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材料的特点、应用及发展
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与分离

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与分离聚合物材料是由大分子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具有高分子量、高静电亲和力、高温度和耐化学性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修复、化学分离等领域。
其中,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与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聚合物吸附剂固定或分离分子的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反应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关注。
一、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是一种通过聚合物材料与固、液、气体相互作用,来使一些分子被吸附到聚合物表面上的过程。
比如,稀土元素、重金属离子、生物大分子等都可以通过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技术实现分离和富集。
目前,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技术主要有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催化吸附等,其中,化学吸附的分离效果最好,但选择性不够强,且需要一定的操作条件。
聚合物材料中的吸附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 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简便易行。
2. 环保、经济、高效、省能。
3. 可用于广泛的物质,如化学物质、生物物质、气体和乳胶等。
4. 根据需要,可进行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吸附。
二、聚合物材料中的分离聚合物材料中的分离,是一种通过使用聚合物材料对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引入合适的功能基团、或调节聚合物结构来改变其电性、水平衡等特征,从而获得选择性较高的分离材料。
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离过程中,选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化合物、离子、分子等,对聚合物的吸附情况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常用得分离方式有半透膜过滤、离子选择性膜、微生物固定化、电渗析等。
其中,离子选择性膜是一种利用聚合物材料的电性、亲水性、孔径分布等特性,在加电或加压的作用下,让相应离子通过膜的过程。
聚合物材料中的分离技术实现的简便性和有效性,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未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短缺的加剧,聚合物材料将在化学、生物医学、环保、能源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范德华力、化学键力和静电引力。
通常上,活性炭交互作用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交换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活性炭还原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水处理方法。
3 活性炭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3.1 活性炭吸附法应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除表面积大、孔道发达、空腔容量大外,还取决于活性炭表面的稳定性和可调节性,活性炭表面含氧和含氮官能团的存在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化学性质。
因现代化工业不断的发展中,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不断地从工业废水中分散出来,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对此,利用活性炭的结构密度特点,可以不断地优化活性炭链接式的密度结构,从而加快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分解[3]。
近年来,多元化的行业不断新起,工业技术优化中不断产生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活性炭身上有很多的化学、物理性质,可以有效地去除重金属离子,对其进行吸附。
且在重金属离子中六价铬的金属最多,其以各种不一样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其结构中所含的pH 值也是不同的。
而且,活性炭微孔结构可以很好地对重金属的阴离子进行吸附,从而改性重金属中含有的元素,使其表面吸附的负价铁、其他正价金属会发生交互作用,尤其是六价铬,会对铬产生化学吸附,从而去除水中的微量铬。
改性活性炭可用于电镀废水中铬的处理,吸附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2 活性炭吸附法应用于吸附水中有机物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亲水性优于亲油性炭。
因此,活性炭对含油废水的吸附一般是采用其他方法吸附油脂,然后再用活性炭进行二次吸附。
用这种方法吸附后的废水含油量将降低到0.1~0.2mg/L 。
二是吸附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
例如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石油和石油产品等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还可以去除生物法pH 和其它化学法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除草剂、杀虫剂、农药等异味;亚甲基蓝表面活性剂、合成染料、含有胺类、合成洗涤剂及多元化合成的有机物同时也具备吸附能力,可有效去除水中杂质[4]。
吸附分离材料的分类

间,吸附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不再变化,称 为吸附平衡,对应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吸附平衡关系决定了吸附过程的方向和极 限,是吸附过程的基本依据。
1.2.1 气体吸附平衡
2. 单组分气体吸附平衡
(1) 吸附等温线
✓ 吸附剂的表面是不均匀的,被吸附的分子和吸附 剂表面分子之间,被吸附的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各不相等,吸附等温线的形状也不相同。
Brunauer等人把纯气体实验的物理吸附等温 线分为五类。
1.2.1 气体吸附平衡
Ⅰ类—吸附等温线
Ⅰ类是平缓地接近饱和 值的朗格谬尔型等温吸 附曲线。
单分子层吸附,常适用 于吸附温度处于该气体 临界温度以上。
1.2.1 气体吸附平衡
Ⅱ类—吸附等温线
是最普通的物理吸附; 能形成多分子层吸附, 吸附气体的温度低于其临界
温度,吸附压力较低,但接 近于饱和蒸汽压。
多分子层吸附 单分子层吸附
1.2.1 气体吸附平衡
Ⅲ类—吸附等温线
压力低时,吸附量很低,只有在 压力高时才容易吸附,相应于多 层吸附,它的特点是吸附热与被 吸附组分的液化热大致相等。
第一吸附层的吸附热小于后继吸 附层的吸附热;
Ⅲ类比较少见。
多分子层吸附
1.2.1 气体吸附平衡
在表面吸附方面,提出单分子吸附层的理论和 著名的等温式(即兰茂尔吸附公式)。
1917年设计了“表面天平”,用它可以测出液 面上的不溶物表层的表面积,并由此计算 出这些物质的截面积,建立了表面分子定 向说,并论述了单分子表面膜和有关固体 表面吸附性质和行为的理论。
在原子结构方面,发展了电子价键的近代理论 。还研究液面上的表面膜,测定分子在膜 内的面积,建立了表面分子定向说。
《2024年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范文

《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吸附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点,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就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二、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原理及特点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吸附剂的特殊性质,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在其表面或内部,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三、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1. 吸附剂种类及研究进展目前,吸附剂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活性炭、生物吸附剂、矿物吸附剂、合成树脂等。
其中,活性炭因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再生性好等优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吸附剂。
生物吸附剂则因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亲和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一些新型吸附材料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也在不断涌现。
2. 吸附过程及影响因素吸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吸附剂种类、废水pH值、温度、浓度、流速等。
研究表明,适当的pH值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而温度和浓度则影响吸附速率。
此外,吸附剂的粒径、比表面积等也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
3. 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近年来,众多学者针对不同种类的吸附剂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利用活性炭、生物吸附剂等处理含铅、汞、铬等重金属废水,取得了显著的去除效果。
同时,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也证明了吸附法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有效性。
四、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进展1. 新型吸附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吸附材料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不断涌现。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为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更多选择。
2. 吸附过程的优化与改进针对吸附过程中存在的问題,学者们不断优化和改进吸附过程。
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离子具有生物毒性、持久性和难以降解等特点,其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的累积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开发高效的重金属离子去除技术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官能团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对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阐述了生物炭的来源、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
随后,重点综述了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本文还讨论了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改进策略,并展望了生物炭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推动生物炭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生物炭的制备是吸附重金属离子应用中的关键步骤,其过程涉及生物质原料的选择、热解条件的优化以及炭化产物的后处理。
常用的生物质原料包括农林废弃物、水生生物以及城市有机废弃物等,这些原料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环境友好等特点。
热解条件如温度、气氛和升温速率等,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如比表面积、孔结构、表面官能团等具有显著影响。
生物炭的表征是评估其吸附性能的基础。
常用的表征手段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其内部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定仪(BET)测定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射线光电子能谱(PS)分析其表面官能团和化学元素组成。
这些表征手段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指导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表征手段的日益完善,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吸附型热化学储能

吸附型热化学储能吸附型热化学储能是一种新型的热能储存技术,利用吸附材料对热能进行吸附和释放,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和储存。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靠的特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吸附型热化学储能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材料的吸附和脱附过程,吸附材料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吸附大量的热能,并在高温条件下释放热能。
这种吸附和脱附过程是可逆的,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热能的储存和释放。
吸附型热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吸附器、脱附器、热交换器和储热罐等组成。
吸附器和脱附器是吸附材料的主要工作部分,其内部填充了吸附材料。
当系统中的吸附器暴露在高温流体中时,吸附材料会吸附热能;而当吸附器暴露在低温流体中时,吸附材料会释放热能。
热交换器用于实现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热能的传递。
储热罐用于储存释放出的热能,以便在需要时供应给用户。
吸附型热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高效地储存和释放热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它可以与可再生能源设备相结合,如太阳能、风能等,形成集中供热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吸附型热化学储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环保的特点,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吸附型热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回收,将废热转化为可用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它可以用于建筑物的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取代传统的燃煤、燃油等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吸附型热化学储能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的问题,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尽管吸附型热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吸附材料的选择和性能优化是关键问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其次,吸附过程中的热损失和能量损耗也需要进一步降低,以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此外,吸附型热化学储能技术的成本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
吸附分离技术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了解吸附分离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理解各种吸附剂的吸附原理和选择依据。
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分类、性能和应用,多糖离子交换剂的类型、特点;掌握离子交换的分离原理、操作方法。
第五章吸附分离技术一、吸附分离技术概论1.吸附:是指物质从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
2.吸附的机理3.吸附技术的应用(1 )在食品的应用a •工业糖液的脱色、脱臭;b •制氮用于果蔬的储藏:是当前世界上一项先进技术。
原理是果蔬在高氮低氧环境下,呼吸作用被抑制,新陈代谢减缓从而大大延缓腐烂过程。
可使果蔬保持原有营养成分,接近采摘的新鲜状态。
蒜苗储存3个月出库时仍新鲜饱满,无萎烂现象。
胚还可用于酿造啤酒时的密封及压送啤酒。
与先用的CO比,因在啤酒中溶解度小而可提高啤酒质量。
(2)在空气净化上的应用a.空气干燥:空气中通常含有一定水分,而这种水分在很多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被除去。
吸附法是除去空气中水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硅胶和活性氧化铝是通用的干燥剂。
b .脱除无机污染物: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CQ SO和NQ等酸性有害气体,它们会引起温室效应、酸雨等现彖,破坏地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
随着工业化发展,这些气体的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在致力于开发各种方法来治理这些有害气体。
其中吸附分离的方法是有效的治理方法之-o活性炭一SO;分子筛、硅胶、活性炭一N0x>通入热空气(空气与蒸汽的混合物)可回收。
c •天然气:为了使天然气能够达到客输标准,必须将其屮的水分含量降低至一定水平。
d .化学工业:制氧、制氮提纯CO CQ (重要化工原料)等。
*C0用于拨基合成醋酸、醋肝、甲酸等的生产,也用于电子工业。
CO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需求量很大的重要化工产品。
约40%用作生产尿素、甲醇、水杨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35%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10%用于制冷,5%用于碳酸饮料碳酸化,其它占10% (超临界流体萃取)。
大孔吸附树脂的特点及其在皂苷分离中的应用

中的不同抗原位点。
u1RNA同7种蛋白质相结合,分子量在12 000至65000,Sm抗原中的RNA也同7种蛋白质相结合,分子量在9000至25000。
用免疫印溃法(w esternB I o t)及免疫沉淀法(I mm unop reci p iti on)测得Sm抗体主要是B B。
(25KD)D(13KD)蛋白带,RN P抗体主要是A(70KD)C (22KD)蛋白带。
临床上用对流免疫电泳或免疫双扩散检测此二种抗体常同时存在,抗Sm抗体对诊断SL E高度特异,被称为SL E的标记抗体,用免疫双扩散法,可同时测得Sm,RN P 二种抗体的沉淀线,Sm通常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经治疗后,抗Sm抗体不消失,可作为回顾性诊断的血清学依据。
有人报告有抗Sm抗体的SL E病人,肾炎较轻,病情较良性。
抗RN P 抗体又称抗n2RN P或抗u1RN P抗体,它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出现,其阳性率如下:M CTD中100%SL E40%、SS14%、PSS 12%、P M DM5%。
SSA、SSB抗体为干燥综合征抗体(SS),这两个抗体都与SS密切相关,在原发性SS、抗SSA、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5%和60%,因此,这两个抗体的测定有助于SS的诊断。
临床上测定ENA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结缔组织病与非结缔组织病的一个分界限。
我们利用免疫双相扩散法,测定以上四种抗体,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一般医院就能测定,不需要什么特殊设备。
试剂:0.5%琼脂粉,载玻片、ENA抗原(在北京协和医院购买,用0.5%琼脂粉4m l铺板2.5×7.5载玻片上,冷凝后用4.5mm角膜钻打梅花样孔,孔距4.5mm,中间孔加抗原30Λl。
周围孔加被测血清及阳性对照。
然后放室温,72h观察结果,出现白色沉淀线,和标准血清相连为阳性,不出现者为阴性。
免疫双扩散法进行各种抗核抗体的优点是,因本法用标准血清进行核对,因此失误较少,再则可以测到抗体的效价,保证了沉淀线的出现,故利用本法测定的抗体特异性很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材料的特点、应用及发展
1、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便回收或去除它们,
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利用吸附法进行物质分离已有漫长的历史,国内外的
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保
护、医药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在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吸附法主要用于净化废
气、回收溶剂(特别适用于腐蚀性的氯化烃类化合物、反应性溶剂和低沸点溶剂)
和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后者的应用范围包括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除去
各种溶解性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等。在处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为离子交换、膜分
离等方法的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胶体及余氯等,也可作为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
理手段,以便保证回用水质量。利用吸附法进行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
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随着现有吸附剂性能的不断
完善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成功,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吸附剂是决定高效能的吸附处理过程的关键因素,广义而言,一切固体都具有
吸附能力,但是只有多孔物质或磨得极细的物质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才能作为
吸附剂。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氧化铝、硅胶、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
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极大程度
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工业吸附剂
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吸附能力强;
(2)吸附选择性好;
(3)吸附平衡浓度低;
(4)容易再生和再利用;
(5)机械强度好;
(6)化学性质稳定;
(7)来源广;
(8)价廉。
2、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
(1)活性氧化铝是由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它的性质取决于最初氢氧化
物的结构状态,一般都不是纯粹的Al2O3,而是部分水合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其
中不仅有无定形的凝胶,还有氢氧化物的晶体。由于它的毛细孔通道表面具有较高
的活性,故又称活性氧化铝。它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对微量水深度干燥用
的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它的干燥深度可达露点‐70℃以下。市售的层析用
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
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但这种
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
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
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
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
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
硅酸。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为一种亲水性的极
性吸附剂。它是用硫酸处理硅酸钠的水溶液,生成凝胶,并将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
经干燥,便得到玻璃状的硅胶,它主要用于干燥、气体混合物及石油组分的分离等。
工业上用的硅胶分成粗孔和细孔两种。粗孔硅胶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吸附量
可达吸附剂重量的80%以上,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吸附量大大低于细孔硅胶。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
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
机金属化合物等。
硅胶的市场预测与发展前景及应用领域拓展
近年来硅胶的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专业化分工趋于细化,技术进步促使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北美、欧盟、我国、日韩和东南亚地区是主要的技术研发和市
场所在地,产能集中,特点明显。我国仍以低端产品为主。
近年来,硅胶技术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发展趋势,基础硅胶在我国发展迅
猛,微粉硅胶在欧美和日韩获得长足进步。基础硅胶和微粉硅胶在形态和性能上的
差异,成为多样化应用发展的直接动力。
(3)活性炭
吸附剂中活性炭应用于水处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60 年代后有很大发展,国内
外的科研工作者已在活性炭的研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制作活性炭
的原料种类多、来源丰富,包括动植物 (如木材、锯木屑、木炭、谷壳、椰子壳、
稻麦杆、坚果壳、脱脂牛骨、鱼骨等)、煤(泥煤、褐煤、沥青煤、无烟煤等)、石油
副产物(石油残渣、石油焦等)、纸浆废物、合成树脂以及其他有机物(如废轮胎)等。
是将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的。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
药品,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
气氛中加热,通常在700℃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
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
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
但是,活性炭因生产工艺、原料的不同,性能悬殊非常大,用途也不一样,目
前工业上使用的活性炭有粒状和粉状两种,其中以粒状为主。与其他吸附剂相比,
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微孔特别发达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废水处理中普遍
采用的吸附剂。刘明华等曾用自己研制成功的活性炭处理制革废液中的硫化物,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活性炭还可以用于炼油、含酚、印染、氯丁橡胶、腈纶、
三硝基甲苯、重金属、含氟、含氯等废水的处理以及生活饮用水中有害物质的处理。
活性炭的再生是活性炭能否广泛使用的关键问题,因此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
目前,活性炭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加热再生法、药剂再生法、化学再生法、湿式
氧化再生法和生物再生法等。用加热再生法处理活性炭时,炭的损失率高,而且再
生成本也较高,而药剂再生法处理成本高并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化学再生法(如
臭氧再生法)、生物再生法和湿式氧化再生法是今后活性炭再生方法的发展方向。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国活性炭存在产量少、质量差、使用寿命短、再生率低等
缺点,因此如何改进活性炭生产工艺,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
(4)分子筛
a、沸石分子筛8
又称合成沸石或分子筛,其化学组成通式为:
[M2(Ⅰ)M(Ⅱ)]O.Al2O3.nSiO2.mH2O,式中M2(Ⅰ)和M(Ⅱ)分别为为一价和二价金
属离子,多半是钠和钙,n称为沸石的硅铝比,硅主要来自于硅酸钠和硅胶,铝则
来自于铝酸钠和Al(HO)3等,它们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得的胶体物,经干燥后便
成沸石,一般n=2~10,m=0~9。
沸石的特点是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它有均匀的孔径,如3A0、4A0、5A0、10A0
细孔。有4A0孔径的4A0沸石可吸附甲烷、乙烷,而不吸附三个碳以上的正烷烃。它
已广泛用于气体吸附分离、气体和液体干燥以及正异烷烃的分离。
b、碳分子筛
实际上也是一种活性炭,它与一般的碳质吸附剂不同之处,在于其微孔孔径均
匀地分布在一狭窄的范围内,微孔孔径大小与被分离的气体分子直径相当,微孔的
比表面积一般占碳分子筛所有表面积的90%以上。碳分子筛的孔结构主要分布形式
为:大孔直径与碳粒的外表面相通,过渡孔从大孔分支出来,微孔又从过渡孔分支
出来。在分离过程中,大孔主要起运输通道作用,微孔则起分子筛的作用。
以煤为原料制取碳分子筛的方法有碳化法、气体活化法、碳沉积法和浸渍法。
其中炭化法最为简单,但要制取高质量的碳分子筛必须综合使用这几种方法。
碳分子筛在空气分离制取氮气领域已获得了成功,在其它气体分离方面也有广
阔的前景。
分子筛与其他吸附剂相比, 还具有特殊的吸附性能, 即在低分压(或低浓度) 及
较高温度的吸附情况下, 分子筛与其他吸附剂有显著的差别。如对于水, 即使在低
分压或低浓度、高温度下仍有很高的吸附容量, 是其他吸附剂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