫颈癌患者的研究表明,调强放疗组和常规体外照射组在1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上无显著差异,但是调强放疗组在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表现更出色。

另一项研究则对7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调强放疗组的总体生存率和局部进展生存率明显优于常规体外照射组。

然而,研究中调强放疗组的放射性囊腔、下腔淋巴结区和乙状结肠的放射剂量比常规体外照射组高,且存在一些患者出现尿失禁、膀胱炎等不良反应。

总结调强放疗是一种治疗宫颈癌的优越方法,相较于常规体外照射,其具有更优秀的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且副作用较少。

但是,调强放疗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个性化计划,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更高。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应综合考虑疾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在医生建议下做出明智的选择。

宫颈癌放射治疗进展论文

宫颈癌放射治疗进展论文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进展【摘要】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80%的患者把放射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或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腔内近距离治疗结合体外照射是最普遍使用的放射疗法,适合于治疗各个临床期别的子宫颈癌,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宫颈癌放疗技术也随之日益革新,下面对宫颈癌放疗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简述。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2-02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80%的患者把放射治疗作为单独治疗或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腔内近距离治疗结合体外照射是最普遍使用的放射疗法,适合于治疗各个临床期别的子宫颈癌,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宫颈癌放疗技术也随之日益革新,下面对宫颈癌放疗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简述。

1 腔内放疗技术的进展传统腔内后装治疗采用低剂量率射线的腔内治疗,随着辐射与防护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多采用高剂量率射线治疗宫颈癌,放射源有152ir和252cf等,具有治疗时问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肿瘤消退快等优点,此外,放射源的微型化使得近距离治疗更为方便。

目前国内多采用易于防护、半衰期短的192ir为放射源,推广较好。

20世纪7o年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开始252cf后装治疗官颈癌的临床工作。

252cf中子射线具有与伽玛γ射线和x射线不同的放射生物学特点,其传能线密度(let)高,没有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和亚致死性损伤修复,对处于不同增殖周期的细胞没有选择性,各期肿瘤细胞对中子射线都敏感,对含氧细胞和乏氧细胞均有杀伤力,射线氧增效比(oer)低,较好地克服了γ和x射线对恶性肿瘤内乏氧细胞不敏感的缺陷,与普通光子线比较,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更强,其生物效应剂量(bed)是普通光子线的1.6倍以上。

2002年,俄罗斯m ina l2 等报道了60钴137铯、 252锎后装放疗治疗ⅲ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

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摆位和照射技术

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摆位和照射技术

IR M T与传统 的放射治疗技术相 比 , 显著 降低 了正 常组织 和器官 ( 如小肠 、 膀胧 和直 肠) 的受 照剂量 ,同时增加 了肿 瘤 靶区剂量 ,肿瘤消退率 10 0 %。结论 宫颈 癌三维适形 调强 放射治 疗 (MR ,剂量分布 理想 ,局 部控制 较好 ,疗 效 I T) 确切 ,更好 的保护 正常组织 ,减少消化道 、泌尿系 和骨髓的毒性反应 。
1 资料 与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11 临 床资料 本 组 4 . 8例 ,均经 病 理证 实 为 官颈癌 。 年龄 2 ~7 岁 ,平均 4 8 8 3岁 ;临床分期 : I 6 , 期 例 Ⅱ期 2 0例 ,Ⅲ期 1 5例 ,Ⅳ期 7例 。病理类 型 :鳞状
关系 ,降低 了不 良反 应 ,提高 了局 部控制率 ,为宫 颈 癌 的 局 部 治 疗 开 辟 了 一 个 新 的 途 径 【 。20 1 0 3— j 20 07年 四川省 肿 瘤 医 院应 用 三 维 适 形 调 强 放 射 治 疗 宫颈癌患者 4 8例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细胞减少、低蛋 白血症等血液成分异常 ,提高机体免 4 参 考文 献 [ ] 瞿全 .血液 病 的脾 切 除指 征 、术前 准备 与 术 后 合 并症 1 疫 力 和对 手术 的耐 受 性 。术前 单 次静 注 广 谱 抗 生 素 , [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 8 ,4 5 :2 1 J. 99 ( ) 9 . 术 中体内保持有效浓度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 术后每 日 [ ]李均 ,张 维 .全脾 切 除治 疗 成 人 IP的 围 手 术期 处理 2 T 静 脉输 注 2次广 谱 抗 生 素 连 用 3~ 5d ,明确 无 伤 口 [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 ,1 ( 0 :5 6 J. 92 2 1 ) 4. 感染后及时停药 ,避免长期应用引起机体感染 。术 中 [ ]黄洁 夫.腹 部 外 科 学 [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3 M] 精细操作 ,脾床常规 引流 ;清醒后半卧位 ,无特殊情 2 01: 1 50 1 7. 0 5 — 56 况 及 时拔管 ,防止 出血 、术 后低 热 和感染 。为 避免 加 [ ]夏穗生 .从现状 出发 ,努 力促 进 脾外 科 向前 发 展 [ ] 4 J. 重脾切除后机体不必要 的负担 ,无意外情况术中、术 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 ,19 ,1 (2 :7 7 99 9 1) 0. 后不输血。尽早下床活动( 最晚术后 4 8h下床 ) ,提 [ ]张丹 ,张学文 ,赵 吉生 ,等.肝硬 化 门静脉 高压症 手术 5 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血栓 、肠粘 连等并发症 。IP和 T 前后 门静脉 系统 血栓 形成 的机制及 防治 [ ].中 国实验 J 诊 断学 ,20 ,7 2 :1 012 03 ( ) 7 — . 7 AH I A患者 手术 前 1d和 手 术 当 1 3激素 的剂 量 加 倍 于 6 术前用药量 ,肌 注和静脉 给药并用 ,术后维持 3 d , [ ]王茂春 ,李澍 ,朱 继业 ,等 . 门静 脉高 压症外 科 手术后 门静脉 系统血 栓形 成 的原 因及 预 防 [ ]. 中华 外 科杂 J 以后 逐 渐减 量 ,以防止 肾上 腺功 能衰竭 ;同时 可增 加 志 ,2 o ,4 ( ) 6 - 1 0 4 2 5 :2 92 . 7 血管的应激性 ,以减少手术 中出血 - 。术后监测血 4 J [ ]欧卫权 ,汤照峰 ,王志度 .脾 切 除术后 门静 脉血栓 形成 7 常规 ,采取抗 血 栓治 疗 ,直 至血 小板计 数 降至正 常范 的早期预 防 [ ] J .实 用医学 杂志 ,20 ,2 (2 :22 — 0 6 2 2 ) 6 7

宫颈癌病人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

宫颈癌病人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J R7 1 1 . 7 4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1 0 0 4 —4 9 4 9 ( 2 0 l 3 ) 1 0 —1 8 6 —0 2
宫颈 癌是严 重威 胁妇 女健 康 的一种 疾病 , 也 是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温 度要 适宜 , 严格 执行 消毒 隔离 制度 及无 菌技术 , 防 止交 叉感染 。
如下 。
速度 , 要求 输注 速度 为 5 0 g t t / mi n左 右 ; 用 药 过 程 中 要 严 密 观 察 药 物 的副 反应 的发 生 , 使 用 中如病 人 出现心悸 、 皮肤 瘙痒 、 皮 疹和 恶 心 、 呕 2 . 5 骨 髓 抑 制 的 护 理 :三 维 适 行 调 强 放 射 治 疗 同 常 规 放 射 治
料 。 结 果 :本 组 病 人 均 顺 利 完成 治 疗 计 划 , 治 疗 后 2个 月 6个 月 进 行 临床 及 影 像 学 变 化 评 估 , 有效 率 达 1 0 O 。 结 论 宫 颈 癌 病 人 行 三 维
适形 调 强放疗 的护 理效 果 明显 。
【 关键 词】 宫 颈癌 ; 三维适 形调 强 ; 放疗; 护 理
据, 传 送至 治疗计 划 系统 , 医生 根 据 报告 勾 画 靶 区 , 物 理 师 根 据 医 生 氯消 毒 液擦拭 1次 , 用餐 前 饭 菜 用 微波 炉 加 热 5 ai r n以 上 , 口杯 、 便 要 求 制订 治疗 计划 。医生 确 定 计划 后 再 次 C T复位, 检 查 等 中 心 位 盆使 用 前后 用开水 冲烫 , 并 提高各 项治 疗 、 护 理操 作 的无菌 要 求 。嘱 置是否 正 确 , 如 无 问题 病 人 在 直 线 加 速 器 上 开 始 进 行 治 疗 。 1 . 3 结 果 :本 组 病 人 均 顺 利 完 成 治 疗 计 划 , 治 疗 后 2个 月 一 6 个月 进行 临床 及影像 学变 化评 估 。 有效率 达 1 o 0 。

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分析比较

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分析比较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妇科肿瘤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相比于体外照射放射治疗,后装放疗具有近放射源处剂量高,源周围剂量跌落迅速的优点,在肿瘤放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三维后装放疗是目前后装近距离放疗技术的主流,三维后装治疗计划系统(TPS )提供正向与逆向优化的计算,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图形优化(Gro )是一种正向优化方法,通过手动调整等剂量曲线来实现靶区覆盖,同时兼顾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2]。

模拟退火逆向优化算法(IPSA )基于解剖结构进行计算,利用模拟退火降温算法对放射源的驻留时间进行优化[3-5],因普及率Dosimetric analysis of differ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three-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 for gynecologic tumorsLING Baozhen 1,2,CHEN Li 2,ZHANG Jun 2,CAO Xinping 2,YE Weijun 2,OUYANG Yi 2,CHI Feng 2,DING Zhenhua 11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edici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 China,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ancer Medicine,Guangzhou 510060,China摘要: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

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比较

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比较


腺 癌 保 乳 术 后 调 强放 疗 与 三维 适 形 放 疗 的疗 效 比较
刘铁 斌 , 宁智超, 田平 艳
解放 军 2 0 1 医院 放 疗 科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1
摘要 { 目的 比较 乳腺 癌保 乳术 后调 强放 疗 ( I MR T ) 与 三维适 形 放疗 ( 3 D - C R T ) 的疗 效 、 不 良反应 及对 基质 金属蛋 白酶- 9 ( A . 9 ) 和基质金属 蛋白酶组织抑制剂_ l ( T m 1 ) 的影响 方法 选择9 6 例 接受乳腺癌保乳术 的女 性 患者 , 按 照随 机数字 表 法将 患者随 机 分为对 照组 和观 察组, 每组各 4 8 例 对 照 组予 以3 0 R c T 观 察组 予 以I MR T 处方剂量均为5 o = G y / 2 5 次 比较两组的照射剂量 、 不良反应、 美容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清 h 。 9 和 T I MP ' I 水平 。 结果 一 观察组 计 划靶  ̄( P T W 的V1 0 5 % v l l 0 o 蠡 及 V1 1 5 %明显f 氐 于 对照组 ( P《 0 : o 1  ̄ i 观 察组 患侧 肺脏 及 左侧 病灶 者心 脏接 受 的照 射剂量 明显低于 对照 组 ( P《 O , O 1 ) ; 观察 组 的皮肤 反 应率 为 l 2 . 5 %( 6 / 4 8 ) 低 于 对照 组 的2 9 1 2 %( I 4 / 4 8 ) , 差异 有 统计学 意义 ( P< o l o S ) 观 察组 美 容优 良率为 9 7 . 9 %( 4 7 / 4 8 ) ’ 高 于对照 组 的 8 3 . 3 % ( 4 0 / 4 8 ) ,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义 P《 O 0 5 ) 放 疗 后 , 两组 患者的 MMP _ 9 及脚 , l 9 / 。 均较 本 组治 疗前 降低 ,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
2013-07-26T15:10:53.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 作者: 宋盈1 蔡晓军2
[导读] 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当中,调强放疗相对于三维适型放疗能够显著改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

宋盈
1 蔡晓军2

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1)

2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以我院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将其分为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两组,各为
21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 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最大剂量

61.3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为22.8Gy和25.9Gy,使用三维适型放疗PTV内的最大剂量为63.6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为40.6Gy

44.8Gy。结论 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当中,调强放疗相对于三维适型放疗能够显著改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值得在宫颈癌
的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调强放疗
三维适型放疗 比较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063-02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宫颈癌的治疗当中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放疗,约有50%的患者选择单独或者合并外科进行放射治疗。
在放射治疗中,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应用最为广泛。为了了解这两种放疗在各自靶组织内的放射剂量的均匀一致性及对患者生命危险
器官的保护情况,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
4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宫颈癌的治疗当中调强放疗比三维适型放疗能
够显著提高靶组织内剂量分布均一致性。先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在33-55
岁,平均年龄为
42±0.75。均有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采用放射治疗方法治疗。

1.2
治疗方法

将42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也就是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两组,每组患者21例,分别采用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进行治疗。所
有患者均使用
Varian 2300 C/D加速器治疗。其中CT扫描为2.5mm,将CT描写结果传入治疗计划系统。临床靶体积由肿瘤体积和亚临床
病灶组成,计划治疗体系在临床靶体积的基础上向外扩展
5mm。在治疗计划当中,PTV的剂量要达到肿瘤剂量的95%以上,然后根据患者

IT内的放射剂量分布、即V和生命危险器官(OAR)的体积剂量几何图(DVH)的情况制定和评价局具体的放射治疗计划。调强放疗使用的是
你计划系统的
LIPSE/HELIOS模块,保证治疗计划的物理和技术指标达到宫颈癌的治疗要求,在具体治疗当中采取的是七个同平面野同时
进行放射治疗的方式,肿瘤剂量为
60Gy,单次剂量为2Gy。三维适型放疗根据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财通不同的放射治疗方式,病灶在上颈
部采取双侧对称野放疗方式,病灶在下颈部的采用一前野,再用用双侧对称电子野补充剂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脊髓的放射剂量,
肿瘤剂量与单次剂量与调强放疗相同。

根据治疗计划和实际治疗结果,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PTV内剂量在状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均匀一致性的程度和在生命危险
器官内的最高剂量,同时比较分析两种放疗方式对于患者生命危险器官的影响。
1.3
统计方法

研究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对于宫颈癌的两种放射治疗的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调强放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PTV内剂量的均匀一致
性,也能够幼小的改善患者正常组织内的剂量分布。虽然从结果中能够看出,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在
PTV区域内的剂量差异性并不是
很明显,但是在调强放疗的在
PTV内的最大剂量明显低于三维适型放疗在PTV内的最大剂量,两者分别为61.3Gy和63.6Gy。而从两种放射
治疗的直肠和膀胱的平均放射剂量来看,调强放疗计划当中直肠和膀胱平均放射剂量分别只有
22.8Gy、25.9Gy,而三维适型放疗治疗计划
中,直肠和膀胱平均放射剂量分别达到
40.6Gy、44.8Gy,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6:22.8,44.8:25.9,
P<0.05
)。

表1: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治疗宫颈癌比较统计(Gy)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从最初的二位普通放射治疗,发展到三维适型放射治
疗,再到调强放射治疗,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放射治疗对于患者的损害越来越小,如在三维适型放射
治疗出现以后,有效的改善了靶组织内放射剂量的均匀一致性,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出现让靶组织内剂量均匀一致性进一步改善。

在宫颈癌的治疗当中,除了手术治疗之外,放射治疗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当中既可以使用三维适型
放射治疗技术,也可以使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这一点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意愿及对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但是现有的一些学者在研究成果
中指出,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宫颈癌上要优于三维适型放射治疗技术,前者可以显著的改善靶组织内放射剂量的均匀一致性,同时能
够大大减少直肠和膀胱的放射平均剂量。而从本研究的结果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治中直肠和膀胱平均放射剂量
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40.6:22.8,44.8:25.9,P<0.05)。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治疗宫颈癌上,调强放疗要优于三维适型放疗治效
果。

实际上,在其它的一些研究当中,研究结果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与三维适型放射治疗技术相比存在一
定的优越性,这一点样本研究与其它文献资料的结果存在相似性。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调强放射治疗可以采用多野和加强野同时治疗的方
式,这大大缩短了放射治疗的次数和时间,并且减轻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痛苦。因此,在临床当中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精确和重复的患
者体位对放射治疗的效果最为关键,在只有严格按照放射治疗的治疗控制程序集措施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细致的服务,才能从根
本上保证宫颈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而单纯从疗效的角度来讲,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与三维适型放射治
疗技术相比存在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静玉.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37例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22).
[2]
姜迎宵,王明臣,马瑞忠,王培合,李勇.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30例临床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04).
[3]
李慧灵,冯梅,陈娜,柏鹏刚,张秀春,潘建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放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8(04).
[4]
陈真云,盛修贵,李慧芹,李庆水,李大鹏,马志芳,马悦冰,李庆菊.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