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丰城市剑光中心小学杨小燕

一、设计指导思想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例如“超市一角”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景点,用贴近学生活实际的场景来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2、开放时空,活动构建,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数学知识的简单了解和被动性的接受,而应该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形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创设一个个多样化的特定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选感悟。将过去那种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灌输的教条的数学学习过程,改变为学习主体活动“做数学”的过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已学习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设计了从“超市一角”这一熟悉的情境提出了具体可感的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与交流,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集合的思想。这样的设计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能感受知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既超越了教材,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创设了“超市一角”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探索研究的材料,并通过探索和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三、学情分析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感知操作,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难点是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如下:

1、借助直观建立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操作感知,建立表面积的空间观念,这是探究几何形体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解题,围绕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进而应用到表面积的计算,有意识结合内容体现思维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下面4种教法:

1、操作感知。通过操作,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为学生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2、自学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才能逐步学会学习。在学生操作、观察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准确地获得表面积的概念。并提出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尝试发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已弄清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在此时站学生尝试完成有关例题,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练习应用。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时反馈自学情况和巩固计算方法。并深煞费苦心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媒体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七、教学程序

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下面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播放“超市一角”录相。

2、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

3、大屏幕出示一个长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说说: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揭示课题。

(二)新知探究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剪开已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2)观察、讨论:

①长方体剪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②展开后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面积大小怎样?有几组相等的面?③上下、左右、前后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什么?

(3)、获取表面积的概念。

2、自学尝试发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

(1)出示:

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牙膏盒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 厘米,要做一个这样的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盒?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

(3)尝试解答。

(4)展示解法,并观察比较哪种解法较简便?

(5)小结。

3 、合作尝试: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第二十六页的“做一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