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丙烯腈技术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丙烯腈技术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丙烯腈(Acrylonitrile,简称AC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纤维、塑料以及医药、农药等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丙烯腈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丙烯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丙烯腈技术的研发与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丙烯腈生产工艺目前,丙烯腈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丙烯氨氧化法和氧氯化法。

1. 丙烯氨氧化法丙烯氨氧化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丙烯腈生产工艺。

该工艺以丙烯和氨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氧化反应生成丙烯腈。

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2. 氧氯化法氧氯化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丙烯腈生产工艺,该工艺以丙烯和氯气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氧化反应生成丙烯腈。

该工艺具有产品纯度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三、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丙烯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含有丙烯腈、氢氰酸、乙腈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以下是对几种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的总结:1.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丙烯腈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2.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3.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过滤、离心、气浮等。

4. 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是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强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

该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四、丙烯腈工艺废水四效蒸发技术四效蒸发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环保的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利用蒸发系统自身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能源,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需求,从而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性。

采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处理丙烯腈含氰废水的研究

采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处理丙烯腈含氰废水的研究
阳极 : 一 e F 2叶 e () 1
( ) 机物 浓度 高 。 O 1有 C D一般 在几 万 至十几 万 mg / 间 ,O 较 低 ,O 与 C D 的 比值 小 于 L之 BD BD O
0 3。 .
阴极 :H + e 2H H 2 十2一 『 】 2
() 2
基本 原 理有 4个 方 面 : 电场 作用 、 的 氧化 还 氢 原作 用 、 离子 的混凝作 用 、 的还 原作 用。 铁 铁
维普资讯
1 0
炼 油 与 化 工 R FN N N H M C LI D S R E IIGA DC E IA U T Y N
第 l 卷 8
采用铁炭微 电解技术处理丙烯腈含氰废水 的研 究
张兴春 钱 , 华
( 大庆石化分公 司化工二厂 , 1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 6 74 2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生产调度部 , 黑龙江 大庆 13 1) 674

() 4 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 取 原 水 样 , 进 水 p 3 曝 气 量 3L/ i, 在 H= , mn 铁
炭 比 21 :,分 别在 不 同 的反 应 时 间下 进 行 优 化试 验 , 定 适 当的 曝气 流 量 。 确 水样 经 底 部 打 入柱 中 ,
比经 底部 打人柱 中进行 反应 , 出水后 调 p 80静 H= ., 置沉 淀 3 i, 上清 液测 C D。 0mn取 O 铁 炭 比为 21的时候 , O : C D的去 除率 最 高 , 这
国内外对丙烯腈 废水处 理方法 的介 绍 比较 多, 主要 处 理 方 法 为 : 发 浓 缩 法 , 化 法 ( 浓 蒸 生 低
度1 , 硫酸亚铁法 , 过氧化物法 , 水解法 , 臭氧氧化 法, 液膜法 , 离子交换法 , 活性炭吸附法等1 但这 1 。 些 处理 方法 大多 为研 究性 的报道 ,已实现 工业 化

电化学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研究

电化学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研究
氧 化 还 原 有 机 物 。氧 化 物 的 氧 化 能 力 取 决 于 它 的 氧 化

还 原 电位 , 电位越高 , 则 氧化 能力 越 强 。
表 1 常用 氧 化 物 的 氧 化 一还 原 电位
如 表 1所 示 , 电 化 学 法 所 形 成 的 ・OH 具 有 强 氧 化
性, 能将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 矿化为 C O 。 、 H。 O 和 无 机
其 生 物 降解 性 提 高 ] 。 目前 处 理 高 浓度 丙 烯 腈 废 水 常 用 的方 法 有 焚 烧 法 、 湿 式 氧 化 法 和 生 物 法 。焚烧 法处 理 成 本 高 , 湿 式 氧 化 法需要高温高压 , 生物法 反应速 率慢 、 占 地 面 积 大 。但 化学法具有反应速率快 、 占地 面 积 小 、 投 资 低 和 无 二 次 污 染 等 特 点 。电 化学 法 反应 条件 温 和 , 通 过 电子 转 移 来
离 子 。 目前 , 电化 学 氧 化 法 处 理 废 水 种 类 有 装 置
油 田废 水 、 高 浓 度 的渗 滤 液 等 。电 化 学 氧 化法 能够 有 效 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 废水 , 且 与其他技 术兼容 、 协 同效 果 良好 。但 电极 使 用 寿命 不 长 以 及 降 解 选 择 性 较 差 使 其 应用 受 到 限 制 。文 献 表 明 : 电 化 学 氧 化 法 对 高 盐 低
摘要 : 指 出 了丙 烯 腈 废 水 作 为 一种 常 见 _ T - 业废 水 , 其水质复杂 , C O D 高, 难 进 行 生物 处 理 。 电 化 学 法 形 成 的 羟基 自 由基 具有 强氧 化 性 , 可有效提高丙烯腈废水生化性 并去 除 c 0D。 比较 了 用 电 芬 顿 和 电 催 化 氧 化 处 理 丙 烯 腈废 水 的 可行 性 , 研 究结果表 明: 电 芬 顿 法在 初 始 p H值为 2 , 电流 密 度 为 6 mA/ c m , H。 O 。 投 加 量

丙烯腈工艺进展

丙烯腈工艺进展

丙烯腈工艺进展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化工原料,是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的重要单体。

法国人Moureu 1893年用化学脱水剂由丙烯酰胺和氟乙醇制取丙烯腈,但一直未得到工业应用。

直到1930年,才开始丙烯腈工业生产。

后来发现丙烯腈的共聚物能够改善合成橡胶的耐油和耐溶剂性,其需求量便开始增大。

1940年,建立了以环氧乙烷与氢氰酸合成丙烯腈的工业生产装置。

1952年,用乙炔代替了环氧乙烷,成本大大降低。

1959年,出现了由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的方法,该法出现后,发展迅猛。

196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第一个建成以丙烯、氨和空气为原料、用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化工厂,这种新工艺被称为Sohio 法。

英国Distillers公司、意大利Montedison 公司、法国Ugine 公司和奥地利OSW 公司相继开发了自己的催化剂和氨氧化法工艺。

我国的氨氧化法制丙烯腈于1960年起步,目前已达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工业化技术水平。

丙烯腈的用途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纤维,世界上其所占比例约为55 % 。

我国用于生产腈纶的丙烯腈占80 %以上。

腈纶应用十分广泛,是继涤纶、尼龙之后的第3 个大吨位合成纤维品种。

其次,是用于ABS/ AS 塑料。

由丙烯腈、苯乙烯和丁二烯合成的ABS 塑料和由丙烯腈与苯乙烯合成的AS 塑料是重要的工程塑料。

因该产品具有高强度、耐热、耐光和耐溶性能较好等特点,今后10 年其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与丁二烯共聚制丁腈橡胶也是丙烯腈的主要用途之一。

丁腈橡胶应用比例约占4 % ,年增长在1 %以上,主要用于汽车行业。

丙烯腈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丙烯腈经催化水合可制得丙烯酰胺,经电解加氢偶联可制得己二腈。

丙烯酰胺主要用于纸张、废水处理、矿石处理、油品回收、三次采油化学品方面,其需求量以年均2 %的速率增长。

己二腈只用于生产乌落托品,年增长率为4 %。

此外,丙烯腈还可用来生产谷氨酸钠、医药、高分子絮凝剂、纤维改性剂、纸张增强剂等。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新工艺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新工艺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目录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 (1)一、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 (1)二、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原理 (2)三、工艺条件 (2)四、生产工艺 (6)五、催化剂研究 (9)一、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味甜,微臭,沸点77.5℃,凝固点-83.3℃,闪点0℃,自燃点481℃。

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和乙醇中,与水部分互溶。

丙烯腈剧毒,能灼伤皮肤,低浓度时刺激粘膜,长时间吸入其蒸气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疲倦等。

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05%~17.5%(体积)。

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内丙烯腈允许浓度为0.002mg/L。

丙烯腈能发生聚合反应,发生在丙烯腈的C=C 双键上,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合,所以在成品丙烯腈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醚(阻聚剂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

除自聚外,丙烯腈还能与苯乙烯、丁二烯、乙酸乙烯、氯乙烯、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共聚反应,由此可制得各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单体,目前主要用它生产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叫“腈纶”)。

其次用于生产ABS 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

丙烯腈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

丙烯腈电解加氢,偶联制得的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 的原料。

其主要用途如图1所示。

图1丙烯腈的主要用途二、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原理化学反应主反应生成丙烯腈,是一个非均相反应;与此同时,在催化剂表面还发生一系列副反应。

主反应:C3H6 + NH3 +1.5 O2 → CH2 =CHCN + 3 H2O △H = -512.5KJ/mol副反应:①生成乙腈:C3H6 + 1.5NH3 + 1.5O2 → 1.5CH3CN + 3H2O △H = -522KJ/mol②生成氢氰酸:C3H6 + 3NH3 + 3O2 → 3HCN + 6H2O △H = -941KJ/mol③生成二氧化碳:C3H6 + 4.5O2 → 3CO2 +3 H2O △H = -1925KJ/mol④生成一氧化碳:C3H6 + 3O2 → 3CO + 3H2O △H = -1925KJ/mol上述副反应中,生成乙腈和氢氰酸是主要的,CO2、CO和H2O可以由丙烯直接氧化得到,也可以由丙烯腈、乙腈等再次氧化得到。

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

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

精品整理
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
一、技术简介
首先利用膜吸收过程分离、回收、浓缩废水中80%以上的无机氰化物和氨氮;其次利用辐射分解技术去除废水中残留的无机氰化物和丙烯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后利用高效生物反应器(厌氧-好氧)去除废水中高浓度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该组合工艺可充分发挥膜分离、辐射分解和生物处理等多种方法的优越性和互补性,同时实现资源的回收和污染物的减排。

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膜分离-辐射分解-生物处理”。

具体如下:
(1)采用砂滤和微滤去除废水中大部分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然后利用膜吸收过程分离、回收、浓缩废水中80%以上的无机氰化物和氨氮
(2)浓缩液作为生产丙酮氰醇的原料或其他用途,同时降低处理丙烯腈废水所需的辐射剂量
(3)利用辐射分解技术去除废水中残留的少量无机氰化物和丙烯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4)利用高效生物反应器(厌氧-好氧)去除废水中高浓度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三、关键技术
(1)膜吸收分离技术
(2)辐射分解处理技术。

丙烯腈装置废气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改进

丙烯腈装置废气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改进

丙烯腈装置废气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改进摘要:丙烯腈装置在2004年和2006年进行了2轮扩能改造,生产能力由最初的5万t/a达到9.2万t/a,污染物产生量相应增加。

该厂针对污染物处理瓶颈问题,改进处理技术,改造处理装置,提高了处理能力,改善了处理效果。

关键词:丙烯腊装置;废弃污水;处理技术;分析引言:丙烯腈的暴露途径主要包括呼吸吸入、食物和饮水摄入、经皮肤吸收。

丙烯腈在体外具有突变性,能诱导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其他DNA损伤。

体内慢性染毒证实丙烯腈是确定的动物致癌物。

1.生物效应1.1在动物和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比较丙烯腈可经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进入人体。

人的前臂皮肤涂丙烯腈后每小时平均吸收0.6mg/cm2。

人在20mg/m3下吸入4h,体内平均滞留率达46%,几乎与暴露时间无关。

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生成硫氰酸根或硫醇尿酸,经非氧化途经生成氰乙基硫醇尿酸或直接与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发生非酶性结合。

代谢产物主要以硫氰酸盐、硫醇尿酸等形式自尿排出。

给兔静脉注入丙烯腈5和10mg/kg后,发现染毒量的2%-5%在30-40min内以原形随呼气排出。

剂量大的一组因通气量明显减少,所以随呼气排出也减少,在使用呼吸兴奋剂后,呼吸加深,随呼气排出丙烯腈的量也增多。

随尿约有10%以原形排出,15%以硫氰酸盐形式排出。

大鼠腹腔一次注射丙烯腈60-70mg/kg,72h 内尿中排出硫氰酸盐占染毒量的8.5%,其半排出期为13h。

1.2体内和体外效应丙烯腈在体外具有突变性,能诱导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其他DNA损伤。

体内慢性染毒证实丙烯腈是确定的动物致癌物。

有报道指出,丙烯腈可引起原代培养的成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单链断裂。

在急性染毒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到彗星细胞率和彗尾长度与丙烯腈的染毒剂量和时间成正相关,可反映DNA的受损程度。

丙烯腈除可引起DNA断裂外,还能在较低剂量时使小鼠精细胞DNA产生交联。

自-石油化工行业废水处理技术方法及发展现状

自-石油化工行业废水处理技术方法及发展现状

石油化工行业废水处理技术方法及发展现状石油化工行业既是能源和化工资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国家发改委把石化、钢铁、印染、造纸、电力列为五大工业污水排放重点治理行业。

石油化工行业的废水处理历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是因为石化废水浓度高,难降解,传统工艺处理非常困难。

以下对石油化工行业难处理的丙烯腈废水、己内酰胺废水和ABS废水特点进行简述。

1.丙烯腈废水特点及传统生化工艺处理现状简述丙烯腈及其副产物生产工艺的特点是原辅材料多、中间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副产物多,直接造成产生废水水质复杂,污染物种类多等。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氰化物(丙烯腈、丙酮氰醇、氢氰酸、乙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硫酸铵、无机酸(硫酸)、催化剂(钼酸铋)辛醇、甲醛、苯酚、有机酸、石油类及硫化物等等,直接造成废水中COD、氨氮浓度较高,且可生化性差,给废水处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丙烯腈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氰根去除率差,原水CN-含量5-7mg/L,出水CN-含量2-3mg/L;(2)入水氨氮通常为60-80,出水氨氮200-300;(3)由于高毒性物质在生化池中的持续性积累,生化系统阶段性崩溃。

丙烯腈废水的现行处理方法包括塔式生物滤池工艺、纯氧曝气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SBR及其变形工艺等,处理效果普遍不理想。

2.己内酰胺废水特点简述及传统生化工艺处理现状简述己内酰胺生产废水中的COD、氨氮等含量高,其主要污染物为环己酮、苯、甲苯、环己酮肟、有机酸、己内酰胺、氨氮等。

己内酰胺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高COD,原水均值8000左右,出水均值300,出水要求<200;(2)高氨氮,原水均值750,出水均值70,出水要求<20。

目前,对己内酰胺废水的处理主要有高温焚烧法、湿式氧化法、A/O工艺、SBR工艺及其变形工艺等,运行费用高且达标率低。

3.ABS废水特点简述及传统生化工艺处理现状简述ABS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及各聚合单元产生的聚合物,以及乳化剂、分散剂等一些助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烯腈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09T17:49:26.3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作者: 徐岩 赵晓伟
[导读] 丙烯腈(AN)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化学合成等领域。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丙烯腈车间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4
摘要:丙烯腈(AN)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化学合成等领域。丙烯腈废水成分复杂、有毒有害、难降解和COD浓度高、含低
聚物,其毒性与氢氰酸类似,属于52种优先控制的有毒化学品之一。因此,高效的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已成为废水处理的研究重点。目
前,丙烯腈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精馏法、电解法、活性炭吸附法、溶液萃取法、辐射法和膜析法
等。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法、氧化法、焚烧法和加压水解法。生物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处理法和膜生物反应器法。工业化应用中最具代表性
的处理方法为焚烧法和低浓度氧化-生化法。其中,焚烧法设备投资、运行成本高;氧化-生化法对水质的可生化性要求高,需消耗大量新鲜
水,运行周期长,处理不彻底,且生化系统运行不稳定。因此,本试验探索了一种高效、实用、经济的高浓度丙烯腈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关键词:丙烯腊;工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分析

引言:丙烯腈是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有机合成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但丙烯腈装置产生的废水量大,毒性大,色度高,
成分复杂。随着国家对过程工业节水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建设节水型和水环境友好型的化工企业,已经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在
丙烯腈装置中每1t丙烯腈产品会生成1.5t的废水,因此在提高丙烯腈的产能的同时,提高废水的利用率,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节能减排的
能力已成为国内丙烯腈各生产厂家的迫切的需要。
1.丙烯腈生产工艺及其副产物
1.1丙烯腈主要的生产工艺
丙烯腈的生产工艺在国内主要使用丙烯氨氧化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生产过程中,除主产物丙烯腈之外,还生成多种副
产物和大量废水,副产物主要为氢氰酸、乙腈、丙烯醛、丙烯酸、和少量羰基化合物。

1.2丙烯腈生产废水来源
国内丙烯腈工业装置的废话主要来源主要来自急冷塔和精制废水,按照急冷塔的不同可分为一段式和两段式工艺。在一段急冷塔中,
急冷水洗去反应气中的聚合物和粉尘,沉降后主要为含氰废水,二段急冷塔排除的废水即为二段急冷废水(硫氨废水)。

2.试验部分
2.1样品及试剂
水样:高浓度丙烯腈废水,p H值为7-8,丙烯腈质量分数为6.72%。0.1mol/L硫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固体过硫酸铵。亚硫
酸钠溶液(126g/L):126g无水亚硫酸钠,移入1000mL容量瓶后用蒸馏水定容。茜素黄-麝香草酚酞指示剂:称取0.05g茜素黄溶于25mL乙
醇中,0.1g麝香草酚酞溶于25mL乙醇中,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2.2试验方法
取500mL丙烯腈废水放入1000mL容量瓶,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过硫酸铵,放置在设定温度的水浴锅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滤去固体,
取清液测试丙烯腈含量。

2.3分析方法
取50mL稀释后的水样于碘量瓶中,滴入3滴茜素黄-麝香草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加入10mL亚硫酸钠溶液
变为蓝紫色,水封10 min后,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体积记为V1。空白试验:加50mL水和10mL亚硫酸钠溶液,加入指示剂后再
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体积记为V0。
3.丙烯腈废水处理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丙烯腈废水处理方法有加压水解-生化处理法、焚烧法、湿式催化氧化法等。
3.1加压水解–生化处理法
加压水解法是利用丙烯腈装置产生的废水在高温加压下被碱分解,除掉废水里的丙烯腈等有机物。采用加压水解对急冷塔一段的废水
先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生化法进行处理。朱绍芬等研究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处理丙烯腈生产废水的加压水解处理工艺,针对消耗大量的新鲜
水和能耗的问题改进了水解方法,研究了一种新技术——四效水解法。该法不再需要加压水解法中的加热部分,投资较少,但消耗大量的
新鲜水,同时出水盐含量过高,二次污染环境——酸碱污染。
3.2焚烧法
焚烧法是将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废水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将生成的水及二氧化碳、氮气等无害物质排入大气的方法,COD的去除率可
达99.99%,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高温焚烧处理工艺,由于该废水中还含有硫铵、乙
腈等组分,焚烧后的烟气遇冷会产生结垢、堵塞和腐蚀锅炉的问题,需要在焚烧炉后增加脱硫脱硝和布袋除尘器装置,投资较大,同时,
焚烧消耗的燃料油量大,成本偏高。采用流化床焚烧炉技术可以使有机物在低温燃烧,同时氮氧化物产量得到了降低。因此采用流化床燃
烧技术处理有机废水具有燃烧效率高、限制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装置损坏等优点。
3.3湿式催化氧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是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平台技术,该技术是在高温(125-320℃)、高压(0.5-20MPa)、有氧及催化剂存在下,液相中
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CO2、N2、水等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该技术适用于处理绝大多数有机废水,经催化湿式氧化深度处理
后的废水,可以实现直接排放;该技术亦可作为难处理有机废水的预处理手段,通过催化湿式氧化,降低废水的COD及对生化细菌有毒、
有害的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经过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后的精制废水可直接送至生化处理,替代目前的四效工艺技术,简
化工艺流程,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该法的缺点是设备材质要求高、投资较大。
3.4丙烯腈废水的其他处理方法
处理丙烯腈废水还有很多待研究的新技术。如采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处理丙烯腈废水,处理后的废水再用其他工艺处理,COD去除率可
以达到45.7%,—CN完全去除;利用臭氧技术处理含氰废水以及利用中空纤维膜技术,把丙烯腈生产废水中的氰化物降至30mg/L以下,从
废水中脱除的氰化物可以用化学吸收或真空冷凝法予以回收,无二次污染之虑,脱除有机物的废水可回用于生产。
总结:针对现有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认为现有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化法、物化法、化学法等处理工艺的结合
——末端治理上。对特殊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组成特征及降解机理的基础研究太少,导致了工艺选择的盲目性。因此,可以从源头及资源化
角度出发,对不同污染物进行梯级分离。丙烯腈废水处理是困扰碳纤维行业产业化进程的瓶颈之一,目前国内尚未有集安全、低成本、节
能为一体的成熟综合处理工艺和技术报道。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优点如下。一是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三方面因素,确
定了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60℃和引发剂用量2g/kg。二是采用本工艺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废水方法简便,工艺稳定
可靠,去除率高达98.5%以上。三是开发了国内首创高浓度丙烯腈废水低成本水相聚合、掺煤焚烧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了丙烯腈类危化
品废水的热能利用和环保处置。该方法节约了燃料、设备投入和污水处理等费用,实现了自聚物焚烧热能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
参考文献:
[1]高飞.丙烯腈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04):213.
[2]石永.丙烷制丙烯腈工艺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3(05):38.
[3]盛敏兵.丙烯腈工艺生产中的安全预防工作[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2(01):24-26+33.
[4].丙烷制丙烯腈工艺中未反应氨的回收方法[J].石油化工,2000(03):238.
[5].BOC和三菱正开发一种丙烯腈工艺[J].中国化工,1998(01):53.
[6].丙烯腈工艺开发动向[J].石油化工动态,1997(03):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