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对学校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尤其是行为发展的需要。本学年,我曾对我校部分学生的行为、情感、习惯进行调查、测定,发现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相当部分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而缺乏教育,特别是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缺乏认识,致使儿童的行为,尤其是属于基础文明的行为处在较低水平.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后天的教育影响形成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社会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模仿性强,活泼好动,但是非观念薄弱,对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好坏行为辨别不清,见到什么学什么;他们是非好坏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家长;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单纯,易于听老师的教育和接受群体良好行为的影响;老师号召学生为集体做好事,很容易得到学生的拥护。这说明,培养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学阶段抓好是关键。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同时,必须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

有的放矢的设计教育内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看”“听”“想”“行”受到教育。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他们的年龄不同,认识水平、操作能力也不同,我们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校内行为习惯内容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路队要求、文明礼貌、校内纪律。路队要求一类又可分为上学路队、放学路队;文明礼貌一类,分为课间礼仪、课堂礼仪、两部分;校内纪律一类,分为课间操、眼睛保健操、午间休息、上课纪律、课间纪律五部分;校外行为习惯要从爱国教育、社交礼仪、劳动习惯、环保意识四个方面入手。在培养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为他们所接受。教育方式与方法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改进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简单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逐步内化成自主自觉的行为。在这里,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言传身教的工作态度。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另外针对低、中、高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低年级可采取奖励小红花的形式,而高年级就可以成立监督岗,让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

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按不同年级提出明确的要求、训练内容、制定教育序列,各年级班主任按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一种勤奋好学、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学校制定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原则和依据,一是《小学德育纲要》、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学生年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三是贯彻传承与发展的方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会规范及其行为的教育、训练、指导,从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这些教育活动,既有规范的课堂教学形式,又有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制度;既有必要的学校的示范与指导,也有家庭对儿童的积极影响。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会把正确的行为当作一种享受和乐趣,感到轻松,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没有压力。因此,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都应该多注重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多做“塑造人”的工作,这就是养成教育。另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必须注意教育的网络化。因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单是学校教育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以学校为龙头,三方面结合、协调一致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作用。共同完成教育好下一代的光荣任务,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德才兼备。

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建立三结合教育网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功能作用,是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在校内,一切围绕教书育人着眼,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相互配合;少先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真正做到明理、激情、导行,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各科课堂教学主渠道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讲礼貌、守纪律习惯、学习毅力等;班主任和学校日常管理,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严格要求、严格检查、督促训练;校园文化建设要美观、整齐、清洁,做到育人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对学生良好行为起到熏陶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这些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等各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培养作用。

三结合教育网中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学会家务劳动、养成个人卫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礼貌待客等。要发挥家庭的这些教育作用,学校必须建立家长学校,建立老师和家长的经常联系渠道,每学年都要组织学

生家长到学校听课,向家长讲授有关儿童教育的理论,传授教育方法;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长,采取不同形式,向家长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系”、“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等,指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他们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

行为习惯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家长“咨询日”、家长看“素质教育”,以及家访等活动,使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成为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为家长提供良好的家教信息和教育方法。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