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和《饮水词》

合集下载

《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纳兰词》是一部清代词别集。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林德涛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

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着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着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

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着名之本。

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

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

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

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

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

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初名成德,后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著有《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曾辑刻《通志堂经解》。

夏承焘《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他的令词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一位名作家,那是他可以当之无愧的。

”(1)纳兰性德其人其事及其文学艺术成就,在有清一代曾引起诸多学者文人的关注,而在民国及解放初期,则相对受到冷落。

研究者对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1.这和民族偏见及晚清的腐败政治有关;2.由于受“左”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对纳兰性德作品的思想内容产生偏见和误解,对其文学成就估价不足;3.人民群众对纳兰性德及其作品了解甚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进步,纳兰性德及其作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纳兰性德的专著、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也不断得到加强。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多为散金碎玉似的点滴感悟与评价。

与此相关,清代对纳兰其人其作的评价也多见于序、跋、词话、词论、诗论、碑文等形式中,一般只是只言片语的评论。

解放前关于纳兰性德的研究文章与专著很少,20世纪上半叶涉及纳兰性德的论文不足40篇;但这些研究虽少而精,诸如张阴《纳兰性德传》(2)、陈铨《清代第一词家纳兰性德传及其著作》(3)、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4)、徐裕昆《纳兰容若评传》(5)、张裕京《满洲词人纳兰成德丛录》(6)等等,对纳兰性德的家世、生平、著作都有有力的考证及论述,是后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珍贵参考资料。

解放初期,研究纳兰性德的人可说是了了无几,《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49—1962)(7)中收入建国后十三年中研究纳兰性德的文章只有两篇,到1979年,对纳兰的研究也只是增加了两篇论文和出版了《通志堂集》(四卷)。

近20年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纳兰性德及其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仅重要的研究专著就有近十部,下文将对此作简要介绍。

纳兰性德诗词全集186首

纳兰性德诗词全集186首

纳兰性德诗词全集186首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3《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4《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5《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盈盈自此隔银湾。

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

不禁辛苦况相关。

6《浣溪沙》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7《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8《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 从顾贞观等今古才士的遭遇中,诗人想到 自己。在污浊的社会中,过去的生涯,毫 无意趣,将来的命运,也不值一哂,因而 他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叹。 在词的开头,诗人已透露出他对门阀出身 的不屑,这里再一次申明,是强调他和顾 贞观有着同样的烦恼,对现实有着同样的 认识,他和顾贞观一起承受着不合理社会 给予的压力。在这里,通过诗人对朋友安 慰体贴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他对现实生 活的不满和激忿。
在激动之余,纳兰性德把笔锋拉回, 用沉着坚定的调子抒写他对友情的珍惜。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 里。”劫是梵语劫簸的省略,是计算时间 的数量词。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时刻。他 郑重表示,一旦倾心相许,友谊便地久天 长,可以经历千年万载。同时,彼此相见 恨晚,只好期望来世补足今生错过的时间。 用不着剖析,这番誓言,灼热如火。结句 “然诺重,君须记”。再三叮咛,强烈地 表达与顾贞观世世为友的愿望。
• 纳兰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现存 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 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 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 《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生于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却过得并不快乐,翻开 他的《饮水词》,满篇的“眼泪”、“伤心”、“惆怅”、 “断肠”……刚刚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之时,却因一场寒疾而 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清国的一等侍卫
崇尚武功是满族人祖祖辈辈的思维定式。十多岁的纳兰,已经 是武功超群,骑射百发百中了。 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殿试的纳兰性德已经是京城小 有名气的才子诗人了,可是他没有任文职,而是成了皇帝侍卫 队中的一员。清朝的侍卫制度使侍卫成为满清贵族子弟通往辉 煌前程的必由之路。康熙很快就把他从三等侍卫提升到一等侍 卫,并寻找各种机会向他表示自己的好意,赠送各种礼物给他, 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把他放到更能显示出他光彩的位置。 但是正是因为侍卫可以每日出入宫廷,他目睹了朝廷内部 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党争,他开始对仕途感到失望。功名、荣 誉、光宗耀祖„„这些曾经诱惑过他,令他向往,为之奋斗过 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重要了,他已不再需要它们。

【经典诗句】金缕曲赠梁汾原文_翻译和赏析_纳兰性德

【经典诗句】金缕曲赠梁汾原文_翻译和赏析_纳兰性德

【经典诗句】金缕曲?赠梁汾原文_翻译和赏析_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

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

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这位知己。

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

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

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

若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

今天我们一朝以心相许,成为知己,他日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的友情也要依然长存。

这后半生的缘分,恐怕要到来世也难以补足。

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

()梁汾:顾贞观(~年),字华峰,号梁汾。

江苏无锡人,纳兰性德的朋友。

清康熙五年(年)顺天举人。

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

清康熙十五年(年)与纳兰性德相识,从此交契,直至纳兰性德病殁。

()德也狂生耳:我本是个狂放不羁的人。

德,作者自称。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又出身于高贵门第,这只是命运的偶然安排。

淄尘京国,表居北京之无奈。

淄尘,黑尘,喻污垢。

此处作动词用,指混迹。

淄,通“缁”,黑色。

京国,京城。

乌衣门第:东晋王、谢大族多居金陵乌衣巷,后世遂以该巷名指称世家大族。

诗歌鉴赏浣溪沙纳兰性德

诗歌鉴赏浣溪沙纳兰性德
• “盼得最长宵,数尽厌厌语”(《生查子》),“茫茫碧 落,天上人间情一诺”(《减字木兰花》),“凄凄切切, 惨淡黄花节”(《清平乐》)。词中巧妙运用“我”、 “伊”、“卿”、“侬”等人称代词,使得自己与亡妻之 间虽天人相隔,但依然仿佛近在咫尺从而将对亡妻的爱到 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二人称直接叙述,更是拉近了读者 与作品的距离,使读者读来感同身受。
(1分)全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图景,一是和妻子生活时的美好时光,一是眼前自己孤单的情形,两相对照,越发显出对妻子的思念。
情的滋润。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又有沈世良称:“谁知天授非人力,别有聪明《饮水词》”。
• 纳兰词在内容上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 思乡、思亲、思友等几个方面
• 纳兰词的艺术特色 • ①情感真挚深刻 • ②词风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 ③意象凄美悲凉 • ④善于用典 • ⑤善设色点染
• 王国维称“纳兰小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晚清词人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 一词手”
• 又有沈世良称:“谁知天授非人力,别有聪明《饮 水词》”。
• 纳兰性德天生多愁善感,具有非常典型的纯真、敏感、多情、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1分)上片实写秋风萧瑟,词人在残阳下孑立窗前,面对萧萧黄叶陷入无限哀思。
• ②词风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纳兰词透露出来的清新自然,集中表现在口语、叠字与第 一、二人称的巧妙使用。
•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 铃。”全词语言平易,好似一位平凡人家的年轻男子向人 娓娓诉说着丧妻之痛,寥寥数语,无限的悲戚跃然纸上, 沁人肺腑。叠字的使用不仅能更好的描画环境事物的特点、 人物的情感特征,并且造成音律的婉转回环,增强了词作 的音乐性。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幽远深沉,凄婉哀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往。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画角,古乐器名。

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

因外加彩绘,故名。

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清贵族公子,隶属满洲正黄旗。

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康熙出行,总令他随驾出征。

纳兰词酷似李后主,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陈维崧甚至把李煜与李璟的成就加到纳兰性德的身上。

他的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而又清新隽秀,真率超逸。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撕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和《饮水词》
冯统
《读书》1982.11.

纳兰性德(一六五四——一六八五)是清初的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诩为“北
宋以来,一人而已!”夏承焘先生以为“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
绩的文人。他的令词,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一位名作家。”
纳兰性德少年科第,席芬名阀,风度濯濯,足以睨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
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尤爱交结颇为清廷畏嫉的江南士子。这在文网密
布、满汉之见甚深的清代初期,是需要些胆力的呢!特别是吴兆骞因科场一案谪
戍宁古塔,纳兰性德极力营救,乃得生于榆关,生馆死恤,最为感人。三百年来,
传诵不绝。则纳兰之襟抱、气谊俱高,不止其文字足传而已。
但是这位才气横溢的贵胄公子并没有因为家世的高贵、自身的显赫和官场紧
张的活动而停止文字著述。在他短短的一生里为我们留下了《词林正略》(未传)、
《通志堂集》等书。尤以《通志堂集》为巨,包括诗、词、文、赋、杂识、经解
诸作。著名的《饮水词》(包括一部分《侧帽词》)就收集在里面。另外,还考订、
编辑了《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了《今
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这些著述都是他在征鞍和杯盏的周
旋中抽暇完成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孜孜向学的毅力和博大精深的才情,是很
难在短短的十一、二年期间完成这样浩繁的巨帙的。
流传下来的纳兰词有三百四十八首。这些作品,跟他各个时期的环境、生活、
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相关,生动地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面貌。
富丽堂皇,绮罗香泽的生活描写,在《饮水词》中并不多见,大约不过三、
四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生查子》“散帙坐凝尘”。这可能是诗人早期的作品。
那时,他入世不深,正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富贵场中、温柔乡
里自然易于产生吟风弄月,雕红缕翠的作品,生活如此,未足深怪。
悼亡哀痛的作品,在全部词作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纳兰前夫人卢氏过早死
去,伉俪情深,无以自遣,这对于敏感、多情的诗人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这
位富贵场中的幸运儿开始真正尝到了人生的凄苦,在精神上留下一条永远不能平
复的伤痕。同时,也改变了他创作的倾向,满腔的哀戚就情不自禁地流露于词章
了。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於中好》“亡妇
生辰”、《青衫湿徧》、《青衫湿》“悼亡”、《沁园春》“瞬息浮生”等皆是。这些作
品感情真挚,笔触细腻,以平实的语言谱出了哀婉的心境,声声血泪,感染力很
强。纳兰性德的词风由此一变,转向了凄婉、悲慨、郁结。
不能和所爱的人结合,成为诗人一生的憾事。这个创伤较亡妻之痛更难弥合,
长期折磨着他,在词章里也屡有流露。这也是诗人在作品中用“愁”“恨”特别
多的原因之一。张任政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饮水词中用‘回廊’‘梨花’特
多,意必于时于地,有所实指。”其实“梨花”很可能是写亡妻的背景,“回廊”
则恐怕是与恋人相会的场所了。富贵荣华妨碍了爱情的自由,爱情生活遭到了摧
残,纳兰没有象贾宝玉一样试图冲破樊篱,也不具备象曹雪芹那样为封建社会唱
挽歌的条件。他是皇家的侍卫、相国的公子,终究逃不脱社会、家庭安排好的道
路、只能把自己的难言之痛写入词章,对社会、对权势略表其郁挹与幽怨而已。
这一类作品含蓄沉着、深厚凄恻,尽洗前人恋情词的脂粉气息,因此格外感人。
陈维崧评之为“哀感顽艳”,似未尽其蕴。
康熙几次出巡都把纳兰带在身边,他还远赴梭龙安抚诸羌。在长期的旅途中,
尽览山川的宏丽,也饱尝跋涉的艰辛,同时也拓展了词境。在创作上,除乡思以
外,也出现了一些境界开朗、气势宏大的作品。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引录的
《长相思》以及《梦江南》十首等。
“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心怜,见贤必慕。”这是丁药园祭文中的话。
纳兰性德极重友情,他的生平好友如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陈维崧、姜宸英
等,都是不得志的文人。他以文会友、虚己纳交,摆脱了种族、贵贱的偏见,这
当然也是纳兰热心汉文化的表现。几位朋友对他艺术上的发展,也确起了不少作
用。以小令见长的纳兰,自和顾贞观相识后,长调词遂骤然多了,不能不说是受
顾词的影响。这些长调词或叙事,或议论,嵚崎磊落,气韵纵横,一反其小令比
较纤弱的毛病。
对于他的词,也有不同评价,比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容若《饮水
词》,在国初亦推作手,„„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
仙》、《天仙子》、《酒泉子》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杨柳乍如丝,故
园春尽时’亦凄惋,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
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又说:“容若《饮水
词》,才力不足,合者得五代凄婉之意。”这显然是偏见,纳兰词有如天生丽质,
毫不加以粉饰,主张意内言外,含蓄沉郁的常州派词人是不会欣赏的。陈维崧评
《饮水词》“哀感顽艳”。顾贞观评作“凄婉”。丁药园把它比作“名花美锦,太
液波澄,明星皎洁”。徐釚说“词旨嵚崎”。聂晋人说“香艳清新、婉丽俊逸”。
谭献称之为“词人之词”。况蕙风说“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各人所说,见仁见
智。平心而论,还是王国维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
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恰到好处,可谓高出他人一尘。
所谓“自然之眼,自然之舌”就是能把朴素、真切的感受,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来,
使作品具有了更加强烈的感染力。
李后主而后,词坛流派纷起,各标宗风,却少有人再达到李的境界。词经过
元明两代的凋敝,纳兰性德以一个进入中原不久的满族青年,却能扫除浮嚣,使
南唐坠绪得以重支,对于词学的发展,其功不小。可惜他还没充分发挥才华,就
过早去世了,如果天假以年,他在词的风格上很可能转向苍劲、俊迈一路。因为
在他死后三年,家庭开始走向败落,这将给诗人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康熙一朝的文化最为繁荣,为有清二百多年学术和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词坛先后兴起了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两派各以温柔
敦厚和骏发绰厉而风靡一时。但是,在创作较为自由的清初词坛,作家如林,风
格各异,也绝非两派所能牢笼。纳兰性德就是以取法南唐,情致深婉而濯立于当
时。平心而论,从抒写的内容看,纳兰显然没有朱、陈那样深厚的明、清易代之
感受,显得消极;从当时词坛总的发展趋势看,纳兰和朱、陈同是在努力转变元、
明词的庸弱风气,他们的客观效果一致,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饮水词》,天风阁丛书之一种,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