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醛
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时间是多久-

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时间是多久?戊二醛消毒溶液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毒液,含有很高的消毒成分以及多种强化剂,可以有效杀死细菌控制炎症等功效,而戊二醛消毒溶液也可以用来浸泡物品或者是医疗用具,一般情况下需要浸泡物品30分钟左右,如果浸泡医疗用具器械需要浸泡30-40分钟左右。
★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时间戊二醛,分子式为C5H8O2,它是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
戊二醛被誉为继甲醛和环氧乙烷消毒之后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戊二醛属于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
①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2%戊二醛(碱性、酸性、中性)可用于各种不怕湿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在常温下把清洁干燥的器械完全浸入戊二醛水溶液中,30分钟可达到消毒10小时以上的效果。
无论哪种制剂,在使用时均需先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但一经加入防腐剂只可保存1个月,碱性戊二醛只可连续使用1-2周。
②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戊二醛是内窥镜消毒的首选药品。
现代内窥镜的很多种部件不耐高温而怕腐蚀,对消毒灭菌要求亦愈来愈高。
所以,大多内窥镜都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或灭菌。
★戊二醛消毒或灭菌的正确操作程序是:先将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内窥镜可直接清洗),可用0.2%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清洗内窥镜;冲洗,用清水将洗涤剂冲洗干净;冲洗后再用中性或加酶洗涤剂仔细刷洗;干燥,洗涤后的器械需经过干燥处理;灭菌,将干燥的器械完全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内,作用到规定的时间,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将残余戊二醛冲洗干净即可使用或干燥保存。
★危害性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有害。
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戊二醛苯扎溴铵成分

戊二醛苯扎溴铵成分戊二醛苯扎溴铵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医疗、卫生领域以及家庭清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由戊二醛和苯扎溴铵两种成分组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而成。
下面我们将对戊二醛苯扎溴铵的成分、功能以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戊二醛和苯扎溴铵的成分。
戊二醛,化学名称为戊二醛(Glutaraldehyd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能力。
它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蛋白质结构,从而杀死各类病原微生物。
苯扎溴铵,化学名称为苯扎溴铵(Benzalkonium Bromide),是一种季铵盐类化合物,常用于杀菌、消毒和防腐剂中。
它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戊二醛苯扎溴铵主要用于消毒和杀菌。
它广泛应用于医院、实验室、水处理厂、食品加工厂等环境中,用来消毒物品、器械、设备以及水源等。
它的杀菌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杀灭常见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从而保证环境卫生和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正确使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注意戊二醛苯扎溴铵是化学物质,需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前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和浓度稀释比例正确使用;避免与眼睛、皮肤等直接接触,必要时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在使用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气体或溶液;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危险反应。
其次,我们需要正确掌握戊二醛苯扎溴铵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应先清洗物体表面,去除污垢和有机物,使其暴露在消毒剂的作用下。
根据具体应用领域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对于需要彻底杀菌的设备和物品,可将其浸泡在适当浓度的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中一定时间,确保杀菌效果。
对于环境空气消毒,可使用喷雾器或其他适当方式进行。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戊二醛苯扎溴铵的保存和处理。
在使用之后,应将残余的溶液密封保存,并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防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戊二醛工艺流程

戊二醛工艺流程戊二醛,又称戊二醛醇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农药等领域。
戊二醛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戊二醛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工艺、分离提纯等环节。
一、原料准备。
戊二醛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正丁醇、氧气和催化剂。
正丁醇是戊二醛的主要原料,通常采用工业级的正丁醇,其纯度要求在98%以上。
氧气是氧化反应的氧化剂,需要高纯度的氧气,通常要求氧气纯度在99.9%以上。
催化剂通常采用金属催化剂,如钯、铑等。
二、反应工艺。
戊二醛的生产主要通过正丁醇的氧化反应来实现。
反应过程中,正丁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戊二醛。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氧气流量等参数的控制。
通常反应温度在150-200摄氏度之间,反应压力在1-3兆帕之间,氧气流量要根据反应器的规格和反应速率进行合理控制。
三、分离提纯。
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纯。
一般采用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进行分离。
首先通过蒸馏将戊二醛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然后通过结晶或者萃取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得到高纯度的戊二醛产品。
四、产品储存。
经过分离提纯后的戊二醛产品需要进行储存。
一般采用密封容器进行储存,同时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和高温,避免产生分解和挥发。
五、产品包装。
戊二醛产品包装时需要选择防腐蚀、密封性好的包装材料,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以上就是戊二醛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条件、优化分离提纯工艺和严格的产品储存包装,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戊二醛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戊二醛工艺流程

戊二醛工艺流程戊二醛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等领域的有机化合物,其工艺流程包括醇氧化、醛酮反应和分离纯化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戊二醛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醇氧化步骤。
在该步骤中,戊二醇和氧气经过反应生成戊二醛。
一般情况下,醇氧化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常用的催化剂有铑、钯等。
反应发生在高温和高压下,通常会采用连续流动反应器进行反应。
在该反应器中,将戊二醇和催化剂溶液以一定的流量流入反应器,然后通过加热和加压将氧气通入反应器。
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反应物在反应器内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戊二醛。
反应结束后,通过控制出口的流速和温度,将不完全反应的物质以及杂质从反应器中排除。
接下来是醛酮反应步骤。
该步骤是通过将醛与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戊二醛。
首先,将戊二醛和酮反应物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酸催化剂。
然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发生。
反应过程中,酮和醛通过酸催化剂的作用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戊二醛。
反应结束后,通过加入碱来中和酸的催化剂,然后进行分离纯化。
最后是分离纯化步骤。
该步骤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反应产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纯净的戊二醛。
首先是通过蒸馏的方式将产物中的挥发性杂质蒸发掉,得到戊二醛的浓缩溶液。
然后,将浓缩溶液进行结晶、结合和洗涤等操作,进一步提高产物的纯度。
最后,通过干燥和过滤等处理,将戊二醛的溶剂去除,得到纯净的戊二醛产品。
总的来说,戊二醛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醇氧化、醛酮反应和分离纯化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反应条件和分离纯化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戊二醛产品。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戊二醛在水草除藻及补充碳源中的应用

戊二醛简介戊二醛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杀细菌芽孢效果可靠、杀菌作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小、对金属腐蚀性小等特点,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尤其是内窥镜的消毒灭菌。
物理化学性质戊二醛是一种饱和五碳二醛,分子式为C5H8O2,纯品为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微弱的醛气味,易溶于水和醇,戊二醛水溶液呈酸性。
戊二醛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可长期贮存,商业出售的戊二醛通常是质量分数为2%、25%、50%的酸性溶液。
消毒用的戊二醛通常为2%的碱性溶液,酸性溶液在使用之前需活化(碱性化)。
碱性条件下戊二醛不稳定,易聚合成多聚体,pH≥8的溶液通常在4周内失去活性,活化的碱性戊二醛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周。
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戊二醛杀灭微生物的机理还不清楚,可能是自由醛基与细胞壁中的氨基酸结合,使得微生物无法摄取养分与排出废物,从而引起微生物的死亡。
戊二醛与蛋白质和酶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溶液的酸碱度,在pH4~9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影响戊二醛杀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1)浓度和作用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杀菌作用增强。
但质量分数低于2%的戊二醛溶液,无论怎样延长杀菌时间,也不能取得可靠的杀细菌芽孢效果。
因此,杀灭细菌芽孢需用质量分数大于2%的戊二醛溶液。
(2)溶液酸碱度:酸性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明显低于碱性戊二醛,但随温度升高差异逐渐减小。
在pH4.0~9.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加杀菌作用增强;pH7.5~8.5时杀菌作用最强;pH>9时,戊二醛迅速聚合,杀菌作用迅速丧失。
(3)温度:在较低温度下也有杀菌作用。
随温度升高,戊二醛杀菌作用增强。
(4)有机物:有机物使杀菌作用减弱,但有机物对戊二醛杀菌作用的影响比其他消毒剂小,20%小牛血清和1%全血对2%戊二醛的杀菌效果基本无影响。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理化因子的增效作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戊二醛溶液中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配制成的强化酸碱性戊二醛,稳定性和杀菌效果都明显提高。
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

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戊二醛(C5H10O)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工业上作为溶剂、杀菌剂、防腐剂等。
在使用戊二醛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首先,对于戊二醛的储存和保管,需要将其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戊二醛易燃,应与氧化剂、酸、碱等分开存放,避免发生意外。
在使用戊二醛前,需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
这些装备可以降低暴露于戊二醛带来的风险。
在接触戊二醛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引起刺激和过敏反应。
如果不慎接触到戊二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进行处理。
当进行戊二醛的溶液制备时,需要注意其溶解性问题。
戊二醛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因此需要将其加入适当的溶剂中进行稀释。
一般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丙酮等。
在溶液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配比和搅拌均匀,确保溶液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戊二醛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易燃性和挥发性。
要远离明火或高温环境,避免产生爆炸、燃烧等危险。
此外,由于戊二醛具有刺激性气味,使用时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戊二醛气体中,以防引起不适和健康问题。
在使用戊二醛作为溶剂时,要注意其溶解性和挥发性。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由于戊二醛挥发性较高,使用时要注意其蒸发和挥发导致的浓度变化,避免影响实验结果或工艺效果。
在使用戊二醛时,还需要注意其毒性。
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毒性,严重的暴露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吸入、摄入或皮肤接触。
使用后要及时清洗相关器具和设备,避免戊二醛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总结起来,戊二醛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储存和保管、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溶液制备时的稀释和搅拌、远离明火和高温环境、保持通风良好、注意其溶解性和挥发性、不同物质的选择、注意戊二醛的毒性、及时清洗相关设备和器具。
戊二醛 碘伏 化学反应

戊二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10O,是一种醛类物质。
它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多种不同的反应,下面介绍几种与戊二醛相关的化学反应。
1.氢化反应:戊二醛可以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戊二醇。
这是一种
加氢反应,通常在加氢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反应式如下:C5H10O + H2 → C5H12O2
2.氧化反应:戊二醛可以被氧化性剂氧化为戊二酸。
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是氧气或过氧化氢。
反应式如下:C5H10O + O2 → C5H8O2 + H2O
3.亲电加成反应:戊二醛可以与亲电试剂进行加成反应,生成能稳定的
中间体。
常见的亲电试剂有胺类化合物、硫醇等。
反应式如下: C5H10O + Nu-H → C5H11O-Nu
4.羟基化反应:戊二醛可以被氢氧化钠等碱性条件下的试剂进行醛的羟
基化反应。
反应式如下:C5H10O + NaOH → HO-C5H9O-Na + H2O
5.脱氢反应:戊二醛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脱氢反应,生成烯烃。
反应
式如下:C5H10O → C5H8 + H2
以上列举的是戊二醛与一些常见试剂或条件发生的几种化学反应,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化学反应与戊二醛可能存在关联。
这些反应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用于合成或转化戊二醛和相关化合物。
此外,戊二醛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参与到更复杂的有机合成反应中,产生更多有机化合物。
对这些化学反应的研究可以为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内容。
戊二醛在水草除藻及补充碳源中的应用

戊二醛简介戊二醛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杀细菌芽孢效果可靠、杀菌作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小、对金属腐蚀性小等特点,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尤其是内窥镜的消毒灭菌。
物理化学性质戊二醛是一种饱和五碳二醛,分子式为C5H8O2,纯品为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微弱的醛气味,易溶于水和醇,戊二醛水溶液呈酸性。
戊二醛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可长期贮存,商业出售的戊二醛通常是质量分数为2%、25%、50%的酸性溶液。
消毒用的戊二醛通常为2%的碱性溶液,酸性溶液在使用之前需活化(碱性化)。
碱性条件下戊二醛不稳定,易聚合成多聚体,pH≥8的溶液通常在4周内失去活性,活化的碱性戊二醛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周。
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戊二醛杀灭微生物的机理还不清楚,可能是自由醛基与细胞壁中的氨基酸结合,使得微生物无法摄取养分与排出废物,从而引起微生物的死亡。
戊二醛与蛋白质和酶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溶液的酸碱度,在pH4~9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影响戊二醛杀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1)浓度和作用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杀菌作用增强。
但质量分数低于2%的戊二醛溶液,无论怎样延长杀菌时间,也不能取得可靠的杀细菌芽孢效果。
因此,杀灭细菌芽孢需用质量分数大于2%的戊二醛溶液。
(2)溶液酸碱度:酸性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明显低于碱性戊二醛,但随温度升高差异逐渐减小。
在pH4.0~9.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加杀菌作用增强;pH7.5~8.5时杀菌作用最强;pH>9时,戊二醛迅速聚合,杀菌作用迅速丧失。
(3)温度:在较低温度下也有杀菌作用。
随温度升高,戊二醛杀菌作用增强。
(4)有机物:有机物使杀菌作用减弱,但有机物对戊二醛杀菌作用的影响比其他消毒剂小,20%小牛血清和1%全血对2%戊二醛的杀菌效果基本无影响。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理化因子的增效作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戊二醛溶液中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配制成的强化酸碱性戊二醛,稳定性和杀菌效果都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二醛
编辑
声明
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戊二醛,分子式为C5H8O2,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
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可作为食品工业加工助剂,菌消毒剂、鞣革剂、木材防腐剂,药物和高分子合成原料等。
目录
1基本信息
2理化特性
3危害性
4发展
5应用
6使用方法
7注意事项
1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称:戊二醛
中文别名:戊二醛,溶液;胶醛
英文名称:Glutaric dialdehyde
英文别名:Glutaraldehyde Solution BP;Pentanedial;1,5-Pentanedial;glutaraldehyde sol,F. E. M.,~50% in H2O;glutaraldehyde sol,for E. M.,~25% in H2O;glutaraldehyde grade I;glutaraldehyde 50% aqueous solution*photographic;glutaraldehyde grade I 50% aqueous*solution;glutaraldehyde grade I 70% aqueous*solution;Glutaraldehyde, 25% Aqueous Solution;Glutaraldehyde 50% solution;Glutarldehyde;Glutaraldehyde
戊二醛
CAS No.:111-30-8[1]
EINECS:203-856-5
分子式:C5H8O2[2]
分子量:100.1158
2理化特性
编辑
外观与性状:略带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
熔点:-5℃
沸点:189°C at 760 mmHg
闪点:66°C
密度:0.947g/cm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
蒸汽压:0.583mmHg at 25°C
溶解性:溶于热水、乙醇、氯仿、冰醋酸、乙醚等有机溶剂。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
用途:杀菌消毒剂、鞣革剂、木材防腐剂,药物和高分子合成原料等。
3危害性
编辑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有害。
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燃烧。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
职业防护:戊二醛可引起局部皮肤粘膜刺激,并有报道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哮喘、鼻出血、鼻炎等,因此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厚的橡胶手套和眼罩以防液体溅入眼内。
为了降低室内空气中戊二醛的浓度,室内必须有良好通风设备;盛放的戊二醛容器上方应配备有局部排风罩,配制溶液、放入和取出物品时必须及时加盖以防戊二醛蒸发。
频繁接触戊二醛的特殊人群如护士等,短期会产生致敏现象,对视觉器官和呼吸道危害较大;长期易导致职业性气喘。
4发展
编辑
戊二醛被誉为继甲醛和环氧乙烷消毒之后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作为生产戊二醛系列杀菌剂的原液,本品具有甲醇含量低,无致歧变、无积毒的特点,广泛用于消毒灭菌、制药等行业。
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
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
其灭菌浓度为2%,市售戊二醛主要有:2%碱性戊二醛和2%强化酸性戊二醛两种。
碱性戊二醛常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前应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摇匀后,静置1小时,测定pH值。
PH在7.5-8.5时,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最强。
戊二醛杀菌是其单体的作用,当溶液的pH达到6时,这些单体有聚合的趋势,随pH上升这种聚合作用极迅速,溶液中即可出现沉淀,形成聚合体后会失去杀菌作用。
因此碱性戊二醛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消毒液,2%强化酸性戊二醛是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强化剂,有增强戊二醛杀菌的作用。
它的pH低于5,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弱,但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较碱性戊二醛强,稳定性较碱性戊二醛好,可连续使用28天。
(1)杀菌原理: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疏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②可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③戊二醛在使用浓度下,具有刺激性小、腐蚀性低、安全低毒;
④受有机物的影响小,20%的有机物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
缺点:
①灭菌时间长,灭菌一般要达到10个小时;
②戊二醛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
③灭菌后的医疗器械需用馏水充分冲洗后才能使用。
(3)杀菌作用:碱性戊二醛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因而可用作灭菌剂,但强化酸性戊二醛杀芽胞效果稍弱。
5应用
编辑
①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2%戊二醛(碱性、酸性、中性)可用于各种不怕湿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在常温下把清洁干燥的器械完全浸入戊二醛水溶液中,30分钟可达到消毒10小时以上的效果。
无论哪种制剂,在使用时均需先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但一经加入防腐剂只可保存1个月,碱性戊二醛只可连续使用1-2周。
②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
戊二醛是内窥镜消毒的首选药品。
现代内窥镜的很多种部件不耐高温而怕腐蚀,对消毒灭菌要求亦愈来愈高。
所以,大多内窥镜都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或灭菌。
戊二醛消毒或灭菌的正确操作程序是:
先将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内窥镜可直接清洗),可用0.2%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清洗内窥镜;冲洗,用清水将洗涤剂冲洗干净;冲洗后再用中性或加酶洗涤剂仔细刷洗;干燥,洗涤后的器械需经过干燥处理;灭菌,将干燥的器械完全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内,作用到规定的时间,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将残余戊二醛冲洗干净即可使用或干燥保存。
③作为一种有机交联剂
戊二醛在一定条件下能将单体、线型高分子或预聚物转变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物质。
戊二醛在1%浓度时,交联度已达到很高的程度,在此浓度以下,随浓度下降,交联度下降,溶胀度和降解率增加。
浓度超过1%时,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6使用方法
编辑
灭菌处理:只有浸泡法一种。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h,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手续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天。
消毒处理:浸泡法。
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
一般为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min,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min,取出后用灭菌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擦拭法: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min。
7注意事项
编辑
①2%酸性戊二醛对金属有腐蚀性;2%中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②戊二醛杀菌效果受pH影响大,用酸性或强化酸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时,应先用0.3%碳酸氢钠调pH7.5-8.8。
pH超过9.0时,戊二醛迅速聚合则失去杀菌能力。
③2%碱性戊二醛室温只可保存2周,其余剂型可保存4周。
④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溶液时应戴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⑤配制戊二醛要用蒸馏水,盛放戊二醛溶液的容器要干净。
⑥用戊二醛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一定要用灭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