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合集下载

HCY的临床意义

HCY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轻、中、重度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标准分别为:25~40μmol/L、40~120μmol/L和大于120μmol/L。

其中轻、中度HCY升高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静脉栓塞等临床意义:1、HCY浓度增高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可能作为预测斑块不稳定的重要指标。

控制血浆HCY水平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产生可能涉及到遗传、营养、药物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主要由胱硫醚β合成酶或不耐热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性受损伤所引起。

这些病人血中HCY浓度可达200μmol/L,并常伴同型半胱氨酸尿。

而另外一些轻、中度HCY血浆水平升高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患者也可存在上述酶的异常。

营养性因素,如作为辅酶参与HCY代谢的维生素B6或B12以及叶酸缺乏也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3、一些药物如氨甲蝶呤、利尿剂、抗痉挛药、阿扎立平(azaribine)和环境中的毒性物质如吸烟、二硫化碳等均可导致血浆HCY升高。

4、激素水平改变如甲状腺素缺乏、口服避孕药物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病人也可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5、在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银屑病患者,也存在血浆HCY水平升高,这一变化可能与细胞自身的异常增殖和代谢有关
血浆D-二聚体测定枸橼酸钠1:9抗凝血2ml 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标志,升高见于DIC、DVT、AMI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以及与血栓有关的疾病,如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同型半胱氨酸 PPT

同型半胱氨酸 PPT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简称血同。血同型半 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重要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血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能被分解代谢, 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简称高血同。会大幅增 加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血同型 半胱氨酸是一项重要的人体健康指标。
HCY的研究历史
Boushey,报道升高5μmol/L,会有心血管疾病 和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症风险:女性风险增加80%, 而男性则60%。
最近10年来医学研究陆续报道,并有完整资料 证实: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疾病,脑血管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等高危险因子。
HCY的致病机理 在HCY的作用下,破坏的血管壁
水平增加而升高[1]。研究发现,高HCY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 危险因素,HCY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对尚未出现心脏病症状 者来说,HCY升高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可加倍,妇女的危险可增加3倍。 2. 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随着分生物 学的深入发展,HCY在脑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研究表明,HCY的 升高是与中风有重要关联的危险因子;高HCY是造成老年痴呆症和帕金 森的重要因素。
3. 与高血压的关系 研究显示,对于患有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年轻女性,高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血压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 4. 与糖尿病的关系 血浆HCY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监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有利于对其预后的评估,HCY升高在糖尿 病伴肾脏、视网膜及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为严重。 5.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 4 ]Boushey CJ , Beresford SAA , Omenn GS , Motulsky AG.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2 ease , JAMA 1995 ;274 :13 :1049 - 1057.
[5 ] Guttormsen AB , Svarstad E , Ueland PM , Refsum H. Elimination of ho2 mocysteine from plasma in subjects with end - stage renal failure. Irish J Med Sci 1995 ;164 (Suppl . 15) :8.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年第 19 卷第 3 期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 ,2008 ,Vol19 ,No. 3 · 10 1 ·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袁玉亮
(北京大兴中医院检验科 ,北京)
1 同型半胱氨酸概述
© 1994-2009 China Acade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0 2 ·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 ,2008 ,Vol19 ,No. 3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年第 19 卷第 3 期
参考文献
[ 1 ]Malinow , M. René, Plasma Homocyst (e) ine and Arterial Occlusive Dis2 eases : A mini - review. Clin. Chem. 1995 ;40 :173 - 17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意义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田祥,E m a i l :159********@163.c o m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意义刘沙沙1,田 祥2,李 放2,邸书华2,齐 强2,王 伟2,耿 巍2(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 c y)与B 型利钠肽(B N P )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测定血H c y 水平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意义㊂方法 入选了1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其中男93例,女58例,年龄27~92岁,平均(66.7ʃ11.6)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H c y 水平㊁B N P 浓度㊁血脂㊁血糖等㊂同时入选同期住院的249例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㊂结果 ①心力衰竭组的血H c y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90ʃ5.07)μm o l /Lv s (14.84ʃ4.87)μm o l /L (P <0.01);心力衰竭组的血B N 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851.67ʃ742.59)n g /Lv s (197.52ʃ84.46)n g /L (P <0.01);②血H c y ㊁B N P 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血H c y 与B N P 呈显著正相关(r =0.629,P <0.01);④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 R =1.826,95%C I =1.021~3.266,P <0.05)㊁糖尿病(O R =1.716,95%C I =1.020~2.887,P <0.05)㊁高脂血症(O R =1.856,95%C I =1.015~3.396,P <0.05)㊁吸烟(O R =1.952,95%C I =1.233~3.089,P <0.05)㊁H c y (O R =3.743,95%C I =2.271~6.169,P <0.01)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⑤血H c y 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 C 曲线参数分析显示:A U C 为0.754,95%C I =0.706~0.802,P <0.01,临界值为17.75μm o /L ,敏感度为66.20%,特异度为73.90%㊂结论 血H c y 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临界值,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新的诊断指标㊂关键词:心力衰竭;半胱氨酸;利钠肽,脑;心功能中图分类号:R 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6-0658-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6.017E f f e c t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p l a s m ah o m o c ys t e i n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L i uS h a s h a 1,T i a nX i a n g 2,L i F a n g 2,D i S h u h u a 2,Q iQ i a n g 2,W a n g W e i 2,G e n g W e i 21.C h e n g d e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d e 06700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t h eF i r s tC e n t r a lH o s p i t a l ,B a o d i n g 071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T i a nX i a n g ,E m a i l :159********@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o l e of p l a s m a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s ig n i f i c a n c e i n ch r o n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b y o b s e r v i n g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p l a s m ah o m o c y s t e i n e (H c y )a n dBt y p e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t i d e (B N P ).M e t h o d s At o t a l o f 151c h r o n i ch e a r t f a 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 i n c l u d i n g 93m a l e s a n d58f e m a l e s ,a v e r a g ea g e (66.7ʃ11.6)y e a r s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 d249p a t i e n t sw i t hn o r m a l c a r d i a cf u n c t i o na t t h es a m et i m eo fh o s pi t a l i z a t i o ns e r v e da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l a s m a H c y ,B N P ,l i p i d s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w e r es t u d i e d .R e s u l t s ①T h e p l a s m a H c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n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19.90ʃ5.07)μm o l /Lv s (14.84ʃ4.87)μm o l /L (P <0.01);T h e s e r u m B N P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h e a r t f a 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c o n t r o l g r o u p (1851.67ʃ742.59)n g /Lv s (197.5ʃ84.5)n g /L (P <0.01).②T h e p l a s m aH c y an dB N Pw e r e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N e wY o r kH e a 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 (N Y HA )c l a s s e s (P <0.01).③T h e p l a s m aH c y a n dB N Pw e r e l i n e a r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r =0.629,P <0.01).④T h e r e s u l t s o f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s h o w e d t h a t h y pe r t e n s i o n (O R =1.826,95%C I =1.021-3.266,P <0.05),d i a b e t e s (O R =1.716,95%C I =1.020-2.887,P <0.05),h y p e r l i p i d e m i a (O R =1.856,95%C I =1.015-3.396,P <0.05),s m o k i n g (O R =1.952,95%C I =1.233-3.089,P <0.05),H c y (O R =3.743,95%C I =2.271-6.169,P <0.01)w e r e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h r o n i ch e a r t f a i l u r e .⑤R e c e i v e ro p e r a t i ng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c u r v e a n a l y s i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e c u t o f f o fH c yf o r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w a s 17.75μm o /L (R O Ca r e au n d e r c u r v e :0.754,95%C I =0.706-0.802,P <0.01)w i t h73.90%s p e c i f i c i t y a n d66.20%s e n s i t i v i t y .C o n c l u s i o n H c y i sa ni n d e pe n d e n tr i s kf a c t o r f o r c h r o n i ch e a r t f a i l u r e ,a n d t h e c u t o f v a l u e c a nb eu s e da s an e wd i a gn o s t i c i n d e x f o r c h r o n i ch e a r t f a i l u r e .K E Y W O R D S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c y s t e i n e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t i d e ,b r a i n ;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是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疾病的严重和最终阶段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先进,我国逐渐步㊃856㊃‘临床荟萃“ 2016年6月5日第31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6,V o l 31,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00万的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为0.9%[2],且在A R I C研究中[3],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后30天㊁1年和5年的病死率分别为10.4%㊁22%和42.3%,晚期心力衰竭预后比部分实体肿瘤和心肌梗死更差,严重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20%㊂心力衰竭发病率㊁病死率高,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㊂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且尚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是心室重构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这两大观点㊂临床上依据患者的症状㊁体征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不大,需要客观的检测指标来诊断心力衰竭,而B型利钠肽(B N P)已成为临床上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1],而血同型半胱氨酸(H c y)在临床上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㊁卒中的危险指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H c y被认为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 c y与B N P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测定血H c y水平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意义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连续入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51例做为心力衰竭组,男93例,女58例,年龄27~92岁,平均(66.7ʃ11.6)岁,根据F r a m i n g h a 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㊁依据患者的病史㊁症状㊁体征㊁心电图㊁超声心动图㊁胸部X线等做出诊断,基础疾病为高血压㊁糖尿病㊁冠心病㊁瓣膜性心脏病,同时连续入选了同期住院的249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做为对照组,男175例,女74例,平均(64.6ʃ12.9)岁,两组在性别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除外严重的肝㊁肾功能不全;②除外患有血液㊁免疫㊁甲状腺疾病㊁严重感染及肿瘤等系统疾病;③近期服用抗癫痫药物㊁甲氨喋呤㊁维生素类药物等㊂1.3观察指标所有入选者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H c y㊁B N P㊁血脂㊁血糖等水平㊂H c y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标本离心(转速4000r/m i n,离心5分钟)后,测定分离出的血清],试剂购自北京百奥泰康生物技术公司,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㊂B N P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试剂购自石家庄洹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A l e r eT r i a g e M e t e r P r o 分析仪检测㊂1.4统计学方法使用S P S 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两个样本均数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或t 检验,两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应用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 N O V A),H c y及各种危险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应用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H c y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的分析采用R O C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血H c y㊁B N P比较心力衰竭组血H c y 与B N 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㊂表1两组血H c y与B N P的比较(x-ʃs)组别例数H c y(μm o l/L)B N P(n g/L)心力衰竭组15119.90ʃ5.071851.67ʃ742.59对照组24914.84ʃ4.87197.52ʃ84.46t值9.91527.266P值<0.01<0.01 2.2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H c y㊁B N P比较血H c y水平㊁血B N P浓度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㊂表2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H c y与B N P比较(x-ʃs)组别例数H c y(μm o/L)B N P(n g/L)心功能Ⅱ级4115.94ʃ3.541209.39ʃ491.33心功能Ⅲ级6119.90ʃ4.60*1651.10ʃ489.05*心功能Ⅳ级4923.21ʃ4.36*#2638.78ʃ432.65*#F值32.557111.533P值<0.01<0.01注:与心功能Ⅱ级比较,*P<0.01;与心功能Ⅲ级比较,#P< 0.012.3心力衰竭患者血H c y与B N P的相关性分析以H c y水平与B N P浓度为变量行P e a r s o 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H c y水平与B N 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 0.629,P<0.01),见图1㊂图1心力衰竭患者血H c y与B N P的相关性㊃956㊃‘临床荟萃“2016年6月5日第31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6,V o l31,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4 H c y及各危险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以心力衰竭(0=对照组,1=心力衰竭组)为因变量,以性别㊁年龄㊁高脂血症㊁糖尿病㊁高血压㊁体质量指数(B M I)㊁吸烟史㊁饮酒史㊁H c y水平作为自变量,结果发现高血压(P<0.05)㊁糖尿病(P<0.05)㊁高脂血症(P<0.05)㊁吸烟(P< 0.05)㊁H c y(P<0.01)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见表3㊂表3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因素B值P值O R值95%C I下限上限高血压0.6020.0421.8261.0213.266糖尿病0.5400.0421.7161.0202.887高脂血症0.6190.0451.8561.0153.396 B M I-0.9080.0000.4030.2780.585吸烟0.6690.0041.9521.2333.089H c y1.3200.0003.7432.2716.1692.5血H c y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应用 R O C曲线图 程序,以血H c y水平为检验变量,绘制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的R O C曲线,自动计算出曲线下面积(A U C)及95%置信区间,并找到临界点和对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见图2㊂血H c y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 O C曲线参数分析显示:A U C为0.754,95%C I=0.706~0.802,P<0.01,临界值为17.75μm o/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6.20%,特异度为73.90%,见表4㊂图2血H c y诊断心力衰竭的R O C曲线表4血H c y诊断心力衰竭患者的R O C曲线参数分析指标A U C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95%C I 下限上限H c y0.75417.75μm o/L66.2073.900.7060.8023讨论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机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㊁组织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㊂因此能够早期识别心力衰竭患者,并给予重点治疗及长期随访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主要措施㊂影响血H c y水平有很多方面[5],①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因素导致H c y代谢过程所需要的关键酶缺陷,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 H F R)㊁胱硫醚-β-合成酶(C B S),酶活性降低,可以导致H c y聚集,引起高H c y(HH c y)血症;②营养及饮食结构:叶酸㊁维生素B12㊁维生素B6是H c y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辅助因子,其缺乏可以影响关键酶的活性,从而影响H c y的代谢转化过程;③年龄及性别:血H c y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要高于女性,而女性绝经后血H c y水平高于绝经前,与雌激素水平有关;④疾病与药物:肾功能衰竭㊁甲状腺功能减退㊁恶性肿瘤等疾病以及应用抗癫痫药物㊁甲氨喋呤㊁利尿药㊁烟酸等药物可使血H c y水平升高㊂本研究已除外影响血H c y水平的疾病及药物,具有一定的可信度㊂已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㊁糖尿病㊁肥胖㊁吸烟㊁血脂异常等[6],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在讨论在某种程度上H c y应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因为只有5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被 传统 的危险因素所解释,研究者们说 新的 危险因素可以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测能力[7]㊂风险因素应该与目标疾病有很强烈的因果关系,但有很多学者怀疑H c y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㊂F a e h等[7]研究已经表明了H c y水平升高和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㊁心脏㊁脑血管及外周动脉疾病)之间的风险关系呈正相关㊂而且有研究指出HH c y 可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弹性下降,并改变凝血机制[8]㊂HH c y可以提高危险因素(高血压㊁糖尿病㊁肥胖㊁吸烟㊁脂质代谢异常等)的不利影响,以及促进炎症发展㊂本研究的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㊁糖尿病㊁高脂血症㊁吸烟㊁H c y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且H c y对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要大于 传统 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HH c y提高了 传统 危险因素的不利影响,也有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小或存在选择性偏倚,此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尚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探讨㊂有数据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当血H c y>15㊃066㊃‘临床荟萃“2016年6月5日第31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6,V o l31,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μm o l/L时,4年病死率可达到24.7%,而当血H c y< 9μm o l/L时,病死率仅为3.8%;血H c y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7μm o l/L时,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即可上升3.4倍;血H c y每下降3μm o l/L,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下降25%,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下降16%,卒中的发病风险下降24%,但血H c y对于心力衰竭风险研究尚少,尚无确切数据[9]㊂H e r r m a n n等[10]的研究显示HH c y可以刺激心肌B N P的表达,不伴有心室重塑,表明HH c y可以直接损伤心肌组织,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因此可能是HH c y直接影响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㊂V a s a n等[4]的研究亦表明H c y水平升高可导致并加重心力衰竭,且其作用机制与冠心病无关,是对心肌的直接损害,为导致并加重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㊂但是血H c y导致心力衰竭的确切机制并不明确,可能是血管机制,亦可能是对心肌的直接损害㊂尽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但心肌重构是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分子细胞学基础,是发生心力衰竭的决定性机制,H c y可能是通过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壁胶原与弹力蛋白比值增加,促进血管和心肌重塑;通过促氧化作用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诱导炎性介质㊁氧自由基㊁促凝物质等的产生,引起心肌间质纤维化,血管和心肌重构;已知一氧化氮降解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影响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心率,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进一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㊁胶原增生及心肌纤维化,引起心肌重塑;破坏凝血和纤溶系统平衡,促进血小板聚集,启动炎症反应,促进血管钙化及脂质形成,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一步引起心肌缺血㊁缺氧,导致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诱导心力衰竭[11-12]㊂B N 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当室壁张力和心室负荷增加时B N P分泌增加,现在已经是诊断心力衰竭必不可少的生物学标志物㊂F r a m i n g h a m心脏研究[13]㊁B l a c h e r等[14]结果显示H c y与心脏结构密切相关,A g o s t o n-C o l d e a等[15]的结果发现血H c y水平随N Y H 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H c y水平与N末端B 型利钠肽原(N T-p r o B N P)㊁左室舒张末内径(L V ED D)呈正相关关系,与6MWT㊁最大摄量氧(V O2m a x)㊁左心室射血分数(L VE F)呈负相关关系㊂亦有研究表明B N P与血H c y密切相关,且B N P 与血H c y水平均与N Y H A分级相关,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浓度升高,且各项心功能分级之间具有可比性[16],本研究结果亦表明血H c y与B N P浓度呈正相关,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测定血H c y水平亦是间接反映心功能情况的客观指标㊂W a s h i o等[17]的研究显示H c yȡ10.8μm o l/L 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H R=7.175,P=0.035);M a y等[18]的结果显示当H c yȡ13.3μm o l/L时与左室功能障碍有关;我国莫合塔伯尔㊃莫敏等[19]的结果显示血H c y与L V E F独立相关(β=-0.237,95%C I=-0.375~ -0.041,P=0.015),且表明血H c y是临床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 R=1.188,P=0.006),本研究结果亦表明血H c y是临床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 R=3.743,95%C I=2.271~6.169,P< 0.01),且引起心力衰竭的临界值为17.75μm o/L,敏感度为66.20%,特异度为73.90%,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 I=0.706~0.802,P<0.01㊂亦有研究显示,H c y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㊂M a等[20]的结果显示H c yȡ15μm o l/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㊂F u等[21]的结果显示H c y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病死率(O R=2.26,95%C I=1.23~ 4.16,P=0.023)和主要心血管事件(O R=1.91, 95%C I=1.03-3.51,P=0.039)的独立预测因子,且H c y=17.67μm o l/L为全因病死率的预测临界值㊂K a r i m等[22]的研究显示H c y与急性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关(O R=1.2,95%C I= 1.08~1.36)㊂T e k i n等[23]的结果显示H c y>17.45μm o l/L预测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的特异度为71.4%和敏感度为67.9%(R O C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 I=0.792~0.965,P<0.001),指出血H c y水平水平是预测生存的唯一参数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组的血H c y水平与B N 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H c y与B N P浓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表明H c y为心力衰竭的新的致病因子,且临界值为17.75μm o/L,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新的诊断指标㊂且血H c y水平的测定较B N P价格便宜,因此监测心力衰竭患者的血H c y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㊁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样本量较小且无随访,不能提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信息,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㊃166㊃‘临床荟萃“2016年6月5日第31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6,V o l31,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2):98-122.[2]顾东风,黄广勇,吴锡桂,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6-9. [3] P e t e r s o nP N,R u m s f e l dJ S,L i a n g L,e ta l.A v a l i d a t e dr i s ks c o r e f o ri n-h o s p i t a l 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a r tf a i l u r e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g e tw i t hth e g ui d e l i n e sp r o g r a m[J].C i r cC a r d i o v a s cQ u a lO u t c o m e s,2010,3(1):25-32.[4] V a s a n R S,B e i s e r A,D'A g o s t i n o R B,e t a l.P l a s m ah o m o c y s t e i n ea n dr i s kf o rc o n g e s t i v eh e a r tf a i l u r ei na d u l t sw i t h o u t p r i o r m y o c a r d i a li n f a r c t i o n[J].J AMA,2003,289(10):1251-1257.[5]程丝,冯娟,王宪.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5):329-334.[6] H uS S,K o n g L Z,G a oR L,e ta l.O u t l i n eo f t h er e p o r to n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e a s e i nC h i n a,2010[J].B i o m e dE n v i r o n S c i,2012,25(3):251-256.[7] F a e hD,C h i o l e r oA,P a c c a u dF.H o m o c y s t e i n e a s a r i s k f a c t o rf o r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 e a s e:s h o u l d w e(s t i l l)w o r r y a b o u t?[J].S w i s sM e d W k l y,2006,136(47/48):745-56. [8] B a s z c z u kA,K o p c z yńs k i Z.H y p e r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m i a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P o s t e p y H i g M e d D o s w(O n l i n e),2014,68:579-89.[9] W a l d D S,L a w M,M o r r i s J K.H o m o c y s t e i n e a n d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e v i d e n c e o n c a u s a l i t yf r o m 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B M J,2002,325(7374):1202.[10] H e r r m a n n M,T a b a n-S h o m a O,H u b n e r U,e t a l.H y p e r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m i a a n d m y o c a r d i a le x p r e s s i o n o f b r a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i nr a t s[J].C l i nC h e m,2007,53(4):773-780.[11]那开宪,余平,张桂云,等.应高度重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力衰竭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7):4-7.[12]J o s e p h J,J o s e p h L,S h e k h a w a t N S,e t a l.H y p e r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m i a l e a d s t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v e n t r i c u l a rh y p e r t r o p h y i n n o r m o t e n s i v e r a t s[J].A mJ P h y s i o lH e a r t C i r cP h y s i o l,2003,285(2):H679-686.[13]S u n d s t r o mJ,S u l l i v a nL,S e l h u b J,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o f p l a s m ah o m o c y s t e i n et o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s t r u c t u r ea n df u n c t i o n:t h eF r a m i n g h a m H e a r t S t u d y[J].E u rH e a r t J,2004,25(6):523-530.[14] B l a c h e r J,D e m u t hK,G u e r i nA P,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p l a s m ah o m o c y s t e i n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a n dc a r d i a ch y p e r t r o p h yi ne n d-s t a g er e n a ld i s e a s e[J].JN e p h r o l,1999,12(4):248-255.[15] A g o s t o n-C o l d e a L,M o c a n T,G a t f o s s e M,e ta l.P l a s m ah o m o c y s t e i n e a n d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p r e v i o u s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C a r d i o l J,2011,18(1):55-62.[16]闫振富,贾玲.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钠肽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 1481-1483.[17] W a s h i o T,N o m o t o K,W a t a n a b e I,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p l a s m a h o m oc y s t e i n e l e v e l s a nd c o n ge s t i v e h e a r tf a i l u r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H o m o c y s t e i n e a n dc o n g e s t i v eh e a r t f a i l u r e[J].I n t H e a r tJ,2011,52(4):224-228.[18] M a y H T,A l h a r e t h iR,A n d e r s o nJ L,e ta l.H o m o c y s t e i n el e v e l sa r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 c r e a s e dr i s k o fc o n g e s t i v eh e a r tf a i l u r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n dw i t h o u t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J].C a r d i o l o g y,2007,107(3):178-184.[19]莫合塔伯尔㊃莫敏,李建平,张岩,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5): 246-253.[20] M a Y,L i L,G e n g X,e t a l.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h y p e r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m i aa n d o u t c o m e s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A m JT h e r,2014N o v17.[E p u ba h e a do f p r i n t][21] F uZ,Q i a n G,X u e H,e ta l.H y p e r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m i ai sa n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e d i c t o r o f l o n g-t e r m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s i nC h i n e s eo c t o g e n a r i a n sw i t ha c u t e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J].C l i nI n t e r vA g i n g,2015,10:1467-1474.[22] K a r i m MA,M a j u m d e rA A,I s l a m K Q,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i n-h o s p i t a l o u t c o m e o f a c u t eS Ts e g m e n t e l e v a t i o n m y o c a r d i a li n f a r c t i o n i n y o u n g B a n g l a d e s h ia d u l t s[J].B M C C a r d i o v a s cD i s o r d,2015,15:73.[23] T e k i nA S,S e n g u l C,K i l i c a s l a nB,e t a l.T h ev a l u eo f s e r u mh o m o c y s t e i n e i n p r e d i c t i n g o n e-y e a rs u r v i v a l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s e v e r es y s t o l i ch e a r tf a i l u r e[J].T u r k K a r d i y o lD e r n A r s, 2012,40(8):699-705.收稿日期:2016-02-17编辑:张卫国㊃266㊃‘临床荟萃“2016年6月5日第31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6,V o l31,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同型半胱氨酸PPT课件

同型半胱氨酸PPT课件

PPT课件
4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因及百分比:
产生原因
百分比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嗜好、缺乏锻炼等)
轻中度升高15%
2 环境、营养等(VB6、 VB12、叶酸缺乏症)
轻中度升高40%
3 β-胱硫醚合成酶、甲硫氨基酸合成酶两种关键酶基因 的多态性(遗传缺陷或基因突变 —基因碱基突变或插 入缺失)引起的酶缺陷或活性下降导致Hcy升高
5.0
2.5
4.0 3.0 2.0 1.0
PPT课件
5.0 4.0
3.0 2.0
1.0
20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后心脑血管疾病预计风险降低
少 5%

性 0%

危 L/lomμ
-5% -10%
3低
降 -15%

ycH -20%
-25%
中风
-24%
深静脉血栓 缺血性心脏病
-25%
-16%
PPT课件
21
Wald DS et al. BMJ, 2002, 325:1202
3
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凝血因子的功能,增加血栓形成倾 向,使小动脉血管易于栓塞。 2.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粥样硬化形成。 3.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可与载脂蛋白B形成致密的复合物易 于被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引起血管壁脂肪堆积。 4.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联合对
39165人进行了 6年以上前瞻性追踪研究结果。
PPT课件
15
同型半胱氨酸与肾功能衰竭
? Hcy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 CVD)的 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 10~20倍,是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 死因之一。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CVD的高发原因 仅用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贫血、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是很难完全解释的。 CRF患者 普遍存在高Hcy血症,其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3倍。血浆 Hcy每增加1μmol/L,血管通路栓塞的危险增加 4.0%, 心血管事件(CVE)的危险性就增加6%。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的肾小球率过滤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的肾小球率过滤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的肾小球率过滤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分析陈军;徐任璇;李毅刚;居培红【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33)6【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不同分级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一步探讨GFR及Hcy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HF患者与对照组的病例资料,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病例数分别为15、103、123、80例.选取无心力衰竭且年龄性别相当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Hcy等指标.应用MDRD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来估算每个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DRD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计算出的GFR水平在对照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中逐渐降低;MDRD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中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GFR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中Hcy水平逐渐升高;心功能Ⅲ、Ⅳ级组Hcy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验证了肾功能不全已经成为CHF患者死亡的一种独立的预测因素,GFR水平及Hcy水平检测可用来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肾功能减退程度.【总页数】3页(P16-18)【作者】陈军;徐任璇;李毅刚;居培红【作者单位】上海杨浦区安图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93;上海杨浦区安图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93;上海杨浦区安图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93;上海杨浦区安图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相关文献】1.红细胞分布宽度、肾小球滤过率与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J], 杨志星2.AMI患者PCI术预后与肾小球过滤率的关系分析 [J], 赵威;张琳琪3.抑郁程度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 [J], 梁小玲;唐聪;余小玲;陈静薇4.分析乙肝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J], 何刘;张照如5.AMI患者PCI术预后与肾小球过滤率的关系分析 [J], 赵威;张琳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

临床表现
七、骨骼系统表现 慢性肾衰竭所致的骨损害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或 肾性骨病 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
①高转化性骨病(high-bone turn-over disease)
②低转化性骨病(low-bone turnover disease) ③混合性骨病,上述两种病理表现并存。
其他类型骨病:骨囊肿、腕管综合症、关节周围 炎和病理性骨折。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⒋ 内分泌异常 尿毒症时内分泌异常与多种尿毒症 症状有关。 • • • 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有关; 肾性骨病与1,25(OH)2D3有关; 尿毒症病人葡萄糖耐量降低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临床表现
• 慢性肾衰竭早期(代偿期)临床上常无尿毒症症
状,仅有肌酐清除率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不 高,病人可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倾向于高血浆尿素水平有关。恶心、呕吐、皮肤
瘙痒、抽搐和意识障碍与胍类衍生物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尿毒症毒素 ⑵细菌代谢产物:肠道内细菌可合成多种尿毒症 毒素,其中包括酚类、胺类和吲哚。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尿毒症毒素 ⑶中分子物质:中分子物质之分子量为500-5000 的物质。中分子物质增加可能与尿毒症周围神经 病变、脂质代谢紊乱、肾性骨病和心血管并发症 的发生有关。 ⑷其他。
临床表现
2 .高血压 后果: 心室肥厚 心脏扩大 心律紊乱 心功能不全 严重者可出现脑溢血。
临床表现
二 、心血管系统 3.心包炎 尿毒症患者心包炎的发生率超过50%,仅6%17%有明显症状。 尿毒症心包炎发生相关因素: 尿毒症毒素潴留; 血小板功能减退; 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科普】细说“同型半胱氨酸”

【科普】细说“同型半胱氨酸”

【科普】细说“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是血液中的一种含硫分子的氨基酸,由蛋氨酸转化而成。

在体内经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代谢。

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清晰的头脑、充沛的精力——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期盼。

但有多少人能够拥有这样的完美生活。

我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又有多少的了解?如果有一个简单的测试能够告诉您身体的基本健康情况,您愿意去了解它吗?在医学进步的今天,这样的检测已经有了,是血液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是血液中的一种含硫分子的氨基酸,由蛋氨酸转化而成。

在体内经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代谢。

需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及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参与。

酶功能障碍或维生素的缺乏等均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蛋氨酸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摄入的蛋白质中,肉类、乳酪及其他蛋白质类食物中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所以我们差不多每天都吃到。

正常情况下HCY会迅速转化成谷胱甘肽和S-腺苷蛋氨酸。

这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两种物质,与肝脏解毒、体内垃圾——自由基的清除、修复DNA有着密切的关系。

HCY的升高,就意味着这两种物质的缺乏,将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

因此,同型半胱氨酸是我们健康的风向标。

血液HCY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标,它对健康风险的预测,比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更加重要。

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1.4μmol/L时,心脏病的风险就将上升。

事实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肌梗死的预测准确性,几乎是胆固醇水平的40倍。

HCY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它是我们每个人老化的基本原因和生理指标。

HCY升高,意味着我们的DNA不能很好地修复,从而使我们处于更高的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之中;意味着体内有毒有害的重金属会积累起来,干扰大量的身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意味着体内代谢的垃圾——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导致各种炎症、细胞损伤破坏。

所以说,HCY 是人体健康、退行性疾病患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关键词] 慢性 肾功能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 发病机理 治疗 健康讯:

唐韵(综述) 路建饶(审校)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肾内科 20XX40 【摘要】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发生率高。Hcy通过内皮毒素作用、刺激血管、心肌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细胞钙超载、血栓形成、干扰谷胱甘肽合成、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等引发心血管事件。补充大剂量叶酸、B族维生素、采用充分高效透析及肾移植是治疗CRF患者伴Hcy血症的有效措施。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10-20倍,是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CVD的高发原因仅用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贫血、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是很难完全解释,现已发现还存在另一些非传统致病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等。CRF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其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3倍,血浆Hcy每增加1μmol/L,血管通路栓塞的危险增加%,心血管事件(CVE)的危险性就增加6%。高Hcy血症已被广泛认为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CVE的独立危险因素[1-13]。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存在形式 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来源于蛋氨酸的分解代谢。正常人体内游离Hcy很少,一般是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前者占20%,后者与清蛋白结合,占70-80%。 代谢过程 Hcy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由甲硫氨酸转甲基后生成,有两种途径。再甲基化途径:约有50%Hcy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维生素B12为辅因子,以N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发生再甲基化,重新合成蛋氨酸。这一反应中的甲基供体(N-5甲基四氢叶酸)是由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作用于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形成的。 转硫途径:另外约50%的Hcy经转硫途径不可逆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此过程需维生素B6依赖的胱硫醚β合成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参与。2.影响Hcy代谢的原因 正常人体内Hcy含量很少。多种原因可引起Hcy在体内的蓄积,主要涉及到遗传、营养、药物及肾功能等因素。 遗传因素 近年来发现MTHFR基因C677T存在多态性,且这种多态性可导致酶活性的降低,影响叶酸的活化,从而导致血Hcy水平的升高。TT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CC型患者。研究还发现编码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也可能会导致高Hcy血症的发生。 营养因素 摄入的B6、B12、叶酸等维生素不足会造成获得性Hcy代谢障碍。因为维生素B6是胱硫醚β合成酶和胱硫醚γ裂解酶的辅酶,当体内维生素B6缺乏,会使这两种酶的合成发生障碍,继而引起Hcy在体内的积蓄;维生素B12是N5-CH3-FH4转甲基酶的辅酶,而N5-甲基四氢叶酸则是体内甲基的间接供体,两者的缺乏使N5-CH3-FH4上的甲基不能转移,阻碍蛋氨酸的再生成,同时造成Hcy的蓄积。 药物、疾病因素 应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氨甲喋呤及利尿药等、某些疾病如硬皮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均能使血浆Hcy浓度增高。 肾功能因素 肾脏本身是引起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肾脏在Hcy的代谢清除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正常人每天产生约15-20mmol的Hcy,其中大部分在细胞内分解代谢,只有约的 Hcy释放到血浆中,通过肾脏的摄取和代谢,血浆中70%的Hcy得到清除。另外,Hcy代谢有关的酶如胱硫醚β合成酶、甲基转移酶、MTHFR等均存在于肾组织内。肾功能受损时,这些酶缺乏或活性丧失均可导致代谢通道受阻,致血中Hcy累积。肾功能是一项决定血循环中Hcy含量的重要指标,血肌酐值并不能精确的反映肾功能衰竭的真实程度,但有研究表明,Hcy水平甚至比血肌酐水平更能反映肾功能的程度。Hcy与年龄正相关,而肾功能与年龄负相关。3.同型半胱氨酸毒性的可能机制 氧化和亚硝化反应产生内皮毒素作用 研究显示Hcy能发生氧化而形成同源二聚体结构或混合性二硫化物,产生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氧自由基,促使脂质过氧化发生;引起蛋白质损伤,酶、受体功能障碍,以及诱导产生应激蛋白,清除氧自由基酶的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受到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产生减少,生物活性下降,使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严重受损。内皮细胞表型发生改变,干扰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结合位点。改变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刺激血管、心肌平滑肌细胞增生 Hcy可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体外实验中,Hc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刺激血管平滑肌合成和分泌胶原,促进氧自由基生成,并通过信号传导方式,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动脉舒张功能障碍。 实验发现体外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经Hcy刺激后,细胞DNA合成和细胞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说明Hcy还有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心肌细胞增殖至心肌肥大,可致心功能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为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促使心肌细胞钙超载 心肌细胞内钙稳定是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和代谢的基础条件。心肌细胞钙超载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增殖等病理变化。有研究发现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到Hcy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心肌细胞[Ca2+],提示Hcy能促进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酰化反应参与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Hcy在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下能形成Hcy-AMP,Hcy-AMP在酶的作用下能发生分解形成具有环硫酯结构的Hcy thiolactone。该反应为Hcy的活化形式,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可与载脂蛋白B形成致密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易被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引起血管壁脂肪堆积,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结构,促进斑块钙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Hcy还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使小动脉血管易于栓塞。 干扰谷胱甘肽合成 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的抗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或其它损害,并能维持维生素E的还原状态;另外,谷胱甘肽与一氧化氮相互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抑制活性氧介质的清除,对机体造成危害。 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 Hcy浓度的升高可导致S腺苷Hcy(AdoHcy)水解速度降低,引起AdoHcy蓄积,从而潜在性地抑制体内的转甲基反应。如核酸(DNA和RNA)、蛋白质、髓磷脂、多糖、胆碱和儿茶酚胺类的甲基化;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分化,这可能是Hcy致病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在高Hcy血症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的甲基化水平显著较正常人群低。4.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Hcy血症 血浆Hcy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浆肌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有研究发现,普通人群平均年龄>65y时,Hcy值大约为血肌酐值的1/5;血肌酐每上升1%,血浆Hcy的含量就增加1%。随着肾功能损害加重,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 CRF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CRF的早期阶段即可出现血浆总Hcy显著增高,出现高Hcy血症的机会是正常人的33倍,血液透析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达86%。药代动力学模型显示:尿毒症患者的Hcy的清除半衰期从对照组的小时延长至小时。血浆Hcy水平越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就越低。血浆Hcy每增加1μmol/L,血管通路栓塞的危险增加%,CVE的危险性就增加6%。 CRF患者出现高Hcy血症除了与肾脏对Hcy的代谢和清除障碍有关外,一般认为与该类患者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有关,易出现叶酸、B6、B12等维生素缺乏,影响了Hcy代谢而导致高Hcy血症。但有人[11]发现,CRF患者血浆叶酸和B12浓度多正常,可能为食物中分布广泛且B12不易被透析滤过。在CRF患者体内存在着Hcy再甲基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异常物质,这些物质干扰叶酸、B12、B6等的活性,使代谢途径中断而致Hcy在体内蓄积。故在CRF患者Hcy代谢中可能存在叶酸、B12的利用障碍与拮抗而易合并高Hcy血症。确切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治疗 补充叶酸、B6、B12 治疗高Hcy血症非常简便,只需在日常膳食中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通常能降低Hcy水平。鉴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高Hcy血症的特点,其正常血浆水平的叶酸、B12对Hcy代谢是不够的,尤以大剂量叶酸(>15mg/d)治疗才能有效降低Hcy水平[12]。近年报道[13]显示:B族维生素补充剂可降低Hcy水平和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及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anns等[11]观察发现:对HD不伴有B12缺乏的患者在补充叶酸(1mg/d)的同时加服B12(1mg/d),此举比单用叶酸所能降低的Hcy值多%。足见二者合用有协同作用。也有观察[14]认为,口服B12对Hcy水平无影响,肌注B12才有效。 给予高流量、充分透析 血液透析(HD):HD患者通过有效的透析过程可将尿毒症毒素及Hcy排出。但标准血透用低流量透析器不能排出大量Hcy使其降至正常范围;而高流量透析器可滤出42%的Hcy,低流量透析器仅为32%。有研究[15]发现:使用了极高流量和/或高吸附能力的透析器12周后,患者Hcy的水平下降了33%,远高于传统的高流量透析器(%)的功效。原因可能由于极高流量透析器滤出的白蛋白,其中大部分是Hcy与蛋白结合的形式,能有效的将血循环中的Hcy滤出。也有观察[16]表明,大部分Hcy水平可在夜间透析时被排出,夜间透析比常规透析效率高。 腹膜透析(PD):Moustapha等人的研究[17]发现:高Hcy血症在HD患者发生率为%,而在PD患者只有%;tHcy在HD患者平均为μmol/L,远高于PD患者μmol/L的水平。这足见腹膜透析在治疗高Hcy血症明显优于HD,原因除了PD能有效清除大、中分子外,还与PD患者血浆叶酸水平(/L)明显高于血透患者(/L)有关。 肾移植:肾移植是治疗CRF患者高Hcy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肾移植患者仍有65%-70%存在血浆tHcy的升高。Arnadottir等对120例肾移植1年以上的患者研究[18]发现:血浆tHcy浓度为±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μmol/L;对55例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血浆tHcy浓度进行测定,发现在移植前的血浆tHcy为±μmol/L,显著高于移植后的±μmol/L。同时还发现有16例患者肾移植后血浆总Hcy浓度较移植前浓度高,而这些病人在移植前的浓度±μmol/L,显著低于那些移植后Hcy浓度不升高的患者。说明肾功能不是唯一影响血浆tHcy的因素。关于环孢素A是否会影响血浆Hcy浓度仍有争议。 总之,Hcy通过内皮毒素作用、刺激血管、心肌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细胞钙超载、血栓形成、干扰谷胱甘肽合成、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等引发心血管事件。高Hcy血症在CRF患者中发生率高,增加了患者 CV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研究显示服用大剂量叶酸、VitB6、VitB12可降低血Hcy浓度;通过HD、PD、肾移植也可治疗CRF患者的高Hcy血症,但均不能使其降至正常水平,至于长期治疗能否降低CR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还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作者简介:唐韵,女,肾内科主治医师。参考文献1.Foley RN, Parfrey PS, Thorner MO, et 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Am J Kidney Dis, 1998,32 Suppl 3: .Welch GN, Loscalzo J, Vance ML. Homocysteine and athrothrombsis. N Engl M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