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之典型:瑞典、日本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介绍

瑞士、加拿大严格制度垃圾出现负增长
• 2005年以来,虽然瑞士每年垃圾产量总体上增长, 但送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减少,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 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0%以上, 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0% 以上。
• 在推进垃圾减量化的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探索出了 不少有益的做法。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市规定, 一户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上限为每周6袋。市政垃圾 收集车不负责运送超出上限的额外垃圾,居民须自行 将这些垃圾运送至当地的中转站。未按有关规定处理 垃圾的居民将被处约合90美元的罚款。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介绍
日本严格进行垃圾分类
•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 有410公斤;同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 最好的国家。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 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 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 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 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比如,厨房垃圾, 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
说说看,你觉得这些方法 对中国有何借鉴之处?
瑞士、加拿大严格制度垃圾出现负增长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的兴起,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开展垃 圾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垃圾增长率不断降低, 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垃圾总量负增长的局面。
• 2001年,瑞士政府颁布《填埋禁入法》,规定 城市生活垃圾禁止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 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转向源头治理,形成倒 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即必须经源头减量,分类 收集、处理、资源充分利用后,最终的惰性物 质才能进行填埋处置。
国外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

国外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国外在垃圾分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对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1.日本(1)细致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
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如瓶罐、纸张)和有害垃圾(如电池)等几大类。
●每种垃圾都有特定的收集日,居民必须按照规定的日期和方式投放垃圾。
(2)适明的垃圾裳●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方便监督人员检查居民是否正确分类垃圾。
(3)教育与宣传●日本政府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确保垃圾分类制度的顺利执行。
2.德国(1)高效的回收系统●德国拥有高效的包装垃圾回收系统,称为“绿色点“系统。
生产商必须为包装支付“绿色点费用,从而促进了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
(2)押金机制●德国实行饮料瓶押金制度,消费者购买饮料时需支付一定押金,退还空瓶时可领回押金。
这一制度极大地提高了饮料瓶的回收率。
(3)严格的垃圾分类标准●德国的垃圾分类标准非常严格,居民必须按照规定的类别投放垃圾。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南和回收日历,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垃圾。
3.瑞典(1)食物垃圾分类●自2024年起,瑞典法律要求每个人对食物垃圾进行分类。
食物垃圾被单独收集并用作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原料。
(2)押金制度●瑞典长期以来-直拥有饮料瓶回收押金制度,鼓励消费者退还空瓶并领取押金。
(3)循环经济●瑞典政府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英国(1) Al技术助力●英国一些公司开始使用Al技术助力垃圾分类和回收,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分类垃圾桶●英国家庭通常拥有多个分类垃圾桶,用于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
社区会安排专门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
5.美国(1)蓝色和绿色垃圾桶●在美国的一些地区,如纽约市。
学校、机关等地的垃圾桶分为蓝色和绿色。
蓝色桶用于收集纸类垃圾,绿色桶用于收集瓶子、链头等可回收物。
垃圾变废为宝的例子

垃圾变废为宝的例子垃圾变废为宝是当前全球环保主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虽然在这个方向上面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但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尽可能的将垃圾资源化,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逐渐有些企业、组织和社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推广垃圾资源化的理念,而这种理念的普及和深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
以下将介绍一些垃圾变废为宝的成功案例。
1、腾讯公益“蓝色起源计划”腾讯公益“蓝色起源计划”是中国专门为保护海洋环境而设立的公益项目之一,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沿海地区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的理念,并通过回收海洋垃圾将资源发挥到最大限度。
该项目的实施地点是在广东省清远市的沿海地区。
通过这个项目,当地社区的居民充分了解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重要性,掌握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基本技能。
此外,蓝色起源计划还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将垃圾资源运用于生产中,推动了海洋环境卫生的改善,也有利于打造清新宜居环境。
2、新加坡的“零废弃”目标新加坡是全球拥有公认环保与健康卫生优良环境的国家之一。
即使是在垃圾问题上也是如此。
在新加坡,每个人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只有600克左右,而这种情况的实现离不开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在垃圾管理上的努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就提出了“以倡导垃圾分类、开展回收与资源化的尝试来达到减少废物产生和卫生方面的目标”的环保目标。
今天,新加坡的垃圾管理系统变得更加高效和全面。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便携式电脑与随身设备的回收。
在合适的回收站投放,这些用具就能被重新利用,新加坡就是借着这种机制,向国内外推广“新增附加值”为口号的“零废弃”目标,探索着如何把垃圾变废为宝。
3、瑞典都市区的“垃圾都市”瑞典是世界上最先进城市之一,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斯德哥尔摩市内的垃圾运输是一个典型的垃圾变废为宝的例子,它将垃圾视为一种能源,充分利用其发电的潜力。
斯德哥尔摩市near Vaesteras是一个典型的垃圾变废为宝的例子,这里运送废弃物的铁路,仅仅两年时间内已经成为了一个冷却的六个礼拜废物恒温处理器。
瑞典垃圾管理制度

瑞典垃圾管理制度瑞典被誉为全球垃圾处理的模范国家,其垃圾管理制度一直以来备受世人瞩目。
瑞典的垃圾处理系统建立在全国各地的社区处理设施上,包括垃圾分类、回收、焚烧和填埋等多种方式。
瑞典政府在制定垃圾管理政策和法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确保这些设施高效、环保地处理垃圾。
本文将探讨瑞典的垃圾管理制度,包括其主要特点、政策和法规、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
瑞典垃圾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瑞典的垃圾管理制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瑞典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瑞典鼓励居民将可回收的垃圾和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以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的数量。
其次,瑞典垃圾焚烧设施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高效地将垃圾燃烧成能源,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瑞典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性招标,让民营企业参与垃圾处理业务,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政策和法规瑞典的垃圾管理政策和法规非常严格。
根据法律,住宅区必须提供垃圾分类设施,居民有义务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政府规定各地政府和企业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确保垃圾处理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此外,瑞典政府还规定了垃圾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垃圾焚烧和填埋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垃圾处理设施瑞典的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焚烧厂、回收中心和填埋场。
垃圾焚烧厂是瑞典最主要的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包括常规焚烧炉和先进的焚烧设备。
常规焚烧炉通过将垃圾燃烧成能源,提供电力和热水等。
而先进的焚烧设备则能够减少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对环境影响更小。
此外,瑞典还设有多个回收中心,供居民回收和处理可回收的垃圾。
填埋场则主要用于处理生活垃圾和其他难以处理的垃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瑞典的垃圾管理制度是一个综合的、高效的系统。
通过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瑞典成功实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瑞典政府通过设立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垃圾处理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国外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

国外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
垃圾分类是一项具有全球性意义的环保措施,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德国,垃圾分类被视为每个公民的责任。
德国政府鼓励居民将垃圾分成多个
类别,如纸张、玻璃、金属和塑料等。
他们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垃圾收集容器和回收站,以便居民方便地进行分类和投放。
此外,德国还推行了回收经济体系,将可回收垃圾转化为新的产品或能源,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日本也是垃圾分类方面的佼佼者。
在日本,垃圾分类被视为文化意识的一部分,崇尚“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利用”的理念。
日本政府提供了详细的分类指南,并设置了不同的回收箱和收集时间表。
这种严格的垃圾分类系统使得日本的垃圾减少了很大程度,并且大部分垃圾都能被回收再利用。
对于瑞典来说,垃圾分类也是一项成功的政策。
瑞典政府实行了“资源智能利用”的垃圾分类政策,鼓励居民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食物
废料等。
他们投资了大量的垃圾处理设施,如焚烧厂和生物气化厂,使得垃圾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瑞典甚至达到了将垃圾焚烧发电,并以此满足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外的垃圾分类政策在环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国家通过激
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供垃圾处理设施和投资新的回收技术等有效手段,积极应对垃圾问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每个国家都能学习和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共同构建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世界。
垃圾回收与利用国外案例

垃圾回收与利用国外案例那我给你讲几个国外垃圾回收与利用的超酷案例哈。
先说说德国吧。
德国那可是垃圾回收利用的高手。
在德国的大街小巷,垃圾桶都分得特别细,像什么玻璃类的、纸张类的、塑料类的,还有有机垃圾等等,分得清清楚楚。
家庭主妇们就像专业分拣员一样,把垃圾整理得井井有条。
德国的好多社区还有那种垃圾回收积分制,你要是把可回收垃圾处理得好,就能攒积分,积分能换钱或者生活用品呢。
而且德国有很多先进的垃圾处理厂,把回收来的塑料垃圾变成新的塑料制品,纸张就重新做成纸张,这效率,杠杠的。
比如说,那些废旧的塑料瓶,摇身一变就成了新的塑料容器或者其他塑料制品,在市场上继续发挥作用,就像超级英雄换了个身份又出来拯救世界一样。
再看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垃圾问题也很头疼,不过人家处理得很有一套。
在日本的学校里,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超级严格的垃圾分类教育。
这就好比是给他们植入了一个垃圾分类的“芯片”,让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日本的垃圾回收利用在细节上做到了极致。
就拿旧衣物来说,有专门的回收渠道,一些干净、还能穿的衣服会被送到贫困地区或者灾区,让那些有需要的人接着穿。
那些破破烂烂不能穿的衣服呢,就会被加工成纤维材料,用来做抹布或者工业用途的填充材料。
感觉日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垃圾改造工厂,把垃圾这个“丑小鸭”变成了各种各样有用的“白天鹅”。
还有瑞典,这个国家可厉害了。
瑞典人垃圾回收利用的脑洞开得特别大。
他们很多地方取暖都不用传统能源,而是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
他们的垃圾发电厂那叫一个先进,垃圾在里面“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瑞典人把垃圾当成一种资源,而且他们的垃圾回收率超级高。
他们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把一些可以回收的金属、塑料等材料挑出来,剩下的就用来发电。
这样既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又产生了清洁能源,简直是一箭双雕。
就像是把垃圾这个“麻烦精”变成了既能干活又不捣蛋的“小助手”。
化腐朽为神奇瑞典的垃圾分类和处理

化腐朽为神奇:瑞典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作者:陆纾文来源:《畅谈》2019年第06期当全球很多国家在为“垃圾围城”头疼不已时,身处北欧的瑞典不仅实现了高达99%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甚至还出现了进口垃圾的“怪象”。
毋庸置疑,在减少环境污染和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问题上,垃圾分类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
那么瑞典在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上,都有哪些“绝技”呢?枯枝落叶都要统一回收处理从踏入瑞典的那一刻起,垃圾分类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比日本,这个国家在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稍有疏忽,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警察送来的罚单。
瑞典的垃圾分类细化到什么程度?从我们最熟悉的纸类和瓶子上就可见一斑:光纸类就分为报纸、杂志、牛奶盒、披萨盒等若干项。
食品包装和信封一旦沾上油渍、血迹或者胶水,便不再属于“纸类”,必须放在可燃性家庭垃圾中丢弃。
塑料瓶不同于其他塑料制品,必须单独丢弃;连玻璃瓶也要细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如此看来,要在瑞典学会怎么丢垃圾绝非易事,所幸每个小区的垃圾房和街区的大型垃圾站内都会张贴分类垃圾箱的具体说明,同时配有文字和图片,方便初来乍到者按图索骥。
有意思的是,在瑞典就连落叶泥土砂石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垃圾也不能随意丢弃,甚至连自行堆肥也不行。
清扫花园后产生的垃圾必须装在专门的袋子内送至回收中心,由政府对枯枝残叶统一回收处理,再作为花土进行售卖。
于是每到春秋两季,总能看到当地民众在回收站前排起长龙一一秋天扔枯叶,春天买花土。
在垃圾分类与回收链条中,超市也扮演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同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瑞典也实施“押金”制度:消费者在购买瓶装饮料时须支付一定数额的押金,待喝完饮料后将易拉罐或塑料瓶投入自动回收机后,机器就会自动吐出收据,消费者可凭收据前往收银台兑换现金,或抵扣在超市内的消费。
经济激励措施促进民众分类回收热情垃圾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回收利用,节约社会资源,进而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一一在这条产业链上,瑞典当之无愧位于世界前列。
垃圾分类全球先行者经验

看瑞典人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图)许多来过瑞典的朋友都对我说,瑞典看上去很美,作为游客,他们大多是凭第一印象。
而作为一个云游瑞典多年的“熟人”,我知道瑞典为什么看上去美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垃圾处理系统。
许多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做法,去年回国我发现中国有些城市也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了。
不过,瑞典的垃圾处理系统还是有不少新颖的、值得一提的地方。
生活在瑞典,住公寓的,小区有生活垃圾倾倒处;住独立的房子也各有自家的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定期来处理,这自不必说。
事实上,在瑞典甚至连落叶泥土沙石也是不能随便丢弃的,如果你家里有花园,那么你每次清扫花园后产生的垃圾,都需要装好送到回收站。
这样一来,花园里的花土岂不是越来越少了,没错,但是瑞典政府替你想好了,他们把你送来的枯枝残叶,回收处理后再卖给你,5包普通的花土卖100克朗,不贵,但不免费。
初到瑞典时,这的确让我觉得过于严苛,而且颇不方便。
而瑞典人似乎早已习惯了,一般周末去回收站送花园垃圾的人比较多,特别是开春后,回收站总是排着长龙。
瑞典人普遍觉得随便倾倒垃圾是很丢脸的事,环境是大家的,在这点上瑞典人的整体意识相当高。
瑞典人在废品回收方面也非常聪明,他们不仅仅回收旧轮胎、旧报纸、旧汽车、旧电池,现在又有新的条文来规范电子类产品回收,比如电视、电脑等,而且已经贯彻执行超过了每人10公斤电子垃圾的目标,这大概算是世界记录了。
其实有不少电器完全还可以用的,只是过时而被淘汰。
政府的回收公司将它们处理后又可以派上用场。
这就是回收的好处,保护了环境,也合理回收利用资源,使得废品不废。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处理系统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一环。
瑞典所有的中大型超市都设有回收站returstation。
这里会分门别类摆放着许多垃圾箱,上面标明专“吃”某种垃圾。
有的回收金属类包装盒,有的回收报纸杂志,有的回收塑料包装瓶和罐,分类之细,玻璃制品连有色的和无色的都要分开放。
瑞典家庭上超市会习惯带着空的饮料瓶和易拉罐,这种回收是有钱折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分类之典型:瑞典、日本
发布时间:2011-11-15 来源:原创 点击数:156
文章简介: 瑞典:用一代人时间培养垃圾分类 2011年11月03日 21:16 姚思福 徐铁人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些日子去瑞典旅行,宾馆房间的窗前恰好能俯视街景,窗子正下方是一处垃圾站。让我惊讶和不解的是,
瑞典:用一代人时间培养垃圾分类
2011年11月03日 21:16 姚思福 徐铁人 来源:中国经济网
前些日子去瑞典旅行,宾馆房间的窗前恰好能俯视街景,窗子正下方是一处垃圾站。让我
惊讶和不解的是,这里竟有八个大垃圾桶,而且站在窗前也不会闻到任何异味。
一天早上,正巧目睹一位妇人扔垃圾的全过程。垃圾不算很多,但竟然花了好几分钟。她
扔垃圾时,后面有两辆车在排队扔垃圾。看来在瑞典人的生活中,把家中的垃圾不厌其烦地分
好类是每天必做的家务活。为什么瑞典的垃圾要分成这么多类回收呢?我下楼走到垃圾场,
细看每个垃圾桶上的说明,发现分类还真够细的,光是产品包装就被分成了三类:纸的、塑料
的和玻璃的都有单独垃圾箱。还有一些箱子分类比较特别,在国内没有见到过,如旧药品,回
收的药品都会被送回到药局统一处理;危险品和污染环境的物品:如杀虫剂、含汞的温度计、
日光灯等;电子垃圾。另外三个垃圾箱比较常规,分别是粗垃圾:如旧家具、玩具、家居饰品
等;厨余垃圾因为可能会有异味,箱子上还注明了一定要扎紧袋子;另外一个是植物,要求人
们把自家花园里砍下的树枝放到垃圾箱。
现在,到过瑞典的人无不感叹这里街道整洁,根本看不到垃圾的踪迹,这要归功于政府的
不懈努力。在推行垃圾分类初期,免不了有人不理解,嫌麻烦不愿分类,直接把垃圾放在垃圾
容器旁一走了之。政府对此采取了措施:支付薪金设立监督员,以查明未按规定分类的投放者,
然后实行罚款和劝诫。为防止一些爱偷懒的人不细分垃圾,环保部门重新设计了垃圾容器提
高扔垃圾的难度,如把回收瓶罐的容器口设计成圆孔状,把回收纸盒、纸板、报纸等容器口设
计成跟邮箱寄信口一样的扁长状。
在瑞典,现在瑞典人对自己给垃圾细致分类的做法引以为傲。其实,瑞典推广和培养国民
垃圾分类也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政府对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
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
(本报驻瑞典特约记者姚思福、徐铁人)
非典型日本之:垃圾分类,我们的距离有多远?
(2008-03-21 16:46:03)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土太小、资源太少,所以在环境保护、资源重复利用上,日本可以
说不惜代价。
欧美也多讲究环保,但如日本这样,如此深刻地介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也不多。
一、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
出于环保和资源的双重考虑,日本花费重金,十数年研究废弃食用油回收处理用于汽车
燃料,从专业的角度考虑,我知道这样做的实际成本有多高,但我们付出的环境成本,有谁
计算过呢?现在,关注这项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多,但在日本富山地区,这项技术已经产业化,
并被强制推行使用,尽管它的价格要比普通柴油价格高。
二、雨水回收利用
雨水回收利用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在国内也多有宣传运用,但真正能用于普通人每日生
活的,还不多见。
在京都大街上,这个木桶引起我们的兴趣,猜测它到底作何用处。走近了,才知道,这
是个雨水利用装置。屋顶的水,经过管道引进这个木桶,在需要的时候,只要打开木桶底下
的水龙头,雨水就会流出,用于浇灌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这是我见到的,最精巧漂亮实用
的雨水利用装置。我们决定回家也做个类似装置,放在自家院子里。
三、垃圾分类
如果你真正见过日本居民的垃圾分类,你就会知道我们自己离垃圾分类有多远。
垃圾桶谁都见过,但你见过一字排开这么多垃圾桶么?每个桶内装不同类型的
垃圾
据说,在日本,你一旦搬入新居,类似居委会的机构,就会把详细的垃圾分类说明及扔
垃圾时间表发给你。
一次性纸杯,杯外有循环回收标记
日本的垃圾分类,在不同城市,同城不同区,要求是不同的,在分类复杂的地区,被中
国‘同学’指为复杂到‘令人发指’。据说,去年,日本横滨将垃圾分类的门类从5种上升
到10种,为了帮助市民按照新规定倾倒垃圾,该市向市民们发放了一本27页的关于如何给
垃圾分类的手册。该手册重点部分包含的详细说明竟然有518条。
塑料袋,提示文字:材料PE塑料,燃烧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润唇膏,提示文字:容器,PP,塑料外包装壳,PET, 背板:纸
朋友介绍,这十类大概包括:生活垃圾(可燃)、不可燃垃圾、有害物质、纺织品、资
源类、纸类、瓶罐、牛奶盒、大型废旧物、公共设施不负责处理的超大型废弃物。这只是简
单的分类,其中还有非常详尽的细分类,比如,单只袜子算可燃物,如果是2只没有破的袜
子,就要算作纺织品(可重复利用);报纸要折好放入专门的纸袋,包装纸箱要用绳子捆好;
细心的儿子还发现,软饮料的瓶体、塑料外包装、瓶盖是分属不同类别的垃圾等等。
包装不仅提示材料的成分,还提醒消费者按各个地区的要求分类丢弃
不仅如此,在日本,那天扔什么垃圾,什么时间扔,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每天处理一种
垃圾。所以,仅从自身角度出发,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垃圾处理的要求中有这样一条:
瓶罐类垃圾在扔之前要清空洗净,牛奶盒等纸类饮料盒要剪开洗净晾干,如果不这样做,这
样的垃圾要在你家呆整整一周时间,估计都腐败发臭了吧?
化妆品瓶:瓶体和盖子材质不同
小到眉笔都不会放过
如此复杂的分类,对于普通百姓的确是个考验。尽管有十分详尽的说明,依然是个难题。
于是,我们看到,我们买到的每一件商品的外包装都有分类标记,以指导普通市民在家中更
便利地将垃圾分类,这些说明十分详细,例如,化妆品的瓶子,会分瓶体,瓶盖,甚至外包
装的塑料袋,都要说明成分,可燃的物质会告诉你,燃烧的时候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等等。
在日本,产品外包装上印分类标记以及材料成分,是跟厂家的地址电话一样重要的,甚至更
重要。
日本民众现在已经十分接受这些‘令人发指’的规矩,所以,在日本大街上很少见到垃
圾桶,原因是大部分人会将自己在街上产生的垃圾放入塑料袋,然后带回家分类处理。
咖喱卤外包装:内包装的盒体与盖子的材质也不同
看到日本才知道,我们每日的生活离环保的距离有多远。垃圾分类并不是放多几个垃圾
桶,雨水利用也不是多接一盆水那么简单,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太多太多。不管是政府,还是
我们个人,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环保不应该是噱头,它应该是每个老百姓每天的
必须的生活方式。
餐馆的卫生间:冲洗马桶的上水,先从水箱上部的龙头流出,
这样可以洗手,然后水再进入水箱,这样就节约了顾客洗手的水
星期三,是京都回收废纸的日子,由废纸回收协会出车回收。车上放着好听的音乐,没
看见车的时候,还以为是卖冰淇淋的呢。看到车子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