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弟子规》做一个讲孝道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各项由指导教师填写

践行《弟子规》做一个讲孝道的人

一、《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自从中央电视台2010年7月《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节目以来。这本书很快风行起来,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孩子,也有很多单位,甚至由企业用它来培训员工。那么它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本讲规矩的书,也是讲方法的书。自从回复高考以来,我们的教育走上了应试的道路,从社会到学校,到家长,都唯分数论、唯知识论,不放过任何一个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机会,识字班、英语班、各种奥赛班,铺天盖地、形成产业、蔚为大观,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很多、很便利。然而,回过头来,我们却发现孩子却不知道什么是应有的规矩,却不知道怎样去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严重的影响到了孩子的前途和命运。这成了孩子成长中的大问题,也成了社会的大问题。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生卒年不详。在当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虽然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学术研究与实践上,他却很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他创办了一所学校教育敦复斋,降雪取得了巨大成功,讲学中他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经验,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交《训蒙文》。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现在我们不说《训蒙文》而说《弟子规》,从此以后,这本书在一些私塾里面开始广泛流行,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弟子规》,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当然是有这本书本身决定的。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四个字。《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首了《三字经》的影响。全书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

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

它在今天能在社会上持续的热起来,我想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充足发展,人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用,不缺玩,不是内心总找不到平衡,总很焦虑与浮躁。主要是缺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德。伦理道德的缺失,规矩缺失人会内心不安,家庭不安,社会不安。二是,我们已有的道德教育过于强调说教而显得空洞,我们小时候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包括今天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都非常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具体操作时无处下手。而《弟子规》正好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它既弘道又弘法,基友系统的道德伦理要求,又有具体的站立行走,进退及让德实践方法。

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我们注意得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好坏,我们忽视了什么呢?忘记了什么呢?恰恰是孩子的规矩。孩子在社会上成长,最终要步入社会,这个社会有规矩,这样那样的、明的、潜的,那么这个孩子从小是否讲规矩、懂规矩呢?通俗地讲,就是孩子懂不懂礼貌,懂不懂怎么做人,懂不懂怎样待人接物。

近年来,许多企业,很多政府机关招进很多学历很高文凭很硬的大学生,不是后来发现这些大学生知识没问题,技能也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不怎么守规矩。那么,你怎么指望这样的人遵守企业章程和单位制度、怎么指望这样的人获得领导的信任喜欢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懂规矩,将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

毫无疑问,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用来教育孩子,使之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

《弟子规》开篇八句是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弟子规》里的道理,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古圣先贤传下来的。孩子们: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关怀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还有多余的能力,有多余的时间,多余的体力,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学习其他的知识学问。《弟子规》把做人的大原则大规矩,放在第

一位。要求孩子首先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的人,也许没有读过书,也许不识字,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中国历来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放在知识之前,这才是第一位的。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在道德规范准则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否则,一个坏人知识越多,它的危害就越大。

《弟子规》的总叙,不仅是以孔子和《论语》里面的话为依据,讲述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还有个作用,那就是他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整部《弟子规》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恰恰分成八部分。哪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叙,就是刚才讲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

第二部分讲“入则孝”。

第三部分讲“出则悌”。

第四部分讲“谨”。

第五部分讲“信”。

第六部分讲“泛爱众”。

第七部分讲“亲仁”。

第八部分讲“余力学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入则孝”,“入则孝”除了作为孩子对自己父母长辈的一种敬爱、一种感恩、一种行为准则外,他还有哪些社会功能?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二、孝是家庭幸福、国家安宁的基础。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小”,强调的是血缘延续的重要性。父母张开双臂保佑孩子,孩子大了再挺起有力的双肩担当着父母。每一个人都是生命长河中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

教育的“教”字,是“左孝右文”。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反文”,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通过孝,培养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同事,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树立了对传统的尊重。

那么孝和家庭幸福、社会安宁有什么关系呢?这还得从我们的国情说起,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