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版心肌细胞的电活动.ppt
合集下载
心脏电活动ppt课件

Na+-K+泵 Ca2+泵 进出电荷大致相等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动 作电位持续时间长,复极化缓 慢,有平台期。
可编辑版课件
18
三、自律心肌细胞的主要电活动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1)电位特征:
心室肌细胞
静息电位: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
=最大舒张电位。
动作电位:分0,3,4三个时期, 无1期和2期。
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血管——引导和分配血流到全身各处
可编辑版课件
7
浦肯耶细胞
房室束
可编辑版课件
8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分类及各类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特点
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是引起和控制心肌收缩的起始因素。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1. 工作细胞 (working cardiac cell):
心房肌、心室肌 2. 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心内膜
➢ 四个腔室、存在瓣膜 ;血液单向流动
➢ 闰盘处低电阻;心肌是一个功能合胞体
➢ 心房肌和心室肌纤维并无直接联系
➢ 心肌细胞有两种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
肌质网终末池不发达,储钙量少,
可编辑版课件
5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可编辑版课件
6
血液循环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功能——运输: 气体(O2、CO2)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激素 热量 免疫物质
可编辑版课件
14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K+ Na+
可编辑版课件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动 作电位持续时间长,复极化缓 慢,有平台期。
可编辑版课件
18
三、自律心肌细胞的主要电活动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1)电位特征:
心室肌细胞
静息电位: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
=最大舒张电位。
动作电位:分0,3,4三个时期, 无1期和2期。
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血管——引导和分配血流到全身各处
可编辑版课件
7
浦肯耶细胞
房室束
可编辑版课件
8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分类及各类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特点
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是引起和控制心肌收缩的起始因素。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1. 工作细胞 (working cardiac cell):
心房肌、心室肌 2. 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心内膜
➢ 四个腔室、存在瓣膜 ;血液单向流动
➢ 闰盘处低电阻;心肌是一个功能合胞体
➢ 心房肌和心室肌纤维并无直接联系
➢ 心肌细胞有两种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
➢
肌质网终末池不发达,储钙量少,
可编辑版课件
5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可编辑版课件
6
血液循环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功能——运输: 气体(O2、CO2)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激素 热量 免疫物质
可编辑版课件
14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K+ Na+
可编辑版课件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PPT课件

机制:① IK→ 复极到-50 mV去激活—IK衰减.主要作用 ② If作用不大; ③ ICa-T → -50 mV 激活,之后很快失活
30.12.2019
18
30.12.2019
19
30.12.2019
20
2、电位形成机制 0期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 通道(Ica-L型)→Ca2+内流
如:Ik-Ach;
30.12.2019
4
(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
30.12.2019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5
⑴分期
膜电位水平(mV)
O(除极期)
-90 ↗+30
1 (快速复极初期) +30 ↘ 0
2 (平台期)
0
3 (快速复极末期) 0 ↘-90
4 (静息期)
-90
30.12.2019
6
⑵ 形成机制
O期: Na+道开放→Na+内流(快钠流INa )
1期: 瞬时性外向电流(Ito激活) 主要是K+外流
2期: Ca2+内流+K+外流(少量Na+内流)
IK1 (内向整流钾通道,复极缓慢) Ica-L(L型钙通道,去极-40mv激活) IK(延迟整流钾通道,去极-40mv激活)
(3)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
(0.02 V/s) ,故自律性低。
30.12.2019
16
30.12.2019
17
(二)窦房结P细胞(起搏细胞)
1. AP特点:
① 最大复极电位小,约-50~-60 mV; ② AP幅度低,约 60~70 mV; 0期去极化V慢,10 V/s; ③ 无平台期,没有1、2、3期之分; ④ 4期自动除极V快,0.1 V/s(浦肯野,0.02 V/s)
30.12.2019
18
30.12.2019
19
30.12.2019
20
2、电位形成机制 0期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 通道(Ica-L型)→Ca2+内流
如:Ik-Ach;
30.12.2019
4
(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
30.12.2019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5
⑴分期
膜电位水平(mV)
O(除极期)
-90 ↗+30
1 (快速复极初期) +30 ↘ 0
2 (平台期)
0
3 (快速复极末期) 0 ↘-90
4 (静息期)
-90
30.12.2019
6
⑵ 形成机制
O期: Na+道开放→Na+内流(快钠流INa )
1期: 瞬时性外向电流(Ito激活) 主要是K+外流
2期: Ca2+内流+K+外流(少量Na+内流)
IK1 (内向整流钾通道,复极缓慢) Ica-L(L型钙通道,去极-40mv激活) IK(延迟整流钾通道,去极-40mv激活)
(3)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
(0.02 V/s) ,故自律性低。
30.12.2019
16
30.12.2019
17
(二)窦房结P细胞(起搏细胞)
1. AP特点:
① 最大复极电位小,约-50~-60 mV; ② AP幅度低,约 60~70 mV; 0期去极化V慢,10 V/s; ③ 无平台期,没有1、2、3期之分; ④ 4期自动除极V快,0.1 V/s(浦肯野,0.02 V/s)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复极化过程:动作电位3期后膜电位开始复极化由N+和K+等离子的重 新分布形成。
超极化: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在复极化后逐渐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这个过 程称为超极化。
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维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参与心脏的电兴奋过程 形成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参与心脏的传导系统
04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
电兴奋的起始机制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确保心脏的正常功能
05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主要依赖于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特性。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是心脏自主搏动的基础对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
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 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以控制心律失 常。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导管消 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旨在消除心 律失常或改善心脏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影响因素:钠离子通道的活 性、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 子的浓度差等
定义: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 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特点:具有自律性能够自动 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作用: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和泵血功能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心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速度较快能够快速地将电信号传递到整个心脏。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细胞膜的通透性等。
预防措施:对于有心肌细胞电活动 异常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律失 常。
超极化: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在复极化后逐渐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这个过 程称为超极化。
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维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参与心脏的电兴奋过程 形成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参与心脏的传导系统
04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
电兴奋的起始机制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确保心脏的正常功能
05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主要依赖于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特性。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是心脏自主搏动的基础对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
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 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以控制心律失 常。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导管消 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旨在消除心 律失常或改善心脏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影响因素:钠离子通道的活 性、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 子的浓度差等
定义: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 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特点:具有自律性能够自动 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作用: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和泵血功能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心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速度较快能够快速地将电信号传递到整个心脏。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细胞膜的通透性等。
预防措施:对于有心肌细胞电活动 异常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律失 常。
心电图幻灯片精品PPT课件

正常心电图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6. Q - T间期
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 反映心室去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正常一般在0.36 - 0.44秒之间。
正常心电图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7. U波
代表心室肌的激后电位。 在T波之后0.02 - 0.04秒
出现,方向与T波一致。
标准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主要内容
▪ 心肌细胞的特性 ▪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 ▪ 认识正常心电图的组成及图纸 ▪ 常用导联的放置位置 ▪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心肌细胞的特性
电生理特性
冲动和传导的形成
自律性 (automaticity) 是指心肌起搏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 的条件下,能自动而节律地产生激 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室速形成的
心房颤动
▪ 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小不等、形态 各异的颤动波(f波),V1导联常最明显
▪ f波频率多为350~600次/分 ▪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时限一般不宽。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
▪ 心室扑动 无正常QRS-T波,代之连续而 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频率达200~250次/ 分
正常心电图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4. S - T段
从QRS波群终点到T 段,反映心室复极早期的电 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的ST段应该在水平基线, 在任何导联其向下偏移不超 过0.05mV,向上偏移不超过 0.1mV。
正常心电图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5. T波
反映心室复极后期的电位变化。 正常时间为0.1 - 0.25秒,电压为0.1 - 0.8mV。
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第四章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传导特点:
各部分传导速度不同: 浦氏纤维(4m/s) >优势传导通路(1.8m/s) >心室肌(1m/s)>心房肌 (0.4m/s)>结区(0.02m/s)
房室交界除最慢---房室延搁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房室延搁意义:保证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方才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 盈和射血。
0期速度去极化速度快→形成部电流快→达阈电位时间短→产生新AP快→ 传导快 0期幅度高→与邻旁的电位差大→局部电流强→传播距离远→传导快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受兴奋前膜电位水平的影响 膜反应性:静息电位水平与0期去极化速度的关系。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取决于:Na+通 道开放效率(速度和数量)。 Na+通道效率有电压依从性,取决 于临受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
INa通道激活
快Na+通道:-70mV激活,-55mV失活,持续12ms,阻断剂(TTX)。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Ito通道激活
K+
Na+
Ito 通 道 : 70 年 代 认 为 Ito 的 离 子 成 分 为 Cl-,现在认为Ito可被K+通道阻断剂(四 乙基胺、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 成分为K+ 。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细胞的直径 直径粗大→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 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部位
窦房结 心房肌 房室束 浦肯野细胞 房室结(结区)
纤维直径μm
5-10 12 15 40-70 3
传导速度m/s
心电图学教学PPT彩图完整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QRS波群
T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电活动, 异常时可能与心房肥大、
心房颤动等有关。
代表左右心室的电活动, 异常时可能与心室肥大、
心肌梗死等有关。
代表心室肌的复极化过 程,异常时可能与心肌 缺血、心肌梗死等有关。
QT间期
代表心室肌细胞从开始 兴奋到完全复极化的时 间,异常时可能与心律
正常心电图的参数范围
心率
60-100次/分钟。
QT间期
0.32-0.44秒。
QRS波群时限
不超过0.12秒。
P波时限
0.12-0.20秒。
PR间期
0.12-0.20秒。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技巧
观察波形是否规律
注意P波形态
分析QRS波群形态和时限
观察T波和U波形态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如果出现波形异常或心律不 齐,可能存在心脏疾病。
房颤
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 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同时伴有心率 绝对不齐。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
异常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形态正常,而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宽大畸形的 QRS波群。
房颤与室颤的鉴别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而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颤动波。
异常心电图彩图展示
异常心电图概述
介绍异常心电图的分类、常见病因和临床意义。
常见异常心电图波形
展示各种异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异常心电图病例分析
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异常心电图的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完美版)ppt

心肌兴奋(Fen)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①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 : 膜电位-55mv以前,钠通(Tong)道失活 ②局部反应 local reaction: 膜电位-55mv~-60mv
第八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细(Xi)胞分类
快反应自律细胞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房室束细胞 浦肯野细胞 窦房结细胞 房结区细胞
第九页,共四十五页。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结希区细胞 结区细胞
心脏各部(Bu)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SAN:窦房结 AM:心房肌
AVN:结区 BH:希氏区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兴(Xing)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b: 局部反应
•c,d,e: 可扩(Kuo)布的 动作电位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心肌(Ji)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概念
兴奋性 与膜电位关系 Na 通道
ARP
ERP
RRP
SP
任何刺激不能引 任何刺激不能引 大于阈值刺激才 小于阈值刺激即
起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Xi)胞动作电位特征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Pacemaker Potentials
Leaky membrane auto-depolarization
autorhythmicity
the membrane is more permeable to K+ and Ca++
ions
2 期(Qi)
平台期,是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较(Jiao)长的主要原因,也
循环系统(2)心肌电 ppt课件

2020/10/13
15
跨膜离子流---跨膜运动的离子。 1 内向离子流 *INa 快速Na+ 内流 0期,第一内向电流 *Isi 缓慢内向电流 Ca2+ ,第二内向电流。分三部分 1 Ica. f 快速Ca内流,融合于Na内流的最后部分。 2 Is1,2本质不清,Na-Ca交换电流。 3 Ica.s微弱缓慢的Ca内流,维持快反应细胞的平台期。 *If 超极化激活非特异性内向离子流 Na+,4期
氏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后产生的一种短暂的 除极电位)延迟后除极电位,形成异位搏动。 洋地黄中毒低K,Na,胞内Ca++超负荷,异 位搏动。
2020/10/13
17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 性兴奋的基础---4 期自动除极(缓慢舒张期 极)。4期净内向电 流。
原因: 1内向电流渐增强 2外向电流渐衰。 3两者兼。
2020/10/13
3
4 房室束(希氏束,His bundle)---房室束走行于室 间隔内--室间隔膜分为左右两支,右束支较细--分布于右心室,左束支呈带状,分支多,布于左 心室。房室束由蒲氏细胞组成。
5 Purkinje 氏纤维网---左右束支的最后分支,形 成网状,布于心内膜 至心外膜,与普通心肌细胞 相连。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至全心室。 Purkinje cell比普通心肌细胞粗,传导兴奋速度 快,4M/s:0.4M/s。
超速压抑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自动兴奋频率
的差别平行,频率差别越大,抑制效应愈强。窦 房结---房室 结。
2020/10/13
27
决定自律性的因素:
1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 2 4期膜自动复极的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期
K+
Na+Ca2+
4期:K+递减性外流 + Na+递增性内流(If)+ 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缓慢自动去极化
具“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P的特征比较
快反应AP
慢反应AP
①AP波形分5个期: ①AP波形分3个期:
2期: Ca2+内流+K+外流(少量Na+内流)
IK1 (内向整流钾通道,复极缓慢) Ica-L(L型钙通道,去极-40mv激活) IK(延迟整流要Ik, 后IK1 )
4期: Na+–K+泵、Ca2+–Na+交换、钙泵转 运加强, 排出Na+、Ca2+, 摄回K+ →恢复离 子平衡,稳定于RP水平。
4、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1)0期去极化速快400-800V/S,幅度大。
(2)AP时程长,约500ms。因平台期有较大的 慢钠内向电流,持续时间长。
(3)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
(0.02 V/
(二)窦房结P细胞(起搏细胞)
1. AP特点: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平(mV)
O(除极期)
-90 ↗+30
1 (快速复极初期) +30 ↘ 0
2 (平台期)
0
3 (快速复极末期) 0 ↘-90
期: Na+道开放→Na+内流(快钠流INa )
1期: 瞬时性外向电流(期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 通道(Ica-3;
Ca2+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通道 (IK)→ Ca 2+内流↓+ K+ ↓
阈电位 ↓
激活INa通道
↓ Na+再生式内
流 ↓ 细胞膜进一步 去极化 ↓ 失活门关闭 ↓
0期: MP:-90 +30 mV; t: 1 ms
INa通道:-70mV激活,随膜的去极化 而失活。;30 0 mV; t: 10 ms
2、不同点: 4期,有自动除极(速率慢); 机制:① If: Na+内流为主.(主要作用)
② 外向K+外流逐精渐品文衰库 减作用小.(次要作1用4 )
3、If通道:复极化3期-60mV开始激活、-100mV充 分激活,随膜的去极化而去激活。是超极化激活、 具有时间依从性的非特异性通道,不是快Na+通道, TTX不能阻断,阻断剂:Cs 。
① 最大复极电位小,约-50~-60 mV; ② AP幅度低,约 60~70 mV; 0期去极化V慢,10 V/s; ③ 无平台期,没有1、2、3期之分; ④ 4期自动除极V快,0.1 V/s(浦肯野,0.02 V/s)
机制:① IK→ 复极到-50 mV去激活—IK衰减.主要作用 ② If作用不大; ③ ICa-T → -50 mV 激活,之后很快失活
快Na+通道失活
1期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Ito(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通道:瞬时性外向
电流,主要成分是K+。膜电位除极到-30mv左右时激
活,随即失活关闭。Ito可被K+通道阻断剂(P:0 mV; t: 100 150 ms
慢Ca2+通道失活 +
IK通道通透性↑
↓ K+外流
↓
Ik1通道功能恢复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4期: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膜外[K+]升高→激活
离子泵→泵出Na+和Ca2+,泵入K& 分期 水平mv
0 -90~+30
1 +30~ 0 2 停滞在0 3 0~ -90 4 稳定静息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概述:
①心肌细胞分类
②心肌电活动与电生理特性
A 按结构及功能分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B 按离子通道的特性分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内向电流;外向电流; 门控;激活门;失活门;位及离子基础
电位和激动剂控制;但受膜精电品文位库 的影响。
3
2.心房肌细胞静息电位
(1)基本接近K+的平衡电位,-80mV。 Ik1通道密 度稍低于心室肌,受Na+内流影响大,负值较小。
(2)K通道种类多且受神经递质的调节,因此心 房肌细胞静息电位容易波动及其离子机制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1.心室肌细胞RP形成机制
(1)幅度:-90mV。
(2)机制:=K+平衡电位
条件:①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K+]i : [K+]o=37.5∶1 [Na+]i :[Na+]o=1∶14.5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Na+=100/1
结果: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
到K+平衡电位。
K+ 通道属于内向整流K+通道(Ik1):没有门控,不受膜
电位水平
时间ms 意义
机制
<1
兴奋发生 Na+内流
10
快速复极初 K+外流
100~150 复极缓慢 Ca2+内流K+外流
100~150 快速复极末 K+外流
Na+-K+泵活动,
Ca2+ 及机制
(一)浦肯野细胞
1、相同点: 最大复极电位:与心室肌细胞RP近似。 其AP形态、时相及0、1、2、3期的形成机制与 心室肌细胞类似。
Ik1的内向整流特性是
平台期形成的基础 +
0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L型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K+ 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
缓慢复极化
2期
L型Ca2+通道(ICa-L): 激活与失活比Na+通道慢。阻断剂:
Mn2( -90 mV; t: 100 150 ms