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13道简答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五、六篇(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五、六篇(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第3周(含答案)第五篇长征1.下列对华南苏区六年取得的成绩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红军成旅、成师地消灭了国民党的军队。
B.重新分配了土地,减轻了捐税。
C.建立了大量的合作社,失业、鸦片、卖淫、奴婢、买卖婚姻在苏区绝迹。
D.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活动,苏区基本扫除了文盲。
2.根据红一军团编制的旅程表,长征的路线长达()A.二万五千里B.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C.七千英里D.八千英里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的总人数为()A.三万多人B.一万来人C.不到两万D.不到三万4.作者附在《过大草地结尾的的旧体诗是()A.《七律·长征》B.《忆秦娥·娄山关》C.《念奴娇·昆仑》D.《清平乐·六盘山》5.红军由于被剥夺了伴攻、伏击或在公开交战中出奇制胜的机会,不得不采取新战略,他们开始把他们的主要力量放在______________上6.判别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红车开始施行总退却的时候,当时良多人认为红军完了,这是为红军送葬出殡。
()(2)从江西出发,历经广东、广西湖南红军损失惨重,其原因一是大量运输队拖了先锋部队的后腿,二是红军出发的路线不变,南京方面可以预计红军的大部分方向。
()(3)红军在贵州占据了四个月,攻占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的司令部并活捉了王家烈。
()7.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题目①带领紅军先锋部队的是批示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一个军润的军队里当过军官刘伯承熟悉这个部落民族,熟悉他们的内争和不满。
他出格熟悉他们痛恨汉人,并且他能够说几句彝族话。
他奉命前去谈判友好联盟,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同鼻族的首领进行谈判。
他说,族人反对军阀刘湘、刘文样和国民党;红军也反对他们。
彝族人要保持独立;红军的政策主张中国各少数民族都自治。
界族人痛恨汉人是因为他们受到汉人的压迫,但是汉人有“白汉”和“红汉”,正如彝族人有“白彝”和“黑彝”,总是杀族人,压迫彝族人的是白汉。
《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人名)的不朽名著,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4.《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家红军长征经过,并重记叙了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苦英勇的事迹。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___朱作其__,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7.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贺龙。
(填人名)。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8分)1.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中考名著试题∶《红星照耀中国》(含答案)知识点

中考名著试题∶《红星照耀中国》(含答案)知识点一、选择题1.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在这本书中,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蜘蛛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2.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填写相应的人物。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文中描写:“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这个人物是______。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也是毛泽东的老师,这个人物是__。
4.根据下列描述,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应人物。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离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①___(2)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②___(3)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③___5.美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
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大迁移”是指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
书中记录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考点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考点一、作者与背景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写下了这部纪实作品。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这本书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
二、主要内容1. 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活动、领导人的经历等。
2. 描述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情况,如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展现了根据地的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三、人物形象1. 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历史和哲学有深入研究。
有着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智慧。
生活简朴,平易近人。
2. 周恩来温文尔雅,头脑冷静。
善于组织和协调工作。
3. 彭德怀性格开朗,直爽。
作战勇敢,关爱士兵。
四、艺术特色1. 真实客观作者通过实地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真实记录所见所闻。
2. 生动形象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3. 夹叙夹议在叙述中穿插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
五、试题类型1. 选择题以下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作者是英国人B. 主要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C. 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风采D. 是一部虚构的小说2. 简答题请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形象特点。
3. 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谁?(2)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4. 写作题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会,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读后感。
答案及解析:选择题:C解析:A 选项作者是美国人;B 选项主要记录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情况;D 选项是纪实作品,不是虚构小说。
简答题: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对历史和哲学有深入研究、有着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智慧、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领导人。
八上语文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必背知识点

15、他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背心,为这件战 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他言行举止直截了当 、不拐弯抹角,喜欢说说笑笑,生活简朴, 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这里的“他”指的是彭_ _德_怀_____。
16、他出身贫苦,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反 抗精神,是一位非常勇敢的红军将领,他曾 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这里的 “他”指的是__贺__龙___。
11、红军不叫“兵”,而称自己为“战士” ,红军指挥员们与战士并肩作战,总是说“弟_ _兄_们__,__跟__我__来______”,而不是“弟兄们,给 我冲!”
12、他是一个非常机智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 分子,没有官架子,他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 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康洁奉公 ,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苏区人民拥护 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这是作者毛对泽_ _东______的评价。
2、《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字在书中反 复出现,“红星”“红军”“红小鬼”…… 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说说 你对“红”的理解。
红是一种乐观的精 神。
7、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有很多令 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 林肯,有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的是__毛__ _泽_东__;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 斗争”的红色窑工__徐__海__东__;人生五十始的 教育委员__徐__特__立__;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 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
一、填空题。 1、1936年,_美___国记者_埃__德__加__·__斯__诺__冒着 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__延__安___,深 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 的地方”写成了《__红__星__照__耀__中__国___》,共__ _1_2_篇,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 曾易名为《__西__行__漫__记__》。 2、《红星照耀中国》是__纪__实___作品,这类 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作者此行的 目的是探寻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题目中 “红星”指的是(象征)_中__国__共__产__党__及__其__领__ _导__的__红__色__革__命____。
红星照耀中 国练习题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一、选择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A 埃德加·斯诺B 鲁迅C 老舍D 茅盾答案:A解析:《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
2、斯诺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 国民革命军北伐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答案:D解析: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红军长征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也是一次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理念和目标。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不包括()A 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C 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D 中国共产党的壮大答案:D解析: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中国共产党的壮大不是其中的条件。
4、斯诺在见到毛泽东之前,听说毛泽东是一个()A 书生B 土匪C 军阀D 狂热分子答案:B解析:在见到毛泽东之前,斯诺听说毛泽东是一个“土匪”,但经过接触和了解,他对毛泽东有了全新的认识。
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该书真实记录了作者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
C 作者通过此书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 此书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作者通过想象来描绘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
答案:D解析:《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真实的纪实作品,并非虚构的小说,它是作者根据实地采访和真实经历所写。
新课标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之考点练习+深度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考点练习+深度解析本文主要内容是《红星照耀中国》的考点练习与深度解析,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阅读理解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革命精神。
通过精选的练习题和深度解析,本文强化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分析技巧,适合老师备课,家长辅导,学生备考。
考点练习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主要记录了哪一时期的中国革命?A. 1911年辛亥革命B. 1927年南昌起义C. 1935年长征后的红军D.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红星照耀中国》被称为“西行漫记”,该书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A. 斯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状况的观察B.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历程C. 红军战士的个人故事D. 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3.《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毛泽东的描写主要体现了以下哪一特点?A. 毛泽东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革命领袖B. 毛泽东主张单打独斗,排斥集体领导C. 毛泽东非常保守,不支持任何激进变革D. 毛泽东缺乏军事才能,无法指挥战争4.《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成功因素是:A. 获得了强大的外部援助B. 吸引了大量富裕的农民支持C. 决策正确且革命领导有远见D. 快速的军事装备和良好的补给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B. 该书通过多次采访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C. 斯诺通过本书高度赞扬中国的国民政府D. 《红星照耀中国》反映了毛泽东领导下的革命精神6.《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困境时,主要依靠什么来获得生存和发展?A. 外国资本的支持B. 国民党的帮助C. 人民群众的支持D. 强大的军事力量7.《红星照耀中国》最初的写作动机之一是:A. 反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 展现中国与国际共产主义的关系C. 揭示中国革命的真实面貌,帮助外界理解中国D. 批判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8.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对红军士兵的描述,强调了他们的:A. 高度的军事纪律与坚韧不拔的精神B. 优越的装备和先进的军事训练C. 极其艰苦的训练与精神疲劳D. 个人主义和对党指挥的抗拒9.《红星照耀中国》被称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的主要特点是:A. 完全虚构的革命故事B. 通过采访与亲历的描写来展现真实历史C. 主要通过文学语言来抒发情感D. 集中在战争策略和军事技法上10.《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象征了:A. 毛泽东的革命精神B. 红军的长征道路C.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D. 对抗日本侵略的抗战精神二、填空题(共6题,每题2分)11.《红星照耀中国》是由美国记者▲所著,书中记录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亲身观察和采访。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材料班级姓名一、作者埃德加.斯诺二、《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
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三、《西行漫记》主要内容。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三、作品的意义①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四、主题思想(红星内涵、代表意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五、人物1.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问: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简答题
1、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3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约96万兵力发动第五次反围剿,红军不得以做战略调整,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出发到陕西西北尽头,长18084里(6000英里),全程步行,一路作战,战争中红军冲破四道防御,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穿越12个省份,占领62个城市,攻克10个地方军阀。
最终于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宣告结束。
2、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红军从金沙江北移到四川,与贵州、云南土著居民及彝族结交友好关系,安然过境。
途中一军团先锋队在林彪带领下奇袭安顺场,收获了渡船,保障了北渡的通道。
三十名志愿者突破敌人的机枪阵地,顺利夺取泸定桥,红军成功通过大渡河。
3、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军队内部,他们要与哪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第一个倾向是要立即进攻长沙,这是冒险主义;第二个倾向是要撤退到广东边界以南去,这是退却主义。
4、简述书中彭德怀的形象。
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5、红军的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红军的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6、朱德:①作战英勇——战术独创、部队机动、作战多样性。
在南方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
小战,几十次大战,经历敌人五次大围剿,尤其第五次在敌人进攻力量高于自己8、9倍,资源超过无数倍,仍全胜。
②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天性温和。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
③爱护部下。
生活与穿着与士兵一样,同甘共苦长征途中把马让给走累的同志,自己步行。
③爱运动,爱读书。
7、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
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8、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9、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怎么理解?
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0、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1、共产党人的基本政策:对外实行反帝政策,对内实行土地革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12、哪三本书建立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13、苏区合作社运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