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创新
我国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创新
2012年05月07日14:19:16 来源:《传媒》杂志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Email 推荐:】
文/吴红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这证明我国手机媒体近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得到中央最高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当今我国手机媒体发展的四大趋势
从目前最新的情况看,手机媒体的范畴早已脱离了早期手机报刊、手机电视、手机WAP网站等初级过渡形态,形成了一种以用户和分类信息为基础、以移动网络为驱动和平台、以手机用户需求为导向,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信息,并且集合新闻、娱乐、生活、政务商务等方方面面服务的多功能媒介平台。从这个新定义来说,当今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总体来说呈现了以下四大趋势。
趋势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媒体正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流行,以及3G网络的日益普及,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手机媒体的移动网络化趋势。
根据来自国际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了42.6%,从2010年的8280万部增长至1.181亿部;另据最新的SSI调研显示,在手机拥有者中42%目前拥有智能手机,58%计划购买智能手机来替代现有手机。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生
产量达14亿部,而在中国生产的就达11.5亿部,达到70%。从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网民达5.13亿,而手机用户则达到9.2亿,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达3.56亿,占手机用户总数比高达36.5%,而且这9亿多手机用户基本都是移动互联网的潜在用户。
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移动终端,都已逐步超越个人电脑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手机的电脑化,电脑的手机化,导致目前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终端快速结合,形成了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
具体到移动互联网对手机媒体的影响,一方面是现有手机媒体要么开辟在移动网络上的应用,要么直接移师移动互联网战场进行开发和运营。像大家熟悉的iPhone苹果商城里,现在的应用软件就有近40万种,这些应用包罗万象,其中很多都是手机媒体的创新产品。可以说,自从2010年被iPhone和Android平台点燃了移动与互联网的融合之火后,伴随着越来越多也越来
越廉价的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上市,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媒体已成为市场的主流。
趋势二:手机媒体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次融合,手机媒体成为多功能化的“个人中枢”。前几年,我们传媒界谈得很多的是新老媒体的融合,这其中当然包括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在不经意间实现了与报刊、电视、广播、出版等传统媒体的交融与竞合后,当今的手机媒体则更多地与我们社会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开始二次融合。
早上上班赶地铁来到地铁站,掏出手机对着刷卡机刷一下,成功划卡两块钱(坐公交当然也是一样好使)。到达单位,也是用手机刷一下,以往的门禁卡和考勤卡功能便完成了。上班期间开车外出洽谈业务,停车、买咖啡、商务场所应酬消费,同样是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刷一刷便完事。这些便利的实现都是有赖于被誉为“引领电子货币新时代”的手机支付功能,其被用来解决日常“衣、食、行、购”已经非常成熟,当然,其中很多行为是发生在使用手机媒体和移动互
联网搜索查找信息之后。
在手机媒体大国日本,手机支付用户已占总人口的40%,手机支付市场规模达到占移动互联网产业总收入近20%,几乎所有的日常消费均可通过刷手机解决。开通手机支付,使用者仅需到营业厅将普通的UIM卡更换为一张RFID-UIM智能卡,将原有银行卡账户信息写入手机UIM卡的特定区域中,便可将现有手机变成一部可以手机刷卡、手机支付的多功能手机——这是手机媒体与金融消费融合的产物。
地理位置服务(简称LBS ,全称Location Based Service)则是手机媒体与当今城市生活融合的又一热点。它包括两大功能:首先是确定手机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其核心是借助无线网络,在手机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目前,Google、苹果、Facebook、Twitter等各领域的领先企业都已着力竞逐手机LBS市场。国内中国移动、街旁网、多乐趣、玩转四方、贝多、图钉等诸多知名机构也都纷纷开拓了这一新模式。
移动通信技术由2G到3G进而4G快速演变,为手机终端提供了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宽广的数据容量,可以说是建造了一条无处不在的移动信息高速公路。有了这条高速路,各种各样的手机媒体应用畅通无阻,手机媒体也得以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融合,并进而在手机上自由搭配出不同的手机媒体形态:与上网搜索搭配就变成移动互联网;与阅读搭配就变成了手机出版;与娱乐消遣搭配就成了手机游乐场;与GPS地图搭配就变成了手机位置服务;与金融购物搭配又变成了手机支付工具。今天,手机媒体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当今个人信息处理的中枢。
手机媒体与社会生活的二次融合,已经突破了新老媒体概念之争和分行业竞争的格局,加速了产业边界的消融。这其中,只有重新明确手机媒体产业链条上信息生产者、技术服务提供者、平台运营者、接收终端生产者等主要链条角色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利益整合模式和新的运行机制,才能掌控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
趋势三:手机媒体社交化已成趋势,手机社交媒体已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旨在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更多联系”应运而生的社交网络平台(SNS)大放异彩。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虚拟社会;而在一个包容、互动、共享的虚拟社会里,社交行为无疑是最普遍的行为,所以社交化必然是手机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基于SNS构建的新型手机社交网站,通过“熟人的熟人”拓展手机网络社交,不仅具备丰富的社交和娱乐功能,还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可以说是集成性手机媒体平台。数据表明,中国上网交友人群占上网总人数的86.9%,每天有近8000万网友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社交、发现商机等,而且平均每年以57.65%的速度飞速发展。到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SNS用户达到1 .7亿。
手机媒体的互动特征不仅在于人与终端机器界面的互动,更在于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有益互动。专业化、即时化、移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