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换热面积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冷库制冷系统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冷库制冷系统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的画面,因为这段过往的日子不断的重复,所经历到
的画面,因为这段过往的日子不断的重复,所经历到
程式,即 Q=KA*m
式中 Q 传热量;
K 传热系数[W/];
A 传热面积;
*m 冷热流体间的平均传热温差。
式中,只要确定出该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和
的画面,因为这段过往的日子不断的重复,所经历到
平均传热温差*m,便可求得传热面积 A。
1.平均传热温差*m 的计算
从图上可以看出,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
度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而在逆流时,冷 流体的出口温度可以高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在
冷热流体的性质、流量、进口温度和传热面积都
相同的条件断的重复,所经历到
平均传热温差最大,叉流换热器次之,顺流换热 器中最小。故在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逆流换热器。
通过理论推导,当冷热流体的比定压热容、传热
系数 K 沿换热器长度上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时,
对于顺流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本文系中国冷库在 线,转载需保留链接!
2dd0f2c9b
在冷库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库冷凝器、油 冷却器和过冷器等都属于换热器。现在在机组系
统中所使用的换热器都属于间壁式换热器。这种
换热器是用金属壁将进行传热的冷、热两种流体
分开,通过金属壁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及壁的 冷库的。换热器计算主要是根据传热量 Q 的要求
和给定冷热流体流量及进出口温度来确定需要
的传热面积 A。所使用的计算公式主要是传热方
换热器的平均温差*m 与换热器中冷热流体
的相对流动方向有关。在换热器中两流体平行同 向流动的称为顺流;平行反向流动的称为逆流;
相互垂直交叉流动的称为叉流。在图 2-19 中示

换热器基础知识.

换热器基础知识.

换热器基础知识简单计算板式换热器板片面积选用板式换热器就是要选择板片的面积的简单方法:Q=K×F×Δt,Q——热负荷K——传热系数F——换热面积Δt——传热对数温差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

最后算出的板换的面积要乘以一定的系数如1.2。

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形式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耗能用量大的领域。

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换热器按传热原理可分为:1、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

表面式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通过固体物质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

蓄热式换热器有旋转式、阀门切换式等。

3、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是把两个表面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热载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热载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接受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

4、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是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设备,例如,冷水塔、气体冷凝器等。

二、换热器按用途分为:1、加热器加热器是把流体加热到必要的温度,但加热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2、预热器预热器预先加热流体,为工序操作提供标准的工艺参数。

3、过热器过热器用于把流体(工艺气或蒸汽)加热到过热状态。

4、蒸发器蒸发器用于加热流体,达到沸点以上温度,使其流体蒸发,一般有相的变化。

三、按换热器的结构可分为: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简单计算板式换热器板片面积

简单计算板式换热器板片面积

/view/fe40a766f5335a8102d2206a.html换热器基础知识简单计算板式换热器板片面积板式换热器文章2009-12-16 10:24:27 阅读1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选用板式换热器就是要选择板片的面积的简单方法:Q=K×F×Δt,Q——热负荷K——传热系数F——换热面积Δt——传热温差(一般用对数温差)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

最后算出的板换的面积要乘以一定的系数如1.2。

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形式晨怡热管2008-1-22 15:19:56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耗能用量大的领域。

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换热器按传热原理可分为:1、表面式换热器表面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

表面式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通过固体物质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

蓄热式换热器有旋转式、阀门切换式等。

3、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是把两个表面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热载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热载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接受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

4、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是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设备,例如,冷水塔、气体冷凝器等。

二、换热器按用途分为:1、加热器加热器是把流体加热到必要的温度,但加热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2、预热器预热器预先加热流体,为工序操作提供标准的工艺参数。

冷凝器计算模拟软件

冷凝器计算模拟软件

A热流介质T1=64.0→T2=####B冷流介质t1=30.0→T2=####A蒸汽流量W=800.0A蒸汽蒸汽潜热r=1100.0A的比热容C= 2.5水的比热容 4.2循环水用量Y=选取总传热系数K=500.0需换热面积S=m m/s kg/m3j/kg.℃kj/kg kj/kg.℃kj/kg.℃w/m2.℃二、选择换热器型号一、换热器换热面积初算对数平均温差△tm=kg/h 冷凝器热负荷Q=三、换热器传热系数核算1、管内传热系数ai核算管内流速u= 1.0管内水的黏度μ=(30℃-40℃)0.000727选取换热器的内径di=0.02流体密度p=1000.0水的比热容4200.0管内换热系数ai=w/m.℃kj/kg w/m.℃取4到8m kg/m3mPa.s管内水的热导系数λ=(30℃-40℃)0.62.壳程传热系数ao的核算(壳程流体为蒸汽,工业多为膜状冷凝)A热流蒸汽的冷凝热1100.0A在冷凝温度液态热导系数λ=0.2当管内流立式冷凝器壳程的传热系数ao=冷凝液密度р790.0液化温度的黏度Ч0.35重力加速度g 9.8饱和蒸汽温度与壳壁温度差⊿t5.03.总传热系数K的核算循环水阻垢系数Rsi=0.00034传热管长度L 3.0换热器总传热系数核算Ko=A热流蒸汽的阻垢系数Rso=0.00017换热管外径do 25.0换热管外径di20.027510.3大于10000为湍流w/m2.℃1543.91687.8w/m2.℃500.7w/m2.℃。

翅片管式冷凝器计算

翅片管式冷凝器计算

翅片管式冷凝器计算翅片管式冷凝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常用于空调系统、工业冷却等领域。

它由内管、外管和连接翅片组成,通过流体相互传热来实现冷凝过程。

在设计和计算翅片管式冷凝器时,需要考虑到热传导、换热面积、传热系数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翅片管式冷凝器的计算方法。

1.确定冷凝器的工作参数:在进行翅片管式冷凝器计算前,首先需要明确工作参数,包括冷却介质的流量、进口温度、出口温度,以及冷却介质的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粘度等。

2.选择合适的翅片管:根据冷凝器的工作参数和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翅片管。

一般翅片管可以分为平面翅片管和螺旋翅片管两种类型。

3.计算翅片管的换热面积:翅片管的换热面积是冷凝器设计的重要参数,它与热传导、流体流量和传热系数等因素有关。

翅片管的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N * pi * De * (L - Dp)其中,A为换热面积,N为管子的根数,pi为圆周率,De为外管直径,L为管子的有效长度,Dp为管子对外径。

4.计算翅片管的传热系数:翅片管的传热系数是指翅片管内外流体之间的热传导能力,它是冷凝器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翅片管的传热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U = 1/ho + Σ(1/hi)其中,U为总传热系数,ho为外部对流传热系数,hi为内部对流传热系数。

5.确定冷却介质的热负荷:根据冷却介质的流量、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计算冷却介质的热负荷。

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m * Cp * (Tin - Tout)其中,Q为热负荷,m为冷却介质的流量,Cp为冷却介质的比热容,Tin为进口温度,Tout为出口温度。

6.计算实际换热面积:根据冷却介质的热负荷和传热系数,计算实际换热面积。

实际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a = Q / U / (Tin - Tout)其中,Aa为实际换热面积。

7.根据实际换热面积选择合适的翅片管:根据实际换热面积和已选的翅片管,检查实际换热面积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选择合适的翅片管。

30年老师傅总结 I 制冷系统简单计算与经验公式

30年老师傅总结 I 制冷系统简单计算与经验公式

30年老师傅总结I 制冷系统简单计算与经验公式1、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法一般水冷螺杆机冷量,都是参考美国以冷吨为单位,1冷吨=3.516KW,风机盘管的话,制冷量是按照KW为单位,这样换算就可以了。

例:求冷(热)水机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一蓄水箱(温度7度日容量10立方米),要通过冷水机将水在4-5小时之内将温度升高到15度,需要多少热量,需要压缩机的功率是多少,是怎样计算。

计算方法:1、体积(升)×升温度数÷升温时间(分)×60÷0.86(系数)=(W);2、体积(吨或立方米)×升温度数÷升温时间(时)÷0.86(系数)=(KW);按照上述方法计算:4小时,10000L×(15-7)÷4h÷0.86=23255W=23.255KW;5小时,10吨×(15-7)÷5h÷0.86=18.604KW;2、冷凝器换热面积的计算风冷式冷凝器换热面积的计算:制冷量+压缩机电机功率÷(200~250)㎡。

例(3SS1-1500压缩机)CT=40℃:CE=-25℃,压缩机制冷量=12527W+压缩机电机功率。

水冷式冷凝器与风冷式冷凝器的比例一般为:1:15。

如风冷式冷凝器为300㎡,水冷式冷凝器则为:300÷15=20㎡。

冷却水质差可适当缩小比例至1:10左右。

3、蒸发器的配置经验以60立方米的,库温-18℃的库房为例:库温-18℃,风冷式蒸发器(冷风机)的配比一般以压缩机的制冷功率相近。

库温-18℃,蒸发器采用吊顶铝排,按库房底面积的两倍配置即可(即库房底面积X2)。

铝排蒸发器,应该按照库房容积的大小(即制冷量的大小)分组安装,一般3~5P制冷量为一组。

膨胀阀则按蒸发组配置。

4、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高温活动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90×1.16+正偏差,正偏差量根据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货物进出库频率确定,范围在100-400W之间。

冷凝器参数计算

水冷冷凝器换热参数计算
压缩机型号 制冷量KW Qo= 压缩机输入功率 Ni= 压缩机排气量 Gk= 冷凝温度℃ tk= 蒸发温度℃ to= 过热度℃ tr= 过冷度℃ tg= 冷却水进口温度 t1= 冷却水出口温度 t2= 冷凝温度℃ tk= 蒸发温度℃ to= 传热温差℃ △tm=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 t= △ 冷却水进水温度范围 tk= 冷凝器热负荷 Qk= 单位面积热负荷 qf= 冷凝器传热面积 F= 冷却水量kg/s Gk= 冷却水量m3/h Gk= 一、冷凝热计算输入参数 SRS-S-252 输入 268.60000 输入 60.30000 输入 5881.00000 输入 40.00000 2.00000 5.00000 5.00000 30.00000 35.00000 40.00000 2.00000 7.50000 5.00000 16-33 二、冷凝器热力计算求解 328.90000 24.50000 22-27 13.42449 0.01571 56.57143
Hale Waihona Puke 三、水冷冷凝器基本尺寸参数 换热器换热管间距 A= 0.02000 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 换热管管径m D= 0.01588 换热管内径m D1= 0.01270 单根换热管氟侧换热面积 0.04986 Fd= 单根换热管水侧换热面积 0.03988 Fn= 单根换热管水侧通流面积 0.00013 Fds= 二、换热器物理参数计算 冷凝器组数 N= 1 输入 每组冷凝器换热管数 N1= 150 输入 每组冷凝器换热管长 L= 2.00 输入 每组冷凝器流程N3= 2 输入 每组冷凝器水侧通流面积 0.00950 Fy= 每组冷凝换热面积 Fz= 14.95896 必须满足校核值 冷凝器换热面积 F= 14.95896 14.7669 冷却水流速m/s ω= 1.65484 1.5-2.0 摩擦阻力系数 f= 0.03977 水阻力KPa △Pk= 23.31182 100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

各种蒸发器冷凝器计算蒸发器和冷凝器是蒸发冷凝循环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蒸发器用于将液体转化为蒸汽,冷凝器则将蒸汽重新转化为液体。

在工业生产或空调系统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和计算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效率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果。

下面将对各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蒸发器的计算蒸发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向环境中提供热量,将液体转变为蒸汽。

在计算蒸发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蒸发器的热负荷:即单位时间内从蒸发器中蒸发的液体的热量。

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热负荷=蒸发流量×蒸发潜热2.蒸发器的换热面积: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决定了热量的传递效率。

一般而言,换热面积越大,热量传递效率越高。

换热面积的计算常采用多种方法,如LMTD法和效能法。

3.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速率。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一般由蒸发器的材料和工况条件决定。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Nu数法和Kern法。

4.蒸发器的风速:蒸发器通过风速来增加传热效果。

风速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和蒸发器的性能来确定。

二、冷凝器的计算冷凝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蒸汽重新冷凝为液体。

在计算冷凝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冷凝器的冷负荷:即单位时间内从冷凝器中冷凝的蒸汽的热量。

冷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冷负荷=冷凝流量×冷凝潜热2.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决定了热量的传递效率。

一般而言,换热面积越大,热量传递效率越高。

换热面积的计算方法与蒸发器类似。

3.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速率。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一般由冷凝器的材料和工况条件决定。

常见的计算方法也是采用Nu数法和Kern法。

4.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量和温差:冷凝器通过冷却水来吸收蒸汽的热量。

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差会影响冷凝器的性能和效率。

一般而言,冷却水的流量越大,温差越小,冷凝器的工作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在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参数有所差异。

风冷冷凝器计算


D=
0.01000
D1=
0.00930
d=
0.00200
输入
Fd=
0.53572
Fn=
0.02920
Fds=
0.00007
τ=
18.34515
二、换热器物理参数计算
N=
4
输入
N1=
42
输入
N2=
3
输入
L=
2.20
输入
N3=
10
输入
n=
12.60
计算值应为整数
Fy=
2.34696
Fsz=
0.00086
根据选定排数输入计算风阻
空气阻力系数A
2排
0.73
3排
0.85
4排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排
1.12
一、冷凝热计算输入参数
ZR19M3
输入
Qo=
139.20000
输入
Ni=
44.70000
输入
Gk=
输入
tk=
50.00000
to=
2.00000
tr=
5.00000
tg=
5.00000
tw=
35.00000
tws=
24.00000
tk=
50.00000
to=
2.00000
△tm=
9.82221
t1=
风冷冷凝器换热参数计算
压缩机型号 制冷量KW 压缩机输入功率KW 压缩机排气量kg/h 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 过热度℃ 过冷度℃ 室外环境干球温度℃ 室外环境湿球温度℃ 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 传热温差℃ 冷凝空气进风温度℃ 冷凝空气进风温度℃ 空气进出口风温差℃ 传热系数W/m2℃ 最高冷凝温度℃

风冷翅片式换热器计算


K=
33.00000
输入
最高冷凝温度℃
tkmax=
65.00000
二、冷凝器热力计算求解
冷凝器热负荷KW
Qk=
184.20000
风冷冷凝器传热面积m2
F=
666.86859
冷凝风量kg/s
Gk=
19.29301
冷凝风量m3/h
Gk=
83345.79733
三、风冷冷凝器基本尺寸参数
换热器器水平管间距m
A=
0.02170
换热器垂直管间距m
B=
0.02500
换热管管径m
D=
0.01000
换热管内径m
D1=
0.00900
片 单距 根换m 热管空气侧换热面积
d=
m2/m
Fd=
0.00200 0.51860
输入
单根换热管氟侧换热面积m2/m
Fn=
0.02826
单根换热管氟侧通流面积m2
Fds=
0.00006
风冷冷凝器换热参数计算
一、冷凝热计算输入参数
压缩机型号
输入
制冷量KW
Qo=
139.50000
输入
压缩机输入功率KW
Ni=
44.70000
输入
压缩机排气量kg/h
Gk=
输入
冷凝温度℃
tk=
49.00000
蒸发温度℃
to=
3.50000
过热度℃
tr=
3.50000
过冷度℃
tg=
5.00000
室外环境干球温度℃
换热管肋化系数
τ=
18.35103
二、换热器物理参数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凝器換熱面積計算方法 (製冷量+壓縮機功率)/200~250=冷凝器換熱面 例如:(3SS1-1500壓縮機)CT=40℃:CE=-25℃ 製冷量12527W+壓縮機功率11250W 23777/230=氣冷凝器換熱面積103m2

水冷凝器換熱面積與氣冷凝器比例=概算1比18;(103/18)= 6m2 蒸發器的面積根據製冷量(蒸發溫度℃×Δt進氣溫度) 製冷量=溫差×重量/時間×比熱×安全係數 例如:有一個速凍庫1庫溫-35℃ ,2冷凍量1ton/H、3時間2/H內,4冷凍物品(鮮魚);5環境溫度27℃; 6安全係數1.23

計算:62℃×1000/2/H×0.82×1.23=31266kcal/n 可以查壓縮機蒸發溫度CT=40;CE-40℃;製冷量=31266kcal/h

NFB與MC選用 無熔絲開關之選用 考慮:框架容量AF(A)、額定跳脫電流AT(A)、額定電壓(V), 低電壓配線建議選用標準 (單一壓縮機) AF 取大於AT 一等級之值.(為接點耐電流的程度 若開關會熱 表示AF選太小了) AT(A ) = 電動機額定電流×1 .5 ~2 .5(如保險絲的IC值) (多台壓縮機) AT(A )=(最大電動機額定電流×1 .5 ~2 .5)+ 其餘電動機額定電流總和 IC啟斷容量,能容許故障時的最大短路電流,如果使用IC:5kA的斷路器,而遇到10kA的短路電流,就無法承受,IC值愈大則斷路器內部的消弧室愈大、體積愈大,愈能承受大一點的故障電流,擔保用電安全。要搭配電壓來表示220V 5KA 電壓380V時IC值是2.5KA。 電磁接觸器之選用 考慮使用電壓、控制電壓,連續電流I t h 之大小( 亦即接點承受之電流大小),連續電流I th 的估算方式建議為I t h=馬達額定電流×1.25/√ 3。 直接啟動時,電磁接觸器之主接點應選用能啟閉其額定電流之10倍。 額定值通常以電流A、馬力HP或千瓦KW標示,一般皆以三相220V電壓之額定值為準。  電磁接觸器依啟閉電流為額

定電流倍數分為: (1).AC1級:1.5倍以上,電熱器或電阻性負載用。 (2).AC2B級:4倍以上,繞線式感應電動機起動用。 (3).AC2級:4倍以上,繞線式感應電動機起動、逆相制動、寸動控制用。 (4).AC3級:閉合10倍以上,啟斷8倍以上,感應電動機起動用。 (5).AC4級:閉合12倍以上,啟斷10倍以上,感應電動機起動、逆相制動、寸動控制用。 如士林sp21規格 ◎額定容量CNS AC3級 3相 220~240V→kW/HP/A:5.5/7.5/24 380~440V→kW/HP/A:11/15/21 壓縮功率計算

一. 有關壓縮機之效率介紹: 1. 體積效率(EFF V) :用以表示該壓縮機洩漏或閥門間隙所造成排出的氣體流量減少與進入壓縮機冷媒因溫度升高造成比體積增加之比值 體積效率(EFF V) = 壓縮機實際流量/壓縮機理論流量 體積效率細分可分為二部分 (1)間隙體積效率 ηvc=V´ / V V´:實際之進排氣量 V :理論之排氣量 間隙體積效率一般由廠商提供,當壓縮機之壓縮比(PH / PL)增大,即高壓愈高或低壓愈低,則膨脹行程會增長,ηvc減少。 (2)過熱體積效率 ηvs=v / v´ v:理論上進入汽缸之比體積 v´:實際進入汽缸之比體積 當壓縮比愈大時、汽缸溫度愈,冷媒過熱度愈大,比體積也愈大,所以ηvs愈小。 整體的體積效率ηv=ηvc˙ηvs

2.壓縮效率(EFF C) :用以表示該壓縮機實際壓縮過程與等熵壓縮偏離程度 壓縮效率(EFF C)=壓縮機實際進出口焓差與等熵壓縮進出口焓差比值= (h out,等熵 - h in) / (h out,實際 - h in) *若假設等其熵壓縮其壓縮效率就等於1 (冷凍空調全國競賽試題 假設了等熵壓縮,其壓縮效率=0.63, 很奇怪) 3.斷熱效率(EFF AD) :用以表示如以等熵絕熱壓縮時之機械效率 斷熱效率(EFF AD) =等熵絕熱壓縮冷媒獲得能量/壓縮機所需之制動馬力輸入能量, 壓縮機輸入能量= (h out,等熵 - h in) / 壓縮機制動馬力輸入能量 *如壓縮機實際輸入10kw 因某部分消耗在傳動摩擦與馬達磁耗上,真正傳至冷媒可能僅有 0.9kw此時斷熱效率(EFF AD)=0.9

4.機械效率(EFF m): 壓縮機進出冷媒時所需要之動力與壓縮機運轉時所需要的制動馬力之比 機械效率(EFF m)=壓縮機實際進出冷媒所需之動力/壓縮機所需之制動馬力輸入能量= (h out,實際 - h in) / 壓縮機輸入制動馬力 壓縮機之機械效率:ηm = P / Pr

機械效率ηm一般約為0.85 ~0.95,實際運轉為了安全起見,制動馬力應增加10 ~15 % 之安全係數,以應付運轉時冷凍負載之增減。(一般壓縮機內部有電動機與壓縮機構,如60kw的電動機去帶動製冷能力50kw的壓縮機,機械效率ηm=0.83)

*壓縮效率 =斷熱效率 /機械效率 當假設系統為等熵線壓縮且能量無任何損失,則壓縮效率 = 1, 斷熱效率=1 ,機械效率=1, (1).若壓縮機輸入能量100kw,損失20kw(磁損,摩擦),但壓縮過程若假設為等熵壓縮(表示損失熱量不會傳至冷媒),因此80kw全轉成壓縮功(即出入口冷媒焓差),則壓縮效率 = 1, 斷熱效率=0.8, 機械效率=0.8。 (2)如有一壓縮機輸入能量100kw,損失20kw(磁損,摩擦),但壓縮過程熱量傳至冷媒10kw, 因此有90kw轉成出入口冷媒焓差,則壓縮效率 = 0.8/0.9=0.89 , 斷熱效率=0.8, 機械效率=0.9。

二、冷媒循環量 冷媒循環量系冷凍系統內單位時間所流過之質量。公制為kg / hr,英制為lb/hr。 則理論冷媒循環量(質量流率) m=V / v V:m³/hr(壓縮機之體積流率) v:m³/kg((壓縮機入口之比體積) 實際冷媒循環量為G´ ms=ηv ˙G

三、冷凍效果 單位質量冷媒流過蒸發器所吸收之熱量,一般以r為代號,單位為kcal/kg或BTU/lb或KJ/kg 。若進入蒸發器前之冷媒焓熱量為i1,流出蒸發器之冷媒焓熱量為i2,則冷凍效果, r =i2 - i1

四、冷凍能力 每小時冷媒流過蒸發器所吸收之熱量 公制為kcal / hr,英制為BTU/hr,SI制為KW。符號一般以R表示, 理論上之冷凍能力;Qe=m×r 實際上之冷凍能力;Qs=ms×r。 1,公制冷凍噸: 1 JRT=3320 kcal/hr ≒3.86 KW 2,美制冷凍噸: 1US RT=12000 BTU/hr=3024 kcal/hr=3.516 KW 現在市面上冷凍能力標示以Kw表示,不易混淆。(1KW=860 kcal/hr)

五、壓縮機所需之動力 理論上壓縮機所需之壓縮熱為:AWc=i3-i2 (kcal/kg) i3:理論上壓縮機出口冷媒之焓 i2:理論上壓縮機入口冷媒之焓 實際上壓縮機所需要的壓縮能量為:AWc´=i3´-i2´(kcal/kg) i3´:實際上壓縮機出口冷媒之焓 i2´:實際上壓縮機入口冷媒之焓 壓縮效率ηi=AWc / AWc´,當縮縮效率等於1, 壓縮效率與體積效率是相等的。

壓縮機所需之動力,以 N(kcal/hr)、H(HP、馬力)及P(KW或W)表示 理論上壓縮機所需之動力;N =m×AWc 實際上壓縮機所需之動力;N´=ms×AWc´ 而 1 HP=746 W =0.746 KW=642 kcal/hr; 1 KW=860 kcal/hr; H=N/642(HP);P=N/860(KW) 六、冷凍循環之性能係數ε(C.O.P) 冷凍循環之冷凍效果/壓縮熱 理論ε= r / AWc ; 實際ε´=r / AWc´

七、冷凍機組之能源效率比值 (EER) 冷凍機組之冷凍能力R之單位為kcal/hr或BTU/hr,而冷凍機組(含冷凝器與蒸發器風扇)之輸入動力單位為W EER=R / P(Kcal/h˙W)

【例一】已知壓縮機之活塞推動量為340m³/hr,若壓縮吸入冷媒之比體積為0.05 m³/kg,試求理論冷媒循環量m。若此壓縮機之體積效率為0.8,試求ms。 m=V/v=340/0.05=6800 kg/hr ms=mηv=6800×0.8=5440 kg/hr 【例二】若此冷凍系統之冷凍效果r為50kcal/kg,試求此冷凍系統理論冷凍能力及實際冷凍能力。 Qe=m×r=6800×50=340000 kcal/h=340000÷3320=102.4冷凍噸 Qs=ms×r=5440×50=272000(kcal/h)=82冷凍噸 【例三】若進入壓縮機前之冷媒之焓為150kcal/kg,壓縮機排出口冷媒之焓為158kcal/kg,試求此壓縮機所需理論馬力。若此壓縮機之壓縮效率為0.75,則此壓縮機實際上所需之制動馬力為多少? AWc=158-150=8 kcal/kg N=ms×AWc=6800×8=54400 kcal/h H=N/642≒85(HP) 又AWc´=AWc/ηi=8/0.75=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