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震反射标志层

答案:指波形特征突出、稳定且分布广泛、地质层位明确的同相轴或波组。一般具备两个条件:①容易识别且能广泛追踪;②地质意义明确,能反映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基本特征。

2、波组与波系

答案:同相轴是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相同相位的连接线。波组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同相轴的组合。一般由一两个强振幅与若干弱振幅波组成。波系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波组的组合。

3、不整合面

答案:不整合是指地层序列中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当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时,该接触面则称为不整合面。

4、顶超

答案:界面之下的同相轴呈切线逐渐终止于该界面下,界面之下地层单元的厚度在横向上变化不大。常与三角洲等进积显著的沉积体相伴生,与沉积过路面相对应。

5、层序(三级):以局部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为界,表现为一个沉积旋回,与盆地规模的基准面旋回相对应。不同层序组中的三级层序在层序结构,沉积体系配置特征上有显著区别。

7、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一般指波峰或波谷。

8、构造样式:是指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和应力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的总体特征,是了解特定构造变形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构造变形的总体概貌。

9、上超:界面之上的同相轴由盆地原始的低部位向高部位逐个终止于其下倾角更大的同相轴之上,是超覆不整合面的表现。

10、地震反射构型:指同相轴的形态和叠置关系。

11、地震反射结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包括其视振幅、视

周期(视频率)、波形和连续性四个方面;

12、地震反射连续性:指同相轴的视振幅、视频率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本质上反映的是界面上、下岩性差别或界面间距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

13、不均匀加积:同一地层单元内的岩性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定,但总体上沉积速率较接近。

14、进积:逐渐变年轻的准层序逐层向盆地方向沉积并可延伸较远,即反映了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方向进积的过程,其沉积速率比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

15、帚状前积:外形呈扫帚状,内部反射从根部向下倾方向发散,沉积角度高;下超于底界之上,代表了快速堆积体,如近岸水下扇、冲积扇等。

16、顶超型前积:沉积体缺乏顶积层,前积层具有明显的顶超终止现象;前积层向下倾方向变薄尖灭。下段以极低的角度逼近地震相单元的下界面,随着地层的尖灭或变薄,在地震上表现出下超-整一。

17、剖面闭合:对比地震剖面时,将反射界面由一条剖面引到另一条相交剖面,如果是同一层位,在交点处的T0时间应相同,称为闭合。

18、下超:下超是沉积物侧向进积的表现。一般发育在三角洲和扇体的前缘带。其特征是该界面之上的同相轴向沉积体前方逐个终止于界面之下倾角更小的同相轴之上。

19、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特征进行沉积相的解释推断。

20、绕射波: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界面上任何一种不规则体,如断层的断棱点、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上的突起点等,这些不规则体会成为向一个点震源,形成向四周传播的绕射子波。

21、波状反射构型:其特征为各同相轴之间在总体趋势上是相互平行的,但细看都有一定程度的波状起伏。它是不均匀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同一地层单元内的岩性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定,通常在冲积扇在冲积平原、滨浅海(湖)以及总的沉积速率相对比较缓慢的扇体等相带中容易产生这种构型。

22、丘形反射构型:其特征是地层单元在局部突然增厚,向上凸起而被上覆地层所围绕。其同相轴的间距、数量均比同期周围地层要大,地震反射结构一般也有显著不同,其间的突变界限十分显著。这种反射构型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于生物礁的生长作用而截然高于同期地层之上,随后被后期不同性质的沉积物所

掩盖;另一种是由于塑性地层或侵入岩体所形成的底辟构造

23、不整一面: 不整一界面指其上部或之下的同相轴与之有角度接触关系的界面,用于地震反射界面。

24、区域不整合:是对不整合面按分布范围的分类,它在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均发育。

二、简答题(32分)

1、简述地震剖面追踪对比方法

答:单一同相轴的对比;没有断层时一般采用同相轴的对比,考虑极性相同和波形相似;存在断层时采用波组和波系对比方法。

2、简述不整合面反射的特殊性及解释方法

答:特殊性1)不整合面下伏地层的波阻抗横向变化,而上覆层波阻抗横向稳定,所以不整合界面的波阻抗差不仅有大小的变化,而且有正负的变化,因此反射振幅既有强度的变化,也有极性的变化:2)当不整合面平整,且下伏强反射界面,两界面以角度相交时,两界面的反射发生干涉,对不整合界面的反射特征造成干扰;3)不整合面地层的岩性差异导致差异剥蚀,使得不整合面起伏不平,造成反射振幅横向变化。

解释方法:这时应当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包络面是一个沿其上下地层产状存在最显著区别的几何面,其极性和波形特征横向可以有巨大不同,亦即所谓的“窜相位”。这里单一同相轴对比的原则不再适用。

3、简述角度不整合及其产状分类

指其上下的新老地层产状不同,且存在时间缺失的界面。其通常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使老地层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沉积间断甚至于遭受抬升剥蚀,之后再接受新的沉积而形成的。可进一步细分为:a.削蚀不整合:界面上下产状不一致。地层向上倾方向遭受剥蚀。b.超覆不整合:在发育长期侵蚀间断的地层表面上新地层逐层向上超覆;c.超削不整合:二者同时存在。

4、简述顶超与削截的区分

答案:1)概念:①顶超:界面之下的同相轴呈切线逐渐终止于该界面下,界面之下地层单元的厚度在横向上变化不大。②削截:界面之下的同相轴以较大角度突然终止于该界面处,是削蚀角度不整合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