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对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QT离散度的影响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QT离散度的影响李晓君;柳丽萍;杨淑英
【期刊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2012(21)2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窦性心率震荡(HRT)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了解PCI 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电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对入选的32例AMI患者分别测量PCI术前、术后HRT的两项常用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QTd,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PCI术后与术前比较,TO明显降低,TS明显增高,而QTd 则明显减少。
结论 PCI能提高心脏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和心肌电稳定性,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总页数】2页(P121-121,123)
【作者】李晓君;柳丽萍;杨淑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动态变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J], 周丽;孙建辉
2.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QT离散度的影响 [J], 李晓君;柳丽萍;杨淑英
3.急诊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J], 王忠;胡美琴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后QT离散度对比观察 [J], 逄忠利;赵红
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观察 [J], 刘新苗;刘富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及其近期愈后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及其近期愈后分析【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对其近期预后分析的意义。
方法观察了62例AMI 患者发病24h内的QT间期离散度(QTd),并对比观察AMI患者1周内发生或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间期离散度。
结果急性AMI患者QTd 和QTcd大于冠心病对照组(P<0.05),而急性AMI患者中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显著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
结论急性AMI后QTd的增大是预测短期预后的较有效指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QT间期离散度近期预后【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ent prognosis significance of QT interval dispersion(QTd)in paˉ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 QTd in62patients with AMI were studied with12-lead electrocardiography within24hours after onset of AMI,and50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en controlled.Diˉviding these AMI patients into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noninducible ventricular arrhythmia,the changes of QTd in2sub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QTd and QTcd in patients with AMI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CHD;The QTd and QTc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ventricular arrhythmia.Conclusion The highterQTd was aneffective index to predicate the short term prognosis of AMI.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QT interval dispersion recent prognosis analysisQT离散度(QTdispersion QTd)代表心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它的升高被认为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的危险性增加的标志[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尤为明显。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的
影响
田涛;侯子山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015)001
【摘要】观察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在溶栓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组38例,溶栓前后QTd、JTd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溶栓失败血管未通组14例,溶栓前后QTd、JTd差异无显著意义;且溶栓后24小时QTd、JTd延长最大,发病1周后两组QTd、JTd基本恢复.提示AMI溶栓后QTd、JT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田涛;侯子山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7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变化 [J], 周智;周航
2.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承喜凤;陈凤英;朱海霞
3.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静脉溶栓对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刘盛林
4.QT间期离散度与JT间期离散度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研究[J], 韩荣萍;张福兴;王晓春;乔亚京
5.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探讨 [J], 于振国;国洪忠;唐峥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离散度对预后的影响

[ ] Slebr , x rD,a aA. ei o t c fae aa di 2 i regDS Wee Ii Th mpra eo nmi n t v n n s cret ni h n ae n fsv r o gsiehatflr [ ] orci tema gme t eeecn et er aue J . o n o v i
d内发 生 室性 心 动 过 速 、 颤 及 猝 死 等 临床 资料 。 结 果 室 Qr d时 限 延 长 组 在 Kii 级 Ⅱ级 以 上 、 并 糖 尿 病 、 性 心 动 过 速 、 颤 l l p分 合 室 室
及猝 死的发生例数 以及 C K—MB峰值 均 高于 Q d时限正常组 , T 羞异 有统 计学意义 ( P<0 0 .5或 P<0 0 ) . 1 。结论 急性 心肌梗 死时 QT离散度是评估 心肌梗 死病情及预后 的一 项有用指标。
2 0 ,5 1 )1 2 0 4 2 ( 2 : 0 1—1 2 . 0 8 Ru d c n shMe dPr 1 9 8 ( 3 : 6 7 6 2 a 9 7, 6 4 ) 1 8 —1 : 友平 ( 9 5 ) 男 , 业 于 山 西 医 学 院 , 任 医 师 , 工 作 于 梁 16一 , 毕 主 现
1 资料 与 方 法
到 Q d T 。收集 病人 既往糖 尿病 、 血压病 史及 心功能 K l 高 ii l p分 级 等基 本临床资料 。记录住 院 3 0d内发生室性 心动过 速 、 室颤 及猝死 等情 况。入院后清晨空腹采集 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 固醇 ( ) TC 水平 , 6h 取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 同工 酶( K—MB) 每 抽 C 1 次, 观察 其峰值 。于发 病后第 7天 应用 美 国 HP 5 0彩色 多普 20 勒 心 脏 超 声 仪 测 定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 Ⅵ1 ) 探 头 频率 为 2 5 L F, .
急性脑梗死与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脑梗死与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电图改变的互相关系。
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24小时和病后2周行12导联心电图的检查,观察心电图改变和病情变化情况。
结果:120例中有93例心电图异常(77.5%),主要表现ST-T 改变(40.86%)及各种心律失常(46.25%)。
心电图异常以脑干、基底节、丘脑部位最常见(94.76%)。
心电图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心电图异常率高,以心肌缺血和各种心律失常多见,发生机制可能与中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调节紊乱有关,心电图异常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电图相关性心脏的活动功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急性脑血管病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相应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这被称之为脑心综合征。
本文观察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心电图变化情况,发现两者有密切相关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临床及头颅CT或MRI确诊,发病1~3天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要点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既往无心脏病史,共计120例,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49~78岁,平均63.54±10.21岁。
并发症:高血压31例,糖尿病24例,血脂异常23例,合并以上任意2种以上者32例,无上述并发症者10例。
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24小时和病后2周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改变和病情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93例(77.5%),其中心肌缺血改变(ST-T水平下移和/或T波低平、双向、倒置)38例(40.86%),窦性心动过缓19例(20.43%),窦性心动过速5例(5.38%),室性期前收缩7例(7.53%),房性期前收缩9例(9.68%),心房纤颤3例(3.23%),类心肌梗死3例(3.23%),心肌梗死2例(2.15%),U波增高2例(2.15%),Q-T间期延长5例(5.3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徐名伟【期刊名称】《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9(015)00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AMI 患者(AMI组) (包括39例无心室颤动患者及12例心室颤动患者)和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比较AMI组与对照组的QTd和QTcd、39例无心室颤动患者及12例心室颤动患者的QTd和QTcd.结果 AMI组入院后即刻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选择15 min后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测量并计算QTd.AMI 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9±20.3)ms比(32.5+12.6)ms,P<0.01; (85.3±32.8)ms比(40.9±15.7)ms,P<0.01];AMI组中心室颤动组QTd、QTcd明显大于无心室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3±22)ms 比(59.6±21.5)ms,P<0.01; (120.1±12)ms比(68.1±22.4)ms,P<0.01].结论 AMI 早期QTd增高,QTd的延长对预测AMI患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总页数】3页(P212-213,228)【作者】徐名伟【作者单位】揭阳市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东揭阳 5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相关文献】1.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J], 李军;刘培良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曾伟;郭慧梅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J], 徐绍勇;刘培良;袁龙4.QT离散度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阻死早期患者的临床意义 [J], 杨洪春5.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J], 徐名伟; 罗书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试 验 组 ( 4例 ) 时 照组 ( 1 ) 时 照 组接 受 常规 治 疗 , 2 和 2 例 。 实验 组 在 常 规 治 疗的 基 础 上加 用 美托 洛 尔治 疗 . 定 两组 患者 入 测
院 后 第一 天 及 四 周 后 的 1 2导联 心 电 图 , 周后 的 2 三 4小 时 动 态 心 电图 , 较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的 Q 、 率 校 正 QT 离 比 Td 心
ZH ANG u ng bi g, G a — n YAN G o- un, U Gu y LI Yong ka - ng
( p r n f C r i a c lrMe i n eP o l’ H o i l a z uC u t Mi n h 1 2 0 S h a , hn ) De a t t a d o su a d c eo t ep e me o v i f h s t Min h o n p ao f y。 a z u 6 8 0 ,  ̄ u n C ia
张 光 兵 , 国云 , 永 康 杨 刘
( 竹 市 人 民 医 院心 血 管 内科 , 绵 四川 绵 竹 6 8 0 ) 12 0
【 要 】 目 的 研 究 受 体 阻 滞 剂 时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u e my cr i na t n AMI 患 者 Q 离散 度 ( T 摘 Ac t o a da i f i , l ro ) T Q ds es n Q )及 心 率 变 异 性 ( a t a e ai it , V) 影 响 。方 法 i ri , Td p o He r rt r b l y HR 的 v a i 将 4 5例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者 随机 分 为 两组 :
[ src ] Ob e t e Toe au t h f c f b o k r n QT ip rina d h a tr t a ibl y i ain s Ab ta t jci v v l aet eef to lc eso e ds eso n e r a ev ra it n p t t i e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汪强;谷惠敏;赵志强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3(29)1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溶栓成功的AMI患者溶栓前后的QT间期及QTd.结果 AMI患者溶栓前QT间期为(407.50±45.87)ms,QTd为(60.00±21.28)ms,溶栓治疗再通后QT间期为(376.00±29.27)ms,QTd为(26.50±9.33)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后,随着心肌缺血改善,QT 间期及QTd明显改善,有临床监测实用价值.
【总页数】2页(P2948-2949)
【作者】汪强;谷惠敏;赵志强
【作者单位】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昆山215300;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昆山215300;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昆山215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李国强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王少军;黄登鹏;彭卫平
3.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唐志群;吴定
4.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J],
杨沙宁;黄从新;李凤翥;彭水先
5.静脉溶栓再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王延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