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出现重 要变化。
出现初步的回忆:1—2岁的儿童用Fra Baidu bibliotek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 1岁左右,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 2岁左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 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延迟模仿: 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 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 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1、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
两个原因:
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 留下痕迹;
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 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2、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 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对不熟悉的、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较差。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
(一)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 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
(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 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三、三至六岁儿童记忆的特点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无意 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叫有意记忆。
2、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3、 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 ▼ 客观事物的性质。 ▼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 活动动机。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 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 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 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 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 起来。
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 机。
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
年龄 完成实验任务 游戏 完成实际务
3—4
0.6
1.0
2.3
4—5
1.5
3.0
3.5
5—6
2.0
3.3
4.0
6—7
2.3
3.8
4.4
(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二)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
2岁左右出现回忆;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为什么?
(三)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工作记忆。
1、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学前儿童的记忆广度
被试年龄(岁)
信息单位(个)
3
3.91
4
5.14
5
5.69
6
6.10
2、记忆的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二)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个 方面的变化。
二、根据遗忘的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
(一)什么是遗忘?就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 回忆时发生错误。
(二)遗忘的规律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总结了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 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 表现。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 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能分清熟悉 的人和陌生人,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 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三)科学的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为了减少遗忘,必须及时复习;若等到忘得差不多 了再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叫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 隔一定时间的复习,称分散复习。研究表明,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分散 复习的记忆效果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回涨现象。是说 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 到的保持量要高。这在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要 注意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教育。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 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 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六个月以前记忆发展的特点:
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是开始发生的阶段。
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研究发现,4—5个月的婴儿在14天的 潜伏期之后对大多数刺激物能够再认;5个月婴儿有24小时的记忆。 重学法研究发现,5—6个月婴儿有48小时的记忆。
3、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 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 系。
思考: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比语词记忆的效果好?
(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名6岁 儿童在1分钟时间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他 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记忆。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 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 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 记。
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 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3、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 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包括短时记忆)
注:信息在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中得到最初的编码,然 后转到长时记忆中存储,而信息从长时记忆转到工作记忆就 是提取。
(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 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5、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 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形 象记忆(6—12个月) 语词记忆(1岁左右)
第三节 各年龄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一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大量研究资料 表明,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 的条件反射。
二、一至三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 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 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