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复位电路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的时钟信号用来提供单片机片内各种微操作的时间基准,复位操作则使单片机的片内电路初始化,

使单片机从一种确定的初态开始运行。

时钟电路:

8031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用两种电路形式得到:内部振荡方式和外部振荡方式。

在引脚XTAL1和XTAL2外接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或陶瓷谐振器,就构成了内部振荡方式。由于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当外接晶振后,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器并产生振荡时钟脉冲。内部振荡方式的

外部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电容器Col,C02起稳定振荡频率、快速起振的作用,其电容值一般在5-30pF。晶振频率的典型值为12MH2,采用6MHz的情况也比较多。内部振荡方式所得的时钟情号比较稳定,实用电路中使用较多。外部振荡方式是把外部已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单片机内。这种方式适宜用来使单片机的时钟与外部信号保持

同步。外部振荡方式的外部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外部振荡信号由XTAL2引入,XTAL1接地。为了提高输入电路的驱劝能力,通常使外部信号

经过一个带有上拉电阻的TTL反相门后接入XTAL2。

基本时序单位:

单片机以晶体振荡器的振荡周期(或外部引入的时钟周期)为最小的时序单位,片内的各种微操作都以此周

期为时序基准。

振荡频率二分频后形成状态周期或称s周期,所以,1个状态周期包含有2个振荡周期。振荡频率foscl2分频后形成机器周期MC。所以,1个机器周期包含有6个状态周期或12个振荡周期。1个到4个机器周期确定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指令周期。8031单片机指令系统中,各条指令的执行时间都在1

个到4个机器周期之间。

4种时序单位中,振荡周期和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内计算其它时间值(例如,波特率、定时器的定时时间等)的基本时序单位。下面是单片机外接晶振频率12MHZ时的各种时序单位的大小:

振荡周期=1/fosc=1/12MHZ=0.0833us

复位电路:

当MCS-5l系列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全称RESET)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RST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根据应用的要求,复位操作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上电复位和上电或开关复位。

上电复位要求接通电源后,自动实现复位操作。常用的上电复位电路如下图A中左图所示。图中电容C1和电阻R1对电源十5V来说构成微分电路。上电后,保持RST一段高电平时间,由于单片机内的等效电阻的作用,不用图中电阻R1,也能达到上电复位的操作功能,如下图(A)中右图所示。

上电或开关复位要求电源接通后,单片机自动复位,并且在单片机运行期间,用开关操作也能使单片机复位。常用的上电或开关复位电路如上图(B)所示。上电后,由于电容C3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

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

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

根据实际操作的经验,下面给出这两种复位电路的电容、电阻参考值。

上图(A)中:Cl=10-30uF,R1=1kO

上图1.27(B)中:C:=1uF,Rl=lkO,R2=10kO

单片机复位后的状态:

单片机的复位操作使单片机进入初始化状态,其中包括使程序计数器PC=0000H,这表明程序从0000H地址单元开始执行。单片机冷启动后,片内RAM为随机值,运行中的复位操作不改变片内RAM区中的内容,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后的状态为确定值,见下表。

值得指出的是,记住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后的主要状态,对于了解单片机的初态,减少应用程序中的

韧始化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说明:表中符号*为随机状态;

PSW=00H,表明选寄存器0组为工作寄存器组;

SP=07H,表明堆栈指针指向片内RAM 07H字节单元,根据堆栈操作的先加后压法则,第一个被压入的内容

写入到08H单元中;

Po-P3=FFH,表明已向各端口线写入1,此时,各端口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

IP=×××00000B,表明各个中断源处于低优先级;

IE=0××00000B,表明各个中断均被关断;

系统复位是任何微机系统执行的第一步,使整个控制芯片回到默认的硬件状态下。51单片机的复位是由RESET引脚来控制的,此引脚与高电平相接超过24个振荡周期后,51单片机即进入芯片内部复位状态,而且一直在此状态下等待,直到RESET引脚转为低电平后,才检查EA引脚是高电平或低电平,若为高电平则执行芯片内部的程序代码,若为低电平便会执行外部程序。

51单片机在系统复位时,将其内部的一些重要寄存器设置为特定的值,(在特殊寄存器介绍时再做详细说

明)至于内部RAM内部的数据则不变。

影响单片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可大体分为外因和内因两部分:

1、外因

射频干扰,它是以空间电磁场的形式传递

在机器内部的导体(引线或零件引脚)感生出相应的干扰,可通过电磁屏蔽和合理的布线/

器件布局衰减该类干扰;

电源线或电源内部产生的干扰,它是通过电源线或电源内的部件耦合或直接传导,可通过电

源滤波、隔离等措施来衰减该类干扰

2、内因

振荡源的稳定性,主要由起振时间

频率稳定度和占空比稳定度决定

起振时间可由电路参数整定

稳定度受振荡器类型

温度和电压等参数影响复位电路的可靠性。

二、复位电路的可靠性设计

1、基本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图1所示的RC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图3为其输入-输出特性。但解决不了电源毛刺(A 点)和电源缓慢下降(电池电压不足)等问题而且调整RC 常数改变延时会令驱动能力变差。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右边为低电平Sm为手动复位开关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

图1 RC复位电路

图2所示的复位电路增加了二极管,在电源电压瞬间下降时使电容迅速放电,一定宽度的电

源毛刺也可令系统可靠复位。

图3所示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图的下半部分是其特性,可与上半部比较增加放电回路的效

图2 增加放电回路的RC复位电路

使用比较电路,不但可以解决电源毛刺造成系统不稳定,而且电源缓慢下降也能可靠复位。

图4 是一个实例

当VCC x (R1/(R1+R2) ) = 0.7V时,Q1截止使系统复位。Q1的放大作用也能改善电路的负载特性,但跳变门槛电压Vt 受VCC 影响是该电路的突出缺点,使用稳压二极管可使Vt 基本不受VCC影响。见图5,当VCC低于Vt(Vz+0.7V)时电路令系统复位。

图3 RC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

图4 带电压监控功能的复位电路

图5 稳定门槛电压

图6 实用的复位监控电路

在此基础上,增加延时电容和放电二极管构成性能优良的复位电路,如图6所示。调节C1可调整延时时间,调节R1可调整负载特性,如图7所示上半部分是图5电路的特性,下半部分对

应图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