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隐性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在隐性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

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已经沉淀为国人思想系统的组成要件,所以其能够被学生较好的接受。再者,传统文化以“和”为核心的氛围营造,则能有效改观学生浮躁的内心世界,并促进他们建立起良性的人际交往模式。

标签:传统文化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定位实践

隐性思想教育作为传统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近年来已逐步得到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遭遇到诸多的挑战,如以怎样的思想内容为载体来影响学生,以及营造怎样的氛围来感染学生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课题。对此,本文提出了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在隐性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在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已经沉淀为国人思想系统的组成要件,所以其能够被学生较好的接受。再者,传统文化以“和”为核心的氛围营造,则能有效改观学生浮躁的内心世界,并促进他们建立起良性的人际交往模式。传统文化的涵盖面十分广泛,这里选取儒家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来展开主题讨论。解构儒家文化系统,又可以将其划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子系统。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隐性思政教育实现形式的解析

结合在工作中的体会,可以将实现形式从以下两个环节进行解析:

1.思想内容载体

我国传统文化聚集了古人的集体智慧,其中不乏为人处世之道的内容。那么如何来整合这些思想内容,来为开展隐性思政教育之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界定谁为第一位,谁为第二位。显然,解决学生现实思政教育问题为第一位,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则为第二位。因此,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解构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并以具体的形式来向学生进行传递。

2.教育环境营造

隐性思政教育追求潜移默化,而潜移默化效果的体现则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实现。这一原理便是,群体意识决定个体意识,环境塑造人格。这里需要指出,教育环境的营造需要从多角度来考察,可视部分与感悟部分则分别构成了教育环境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且它们共同支撑起了“知行结合”的思政教育形态。

以上从两个方面所解析的隐性思政教育内涵,便为传统文化功能定位提供了切入点。

二、传统文化的功能定位

具体而言,传统文化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1.定位于提供思想文化素材

正如本文开篇之处所提到的那样,目前困扰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便是对隐性教育资源的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中更是包括了器物层面、艺术层面等显性内容,并也含有渗透到国人内心中的处世哲学,且对中国人所追求的“和”也体现深刻。因此,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就极大的丰富了教育工作中在资源挖掘上的选项,且也能以学生先验的古文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拓展教育载体,较为自然的将儒家文化思想信息潜移默化的向他们传导。

2.定位于建构教育文化生态

隐性思政教育若要走向深入,则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包括环境和载体在内的一个广泛的系统。笔者将这些载体等各种要素所形成的集合称作为教育文化生态系统,因为其中包括可视部分也含有意会部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其显性文化要素中的器物文化要件、艺术文化要件,和隐性文化中的“感悟、自省、和谐”等元素,都可以共同构成隐性思政教育中的文化生态。

三、实践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实践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1.厘清学生思政教育的重心

为了更好的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这里需要通过厘清学生思政教育重心,来为资源整合提供问题导向。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诸多学生受到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影响颇深,使得内心时常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极大的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状况,以及日常人际交往模式。现象表明,厌学和冷漠构成了上述心理状态的具体反映。因此,如何有效消除学生群体中的这种不良心理状况,则应成为当前隐性思政教育的重心。

2.选择性整合传统文化资源

之所以提出“选择性”这三个字意味着,面对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资源,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进行资源整合,只要这样才能建立起可行的隐性思政教育模式。笔者将儒家文化中的器物要件作为显性文化要件进行提取,这样就为隐性思政教育提供了环境营造中的视觉体验感。再者,以儒家文化养身之道和处世之道作为思想文化载体,这样就能在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倾听、交流、感悟来释放内心的焦虑。

3.社团活动下培育思想氛围

隐性思政教育仍需要建立有序的教育管理系统,而这肯定不适用于课堂教学范畴。为此笔者建议,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社团在支撑隐性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设立与传统文化传播相联系的社团组织,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与传统文化传播有关的讲座和体验活动,在学生的广泛参与下来潜移默化的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启示。由此,在社会活动下来培育思想氛围,便能弥补传统思政教育中的不足。

结语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的功能可定位于:提供思想文化素材、建构教育文化生态等两个方面。具体的实施策略为:厘清学生思政教育的重心、选择性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社团活动下培育思想氛围。

参考文献

[1]巫明川,王中正.手机上网与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以温州地区大学生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4-35.

[2]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論文,2007.

[3]谢文平,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12.

宫建伟(1977-)男(满族),黑龙江双城人,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