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艺术研究
浅谈文山州麻栗坡县彝族的服饰文化

浅谈文山州麻栗坡县彝族的服饰文化文山州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地处高原地带的彝族自治县。
彝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麻栗坡县,彝族的服饰文化同样丰富多彩,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魅力。
本文将就麻栗坡县彝族的服饰文化展开一番探讨。
一、服饰概况麻栗坡县地处高原,气候凉爽,所以彝族的服饰偏向于厚实耐寒。
男性常穿着长袍、马靴、头戴圆毡帽,腰间系搭环式尤物等,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
女性则以彩色长袍为主,裙摆铺地,色彩艳丽,头戴银饰,颈佩精美的珠宝,看起来充满了民族风情。
二、服饰特色1. 彝族服饰偏向色彩的鲜艳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特别是女性服饰更是色彩缤纷,线条流畅,给人以亮丽的感觉。
2. 彝族服饰注重图案的装饰。
彝族服饰常常绣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这些图案和花纹都是源自于彝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宗教意义。
3. 彝族服饰注重银饰的搭配。
在彝族人的衣服中,银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女性,她们除了头上佩戴银饰外,脖子上、手腕上都佩戴着各式各样的银饰,增添了服饰的华丽感。
4. 彝族服饰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生活习惯。
三、服饰的意义彝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和保暖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它承载了彝族人民的历史、宗教、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人民对自身民族认同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通过服饰,彝族人传承着自己的民族传统,展示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自信。
四、现状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彝族服饰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城市化的进程、文化的多元融合等因素,也给传统的彝族服饰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一些年轻的彝族人可能更加倾向于现代化的着装和生活方式,使得传统服饰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衰落的趋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麻栗坡县也开始积极推动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方面,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对彝族服饰文化的传统宣传和教育。
花腰彝与花腰傣服饰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

文艺生活 Literary And Artistic Life80南风 south wind[关键词]花腰彝;花腰傣;艺术文化;民族文化花腰彝与花腰傣长期生活在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在传承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族群文化和具有族群特色的服饰装饰艺术。
在历史的发展中,两个民族受传统民族文化、族群文化、外来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创造出了与其他支系在服饰造型结构、装饰艺术上独特的族群服饰,并形成了具有族群特色的服饰装饰艺术。
花腰彝与花腰傣服饰都以典型的装饰艺术而备受瞩目,并且在很多具体的装饰细节上有着相同或近似之处,通过对他们装饰语言的分析研究,结合两个族群的历史文化,可以发现这些相同点的出现不仅仅是巧合,这与两个族群生活地域的相近性和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联系。
下面通过对他们主要的服饰装饰语言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
1 花腰彝与花腰傣服饰装饰图案艺术比较图案——图形设计的方案,它是指”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
”图案是人们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化,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审美心理有着密切联系。
民族服饰图案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生活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体现出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
民族服饰图案作为审美主体,其自身审美意识的外化,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一个民族在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
它不仅秉承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思想情感、宗教信仰的特征,同时也能展现该民族的艺术文化。
花腰彝与花腰傣在宗教信仰上都保持着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观,因此他们服饰上的装饰图案很大一部分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形象的再现。
同时由于他们生活地域的相近及自然崇拜对象的相同,伴随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两者互相吸收彼此图案装饰艺术中的优秀成果,最终在造型和文化内涵都出现了许多都是人相近的图案,如八角纹、山型纹、回形纹等。
但花腰彝与花腰傣毕竟分属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的影响下导致他们装饰图案在造型、内容和民族文化内涵上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
佤族服饰研究综述

瑶族服饰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穿着方式和搭配。一般来说,瑶族人民会在节 庆、祭祀等重要场合穿着华丽的瑶族服饰,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而在日 常生活中,瑶族人民则穿着较为简朴实用的服饰,以便于生产和劳动。
4、瑶族服饰文化内涵
瑶族服饰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瑶族 服饰是瑶族人民的民族象征和标志,代表着瑶族人民的身份和民族认同。其次, 瑶族服饰中的各种图案和花边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如龙、凤、鱼等图案代 表着吉祥、富贵等寓意。此外,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也体现了瑶族人民的勤劳和 智慧,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为彝族服饰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 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通过对彝族服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独特的民 族文化现象,进一步推动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本次演示对后续研究提供 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激发更多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和支持彝族服饰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内容三
其次,从颜色搭配上来看,佤族服饰以艳丽、对比强烈的色彩为主,注重色 彩的搭配和图案的设计。常见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等,以及这些颜色的搭配 和组合。同时,佤族服饰上的图案多与自然和神灵有关,如山峰、河流、动物等, 寓意着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
最后,从工艺水平上来看,佤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精湛,注重细节和装饰。常 见的制作工艺有刺绣、编织、染色等,这些工艺在佤族服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使佤族服饰更具特色和美感。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涉及了彝族服饰的多个方面,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 对于彝族服饰的历史起源及演变过程,尚存在诸多争议和未解之处。其次,现有 研究多从单一的视角出发,对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了不同程度 的探讨,但缺乏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此外,对于彝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策略和方法,但实际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 25 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而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这些服饰不仅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信仰、审美和生活方式。
彝族的服饰可谓独具特色。
他们的服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彝族女子大多喜欢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上衣,搭配多褶的长裙。
衣服的领口、袖口和衣襟处常常绣有精美的花纹,色彩以红、黄、黑为主,这些颜色在彝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彝族男子则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
他们的服饰上常绣有虎、鹰等动物图案,彰显着勇敢和力量。
白族的服饰以白色为主色调,这与他们崇尚白色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白族女子通常上着白色或浅蓝色的右衽大襟衣,外套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系绣花围裙,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鞋。
她们的头饰十分引人注目,被称为“风花雪月”,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象征上关的花,洁白的帽顶表示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如同洱海的月。
白族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罩黑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长裤,头上缠着白色或蓝色的包头。
哈尼族的服饰则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哈尼族女子的服饰款式多样,最常见的是短衣和长裤,衣服上绣有各种花草和动物图案。
她们常佩戴银饰,如银链、银镯等。
哈尼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傣族的服饰轻盈飘逸,充满了热带风情。
傣族女子通常穿窄袖短衣和筒裙,上衣色彩鲜艳,筒裙多为深色,上面绣有精美的花纹。
她们腰间系着银腰带,凸显出婀娜的身姿。
傣族男子一般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纳西族的服饰简洁大方,又不失精致。
纳西族女子穿宽腰大袖的上衣和长裤,外加坎肩,披羊皮披肩。
羊皮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和勇敢,上面绣有七星图案,寓意着“披星戴月”。
纳西族男子的传统服装为对襟长衫,外加长褂,腰系腰带。
傈僳族的服饰色彩丰富,富有层次感。
傈僳族女子上穿短衣,下着长裙,裙子上绣满了各种花纹。
云南拉祜族传统服饰色彩研究

艺术研究丨民族文化追索丨2020-4云南拉祜族传统服饰色彩研究曲阜师范大学/李硕摘要:云南地区有众多少数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借助其智慧和力量逐渐形成了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和民族服饰而呈现出绚烂多彩的景象,是我国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少数民族拉祜族的传统服饰具有艺术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是少数民族独特的经济和地理文化下的产物。
拉祜族传统服饰色彩与其它地区的色彩有着显著区别,呈现出了独特的视觉艺术特点,同时它也对增强拉祜族少数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拉祜族色彩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关键作用,也对繁荣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拉祜族民族服饰色彩表现文化内涵拉祜族最早起源于古氏羌人,拉祜族服饰从古代就呈现出了鲜明的色彩特点,至今有着鲜明的视觉艺术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正在逐渐淡化,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这种传统服饰。
在传统服饰中,汉服的喜爱者众多,而少数民族服饰受众并不多。
从其应用角度分析,少数民族服饰相对复杂,汉服则简单一些,更加方便也适合日常生活。
拉祜族是云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该民族的居民主要居住在深山中,和日常生活联系并不密切。
拉祜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绚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对象之一。
云南拉祜族传统服饰色彩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地区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拉祜族传统服饰色彩呈现出极大的民族影响力,这是该民族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活态文化。
研究拉祜族传统服饰色彩,不仅能加强对拉祜族民族文化的认知,也是更深入了解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一个关键渠道,同时也是保护云南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云南拉祜族传统服饰色彩的视觉表现云南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其中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的南部部分县城,有澜沧、孟连等,其总人数超过了四十万。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 佤族服装 _汉程民俗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 佤族服装_汉程民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 佤族服装佤族服饰传承原始浸染工艺,用腰编织机编织而成。
材料包括棉线、麻线和彩色羊毛。
棉线由紫茎、干果、李树汁、麻皮经水煮、浸泡、水染而成,色泽均匀自然。
佤族服装色彩佤族的服饰大多以黑色为主,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饰上的外在表现。
佤族服饰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黑色基调上追求色彩和风格的多样化。
佤族服饰也合理搭配精致的花纹和饰品,如头带、耳环、佛珠、项圈、手镯、腰带等。
,从而达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简洁大方的视觉效果。
佤族男子服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背景下,佤族传统服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传统佤族男装以黑色或淡青色为主。
布纽长袖衬衫有圆领和翻领,布纽长袖衬衫有立领和翻领,还有无领夹克。
黑色裤裆下的裤子,裤子又短又宽,头上围着红布或黑布。
经常光着脚,身披长刀,年轻人脖子上挂着竹藤圈,有的地方腰间系着长布带。
他们有一种庄严而坚决的风格,这使他们看起来很勇敢。
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穿亚麻毯子佤族妇女服装1、西盟县佤族西盟县的佤族妇女穿前后开衩的开领连衣裙和短裙。
裙子上装饰着以红色为主调的彩色横条。
头上戴银箍、藤箍,耳朵上戴大耳环,竖长钉。
戴一斤银戒指和佛珠,腰小腿几个藤圈,手腕一个银手镯。
天热的时候,穿短裙、袒胸或者无袖夹克就好了。
头上穿五彩串龙服,上穿圆领斜裙的布纽长袖上衣,下穿饰有红线的长裙,颈上系银葵花,身上系手帕,是翁定远生态村妇女最喜爱的服饰。
翁丁的女装风格简单朴实。
2、班洪、班老、南腊佤族班洪、班老、南腊的佤族传统服饰与傣族服饰相似。
大多数中老年妇女都裹着黑色或白色包头,穿着圆领长袖布纽和黑色短裙。
女青年一般不戴包头,用黑线扎头发,裙子五颜六色。
中国境内阿昌族传统服饰造型艺术特点研究

中国境内阿昌族传统服饰造型艺术特点研究曲义【摘要】Achang is a transnational ethnic, Achang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my country inhabited in Yunnan Province. For Achang apparel, the Achang clothing in accordance with clothing constituted is divided into headgear, clothing, jewelry and other accessories.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stic arts baotou, men shirt, ladies blouses, skirts, pants, earrings, necklaces, wrist jewelry, leggings, leg sets, tube Pa saber waist and a total of 13 apparel goods, which runs through the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garments difference. It designs to enrich the research of Achang clothing art,,for the protection and study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of Acha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ing its little bit to help.%阿昌族是跨国民族,我国境内的阿昌族人民世代聚居于云南省境内.针对阿昌族服饰,按照服饰构成,将阿昌族服饰划分为头饰、服装、银饰和其它配饰,着重分析了包头、男士短衫、女士短衫、女裙、女裤、耳饰、颈饰、腕饰、绑腿、腿套、筒帕、腰饰和佩刀共13类服饰品的造型艺术特点,其中贯穿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服饰造型差异研究,旨在丰富阿昌族服饰艺术的研究成果,为阿昌族传统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添砖加瓦.【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阿昌族服饰;传统服饰;服装造型【作者】曲义【作者单位】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3.5阿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
螺旋纹样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运用探析

文化与传承120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螺旋纹样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运用探析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PIRAL PATTERNS IN CHINESE MINORITY COSTUMES云南艺术学院 屈锦芳2螺旋纹样的题材以及造型特点2.1题材通过观察众多螺旋纹样的不同题材发现,不管是动物纹样中的龙纹、凤纹、蛙纹、鱼纹、鸟纹,还是植物纹样中的忍冬纹、莲花纹、云纹、卷草纹等,不管是哪个时代,哪种工艺,都能找到其的身影。
螺旋纹样在装饰中很难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和载体,却必不可少地出现在各种装饰图案上。
在生活中,螺旋纹样是人们可以经常见到的图案形状,小到螺蛳、蜗牛的壳,羊头上的角,蕨草的卷须,大到树的年轮、阴阳八卦、云的造型。
这种运用优美线条的纹样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
2.2造型特点回旋的、旋转的或者是绕着中心移动的纹样造型皆是螺旋纹样的演变基础,这种造型特点最典型的便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是螺旋纹造型特点趋于明显的时期。
到了商周时期便逐渐发展成为龙、雷等具象的形式。
秦汉时期则偏向于自由化的云气纹发展。
在后期不断发展中,主要呈现出三方面显著的特点即几何造型、云纹造型、缠枝纹造型。
3 螺旋纹样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运用3.1在苗族服饰中的运用苗族之所以要选择螺旋纹作为其服饰上的装饰,原因有两方面:(1)提取动物元素。
在苗族的祭祀中,牛和铜鼓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形成螺旋纹符号的重要形象;(2)提取植物元素。
是因为贵州山坡上最常见的狼蕨叶,其初生阶段的形态为螺旋纹样。
螺旋纹样最常见于苗族的刺绣中,常常运用在首饰,服装以及背婴孩的背被。
在服装中的运用通常展示在上衣的袖子、衣襟、背部和披肩等部位。
在首饰中的运用通常展示在头饰、帽饰、发簪、耳饰、颈饰、手饰以及男女腰间的吊牌等部位。
苗绣纹样来源众多,主要来源于苗族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在杨国《苗族服饰》一书中描述到“小花苗”花背男女款式相同,装饰图案皆为几大块对称的几何纹样,从背后观赏,像是蝴蝶在翩翩起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 少 数 民族 服 饰 纹 样 艺 术研 究
张建林 王郁君
( 。 . 文 山 学院 艺术学 院 , 云 南 文 山 6 6 3 0 0 0 ; 普 洱 学 院 中文 系, 云南 普 洱 6 6 5 0 0 0 )
摘要 : 云南是 民族 文化 大省 , 少数 民族文化 源远流 长, 民族服 饰文化丰富 , 服饰 纹样 多类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 色, 笔者简要说 明 了云 南
四、 结 语
模仿 自然 的心理 , 她们把 山川 、 河流 、 日月 星辰和 花鸟鱼 虫的形 象 和色彩经过装饰加 工 , 形成美丽 的纹饰图案表 现在服饰上 , 体 现 了云南少数 民族服 饰工 艺 中独 特 的仿生设 计。 比如 , 彝 族是 个崇拜火 的民族 , 其 服饰 色彩 多为暖 色 , 以黑 、 红、 黄为 主调 , 服 饰纹样 中多有火 的图案 , 也有各种花 草鱼虫 图案 , 云南石 林和丘 北县普者黑 的彝族妇女会 在帽子上弄一个 蝴蝶 图案 , 很有特 色 ; 壮族是个生 活在水边 的民族 , 很早就 以种植稻谷 为生 , 在 壮族服 饰纹样 中水 田纹 、 鱼纹 、 蛙纹 、 贝类 螺旋纹 以及花 鸟纹等是 最常 见 的, 云南文山的壮族濮 侬 支系妇 女服饰 就是 以鸟形 为仿 生制 作 的, 其衣服紧身收腰显短 , 左右侧 各有翘角 , 仿鸟翅 , 裙 子显长 通常撩起于臀部 固定似鸟尾 , 故有“ 鸟衣 ” 之说 。 ( 二 )色彩艳丽多姿 云南少数 民族服 饰在历 史 的长河 中不 断追求美 感 , 将精 神 元素 、 物质元 素 、 自然元 素融入其 中, 使得服 饰在变 化过程 中不 断 以色彩为主流 , 通 过色彩强调民族气息 , 通过 色彩振奋 民族 灵
云南 生活着 2 5个 少数 民族 , 在 长期与大 自然 和谐相 处 、 和 谐 共生 中创造 了丰富灿烂 的 民族文 化。其 中, 服饰 作为 一种 外 显文化标识着一个民族的身份 , 也体 现着该 民族的文化 传统 、 风 俗习惯和审美意识。云南少数 民族服饰 文化 中一个 重要 的组 成 部分就是服饰纹样 艺术 。由于云南 民族 较多 , 民族 服饰各 不 相 同, 使得 云南少 数 民族 服饰纹样 内容 丰富 、 图式多样 , 普 遍呈 现 出色彩浓重 , 装饰性强 的特点 , 这些纹样 反映着云南少 数 民族 的 历 史变化 、 人文变化和社会变迁等 , 展示 了云南独特 的民族文 化 底 蕴。 云 南 少 数 民族 服 饰 纹 样 艺 术 图式 的形 式
少数 民族服饰纹样 艺术 图式的形式 , 阐述 了云南少数民族服 饰纹样的特点 , 分析 了云南民族服 饰纹术艺术及 图式 的传承与保护 。
关键词 : 云南 ; 少数 民族 ; 纹样 艺 术 ; 服 饰 艺术
中图分类号 : J 0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4 1 1 5 ( 2 0 1 4 ) 0 3 - 1 8 7 - 1
、Leabharlann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纹样 中包含 了较多 的 图式 符号 , 勤 劳智 慧的少数 民族妇 女把 这些 图式符号通过 特定 的组合方 式和排列 布阵形 成了本民族独特的纹样形式 。云南少 数 民族服饰 纹样艺 术 图式从表 现题材 上有人 物 、 动物 、 植物、 天象 和神祗 图腾等不 同类别 , 从形式上分 , 主要 有十字式 、 万字式 、 回字式 、 卷须式 、 米
字式 、 波浪式等 。 二、 云 南 少 数 民族 服 饰 纹 样 的特 点 ( 一 )图案 的仿生设计 云南少数 民族在 长期 与大 自然 的接触 中 , 形成 了崇拜 自然 ,
多媒体技术 以及其 它智能技术对云南少 数 民族服饰 纹样艺 术 图 式进 行跟踪 记录 , 样点 采集 , 归类 整理 , 最终形 成基本 的 电子 信 息库 。 第二, 双管齐下 , 加强 传承 与保 护 。所 谓双 管 , 首先 是要 加 强普查考察 , 将各 民族 的服饰纹样 艺术 图式及 服饰纹样 特点 、 加 工过程 等进行详 细的了解 , 登记 造册 , 以防遗漏 而失传 。其次 是 要建立技术保护体 系 , 对服 饰纹 样所涉 及到 的所 有元 素列入 保 护 内容 , 从而建立相应 的保护 区 , 以保证资源 的可持续化 。 此外 , 在推进非物 质文 化遗产 传承 时 , 通过政 策 保 障 , 人 才 支撑 , 建立 基地 , 开发 应用等 多种手 段加强 传承 与保护 , 以降低 或避免 民族传统 文化 逐步消亡的遗憾发生 。
云南是我 国民族大 省 , 民族 文化多 次多 彩。云 南少 数 民族 服饰纹样艺术 的创造 是云南少数 民族 智慧 的结 晶。在这样一 个 人 口复杂 的省份 , 必须 对 民族服 饰纹样 及其 制作 工艺 和 图式 进
一
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 分。 中华 民族 的文化 源于 社会 , 源 于 民 族, 传承 民族文化 , 保护 民族特色是维 系中华 民族 文化灵魂 的重 要 内容 。从 民族 服饰 的特 点 可 以 了解该 民族 的 风俗 与 文化 传
统, 从 民族服饰 的纹样可 以了解 这个该 民族 发展 的技术与灵魂 , 从 民族 服饰 的纹样艺术图式可 以了解到该 民族 的发展历 程 。民 族 服饰 经过造型 、 图案 、 色彩 、 材质、 纹样 到整个 制作 流程 , 都 体 现着 民族 的智慧 、 创新 、 纯朴善 良、 友善, 也 传达 出他 们对美好 生 活的最求 与向往 、 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 、 欣欣 向荣 的美好景象 。 ( 二 )艺术 图式 的传承 与保 护措 施 第一, 现代化 的科技 的利用 。利用 现代化 的电子信 息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