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露天采矿概论(1).ppt

露天采矿概论(1).ppt

(3)1981年—2003年
新建安太堡、霍林河、伊敏、元宝山、准格 尔、安家岭等大型露天煤矿,对抚顺西露天煤矿、 小龙潭露天煤矿进行了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设 备,国产露天矿设备不断发展,已生产出千万吨 级设备。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露天采 煤事业发展迅速。(单斗—卡车)
2021/3/11
10Biblioteka 第二讲 露天开采基本知识 一.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 3.露天开采的发展
煤层厚度 从煤层的顶板到底版的垂直距离。
总厚度 煤层群顶底版间的垂直距离。包括 其间所有煤分层和夹石层的厚度。
可采厚度 可以开采煤分层的总厚度。
最低可采厚度 在现有条件下技术上可行和 经济上有利的煤层厚度。
2021/3/11
22
通常可把煤层按厚度分为: 薄 煤 层 —— 1 ~ 3.5 m 中厚煤层 —— 3.5 ~ 8 m 厚 煤 层 —— 8 m 以上
通常可把煤层按倾角分为: 急倾斜煤层 —— 倾角 > 45o 倾 斜 煤层 —— 倾角 10o ~45o 缓倾斜煤层 —— 倾角 5o ~ 10o 近水平煤层 —— 倾角 < 5o
2021/3/11
23
露天采矿概论
第三节 露天开采的步骤
在赋存有地下资源的地区,经过普查、详查、精 查等不同的地质勘探阶段,探明了矿床的产状、构造、 储量等情况。经过矿区开发可行性研究、矿区总体设 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等设计阶段,寻求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露天矿开发方案。设计被 批准后,即可进行露天矿区的建设。
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纵横交错的裂纹,称为节理 或裂隙。
节理对露天开采作业有一定影响。节理发育时,爆破能往 往沿裂隙方向传布,产生大块。
露天边帮的岩石中发育的节理,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 素。

矿山企业设计 (露天开采)

矿山企业设计  (露天开采)

1 矿床露天开采1.1 矿床露天开采概论本章提要介绍了露天开采在固体矿床开采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在生产能力、安全开采、机械化程度等方面的优点,在环境破坏等方面的缺点。

给出了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术语,露天矿建设的基本程序和开采步骤。

1.1.1 露天开采的地位和特点固体矿床露天开采是用一定的采掘运输设备,在敞露的空间里从地表开始进行开采作业。

为了采出矿石,需将矿体周围及其上覆岩土剥离去,通过露天道路或地下井巷将矿石和岩土运至地表的卸载点。

露天开采是指松碎、搬移岩土及采出矿石的总称。

松碎、搬移岩土的生产过程称为剥离,开采矿石的生产过程称为采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的露天开采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固体矿床开采的主要方法,在金属、化工、建材等矿产开采方面占主导地位,全世界固体矿物产量的三分之二采用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是:磁铁矿占78%,褐铁矿占84%,锰矿占86%,铜矿占90%,铝土矿占91%,镍矿占45%,铀矿占30%,磷酸盐矿占87.55%,石棉矿占75%,建筑材料近100%,其他占40%。

在煤炭开采方面,美国、澳大利亚的煤炭产量中有60%以上来自于露天开采。

预计今后露天开采的比例还会有所增加。

我国近年来露天开采产量的比重是:铁矿石占90%,有色金属矿石占52%,化工原料占70.7%,建筑材料占100%,煤炭占4%。

目前,国外一些露天矿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来加快采矿工业的发展速度。

已经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年产矿石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露天矿有70余座,其中年产矿石4000万吨的特大型露天矿有20余座。

我国近年来也建成了多座1000万吨级的大型露天矿,如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江西德兴露天铜矿、辽宁鞍钢齐大山露天铁矿、辽宁本钢南芬露天铁矿、首钢水厂露天铁矿、内蒙包钢白云鄂博露天铁矿、陕西金堆城露天钼矿等。

这些矿山通过采用相应的大型设备,合理的开采工艺,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可望使矿石的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级的水平。

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的设计

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的设计

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的设计.txt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的设计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的设计。

煤矿露天煤堆产生的煤尘对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设计有效的抑尘系统来降低煤尘的扩散。

2. 系统原理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喷淋水雾,将煤堆表面的煤尘降低到一定水平。

水雾喷淋系统采用高压水泵将水送至喷头,通过喷头将水雾喷洒在煤堆的表面,形成一层水雾覆盖,以减少煤尘的扩散。

3. 设计要点- 喷淋位置:需要根据煤堆的情况确定合适的喷淋位置,以覆盖整个煤堆表面,并确保喷淋水雾能够充分接触到煤尘。

- 喷淋量和压力:需要根据煤堆的尺寸和风速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喷淋量和压力,以确保喷淋水雾能够有效降低煤尘的扩散。

- 喷淋时间:需要根据煤堆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来设定合适的喷淋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抑尘效果。

- 水源:需要确保喷淋系统有稳定的水源供应,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 调查煤堆的情况,包括尺寸、形状和环境条件等。

2. 根据煤堆情况确定喷淋位置,确保喷淋水雾能够充分接触到煤尘。

3. 计算喷淋量和压力,根据煤堆的尺寸和风速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参数。

4. 设计喷淋系统的管路布置,确保喷头覆盖整个煤堆表面。

5. 确定喷淋时间,根据煤堆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设定合适的喷淋时间。

6. 确保喷淋系统有稳定的水源供应,考虑使用水池或水泵等设备。

5. 安全考虑在设计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安全因素:- 确保喷淋系统的管路和设备符合安全标准,避免漏水和电器故障等安全问题。

- 安装适当的安全防护设备,例如喷淋系统开关、漏电保护器等。

- 员工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方法,确保安全操作。

以上是煤矿露天煤堆水雾喷淋抑尘系统的设计文档,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和实施。

3-2 露天开采设计 境界

3-2 露天开采设计 境界
2.4 境界圈定
1)确定最小底宽 矿体厚度 < 最小底宽,最小底宽; 矿体厚度 > 最小底宽,矿体厚度; 矿体厚度>>最小底宽; “多采矿、采好矿、少剥岩”
第2章 境界
2.4 境界圈定
2)确定最终边坡角
(1)边坡稳定考虑; 类比法,参照类似矿山的实际资料选取; 由研究部门通过系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后,按照组成 边帮的矿岩物理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因素 用计算方法确定
3)确定原则
某种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进行圈定;
第2章 境界
2.2 确定境界原则
3)确定原则 (1)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露天境界边界层矿石 的露采费用不高于地 采费用; 整体矿床开采的总体经济效益最佳的含义;
第2章 境界
2.2 确定境界原则
3)确定原则 (1)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第2章 境界
2.3 经济合理剥采比
1)比较法 (3)储量盈利比较法;
A.单一有用成分矿床
第2章 境界
2.3 经济合理剥采比
1)比较法 (3)储量盈利比较法;
A.单一有用成分矿床
第2章 境界
2.3 经济合理剥采比
1)比较法 (3)储量盈利比较法; B.多种有用成分矿床
一种是每种成分逐个计算方法; 二种把所有成分折合成一种主要成分来计算;
第2章 境界
2.4 境界圈定
2)确定最终边坡角 (3)缓倾斜矿体的最终边坡角;
边坡角大于矿体倾角,最 终边坡角应按矿体倾角布 臵,充分采出下盘矿石。
第2章 境界
2.4 境界圈定
3)确定开采深度 (1)境界剥采比的计算方法;
V n J lim H 0 A
第2章 境界

露天矿场教学模型

露天矿场教学模型

露天矿场教学模型
一. 设计目的
为了满足露天矿场的教学需求,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同学们可以很直观的反映露天矿场的整个开采流程,让我们更深刻的、形象的了解露天矿场开采的工艺。

同时也可以提高同学的的实验动手能力。

二.设计原理
模型采用全蜡框架,配合泥质模型矿体组成。

采用蜡质模拟岩石,由于蜡质和泥质很容易塑性、剥落的特点可以很形象的模拟真实的露天矿场的地形地貌和开采过程,同时蜡质很容易修补,方便在模型出错时及时补救。

用橡皮泥模拟矿体,可以很容易区别出矿体和废石,方便同学们设计自己模型的开采方案。

三.模型优点
本模型与其他常规物理模型比较有诸多优点:蜡质和泥质材料很容易塑性,加工,剥落,制作起来简单、方便、省时、便宜。

材料可以重复利用,经济实惠。

出错时容易补救,纠正。

可以真实的模拟露天开采的整个工艺流程,让学生更形象,深刻的了解露天矿山的开采流程。

四.模型用途
本模型为教学模型,大型的模型,老师可用作为露天矿山的认识模型,学生可以制作简单的小型模型,便于熟悉矿山的开采工艺。

五.制作过程
1、制作外框架,用于盛装熔融的蜡液,塑造整体外框架
2、用熔蜡器材将蜡融化,倒入模型中
3、用雕刻工具模拟露天矿场开采流程
六.模型费用规格40*30*20(cm)
1、蜡质,泥质材料共150元蜡20公斤泥1公斤
2、外框架模型100 两张60*60*0.3有机玻璃
3、熔蜡器材200
4、雕刻工具50
5,材料运费100
总计:600元
设计人:矿资091李科。

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

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

目录1. 总论................................................................................................................................................ - 1 -1.1 课程设计概述..................................................................................................................... - 1 -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 - 2 -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 - 2 -2. 矿区概况........................................................................................................................................ - 4 -2.1 矿区地质简介..................................................................................................................... - 4 -2.2 矿床地质 ............................................................................................................................ - 4 -2.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5 -3 露天矿开采境界........................................................................................................................... - 7 -3.1 露天矿开采境界的设计原则............................................................................................. - 7 -3.2 露天矿开采境界要素......................................................................................................... - 9 -3.3 开采境界深度................................................................................................................... - 11 -3.4 圈定露天矿开采境界....................................................................................................... - 15 -3.5 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 - 18 -3.6 露天矿开采境界技术参数............................................................................................... - 21 -4 露天矿开拓运输系统................................................................................................................... - 22 -4.1 开拓运输方案的提出与选择........................................................................................... - 22 -4.2 采用的开拓运输方案....................................................................................................... - 25 -4.3 运输线路设计标准及技术指标....................................................................................... - 26 - Ⅲ级矿用运输公路技术指标........................................................................................................... - 27 -1. 总论1.1 课程设计概述1.1.1 课程设计题目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1.1.2 设计初始条件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³/ m³。

露天矿设计

露天矿设计

地质部分
(一)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矿层出露的地层以鞍山为主,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属单斜构造。

鞍山群按岩性分为千枚岩、夹含铁石英岩。

矿体为厚层状,铁矿床产于千枚岩和混合岩之间,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和矿石品位变化不大。

(二)矿石地质特征
矿体走向270°~300°,倾向NE,倾角70°~85°。

该矿属沉积变质矿床,矿床由多条矿体组成,即Ⅰ、Ⅱ、Ⅲ号矿出露于地表, Ⅰ号矿体控制线长度有9线到24线,全长3080米,地表出露长度约1400米左右,矿层平均厚度约109米,延深超过800米;Ⅱ号矿体分布在Ⅰ号矿体东北部的11线到12线几其附近。

F4~F5号断层之间长度约为400米,水平厚度约为60米左右,延深超过500米,由于受断层影响,矿厚度由两端逐渐减小至尖灭。

矿床矿石平均品位29.76%,矿石普氏硬度系数f=12~16,上盘混合岩普氏硬度系数f=10~12,下盘千枚岩普氏硬度系数f=8~10。

矿石容重为3.3t/m3,岩石容重为2.72t/m3,矿岩松散系数为1.5。

(三)水文地质概况
(四)矿体本身是含水层,大气降水是矿体充水的主要因素。

露天矿边坡设计

露天矿边坡设计

露天矿边坡设计【分享】:露天矿边坡设计 (surface mining slope design)根据露天矿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采矿工艺的约束条件,提供安全、可靠的露天采矿工程设计。

露天矿剥离台阶推进到最终境界时,便形成最终边坡。

露天矿最下一个台阶坡脚线和最上一个台阶坡顶线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最终边坡角。

当边坡角过陡时,稳定性差,易滑坡,危及人员和设备安全。

当边坡角过缓时,则增加剥离量,降低矿山经济效益。

设计优化边坡角对露天矿生产十分重要。

随着露天开采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对边坡岩石力学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化,边坡工程的设计和管理亦日趋完善。

20世纪50年代前,将边坡岩体视为均匀连续介质,应用土力学的理论,按圆弧形破坏来分析和计算边坡的稳定。

60年代,提出了岩体是具有大量裂隙的非均质的地质体的概念。

认识到裂隙构造对边坡稳定的控制作用并决定边坡的破坏模式。

70~8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除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外,数值分析法(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离散元法)和概率法在边坡设计中亦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边坡稳定性的定量计算功能。

露天矿边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边坡基础资料收集与测定、滑坡模式确定、边坡稳定性计算、边坡的防治与加固和边坡岩移监测。

边坡基础资料收集与测定矿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是边坡设计的依据。

工程地质资料包括:矿区出现的各类地层的成因、时代和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分布、发育情况及演变过程,各组结构面的生成序列及其特征,对构造应力场进行的地质力学分析等。

水文地质资料有:地下水位、含水层的分布及其流量和渗透系数,现场取样并测定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如岩块的密度,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弱面的剪切强度,内摩擦角,粘结力和地震烈度等。

滑坡模式确定按构造弱面在边坡岩体内的赋存特征,确定可能的滑坡模式,以便选择边坡稳定的计算方法。

边坡岩体的破坏从受力条件分析,主要为拉断破坏和剪切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露天开采工艺:过程: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卸工艺形式分为:间断式工艺,连续化工艺,半连续化工艺。

2、采掘进度计划的基本内容: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通常是以图表的形式来表示的。

它反映了矿山工程发展的时间、空间和采剥量三者应遵守的关系。

时间:露天矿建设起始时间,投产、达产时间,新水平投入生产的时间。

数量:基建工程量,逐年采掘的矿石量,剥离量,掘沟量,生产剥采比。

空间:各项工程的空间位置,各水平推进的超前关系,扩帮与延伸的关系。

3、采掘进度计划包括:①采掘进度计划表;②采掘水平分层平面图;③采矿场年末开采综合平面图;④产量逐年发展图表。

4、为什么要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剥采关系?①基本含义是使紧邻露天开采境界那层矿岩的露天开采成本不大于地采成本或盈利不小于地采;②更深的含义是它使整个矿床开采的总经济效果最佳,而且使用起来方便,故普遍应用。

5、什么时候用比较法或价格法?①金属成本比较法:贫化率相差较大,而损失率接近,且精矿成本低于市场售价;②储量盈利比较法:回收率与贫化率有显著差别,稀有资源和矿产品价值很高地矿床;③价格法:只能用露天开采的矿床就不能用地下开采与之对比;④原矿成本比较法: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矿石损失和贫化率相差不大,矿石不贵重,且地下开采有盈利等条件。

6、露天矿开采集境界组成三要素:采场底平面;露天矿边坡:开采深度。

7、平硐开拓法进行全面评价:特点:①借助开掘溜井和平硐来建立采场与地面的运输联系,只运送矿石,矿石靠自重运输;②只能作为运输的中间环节,不能独立完成露天矿的运输任务,需要有其他运输。

适用条件:适用于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坡度较慢,矿体在地面标高以上的露天矿。

优点:①缩短了运距,加速运输设备周期,可用少量运输设备完成大产量;②可以用地形高差,自重放矿,运营费用低;③减少了运输线路工程,基建投资少,基建时间短。

缺点:容易出现堵塞跄矿,井壁磨损,井底放矿粉尘严重,对要求一定块度而易粉碎的矿石,一般不宜采用。

8、车铲比与欠车时间关系(工艺联系):欠车时间可双曲线随车铲比加大而减小,而等车时间则成直线随车铲比加大而加大,欠车时间和等车时间是出于彼此消长,互相矛盾的状态,两者也有联系,车场比加大固然有利于欠车时间缩短,但使等车时间增加,反之……9、长短露天矿境界剥采比怎样确定?长露天矿:常用横断面图来计算①面积比法;②线段比法;短露天矿:统一用平面图来计算境界剥采比。

10、剥采程序分为四类:①全境界开采;②分期开采;③分区开采;④分期分区开采。

11、为什么要均衡生产剥采比?如何调整?均衡剥采比:是根据一定的矿山工程发展程序和生产剥采比变化情况,经过调整,使之达到比较长期不变的剥采比,称均衡生产剥采比。

均衡的必要性A=Ak(1+ns)露天矿的矿石生产能力长期稳定,这是满足于国家对原料的需求,对提高采矿和冶炼的经济效益十分有利。

当Ak一定时,若ns为变量,则矿岩总量A也是变量,这就要不断改变生产,使用的采掘设备数量,达到生产剥采比高峰时,更要求短期集中大量的设备和相对应的辅助设施,配备足够的人员建筑等,这样降低设备的利用率,使基建费用增大,生产成本增高,并且是露天矿生产组织发杂化,因此必须对生产剥采比进行均衡。

调整方法:首先采用合理的开拓方法,开采程序和延深方向,设法降低高峰期的生产剥采比,选择适合本矿条件的开采技术参数。

方法:①改变台阶间的相互位置;②改变开段沟的长度;③采用分期或分区开采。

开拓矿量:指开拓工程已完成,主要运输系统已完成,并具备了采矿准备工作条件的新水平,底部标高以上的矿体矿量。

12,、储备矿量:为使露天矿在新水平开拓和准备工程发生停顿时仍能保证持续均衡的采矿生产,应能提供近期需要的生产储备矿量。

(是指已完成一定的开拓准备,剥离工程能提供近期需要的储量)13、可采矿量:指位于采矿台阶最小工作面平盘宽度以外,其上部和侧面已被揭14、露矿体的矿量,也称回采矿量,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

15、露天开采境界组成:露天采矿场的地表境界,底部境界和四周边坡16、露天开采境界意义:当露天矿最终境界一经确定,就相应的确定了露天矿的17、可采矿量和剥岩量,它对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有重大影响,而且境界的大小还往往与矿山的基建投资,投产,达产时间,设备数量,矿山人员和矿石成本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有密切关系。

18、露天开采境界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包括矿床埋藏条件,矿石和围岩性质,地形,矿山附近的河流、湖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矿石品位等。

②技术组织因素:包括露天和地下开采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矿山附近的铁路、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对开采境界的影响。

③经济因素:包括基建投资、基建时间和达产时间,矿石的开采成本和销售价格,开采过程中矿石的损失贫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

19、剥采比:剥岩量和可采矿量的比值。

剥采比包括:平均剥采比,分层剥采比,生产剥采比,境界剥采比,经济合理剥采比,储量剥采比,原矿剥采比。

经济合理剥采比:露天开采单位矿石量在经济上允许的最大剥岩量。

20、露天矿最终边坡角的选取:它的选取对剥采比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和边坡角的减小,所需的剥岩量会急剧增加,因此从经济效果考虑,希望边坡角尽可能大:然而,不少矿山由于盲目追求陡边坡而造成滑坡事故,严重影响生产。

因此,选择时应同时考虑安全因素和经济因素,在保证露天矿安全前提下,最终边坡角尽可能大些,以减少剥离量。

常用类比法。

21、露天矿边坡组成: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及相应的坡面。

安全平台a一般不小于4米,清扫平台b一般每隔2~3个台阶设置一个。

22、最终台阶坡面角影响因素:岩石性质,岩层的倾角、倾向、构造、节理,以及穿爆方法。

23、长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①在各地质横剖面上初步确定露天开采深度②在24、地质纵剖面图上调整露天矿底部标高。

短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①根据矿体形状和已确定的经济合理剥采比,选定几个可能的深度方案②针对每一个深度方案,在相应的分层平面图上,按选定的最小底宽并参照矿体形状,绘出该水平的底部周界D③在同一分层平面图上,进一步确定露天矿地表周界L及边坡上矿岩接触线的垂直投影S④按平面图法计算各深度方案的境界剥采比⑤绘制境界剥采比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曲线上找出境界剥采比等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深度。

25、绘制露天矿底部周界的步骤:①按调整后的露天开采深度,绘制该水平的地质分层平面图②在各横剖图、纵剖图、辅助剖面图上,按所确定的露天开采深度绘出境界③将各剖面图上露天矿底部周界投影到分层平面图上,连接各点,得出理论上的底部周界④为了便于采掘运输,初步得出的理论周界,并进一步修整。

露天矿床开拓方法:公路开拓,铁路开拓,带式输送机道开拓,平硐溜井开拓,提升机道开拓。

26、选择开拓方法的原则;矿山建设速度必须满足国家要求,保证投产早,达产快,基建投资少,生产经营费用低,生产工艺简单可靠,设备选择因地制宜,工程量少,施工方便,充分利用地下矿石资源,不占或少占农田。

选择开拓方法的影响因素:①矿床埋藏的地质地形条件和矿岩性质②露天矿生产能力③基建工程量和基建期限④对矿石损失贫化的要求⑤矿床勘探程度及矿石储量的发展远景,27、选择开拓方法的步骤; ①根据露天矿的具体条件,列出技术上可行的若干方案②初步分析各方案在开拓运输系统、生产工艺、工程发展程序及总平面布置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再根据国内外露天矿的设计和生产实践经验,删去技术上明显不合理的方案③对保留的方案进行沟道定线,并进行矿山工程量和生产工艺系统的技术经济计算④对各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选取其中的最优方案。

28、正确的选择掘沟方法,合理确定沟的主要参数,以提高掘沟设备效率,加快掘沟速度。

30、掘沟方法;(汽车,铁路,联合,无)运输掘沟。

31、按挖掘机的装载方式,掘沟分:平装车全段高掘沟、上装车全段高掘沟、分层掘沟。

32、采剥方法按工作线布置形式分:工作线(纵向,横向,扇形,环形)布置的采剥方法。

33、采剥方法按工作台阶的开采方式分:台阶(全面,轮流)开采方法,即缓帮,陡帮开采。

34、纵向采剥方法优缺点,使用条件。

纵向采剥时,露天矿的采剥工作线沿矿体走向布置,垂直矿体走向移动。

优点:①纵向开采时,工作线是平行推进的,所以沿工作线上的采掘带宽度基本上不变,因而有利于发挥设备效率,同时工作的台阶数可以减少②开段沟可以布置在矿体的上盘,并垂直矿体走向推进,因而有利于减少矿石的损失、贫化和剔除走向夹石。

缺点:在一定的矿山技术条件下,矿岩的内部运距较大;当工作线从下盘向上盘推进时,矿岩分采比较困难,损失和贫化较大,基建剥岩量较大。

使用条件:多用于铁路运输的矿山、长宽接近的汽车运输矿山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汽车运输矿山。

35、横向采剥方法优缺点,使用条件。

横向采剥时,露天矿的采剥工作线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沿矿体走向移动。

优点:在一定的矿山技术条件下可以减少露天矿的基建工程量,减少采场内部运距和掘沟工程量等。

缺点;采矿作业台阶多,采掘设备上下调动频繁,影响其生产能力;生产组织和管理比较复杂,容易因计划不周而造成采剥失调等。

使用条件:主要用于汽车运输的露天矿,因为汽车运输机动灵活,不受工作线长度的限制,能适应各种不同矿体埋藏条件和品位的空间分布。

此外,长宽比大的露天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对横向采剥方法较为有利。

36、露天矿陡帮开采:在工作帮上部分台阶作业,部分台阶暂不作业,使工作帮坡角加陡,以推迟部分岩石的剥离。

37、陡帮开采作业方式:①工作帮台阶依次轮流开采②工作帮台阶分组轮流开采③台阶尾随开采④并段爆破、分段采装作业陡帮开采结构参数:①工作帮及工作帮坡角(作业台阶,运输道路,路间边坡,工作帮坡角)②剥岩条带宽度③采区长度④采场坑底参数38、陡帮开采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优点:①基建剥岩量和基建投资少,基建时间短,投产早,达产快②课缓剥大量岩石,降低露天开采前期生产剥采比,并有利于生产剥采比均衡③推迟最终边帮的暴露时间,减少最终边坡的维护工作量和费用缺点:①采掘设备上下调动频繁,影响其生产能力②运输道路工程量较大③采场辅助工程量大④管理工作严格适用条件:①适于开采倾角大的矿体即倾斜和急倾斜矿体,则前期生产剥采比小,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②对覆盖岩层厚度大的矿体,采用陡帮开采与缓帮开采比较,基建剥岩量和前期生产剥采比可大大减少③当开采形状上下大小的矿体时,采用陡帮开采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④陡帮开采适用于开采剥离洪峰期和剥离洪峰期到达以前的露天矿⑤采运设备的规格越大,粤有利于在工作帮上实现台阶依次轮流开采和分组轮流开采方式,并容易使工作帮坡角加大39、生产剥采比表示方法:用生产剥采比与露天矿开采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用生产剥采比随开采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用矿岩量变化曲线40、生产剥采比确定方法:平面法,横剖面法,利用采场上部最大几个分层的矿岩量确定,利用平均剥采比确定41、生产剥采比的影响因素:①矿体埋藏条件(矿体形状,倾角,覆盖岩土厚度,地形条件)②开采技术条件(工作帮坡角,露天采场开拓沟道的位置,沟道坡度,沟道延伸方向)42、露天矿生产能力:用矿石生产能力和矿岩生产能力两种指标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