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考试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

社会保障概论

1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成员有生存权,社会需要公平权。

(2)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原因是: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社会成员中最重要的一部

分—---劳动者群体。

(3)最早提出社会保障概念的是:美国罗斯福总统新政时

(4)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5)英国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

(6)美国《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保障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社会政

策史上的里程碑。

(7)我国1986年提出社会保障的概念,2010年10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日起实行。(8)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9)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

(10)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A社会保障待遇支出B社会保障运行费用.

(11)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失业保险保障的

对象是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12)自由职业者应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费,不需要缴纳失业保险费。

(13)工伤保险是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中覆盖面最为广泛的。

2多选题

(1)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2)社会保险内容: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

(3)养老社会保险:职工养老,农村养老,公务员养老保险。(4)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时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成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的改革。

(5)俾斯麦政府颁布“社会保险三法”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9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6)中国当代社会保险两项主体(A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B 国家机关事业机关的社会保障)三项补充(C农村社队的

集体保障D社会救济E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7)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

(8)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方式:货币支付,实物支付,服务支付

(9)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特殊人群:下岗职工,农民合同制工人。

(10)失业保险金领取的三个条件:ⅰ交费(满一年)ⅱ非自愿中断就业ⅲ办理失业登记并且有求职要求

(11)生育保险的原则:强制性原则,社会性原则,互济性原则(12)基本医疗保险的特点:强制性,普遍性,互济性

(1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原则,收支平衡原则,依法筹集原则

3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的以及由于各

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

本生活的制度。

(2)生育社会保险:女性劳动者因为生育期间终止劳动失去工资而给与补偿的制度,是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原则:产前产后一律给与保险待遇,给予产前产后带薪假期、生

育补助费

(3)残障社会保险:因病或者因工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包括经常性补助和一次性赔

偿,还包括医疗服务,休养。

(4)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

(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

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

配而造成的失业。)

(5)失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资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

的制度。

(6)职业病:是指在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等工作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如粉尘,

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7)工伤保险:针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因工作原因而发生的事故,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

国家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8)生育保险: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怀孕,分娩,哺乳和节育的女性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产假和休假的社

会保险制度,以保障因生育,节育,抚养孩子而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收入中断的女性劳动者及其孩子的基本生活。

(9)基本医疗保险: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0)乙类药品: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

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

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11)定点医疗机构:

是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

供医疗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医疗机构。包括医保定

点的医院、药店和卫生所等

4简答题:

(1)社会福利:

概念:指政府和政府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者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

体社会成员或者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障改善其物质文化

生活的制度。

特点:①不仅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且保障成员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②不仅对物质生活的需要给予保障,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

需要给予满足。

③不仅保障个人目前的生活需要,还要保障其赡养老人,抚

育后代的需要。

兑现形式:

一.货币兑现:以各种津贴,以现金形式发放。

二.服务形式:如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的照顾和

护理,对失业人员免费的就业咨询,义务教育和免费培训。

三.实物形式:例如给病人赠送营养品,为残疾人免费提

供假肢,助听器、助听工具。

(2)世界上几种社会保障制度: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等北欧、西欧国家

特征:全民保障,由生到死,无所不包

保障基金来源:国家的一般性税收

②保险型社会保障: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特征:以社会保险为主

目的: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③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

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

特征:法律强制受保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基金

做法:国家为个人建立账户,强制所有雇主雇员按其收入的一

定比例向政府有关机关缴纳公积金,政府对公积金进行

运营,会员所享受的待遇由其账户额度进行支付。当因

工资低下存款时达不到最低限度时,由家属填补,会员

之间不调剂互助。

④国家保险模式:

代表国家:苏联、东欧,中国

做法:社会保障事务完全由国家包办,政府对社会保障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

保障基金由国家和政府承担,采用从劳动成本中预先扣

除的方式筹集,个人不缴纳保险费,保险范围几乎为全

体公民,但保障水平低。

特征:国家包办,直接分配,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化程度也较低

筹集方式:从劳动成本中预先扣除

(3)贝弗里奇报告:

英国贝弗里奇计划:

1941年,有贝弗里奇(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任主席对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险方案和相关义务进行一次调查,

1942年提交“贝弗里奇”报告。

内容:将社会保障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社会保险,国家救助,自愿保险

A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主体,单位或者个人事先强制缴费,个人获

得现金给付。

B国民救助:解决特殊需要,不需要事先缴费,只需要证明就可以获得给付。

C自愿保险:

(4)社会保障基金

来源: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中形成的。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四大来源:政府财政拨款(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雇主和个人缴费,社会筹资,其他渠道

筹集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按交费主体分类

二.按基金收支平衡分类: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

部分积累制

三.缴纳方式分类:征税,征费,强制储蓄,自由投资。

现收现付模式:

特点:①以收支的短期平衡为原则

即当年或者近几年内的某社会保险项目所提取的基金总和、所需

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不会形成巨额的资本积

累,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基金贬值风险。

②本模式是国民收入在不同群体间的转移支付。

③长期均衡极易受到人口结构不利变动带来的冲击,其结果不

是养老水平的下降,就是就业人口负担的增加,在

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必然面临着清偿的风险,最

终可能导致养老保险体系的破产。

④由于政府是现收现付养老体系的最后担保人,因此这种清

偿风险有可能转化为政府是否履行养老承诺的政治

风险

优势:①通过收入调节与再分配,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

性和福利性。

②由于没有大量的基金积累,可以免受或者少受通货膨

胀的影响

③保险津贴支付及时,而且无需经过保险基金的积累过

④在技术上较易于实行保险津贴随物价或者工资波动

而调整的指数调节机制。

⑤津贴支付的来源是当期在职劳动者的缴费,因此可

以保证受益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局限性:⑴难以适应全球性人口结构老化和失业率提高的趋势,面

临“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财务困境

⑵有碍于增加储蓄,制约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调节。

⑶一般需要对费率水平进行逐年的预测评估,耗时费力。部分积累制

特点:(1)部分积累制与多层社会保险体系的兼容度较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迁,靠单一模式的社会保险制度去解决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再奏效,多层次的社会保险模式提供了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而部分积累制的财务机制又与多层次

的社会保险模式较为兼容。(2)部分积累制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的问题。它以建立个人账户的方式将更多的人群纳入养老,医疗保险体系。(3)

可以采用“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的方式,解决新老制度转轨时期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某些原来实施现收现付制,后来又改为完全积累制的国家来说,由于过去未保留积累新建制度势必面临偿还旧债和预筹新款的双重压力而困难重重。然而部分积累制的保险费率是呈阶梯调整的,有一定的资金回旋余地,故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过渡方案所采用。

优点:(1)既为原制度中的受益人提供保障,又为新制度中的投保人积累了将来的保障基金。(2)相对于现收现付制的无基金积累来说,部分积累制有了资金积累,有利于促进市场的发育和经济的发展(3)相对于完全积累制来说,部分积累制基金增幅较慢,数额较少,基金的投资风险和贬值压力相对也小了许多。

局限性:由于处于新老制度的交替转轨中,在职职工要承担为原制度受益人的现实保障待遇供款和为自己的将来保障待遇筹款的双重负担,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压力比较大。

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条件:

(1)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基金

(2)健全的资本市场

(3)高效率的营运机制

(4)国民经济发展状态良好,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5)健全的监管机制

(6)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投资原则:

(1)安全性:社会保障投资本金必须及时足额收回。

(2)收益性: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直接目的。

(3)可流动变现性:由投资转换的各种资产兑成现金

的难易程度和速度。

(4)原则取舍:首先遵循谨慎投资和安全至上原则,

其次是收益性以及有投资期限和支付期限组合决

定的可流动性原则等。至于三者具体的权重比例

及协调度,需要结合实际寻找均衡点,从而实现

三者的兼容和合理组合。

投资风险:

(1)系统性风险:

对基金而言是外部的,无法在组合投资中被分散的风险,是所有投资者要承担,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风险。

(2)非系统性风险

风险来源于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操

作进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例如:投资项目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

(5)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的不同:

总体区别: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

目的不同:工伤认定目的是是否构成工伤事故责任。劳动能力鉴定是为了确定工伤职工享受何种工伤待遇。

主体不同:工伤认定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劳动能力鉴定是当地劳动保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和

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的劳动能

力鉴定委员会作出。

程序不同:

工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

申请,医疗机构初次治疗工伤的诊断书,企业的工

伤报告,或者劳动行政部门根据职工的申请进行调

查的工伤报告,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

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

的15日。

劳动能力鉴定: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以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60日内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法律后果不同:

工伤认定:结论一经做出,如果认定职工属于因工负伤,职工就可以享受报销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等待遇,工伤

医疗期还可以享受医疗期工资待遇。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伤残等级评定后可根据伤残等级享受伤残待遇,领取伤残抚恤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因公死亡的,应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伤补助金。救济途径不同:

工伤认定:职工或单位对工伤认定的结论不服,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途径解决。

劳动能力鉴定:单位或者个人对于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15日内向省自

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鉴定。对鉴定

结论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7)基本医疗保险的特征:

一.现收现付性

一般当年收取,当年或者第二年支出。

二.保险的服务性:

保险需要医院的参与,也就是说该项保险除了对享受

该保险的保险人补偿医疗费用外,其保障的核心在于

医疗服务。因此,既存在补需方,也存在补供方。

三.给付频率高,费用难以控制

给付频率远高于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还必须依赖医

疗机构,患者与医疗机构易合谋。

5计算题:

类型一: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确定:

1-5年:最长12个月

5-10年:最长为18个月

10年以上:最长为24个月

例题:

假设”案例:小张累计缴费6年,现失业,在领取了16个月失业保险后重新就业并累计缴费2年,现又失业了,问共能领取多少时间失业保险

分析:小张第一次失业能领取18个月失业保险,现领取16个月,剩2月个;第二次失业共最多能领取12个月,12+2=14个月。

类型2:

张某单位在上海某企业工作,2010年平均工资:4000元(上海在职职工个人缴费基数:2338-11688 )

个人每月缴纳:4000元*8%=320元

单位每月为其缴纳:4000元*22%=880元

假如:张某每月平均工资为15000元

个人每月缴纳:11688*8%=935元

假如:张某每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个人每月缴纳:2338元*8%=187元

类型3

养老金构成=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额按月支取数额

例题:李某60岁退休,退休时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500元,交费18年,个人账户余额30000元。

全国:550元

基本养老金:1500*20%=300元

个人账户:30000元/120=250元

上海:520元

基本养老金:1500*18%=270元

个人账户:30000元/120=250元

观点一:养老保险缴纳15年就不要缴纳了,多缴亏了。(某些单位正是以此说法不给职工上社会保险)

错!

从全国政策看,交得时间越长,个人账户存钱越多,

被除数越大,结果越大;

从上海政策看,交得时间越长,多一个多一个计算

的百分点,基本养老金拿得越多。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功能P11-16 答: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能够通过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从而预防和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和反叛行为,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 (2)调节功能 政治方面,社会保障是调解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 经济领域,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解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最后他可以调解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领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地缓解,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和非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节。 (3)促进发展功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4 )互助功能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5)其他功能除上述四大基本功能外,社会保障事实还有诸如预防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2、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P22-26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互济性原则等。 (1 )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社会领域中的分配,因此,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归宿。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一是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 (3)责任分担原则 只有确立了社会责任分担原则,让政府、企业、个人乃至社会等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责任, 这一制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4)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南京大学2019社会保障概论第一二次作业

答案+我名字 首页> 课程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提出要向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备的社会保障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是于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措施最早出现于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实行以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瑞典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新加坡社会保障采取的是哪一种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国家福利型 c、国家-单位保障型 d、个人储蓄型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失业保险 b、死亡保险

d、养老保险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概念最早见于 a、《社会保障法案》 b、《大西洋宪法》 c、《费城宣言》 d、《劳工宣言》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为福利水平的度量的是 a、商品化 b、非商品化 c、分层化 d、非分层化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养老保险 d、社会福利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根据劳动力的“非商品化”和福利的“分层化”程度的强弱,属于自由主义体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意大利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中,提到的公益服务主要有 a、慈善拍卖 b、免费医疗 c、生活补助 d、社会保险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考察社会保障的视角有 a、社会学视角 b、经济学视角 c、政治学视角 d、哲学视角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有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社会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躯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的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4.规则系统: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整套活动规则即规范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等)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5.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6.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成。 7.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8.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9.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0.人文区位学:又称人文生态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的居住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1.“第三次浪潮”: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又进入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文明时期,他称该时期为“第三次浪潮”。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由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力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3.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它是一种社会事务和社会政策管理,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4. 社会保障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项目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以保障社会成员在遭遇社会经济风险事故时所需要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5. 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在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 6. 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力与义务一致性为原则,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7. 医疗保险:广义医疗保险是针对人的健康的保险,它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保险,而且包括疾病预防、人体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狭义医疗保险主要是指针对医疗费用的保险。 8.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以农村居民为对象,在自愿和互助共济的原则下,通过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按一定比例补偿农民医疗费用的初级医疗保险形式。 9. 失业保险:是指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时给予失业金支付,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充分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之一,是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补偿其因职业病或工伤而导致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由国家或企业单位对其生活给予一定物质补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答案2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制度 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 度D.个人自救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A.5天 B.10天 C.12天 D.7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险率 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赔偿法》的国家为()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险法 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济来源 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 D.15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由政府和企业共担 D.全部由 被保险人负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A.90% B.100% C.50% D.120%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功能P11-16 答: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能够通过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从而预防和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和反叛行为,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2)调节功能 政治方面,社会保障是调解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 经济领域,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解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最后他可以调解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领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

有效地缓解,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和非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节。 (3)促进发展功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4)互助功能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5)其他功能除上述四大基本功能外,社会保障事实还有诸如预防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2、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P22-26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 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互济性原则等。 (1)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社会领域中的分配,因此,缩小社会贫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答案2.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制度 C. 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助 D.福利 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A.5天 B.10天 C.12天 D.7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险率 D.人 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赔偿法》 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险法 D.国 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济来源 D. 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 D.15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由政府和 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 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A.90% B.100% C.50% D.120%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9) 学院专业级班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论。它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涂尔干 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 )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

B.政治要素 C.文化要素 D.社会要素 7. 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8.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 大众 D.公众 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 )。 A.组织环境 B.经济关系 C.群体利益 D.群体凝聚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社会学: 2、生活方式: 3、参照群体: 4、社区行动: 5、社会现代化: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1

试卷代号:8884/6318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主要侧重对静态组织结构的研究,重视组织经济效率的协调,认为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保障概论 郑功成

《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 2、服务保障 3、精神保障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功能资本积累功能 第四节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公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 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三)福利性特征 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四)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 (五)多样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 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六)刚性发展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三)责任分担原则 (四)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 (五)其他原则,如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二、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四、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五、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单选题: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 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 3.帕森斯是()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4.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5.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6.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7.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8.()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 9.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A.费孝通B.科尔曼C.林南D.格兰诺维特 10.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关系建立的基础D.关系的协调程度

11.()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B.社会资本C.经济资本D.人力资本 12.()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拟剧理论 13.()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B.公司C.邻里D.教会 14.根据()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 15.()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次级群体D.初级群体 16.家庭中的传统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B.生产功能C.赡养功能D.消费功能 17.社会学家()提出了中层理论。 A.帕森斯B.默顿C.韦伯D.福柯 18.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19.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结构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D.因果关系 20.“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B.滕尼C.恩格斯D.哈贝马斯 21.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22.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汇总: 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 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 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 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 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 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 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 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 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 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 制度。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 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 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 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 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 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 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 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 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 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 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 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 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 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 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 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 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 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 本生活水平。 10、“福利国家”:在 “混合经济”的条件下,由政 府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强调 社会利益,实行国民“从摇 篮到坟墓”的门类齐全的社 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 公民在其生存期间能享受 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国家。 11、社会保险基金投 资的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 基金投资必须坚持安全性 原则。安全性原则指保证投 资本金及时、足额地收回, 并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对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来说,安 全原则是根本原则。 12、优待:优待是指 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 好的待遇,它可分为广义和 狭义的内容。本书中介绍的 是广义的优待。广义的优待 是指国家、社会、群众三方 面对优抚对象广泛的关怀 照顾及物质帮助,主要包括 以下几层含义:①物质(资 金)优待②优先照顾③帮工 代工④包户服务⑤扶持生 产⑥走访慰问。 13、职工探亲制度是 指国家和单位为解决职工 与其分居两地的配偶、父母 团聚和减轻其经济上的负 担,按照职工工作年限或工 龄长短,给予一定的有薪探 亲假期、工资补贴和旅费补 贴等福利待遇制度。 14、社会救助:现代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 种社会群体运用掌握的资 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 一定机构和专业人员,按照 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活 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以 及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 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 家庭,向一时遭受严重自然 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 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以使被救助者能继续生存 下去。 15、“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或称“个人帐 户”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在 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从参 与经济活动创造的财富中, 按法律的要求拿出一部分, 为自己将来的退休养老、医 疗保障和失业等积累后备 金。 16、致残:职工在工 作环境中遭遇意外伤害,虽 经治疗、保养仍不能完全恢 复,致使身体或智力功能部 分或全部丧失,表现为永久 性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 能力的后果。 17、失业率:是失业 人口在全国劳动力总人口 中所占比重。 18、累进费率制:指 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 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 征收的保险费率低,对高收 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高,并 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 率也随之按级递增。 19、个人储蓄性养老 保险:这完全根据个人自 愿,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 保险机构缴纳或向国家保 险公司投保,保险水平由投 保人根据本人经济情况而 自定,投保者退休时,保险 机构可将储蓄的养老金本 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投 保人,使其退休后可生活得 更好一些。 20、最低生活水平: 从绝对意义上讲是维持生 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饮食、 衣着和居住条件,这就是常 说的绝对贫穷;从相对意义 上讲,是享有和当地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的最低消费资 料和服务。 21、疗保险:国家通 过立法对被保险人非因工 疾病或患病或伤残而暂时 丧失劳动能力并失去收入 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维持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题型:1、单项选择(10)2、多项选择(20)3、简答4、名词解释5论述(五根支柱) 1、社会保障 (1)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 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期基本生活的制度。 (2)功能: 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②经济发张的助推器 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一一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1)含义: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 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 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 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3)内容: A 、老年社会保险 D 、工伤社会保险 B 、医疗社会保险E、生育社会保险 C 、失业社会保险 F 、残障社会保险G 、死亡社会保险 3、社会救助:| (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1)含义: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2)对象: ①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②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 困难的人 ③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3)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 4、社会福利:| (1)含义: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 生活的制度。 (2)类型:公共福利事业,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上述三种类容的综合。 (3)内容: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 (4)形式:货币形式,服务形式,实物形式 5、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前者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实现社会安全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后者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按照自愿投保原则经营的。 2)保险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在国家法令规定范围内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