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牛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牛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牛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影响牛类健康的疾病,为了最佳治疗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疫苗接种: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预防牛口蹄疫的方法是疫苗接种。
农民应根据指导和建议规定,按时给牛接种合适的疫苗,以增强牛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2. 隔离和焚烧:对于已被感染的牛只,应立即将其隔离并且与其他牛群分开,以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通过焚烧感染物、被污染的饲料和临时住所等,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营养支持:对于感染牛只,提供高质量、易于消化的饲料,并确保充足的饮水量,有助于增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缓解病情,促进康复。
4. 皮肤护理:患有牛口蹄疫的牛只往往会出现溃疡和糜烂的皮肤病变。
正确的皮肤护理,如清洁和消毒,可以帮助减少细菌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5. 定期观察:对患有牛口蹄疫的牛只进行定期观察,了解病情的进展和变化,以及对治疗措施的反应。
在发现任何不寻常情况时,及时请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对于严重或复杂的牛口蹄疫病例,建议寻求兽医专家的指导和诊疗。
同时,及时进行防疫工作和遵守相关规定,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牛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其特点是易传播、病程短、死亡率高。
牛口蹄疫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控制牛口蹄疫的爆发。
一、病因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包括A型、O型、C型和亚洲一型等多种血清型。
这些血清型在临床上表现出相似的症状,但在病毒学性质上有所不同。
这些病原体通过接触感染、空气传播或者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对偶蹄类动物造成致命危害。
牛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是多样化的,需要采取全面的防控措施。
二、临床症状1.急性发病期:发病初期,患畜出现高热、精神萎靡、步态不稳,进食量减少等症状。
口腔黏膜粘膜出现充血,形成疮疡,蹄部发生溃疡和脱皮,造成患畜的不适感和疼痛。
2.亚急性发病期:患畜出现腹泻、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为疼痛和不适,患畜可能出现抗拒性和暴躁性行为。
3.慢性发病期:一些患畜可能发生慢性感染,症状较轻,但蹄部出现充血、溃疡等情况,严重影响患畜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
三、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通过患畜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可以初步诊断出牛口蹄疫,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低,常常需要配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验证。
2.实验室检测:通过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畜的组织样本、血清和病原体抗体,从而确定患畜是否感染了口蹄疫病毒,并判断病毒的血清型。
3.野外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野外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牲畜的疫情状况,发现可能潜在的传染源,为病情的控制和防护提供参考。
四、防治措施1.隔离患畜:一旦发现患畜感染口蹄疫病毒,要及时隔离患畜,防止病毒向其他偶蹄类动物传播。
要对患畜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加强环境清洁: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因此要对牲畜的生活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科学预防治疗措施的总结分析

畜牧养殖是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基础保障。
牛养殖是畜牧养殖其中一个部分,在牛养殖中,危害比较大的疫病主要是牛口蹄疫,也是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该疫病给当地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生活。
一、概述尽管牛口蹄疫有着很高的传染率,但致死率较低,牛只患病后,身体会出现乏力的症状,饮食不佳,且犊牛发生牛口蹄疫病后,生长速度会下降,倘若病症严重,则很有可能致其死亡。
牛口蹄疫所引起的症状比较多,不同的症状则会引起不同反应,无论何种症状都表现的比较明显,通过肉眼观察便能直观发现。
牛感染牛口蹄疫病后,会有一段潜伏期,通常情况下该病的潜伏时间比较短,大约在一周左右,起病后,病牛会出现发热、流口水等症状,同时饮食量要比平时下降不少,有些病牛则表现为拒绝进食。
当病情发展一段时间后,病牛局部出现糜烂,如口腔、舌苔、脚趾间等,或出现水泡。
若水泡破裂,该病灶便会出现溃烂,引起继发感染导致炎症。
成年的病牛感染该病后,予以相应防治,经过一段时间便能痊愈。
然而,由于犊牛的免疫力要明显低于成年牛,因此犊牛感染牛口蹄疫病后,有很大概率会致其死亡,因此就需要加强对犊牛的防治,降低感染率与死亡率。
二、传播方式一般情况下,感染牛口蹄疫病的病牛和潜伏感染牛,身体中病毒数量很高,倘若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也没有将病牛与健康牛分开饲养,便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大规模传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病牛排出的粪便中,也包含着许多的病毒,提取病牛唾液样本进行检测,也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病毒,威胁到犊牛和其他牛只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消化道感染是牛口蹄疫病主要的传播方式,该病有季节性特征,多发生于春季。
三、诊断牛只感染牛口蹄疫病后,会有一周左右的潜伏时间,因此感染后并不会马上起病。
但是在潜伏期内,也会引起一些不良症状,比如不明原因发热等。
潜伏期可以理解为牛口蹄疫病的早期发病阶段,在该阶段内,牛局部位置会出现一些较明显的症状,如口腔、牙龈等,主要表现为肿胀,影响到病牛正常进食,从而降低其饮食量。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Y a n g z h i j i s h u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对牛的养殖。
并且随着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牛养殖的质量。
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对牛的养殖对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牛口蹄疫作为影响牛生长的重要疫病,是人们在牛养殖过程中,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牛口蹄疫症状也越来越多,对我国养殖行业以及畜牧业整体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牛养殖过程中,口蹄疫发生的症状进行诊断,提出具体的牛口蹄疫病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养牛行业的发展。
一、牛口蹄疫疾病的病理变化对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能够了解牛口蹄疫的发生。
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在发病牛的某些部位,会出现水疱和腐烂斑。
水疱有大有小,主要分布在牛的蹄部、复方部位以及外阴部。
如果水疱发生破裂,将会形成烂斑,呈现出四周凸起、中间凹陷的形状,颜色上主要为淡红色或者暗红色。
而在发病牛的口腔、气管以及胃粘膜中,都能够看出水疱、烂斑以及溃疡等病理变化。
如果牛感染上了口蹄疫疾病,其精神状态将会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食欲大大降低,对其生长发育等,都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牛口蹄疫疾病的流行病学首先从牛口蹄疫疾病的流行病学来分析,牛口蹄疫是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通常来说在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而其他季节相对较轻,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口蹄疫的可能。
从我国当前牛口蹄疫发生的情况来看,牛口蹄疫在幼牛身上发生的几率,要大于成年牛。
并且在传播方式上,口蹄疫能够通过发病牛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或者空气以及被污染的食物等进行传播。
口蹄疫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整个羊群受到感染。
在天气寒冷时,口蹄疫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在我国北方牛是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动物之一,同时在冬季和春季时,北方地区的温度较低,给牛口蹄疫的发生以及传播,都营造了一定的条件。
分析牛口蹄疫疫病的症状与防控

分析牛口蹄疫疫病的症状与防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上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畜禽食品的价格也在不断地升高,促进了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牛口蹄病近年来呈现高发的趋势,不仅限制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还给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许多隐患,所以养殖户要对牛口蹄疫病的防控工作提起足够的重视。
牛口蹄疫病主要是由口蹄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如果发生在牛群里,病毒蔓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养殖户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那么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1.牛口蹄疫病的病因及症状1.1牛口蹄疫病的病因养殖厂的牛群比散养牛患上口蹄疫病的概率更大,因为口蹄疫病几乎不受季节和坏境的限制,因为发病病原体是口蹄病毒,口蹄病毒又分为多种,在养殖场患有口蹄疫并的肉牛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的口蹄病毒有亚洲I、南非I、II、III和O、A、C等等,出现不同种口蹄病毒的原因主要是病毒的血清型不一,但是各类病毒之间没有交叉感染的免疫型。
另外,对于病毒的亚型来说,数量高达60多种,亚型病毒之间能够发生交叉免疫。
在现阶段的养殖厂中,口蹄疫病主要由两种方式流行,分别是扩散式和跳跃式,口蹄疫并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易变性,如果动物出现了皮肤损伤也会传染,或者通过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传染。
因此,口蹄疫病的发病病因和传播途径都是非常复杂的。
1.2牛口蹄疫病的症状肉牛一旦患上口蹄疫病,症状是非常明显的,养殖人员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观察,就能够得知牛是否患病。
在患病期间,牛的体温会急速上升到41℃左右,并且食欲不振或者厌食,严重的还会出现行走困难、无法站立等情况,近距离观察能看到牛的口唇部和蹄部出现明显的溃烂或者水泡。
患有口蹄疫病的牛还会出现腹泻、脱水等情况,排出的粪便中伴有红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消化道内的水泡破裂而形成的。
另外,牛患上口蹄疫病的死亡几率和生长年龄有也很大的关系,成年牛的死亡概率要比幼牛低,成年牛的死亡率一般在1%-3%之间,如果在未痊愈前停止治疗,那么病情会迅速恶化,增加死亡率。
牛口蹄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诊断及防治措施一、诊断牛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且牛口蹄疫在带菌牛的体内潜伏期短,同时在潜伏期时牛口蹄疫依然可大范围传播。
通常牛口蹄疫的潜伏期为7~30d,病牛在患病初期会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轻微症状,进而出现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等表现。
在患病牛发病2d 后,牛的面部及口腔内侧会出现黄豆大小的水泡,随着患病时长的增加,病牛还会出现流口水和白色泡沫等表现。
以上症状均是在牛口蹄疫诊断中比较容易观察的初步表现,可帮助养殖户在早期发现并诊断牛口蹄疫疾病。
在患病中期,病牛的病情加重后,颜面及口腔部位的水泡会破裂并形成弥漫性溃疡,虽然此时牛的体温回归正常,但不代表病牛的病情减轻,养殖户及防疫T作人员需要注意。
在患病晚期,病牛会突然出现心律不齐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恶化,这种症状是引起病牛死亡的直接原因。
当养殖牛出现以上症状或类似症状时,养殖户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应在防护措施完备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对病牛进行诊断,采取一系列的实验室诊断,对牛是否患有牛口蹄疫疾病进行确诊,以便制定对牛口蹄疫疾病的后续治疗措施。
二、防治措施(一)牛舍清洁管理工作牛口蹄疫疾病的传播不但对养殖动物造成大面积死亡,严重时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为有效避免牛口蹄疫疾病的发病和传播,做好牛舍的清洁工作是首要前提。
牛口蹄疫疾病是一种病毒类的传染性疾病,我国部分养殖地区夏季气温燥热,空气潮湿,这样的环境使有害细菌和病毒大量滋生,导致包括牛口蹄疫在内的多种疾病频发。
做好牛舍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尤为重要,养殖户应定时清理牛舍产生的垃圾和牛群的代谢废物,保证牛舍内空气的清洁和干净。
同时还应该对牛舍定期进行规范化的消毒操作,保证牛舍内的卫生环境。
同时对牛群所食用的饲料和饮用水也要保障质量和安全性,对饮食、饮水容器进行定期的清理和消毒。
在天气寒冷时,牛舍的保温工作同样不容忽视,避免因天气寒冷导致牛群免疫力下降,使有害细菌和病毒有机可乘。
牛口蹄疫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最新)

【范文大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
众所周知,牛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当前由于牛口蹄疫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牛肉产品的销售,所以需要养殖人员和畜牧兽医做好牛口蹄疫的防控工作。
1牛口蹄疫概述1.1发病病症通常,牛感染口蹄疫之后潜伏期在2~7d。
患有口蹄疫的牛,体温会上升至40~41℃,精神萎顿,并且食欲减退。
闭口流涎,开口时会发出吸吮声。
一两天后,感染牛的唇内、齿龈、舌面、颊部黏膜、蹄趾间及蹄冠部柔软皮肤以及乳房皮肤上出现水泡,12~36h后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
感染牛的口角流出来的涎液会不断增加,呈白色泡沫状,并时常挂在嘴边。
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重者蹄壳脱落。
有的牛还会出现乳房炎、流产症状。
1.2传播方式牛口蹄疫的传播方式相对较多,并且传播速度较快(转载于 : : 牛口蹄疫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发病牛或者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牛是主要传染源。
已被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和排毒,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
带毒动物成为传播者,可通过其唾液、乳汁、粪、尿、病畜的毛、皮、肉及内脏将病毒散播。
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为重要的疫源地。
病毒可通过接触、饮水和空气传播。
鸟类、鼠类、猫、犬和昆虫均可传播此病。
各种污染物品如工作服、鞋、运输车、饲喂工具、饲料和泔水等都可以传播病毒引起发病。
通常,成年动物患口蹄疫而出现死亡的概率为5%~20%,幼畜感染口蹄疫病毒而发生死亡率的概率在50%~80%。
因此,我国每年由于口蹄疫传播而造成的牲畜死亡率极高,为广大的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在了解口蹄疫病毒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对病毒传染的防范,有助于降低牲畜的感染概率,提高牲畜的安全性。
2牛口蹄疫诊断方法2.1临床诊断方法牛口蹄疫是一种发病率极高、传染性较强、病毒潜伏期较长的传染性疾病,通常其潜伏期在7d左右。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牛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能够感染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
该疾病在短时间内可以引起牲畜的严重损失,对畜牧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诊断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介绍。
1、疫病学资料:对于出现牛口蹄疫病例的养殖场,应该立即收集养殖场内所有动物的疫病学资料,包括发病时间、发病率、病死率等。
这些信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该疾病在养殖场内的传播情况。
2、临床表现特点:牛口蹄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病毒感染后一般会出现高热、食欲不振、乳量减少、喘息和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还会在动物蹄上和口腔黏膜处出现水疱、疮疤和死皮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可以在养殖场内采集病畜的组织样本,比如口腔分泌物、蹄缘、皮肤组织等,将样本送往当地畜牧部门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如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和ELISA检测等,能够准确快速地确定是否感染牛口蹄疫。
1、传染源的消灭:感染牛口蹄疫的动物是该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应立即隔离感染动物,进一步对于病死或者被宰杀的动物,应该采用焚烧或沉淀处理,杀死可能存在的病毒,减少疾病的传播。
2、疫情监测:长期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可能感染牛口蹄疫的偶蹄类动物进行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隔离治疗,进行疾控预防。
3、消毒杀菌:在感染牛口蹄疫后,应尽快进行灭菌处理,在养殖场内对物品、设备及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能够有效防止该疾病的传播。
4、疫苗预防:使用疫苗对偶蹄类动物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牛口蹄疫的有效手段之一。
全球普遍具有使用牛口蹄疫灭活疫苗的经验,通过有效接种能够提高动物对于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总之,针对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有很多,但是预防牛口蹄疫的关键在于提高防疫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只有做好全方位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够保障畜牧业的发展,避免影响农经和环保问题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皮肤 ( 如乳房皮肤 )黏膜 ( 、 眼结 膜) 各种病畜 的分泌物 、 。 排泄
物 、污染 物及 来 往 的 人 员 和 非 易 感 动 物 都 是 重 要 的 传 播 媒 介 。
病毒还能随空气传播 ,并 能随风跳跃式地传播到 5 , 0 i 以 0- k - n 6 外的地方 , 因此空气是 十分 重要的传播媒介 , 常成为该病快速 、
1 病 原
方 出 现 新 的 疫 点 。传 播 因 素 移 动 快 , 毒 毒 力 强 . 温 低 。 病 气 会
出现这 种远 距 离传 播 。该病 毒具 有 多型 性 、 变性 、 主广 易 宿
泛 性 、 染 力 极 强 , 以 一 旦 发 生 , 呈 流 行 性 . 至 大 流 行 传 所 常 甚 性 。 要 传 染 途 径 是 消 化 道 和 呼 吸 道 、 伤 的皮 肤 、 膜 以及 完 主 损 黏
关键词 : 口蹄 疫 ; 触 性 传 染 病 ; 接 防控
中图 分 类 号 :8 82 53 ¥ 5 .3 .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顺 序 编 号 :6 2 5 9 ( 0 0) 3 0 7 — 2 17 — 10 2 1 0 — 14 0
口蹄 疫 在 世 界 分 布很 广 , 流行 历 史 悠 久 。 早 发 现 于 1 1 最 54 年 ,res r s 述 了 当时 意 大 利 牛 群 中相 继 发 生 的 一 种 疾 Faat i 描 ou 病 , 症 状 类 似 于 今 天 的 口 蹄 疫 。 但 是 直 到 19 8 8年 ,德 国 G esw l ri ad大学 卫 生 研 究 所 微 生 物 学 家 莱 夫 勒 和 弗 罗 施 发 现 . s 引起 牛 口蹄 疫 的 病 原 体 是 口蹄 疫 病 毒 ( o a d uh i ae f t n mot ds s o e V rs, 而 纠 正 了之 前 人 们 认 为 F i )从 u MD 的 病 原 是 细 菌 、 菌 或 霉 原 虫 的错 误 认 识 , 这也 是人 类认 识 的 第 1 滤 过性 动物 病 毒 。 个
2 流 行 病 学
经一 昼 夜破 裂 , 成溃 疡 , 时体 温会 逐 渐 降至 正 常 。在 口 形 这
大 面 积 流 行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 口蹄 疫 的发 生 没 有 严 格 的 季 节 性 . 但往往表现为冬 、 季节发病率偏高 , 季较少 。 春 夏
3 临 床 症 状 和 病 理 变 化
口蹄 疫 病 毒 ( MD 是 引 起 口蹄 疫 的 病 原 。 MD 为 小 F V) F V R A 病 毒 科 (ion vr a ) 蹄 疫 病 毒 属 (p to i s 的 N Pcrai de 口 i A hh vr ) u
成员。 口蹄 疫病毒 属 于鼻 病毒 属 , 目前所 知病 毒 中最细 微 是
的 一 级 。 其 最 大 颗 粒 直 径 为 2 m,最 小 颗 粒 直 径 为 7 8 3n ~
该 病 潜 伏 期 1 7d 平 均 2 4d 牛 精 神 沉 郁 , 口 , ~ , ~ , 闭 流 涎 ,开 E时 有 吸 吮声 ,体 温 可 升 高 到 4 ~ 1℃。 发 病 1 2d l 04 ~ 后 , 牛齿 龈 、 面 、 内 面可 见到 蚕豆 到核 桃 大 的水疱 , 病 舌 唇 涎 液 增 多 并 呈 白 色 泡 沫 状 挂 于 嘴 边 。 食 及 反 刍 停 止 。 疱 约 采 水
摘要: 口蹄 疫 ( o n f t dmo t i ae F o a uhds s ,MD) 牛 、 、 e 是 猪 羊等 主要 家 畜和其 他 家养 、 生偶蹄 动 物共 患 的一种 急性 、 野 热性 、 高
度 接 触 性 传 染 病 , 感 动 物 达 7 多种 。临床 特 征 是 在 口腔 黏 膜 、 部 和 乳 房 皮 肤 发 生 水 疱 性 疹 。该 病 传 播 途 径 多 、 播 易 0 蹄 传 速 度 快 , 多 次 在 世 界 范 围 内暴 发 流 行 。 于 此 , 界 动 物 卫 生 组 织 ( I 将 其 列 为 A 类 传 染 病 之 首 。 口蹄 疫 的 病 原 、 曾 鉴 世 O E) 从 流行 病 学 、 致病 机理 、 临床症 状 、 断等 方 面进 行 阐述 , 诊 以期为该 病 的科 学防控 提供 参 考 。
畜 牧 与 饲 料 科 学
Anm l s a dy a d F e c n e i a Hub n r n e dS i c e
2 1 3 3) 1 4 7 0 0 1( : 7 —1 5
,
牛 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常智 双 窦 同喜 腾 井华 , ,
(. 拉 尔 农 垦 集 团 公 司 特 泥河 农 牧 场 兽 医站 , 蒙古 海拉 尔 区 0 12 ;. 1 海 内 2 0 4 2海拉 尔农 垦集 团公 司谢 尔塔 拉 种 牛场 兽 医 站 . 内蒙 古 海 拉 尔 区 0 12 ) 2 0 4
பைடு நூலகம்
Bn F V基 因组为单 股 正链 R A, 有 85 0个核 苷酸 组 i。 MD N 约 0
成 。 口 蹄 疫 病 毒 共 有 7 个 血 清 型 : A、 As 、A 、 0、 C、 i 1S T 1 a S T2和 S T3型 。 型 间 几 乎 无 交 叉 免 疫 性 。每 个 型 又 分 A A 各 若干亚型. 目前 亚 型 总 数 已 达 7 0个 , 亚 型 问 仅 有 部 分 交 各 叉 免 疫 性 。 我 国 流 行 的 口蹄 疫 主 要 为 0、 C三 型 及 Z 型 A、 B ( 南 保 山型 ) 该病 毒对 外环 境抵 抗力 很强 , 苏 儿 、 精 、 云 。 来 酒 氯 仿 等 药 物 对 其 无 杀 灭 作 用 ,但 酸 和 碱 以 及 高 温 和 紫 外 线 对 其都 有很 好 的杀灭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