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社科1523 江玲慧 3150101750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近代史可以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地践踏着中国人民的尊严,但是同样在这个时代里,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着不屈的灵魂。
从洋务运动到太平天国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失败促使国人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发展为学习他们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意识形态。
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后,中国人民舍弃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这是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纯粹的偶然呢?一、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想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自己的发展,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必须同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
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
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产生了恐慌。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在如此情况下,不得不加快了探索民族出路的步伐。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注意。
就历史发展境遇而言,俄国和中国有着相似的特征。
虽然俄国搭上了近代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但在一战期间,俄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把俄国从战争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从而给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的志士仁人开辟了一条新路。
于是,在“五四”运动后期,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人,便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始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儿。
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救国思潮可谓风云际会,各领风骚。
然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和俄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
俄国人的胜利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尽管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中。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社会矛盾尖锐加剧,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困境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寻找一种理论和思想来拯救国家和民族。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并逐渐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
它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成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近代中国的社会情况近代中国的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百年国耻的痛苦,外国列强入侵、民族危机频发,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社会结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农民生活困苦,工业生产滞后,国家财政危机四处弥漫。
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导致了政治腐败和军阀混战,百姓们饱受疾苦和压迫。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启蒙思想、西方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剧,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怀疑传统观念的合理性,寻找新的出路和解决途径。
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许多中国人带来了新的思想启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需求和迫切情况。
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土壤和社会基础。
2. 正文2.1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割地赔款、外国侵略、封建统治、社会不公等多重压力,国家疲弱不堪,民不聊生。
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展殖民扩张,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屈辱和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需要向西方学习,并且找到一种自己的发展道路。
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必然性.

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没有选择其他主义,其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另外还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正义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中国人第一次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1898年。
当时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潮是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那个年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口号。
但是进化论没有能解决中国的独立和发展问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各样的西方思潮都被介绍到中国。
实验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泛劳主义、互助论、“超人”思想等是五四时期活跃在中国的主要思潮,但这些思潮在和马克思主义的竞争和较量中,一一败阵下来,声势越来越弱。
其次中国是一个饱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代对中国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让中国人对那些以肯定资本主义为前提的西方文化在心理上“欲迎还拒”。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彻底的批判态度,完满地解决了近代中国人既厌恶西方又不得不学习西方的矛盾性,最终赢得了中国。
从1921年开始,中国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探索中国社会的变革之路,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并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思想体系。
历史的发展进步,往往取决于关键时期的关键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在不断变动的时局中寻找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具体而言,我们党一路走来,至少作出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选择,也正是这种选择,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向。
其一,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震撼了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正在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中国人。
“五四时期”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探析

“五四时期”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探析摘要:本文分析了五四时期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原因有三: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符合当时中国的需要;三是国际因素的共同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合适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就开始传入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前的20余年的时间里,它只是当时中国社会流行的纷繁杂乱的西方潮流中的一个流派而已,只是作为西方学术的意义被接触,并没有成为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目标。
那五四运动前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如此迅猛的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扎根,以致后来成为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指导和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历史和人民在五四前后广泛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呢?我认为,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科学性与革命性、实践性与阶级性具有解决中国难题的内在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革命性。
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具有历史惰性,要推翻封建制度就要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改变;多个帝国主义不可能拱手相让手上的利益,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进行激进的革命,用暴力的手段推翻强大敌人。
马克思的阶级性表现在其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特点使得它更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更能满足中国的现实需要,更能广泛的动员全国绝大部分民众和强大的敌作斗争。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中国人民接受还在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契合,追求共同的社会理想上。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建立一个“各得其所,各尽所需”的理想社会是其的根本目的。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追求。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中,作为平等、公正、和平、幸福的“大同”世界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梦想。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3)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4)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怎样选择?(1)办刊物、写文章、翻译马恩著作(2)建学术研究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利群书社、觉悟社、三次思想大论战)(3)创办工人夜校和文化补习学校(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长沙第一师范工人夜校、郑州工人夜校)(4)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一)创建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二)成立特点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科学性:提出了新的革命纲领)第二、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七讲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七讲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辛亥革命失败2、新文化运动开路(新文化运动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迷信和愚昧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这个思想解放的潮流,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4、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5、胡适自由主义的失败一、辛亥革命失败后果:政治专而不治,文化复古而不求新。
政治文化危机都未解决。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正始》康有为:“今共和数月矣,所闻于耳、触于目者,悍将骄兵之日变也,都督分府之日争也,士农工商之失业也,小农之流离饿毙也,纲纪尽废,法典皆无,长吏豪猾,土匪强盗,各自横行,相望成风,搜括则择肥搏噬,仇害则焚杀盈村,暗杀则伏血载途,明乱则连城陈战,抢掠于白昼,勒赎于大都,胁击于公会,骚扰于城市,以至私抽赋税,妄刑无辜,兵变相望,叛立日闻,……炸弹日鸣于社会,手枪公行于朝堂,争地鏊兵,风尘遍地,……号为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号为自由,而实自死自亡;号为爱国,而实卖国灭国。
”李大钊:“民国之兴,基于大义,用兵不过三阅月,成功之速,为东西历史所未有,吾华之幸,抑亦吾民之幸也。
然则有忧者,则匪氛之起,不在满清末运,而在民国初年。
何则?战后之兵,蛮野浮动,在伍时即大肆劫掠,退伍后仍将流为盗寇,则今日之兵,即他日之匪,其因一也;愚民不识共和为何物,教育不可立收成效,责以国民义务,群惊为苛法虐政,迄而抗变,其因二也;一度战乱,元气大丧,民间愁苦怨嗟,实为乱阶,其因三;左道之流,造谣惑众,此次革命,引起此辈帝王思想,其因四。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
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会在中国的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呢?一、五四激进思潮中的民粹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
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如果要从它的准备时期说起的话,那它就已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还有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好几个发展阶段。
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也是最伟大、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阶段。
直至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和国内封建势力基本上被推翻而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之时,才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
从鸦片战争以来,各个革命发展阶段各有若干特点。
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共产党出现以前及其以后。
然而就其全体看来,无一不是带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这种民主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即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近百年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的社会。
若问一个共产主义者为什么要首先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斗争,然后再去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那答复是:走历史必由之路。
中国民主革命的完成依靠一定的社会势力。
这种社会势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的资产阶级,就是革命的工、农、兵、学、商,而其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摘要】近代中国在面临社会矛盾尖锐、外国列强侵略和资本主义渗透、封建主义崩溃以及传统文化危机的情况下,选择了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引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
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接受也推动了思想变革。
近代中国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契合,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为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在于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关键词】近代中国思想变革、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列强侵略、封建主义衰落、传统文化危机、知识分子、理论武器、历史必然性、革命、社会发展、历史意义。
1. 引言1.1 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背景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危机和现代观念的兴起。
传统封建社会的制度已经逐渐瓦解,封建经济的衰败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人民生活的困苦和不满情绪不断增长。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渗透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风云变幻,民族危机深重。
马克思主义通过翻译和介绍的方式进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梁启超和鲁迅等知识分子的翻译与传播。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原著译成中文,使得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能够读懂并接受这一新的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些学者开始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传播,更是一种思想启蒙和社会改革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