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听讲、提高课堂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下面谈谈如何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认知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渴望关爱的心理特征,用亲和力感化学生。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数学老师要热爱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课余时间数学老师要多与学生接触,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声音,亲近学生,与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共同游戏。用亲和力感化学生,使学生热爱数学老师,进而喜欢数学学科。

(二)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巧妙引入新课。

要想一上课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就要求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引入新课,使学生有新奇感,从而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创设良好的氛围,就如电影一开头通过精彩的片段吸引观众。比如在讲“分数大小比较”一节时,我就自编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炎炎夏日赶路,天气酷热难耐,师父就派八戒找水。八戒费了好大劲儿找到了一个西瓜,他就对师父说他有功,要多吃,吃五分之一吧,其他人吃四分之一。悟空分过西瓜后,八戒气得跳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比一比,是四分之一多还是五分之一多。这一点,正是学生听故事后所关心的问题,人人都渴望能从老师的讲解中得到答案,听课热情顿时高涨。

(三)根据学生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适时创设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旧有喜欢听故事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引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设计童趣性的情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二)设计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三)设计生活性问题,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可

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学习了长方形、.

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

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

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三、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具有具体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促进兴趣等特点。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

(二)根据学生具体化的认知规律,数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正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通过以生活里常见的熟悉的长方形、.物体为例,引发了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小学生善于记忆具体

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因此,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三)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水平,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例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了问题时,发表了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尤其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能循循善诱,并扶上一把,当学生取得点滴成功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尽量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并非千篇一律,教师应该以现有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差异,结合实际,采用适合的方法,但都必须符合所教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细心去观察,虚心去学习,用心去思考,就不难挖掘出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